学习描写景物

2023-03-22 13:16吕嘉兴
作文新天地 2023年8期
关键词:漓江荷塘星空

◎吕嘉兴

红日艳艳,明月娟娟,星光熠熠;雾霭蒙蒙,炊烟袅袅,凉风习习;溪流潺潺,江水滚滚,浪潮滔滔;松涛阵阵,稻浪层层,桃花灼灼……季节用它最神奇浪漫的画笔,将自然界描绘得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如何用生花妙笔把自然界的景物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来呢?有哪些可以采用的写作技巧和手段呢?

(下文选用的学生作品均来自浙江省永康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

一 细心观察,抓住特征,凸显特色美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这就是特征。抓特征,就必须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景物进行细心观察。同时,还要注意时间、空间的变化,找出所写景物与其他景物的异同,才能有力凸显景物的独特性。

例如,同样是雪,在鲁迅笔下,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朔方的雪“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再如,漓江的水,有学生这样写:

漓江的水真多呀,满满地填充着河床,天上还不时有小雨点跳入水中;漓江的水好清呀,可以看清河底的小卵石,还有几尾调皮的小鱼游来窜去;漓江的水好静呀,静得仿佛能听见它在你耳边低语,偶尔一阵微风经过,漾起的水声就像一个小姑娘在轻轻唱歌;漓江的水好柔呀,柔得使人忍不住想要抚摸,却又不忍碰皱它。风儿掠起的波浪,好像亭亭的舞女拖着裙裾。

(雨 璇)

小作者多角度细心观察,抓住了漓江水的“多、清、静、柔”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漓江的水区别于其他江河水的独特之美。

又如,司空见惯的秋,在学生笔下是这样的:

“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后,酷暑的淫威渐渐收敛。秋凉像蜿蜒爬行的小蛇,顺着北方的山坡,顺着北边的田野,渐渐而来。墙上攀着的爬山虎,藤蔓牵绕,情思悠长。白露过后,那藤蔓上的叶片渐渐变色,像一只只彩蝶,那一对对翅膀或褐紫,或紫铜,或红或黄,满墙的藤蔓变得色彩缤纷。秋凉了,秋寒了,一群群大雁向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它们边飞边叫,好像在说:“再见!朋友,春暖花开时再与大家相会。”秋凉了,秋寒了,秋蝉不再像夏蝉那么聒噪,寒蝉凄切,它们用如挽歌一般的鸣唱,缓缓地引领着气温变化的脚步。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风变化良多。有时,如温婉的女子在耳边轻声细语,温柔缠绵;有时,如一群嬉笑打闹的孩子,把树叶、花瓣扯得到处都是;有时,则像个急躁的中年男人,急吼吼的,容不得半点阻留。屋后的梧桐树,已被秋风吹落厚厚一地的叶子。踩在上面,脚下便会发出“嚓嚓”声,这是秋风演奏的交响曲啊!秋风像一位仙子,带着白露、寒霜翩然而至,轻吹一口气,枫叶便会“红于二月花”;菊花便灿灿然——白菊、黄菊、红菊,色彩缤纷;金桂、银桂,金灿灿、银闪闪,桂花雨满地香;柿红橘黄灯笼挂,与青松翠柏,形成一幅天然而又别具一格的多彩画卷。

(俞博淏)

以上两段写秋天的文字,选自《秋天的第一滴露》。

其一,从气温的角度抓“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之特征,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写气温渐渐变凉、变冷。爬山虎的叶子渐渐变色,再到色彩缤纷;大雁迁徙,到南方避寒;寒蝉凄切,宛如挽歌。突出了酷暑的淫威慢慢收敛,凉寒的秋意渐渐蔓延的特征。其二,作者又从秋风的角度抓“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之特征,写秋风的多变。写秋风吹落梧桐叶,吹染枫叶红,吹灿菊花绽,吹香桂花雨,吹熟柿和橘,吹出秋的缤纷色彩。

又如写日出,海洋、草原、沙漠、高山等处观察到的太阳是不同的,同样是山巅,春夏秋冬各个季节所观察到的太阳也是不同的。因此,要在明确写作目的的前提下,把景物最恰当的特征呈现给读者。

二 注意顺序,把握关联,明确层次美

任何景物的排列都有顺序、层次和重点,景物与景物之间、景物内部各部分之间都有关系。描写景物不能杂乱无章,需要精心安排顺序,把握远近内外前后、上下左右、东西南北中等空间顺序,把握春夏秋冬或晨午昏夜等时间顺序,把握景物的并列、因果、递进、总分等内在的联系,给人清晰的层次感,使人读来流畅自然。

写好景物的层次,可以运用定点观察法:俯瞰、仰视、远望、近观,有序展开观察,依次进行描绘,给人以鲜明的层次感;可以运用移步换景法,随着作者观察点的移动,不断展现新画面,使景物有条不紊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可以运用时间顺序法,从早晨到夜晚、从日出到日落,从春夏到秋冬,将景色的变化过程细致地展现出来。

如,一名学生写的《访荷》,精心安排了描写的顺序:

到达太平村口,眼前展现千亩荷田,绿意扑面而来。

倚车而立,放眼远望,阳光下大片大片的绿像绿色的海洋。风吹荷叶,绿浪层层向对岸荡漾,在连绵起伏的绿浪中,隐隐约约点缀着粉的白的浪花,不用猜,那肯定就是荷花。我不禁脱口而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寄了单车,走近荷塘,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看,田田的荷叶密密麻麻,有的像一把把翡翠伞似的,有的宛如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恰似一把把小扇子。那一个个莲蓬似摇着的铃铛,有的垂首,有的仰头,等待着人们采摘,奉献可口的美味。我从海绵似的蜂窝状突起的莲蓬中挖了一颗莲子,先剥去白色的纤维薄膜,再剥去绿色外壳,嫩生生的莲子直接入口,一股清甜爽着味蕾。

脱了鞋子,走进荷塘。透过密密麻麻的荷叶空隙,只见一根根带有刺儿的荷梗擎着一朵朵荷花高出水面。有的如同婴儿稚嫩的脸蛋,小巧玲珑;有的如同少男少女,朝气蓬勃;有的如同迟暮之年的老人,和蔼可亲……

我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狠拍一个个美美的画面。

我将镜头聚焦到未绽放的花苞上。一只蜻蜓飞来停在花苞的尖上,花苞摇摆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难怪诚斋先生晚年辞官归隐后沉醉于赏荷,他最喜欢的便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那只蜻蜓在我的镜头下顽皮地绕着花苞,扇着翅膀转着圈,翅膀的“嗡嗡”声仿佛与花苞对话。

我将镜头对准绽放的荷花。荷花——仿佛是一位笑靥粲然、正在舞蹈的仙女,荷叶成了荷花的褶裙,那娇嫩雅致的花朵在微风的吹拂下送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有种“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的诗情画意。

我将镜头调成微距,将粉红的花瓣、金黄的莲须、可爱的蕊儿、嫩绿的莲房,一一摄入镜头。

(朱贝诺)

以上选段的描写,先是倚车而立,放眼远望;接着寄了单车,走近荷塘观赏;然后脱了鞋子,走进荷塘细看。在走进荷塘拍照时,先是近景,再是用微距特写。这样,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一一展示给读者。

再如描写瀑布,可以先写远观的情景:如一条白练从半空中飞泻下来;接着写近看:犹如千万匹白马呼啸而下,震耳欲聋;然后写登上山以后俯瞰瀑布的情景:湍急水流奔腾直下,顷刻间溅起千万朵水花,一圈圈荡漾开来……这样,便能抓住读者眼球,起到丰富文章内蕴的效果,避免杂乱无章。

三 调动“五觉”,立体描摹,充实感官美

描写景色的时候,我们可以尽量调动五种感觉器官,让视、听、嗅、触、味都活跃起来,多维度立体化展现景物,让读者身临其境。还可以通过想象和联想,感知所描摹景物的多姿多彩,充实感官美。

有学生写道:

阳光斜斜地穿过我的头发,一股暖流顿时流过我的全身。风吹着树叶在耳边沙沙作响,似乎有白丁香的味道扑鼻而来,嘴巴里也有舒适的味儿。我随着香气传播的路径找到了一种我从未见过的野山花,它的花瓣是紫色的,中间露出黄色的蕊。

这段描写把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视觉等感官悉数用上,使平面的、呆板的景物变得立体可感,拉近了景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文章“活”了起来。

再如,在布置学生写校园一景的作业中,一名学生选取“操场边的紫藤萝长廊”进行了这样的描绘:

午后的阳光,直直照在身上,我躲进操场边的紫藤萝长廊。那茂密的藤萝,叶与枝与干在那钢筋混凝土所构建成的褐色梁上无规则地交错着,织出了日光下一片难得的阴凉。绿叶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偶尔间露出一点空隙,旋即被细碎的阳光填满。金色的阳光调皮地挤到地上,星星点点,斑斑驳驳。透过叶的罅隙,窥视到些许蓝天,轻嗅廊外随风而来的馨香。

偶尔瞥见,那梁上方有一小片青苔,也算是让它找着了一个阳光照射不到的安身之处。微风轻拂,闭眼侧耳,享受“音乐”:藏身叶间的虫儿声声歌唱,迎风枝叶“沙沙”伴奏,枝繁叶茂也挡不住的操场那边传来的嬉笑声,一时间,歌声、伴奏声、嬉笑声,声声入耳,仿佛置身于纳凉音乐会场。

(王梓睿)

这个片段景物,小作者调动眼、耳、鼻和肤,描绘了绿叶、青苔、褐梁、金色的阳光等颜色,虫鸣、嬉笑、枝叶“沙沙”等声音,以及微风轻拂。在描绘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添文采。叠词、四字短语和长短句交替,错落有致,音韵和谐。

又如,前面《访荷》(节选)的小作者对荷塘进行了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描写,较好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让荷塘、荷叶、荷花和莲蓬立体化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请再欣赏一篇写景作文。

窗外

◎胡智凯

推开老旧卡顿的窗,我凝眸远望,对岸的青山依旧用它含笑的姿态静默着。随着微风入耳、星河入眼,窗外的世界似一幅画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那日繁花满地,我邂逅了无数娉婷。百花争芳斗艳,胜似丁立梅笔下的虞美人,那葱白的手指,怀抱琵琶,轻拢慢捻,它们腰身纤细,脸庞秀丽,在春风摇曳下,曼妙起舞。

身在钢筋水泥丛林中,我的心却飘向那远山黛影——好一幅山水画!倚靠窗棂,眼中是山水,是花草,是星河,是说不出口的情愫。

夜里,星星眨呀眨,闪烁着迷人的眼睛。

仰望星空,我迷恋它的美丽皎洁,享受它的柔美星光,让我忘却烦恼与忧愁。仰望星空,我迷恋它的深邃奇幻,那无限的美好神奇,让人油然而生探索与憧憬之情。仰望星空,我迷恋它的宁静安详,让寻找安慰的人儿,疲倦的心灵得以栖息与依傍。仰望星空,我迷恋它的光亮无私,奉献点点光芒,让夜行的人儿,不再孤独与迷茫。仰望星空,我迷恋它的勇敢坚毅,不惧黑夜的恐吓,让星空下的人儿,自信与坚强。

窗外的星空啊,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写得那样好:“夜里树梢仿佛消失在空中,如果起了风,星星宛如萤火虫在树枝间飞来飞去。”

伸手、凝望、静默,大地在轰鸣,花草在成长,星星在应答。我深深迷恋着眼前窗外的世界,恋它的美、它的静,更恋它与我多年的相依相伴。

世事无常,挖掘机、铲车一辆辆驶向窗外,我将与那扇窗,那窗外的一切,永别……从此,一片废墟。再遇见,它会是高楼,是水池,是失去自由生长权利的树木。那山,将被高楼遮挡;那野花、野草,会被人连根铲除;那大地,会浇上水泥,贴上地砖,再也回不到从前。

本文每一段都运用了修辞手法:第一至第四段,或比喻,或排比,或拟人,第五段整个排比段,用五个“仰望星空”,从不同角度引出在窗口仰望星空的感受。第六段引用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话,突出星星富于灵性。尾段两组排比句,写出了担忧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后的情景。

全文描写景物,或远望,或近观,或凝视,或想象,有条不紊;妙用修辞,锤炼词句,描写生动传神,语言文采斐然,情感寓于景中,主旨在描绘中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漓江荷塘星空
小荷塘
热闹的荷塘
漓江情画
荷塘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荷塘三记
星空
漓江夕色
你也爱吃仰望星空派吗?
竹筏上的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