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及重点地市的产业结构发展研究

2023-03-23 21:43李育晖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8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

李育晖

摘要: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分析是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现阶段有关于产业结构发展的研究多局限于单类指标或发达地区,缺少系统性、全面性的产业结构分析。文章结合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阶段分析、产业地位分类、产业要素集聚、产业结构专业化等指标,构建产业结构分析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后发展欠发达、产业结构相对特殊的广西及其重点地市进行全面分析,为产业发展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产业发展;产业结构模型;广西产业结构

一、引言

长期以来,产业结构的发展和演变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紧急发展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现象,也是判断该地区所处发展阶段、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产业结构优化已经成为地区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现阶段,各个国家和地区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视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手段。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也将进一步转型升级。为此,如何判断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现状成为社会各界重点研究的问题。现阶段,围绕我国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研究相对较多,围绕产业结构比例、集聚性等单一指标的研究也较为普遍。但是,对于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研究相对较少,也少有对产业结构发展模型构建的研究,特别是缺少对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研究。

本文结合产业结构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趋同化、高级化及集聚化理念,构建产业结构发展模型,系统性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情况,并应用到广西及其重点地市的产业结构分析当中。

二、产业结构分析模型

在产业经济学中,产业结构比例分析、产业结构趋同分析和产业结构集聚分析是判断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状态的关键要素。因此,为了能够全面、快速、科学分析产业结构,本文基于产业结构、产业地位、产业主体集聚和产业专业化分析四个方面构建产业结构分析模型。

(一)产业结构阶段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提出了基于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的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如表1所示。

根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将地区工业化时期分为工业化准备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及工业现代化。同时,对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分别为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经济稳定增长阶段。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不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会推动劳动力向收入更高的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三类产业之间的分布趋势为第一产业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将顺次不断提高,促使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流动的原因是各个产业之间人员收入的差异,即低收入产业人员会逐渐向高收入产业人员流动。

通过分析产业结构类别,能够摸清该地区所处发展阶段与规律特点,为产业发展决策提供现状依据。

(二)产业地位分类分析

产业地位分类分析是指按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将其划分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等,其主要特点如表2所示。

产业地位分类的目的在于确定不同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及作用,有利于研究产业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利于政府根据其特点和规律制订正确的产业发展政策与管理办法,促进产业整体发展并带动地区经济规模持续健康扩大。

(三)产业主体集聚分析

产业集聚是指在多个地区当中某一产业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产业集聚一般用产业首位度表示,即產业规模最大的若干个地区的有关数值(如生产总值、就业规模等)占整体的份额,如式(1)所示。

CRn=∑■■(Xi/X)(1)

其中,Xi表示所研究产业在地区i的有关数值,X表示该产业在整体的规模。n表示首位度的程度,如CR2表示二地区首位度,CR4表示四地区首位度。首位度越高,说明该产业在若干个地区的集聚化程度越高。

(四)产业结构专业分析

产业结构专业化是指同一地区某一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专业。在产业经济学中,通常使用区位熵(Location Quotient,LQ)来表示。区位熵也成为某个产业在生产地区专业化指标,通过各个产业部门在各个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反映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与结构方向,其表达式如式(2)所示。

LQij=■(2)

其中,LQij是j地区的i产业在整体地区的区位熵, q■为j地区的i产业的相关指标(如产值、就业人数等);q■为j地区所有产业的相关指标;q■指在全国范围内i产业的相关指标;q为全国所有产业的相关指标。

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可能相似,也有可能差异很大。当区位熵大于1,说明该地区产业专业化程度高于整体,反之则低于整体。区位熵越大,说明该地区产业专业化程度越高,当区位熵大于2时,认为该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很高,属于优势产业。

三、关于广西产业结构的研究

广西位于我国华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沿海、沿边地缘优势,是西部入海新通道的重要枢纽,是我国面向东盟的桥头堡。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最突出的矛盾,后发展欠发达仍是最大的区情。因此,对广西的产业结构发展进行研究,有利于摸清广西产业发展现状,并为政策制定、产业集聚、企业发展提供有效输入。

(一)广西产业结构阶段分析

根据产业结构分析模型,首先判断广西产业结构所处阶段。根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统计广西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例进行分析,如表3所示。

根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当某地区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比在46.1%~63.3%、第二产业在17.0%~26.8%、第三产业在19.7%~27.1%时,该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的产业发展阶段。然而,广西的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占比符合工业化发展初期的特征,但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却高于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所划定的范围。

根据广西产业结构所处阶段与特征分析来看,广西产业结构拥有两大特点。第一,广西产业结构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特别是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占比相对较低,说明广西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第二,广西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突出,收入水平大幅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导致就业人口由第一产业直接流动到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人力资源相对匮乏,进一步制约广西在工业化方面的持续发展。

(二)广西产业地位分类分析

根据广西“十三五”规划完成与“十四五”规划目标,广西主要以五类支柱产业、四类支柱产业及五类新兴产业为代表,具体产业类别及分布如表4所示。

从支柱产业来看,广西支柱产业包括有色金属、汽车、石化、食品及冶金等,支柱产业发展相对成熟,产业布局相对集中,能够充分发挥利用广西特有资源与地缘优势促进发展。

从主导产业来看,广西主导产业包括高端金属新材料、高端绿色家居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等,主导产业规模初现,而且增速较快,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均纳入了广西“十四五”规划当中,具有较高的发展价值。

从新兴产业来看,广西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广西新兴产业大部分是在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基础上发展而来,包括从汽车产业提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从电子信息产业提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从生物医药技术产业提升出生物技术。现阶段,广西新兴产业布局仍在摸索,产业规模正在形成,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因此,通过对主导产业的深入分析,能够直接、详细了解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的整体策略与发展进程。

(三)广西产业主体集聚分析

结合广西统计年鉴关于产业主体分布数据,对广西十四个地市中十九个产业大项进行产业集中度计算统计,其结果如表5所示。

从产业集中度来看,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教育、卫生及社会工作等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集中度,说明以上产业集聚效应较为明显,发展规模与优势相对突出。其中,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产业集聚效应最为显著。

从地区集中度来看,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玉林、百色及河池等地市的多项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产业规模相对较大,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其中,南宁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教育及卫生和社会工作等产业的集中度相对较高;柳州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房地产业等产业的集中度相对较高;桂林在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卫生和社会工作等产业的集中度相对较高。

(四)广西产业结构专业分析

结合广西统计年鉴关于产业主体分布数据,对广西十四个地市中十九个产业大项进行产业专业度计算统计,其结果如表6所示。

根据区位熵判断,相对于全区水平而言,十四个地市均拥有若干个主体专业度较高的产业。其中,金融產业仅在南宁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专业化在南宁、柳州和桂林等经济较发达地市更为显著,制造业专业化则集中在柳州、贵港等汽车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电力/热力/燃气供应产业以自然资源丰富的桂林、贺州等地市为代表,采矿业普遍在梧州、百色、河池、来宾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房地产业则在北海、防城港等沿海城市的专业化程度更高,教育行业在大部分地市专业化程度均普遍偏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高专业化普遍集中在钦州、防城港、崇左等沿江、沿海、沿边地区。

四、结语

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分析是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结合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阶段分析、产业地位分类、产业要素集聚、产业结构专业化等指标,构建产业结构分析模型,并应用于广西及重点地市的产业结构分析,清晰了解广西及其重点地市现阶段产业结构发展的水平与策略。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未来将持续应用并完善产业结构分析模型,提升模型的全面性、深入性、科学性,并应用于广西十四个地市的产业结构分析,通过个体地市的垂直分析来促进广西整体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1]唐德才,曹莹莹.江苏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区位熵评价——基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市场周刊,2021,34(04):61-62+89.

[2]盖业玮.基于区位熵分析法下工业主导产业分析研究——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12):30-32.

[3]王超,邱婷.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的影响分析——基于全国285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2021(11):41-42+117.

[4]杨林,蒋涛.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经营与管理,2021(12):173-180.

[5]余东华,张昆.要素市场分割、产业结构趋同与制造业高级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1(01):36-47.

[6]彭佳鑫.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12):27-28.

(作者单位:广西通信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
商业模式是新媒体的核心
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达州市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海南省热带花卉文化研究
哈尔滨市国际货运大通道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思考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一带一路下产能转移视角的高职教育国际化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