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息阅读解码英语绘本阅读教学
——以May I please have a cookie?绘本教学为例

2023-03-26 10:34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管蔚琪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绘本文本阅读教学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 管蔚琪

现今,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以英语绘本教学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英语绘本因其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情节,深受学生的喜爱。绘本阅读教育在小学英语教育中具有显著优势,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语言输出的能力,提升学生语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绘本阅读教学尝试,我们遗憾地发现,教师在教学时,大多聚焦在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对文本故事内容的理解以及反复、机械、无意义地朗读上。

一、异化的绘本教学之解码

结合大量的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当前的绘本教学被“模式化”“套路化”等现象异化,如语言知识、语法结构的机械讲解,碎片化的文本理解以及用无数问题代替学生自主提问等现象。我们必须将这些问题一一解码,走向正确的绘本阅读教学。

(一)解码“语言训练”,进入“感受领悟”

绘本承载着要学习的语言知识,然而,教师在进行语言知识的教授时往往将词汇、句子孤立地进行训练,脱离了语境。其实,绘本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情境性。我们主张在情境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或运用图片感知。意义与形式兼顾的教学方式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在情境中进行知识点的教学。所有生词、语法等的新授都应贯穿在情境中进行感受领悟,做到形式与意义的融合。

(二)解码“表层提问”,走向“问题链”

在英语教学中提问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授课教师一提问就“刹不住”,通过一个又一个表层问题来获取文本信息,学生获得的是碎片化的语言内容,一味查找信息、回答知识性问题的课堂会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扼杀。然而,有关联性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迅速地、关联地回答,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式的课堂交际。“问题链”的产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绘本故事的理解。

(三)解码“细琐教学”,实行“整体教学”

“细琐教学”主要表现为过度关注文本的语言信息以及进行简单的词句训练。教师进行一个片段的教学后就戛然而止,学生仅仅对这个片段进行朗读、表演等,破坏了文本的整体性。这对于学生整体思维的培养大为不利。因此,绘本教学不应碎片化、细琐化,而应基于学情,从整体理解的角度,设置多元任务,并根据绘本图像和文字的特点,设计逻辑性强、能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性解读文本,理解绘本内容,感受绘本内涵,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二、绘本教学三种关系之厘定

绘本的主要功能是叙事,叙事的灵魂在于其连续性,因而,理解绘本故事的关键在于把握三种关系: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上下图之间的关系和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关系。游离于此三种关系之外的绘本阅读只能成为空洞、苍白、乏味且毫无意义的片段或掠影。

(一)文字间的关系

教师接触文本时,首先应该关注该文本的表层信息。教师需要重点解读文本直接陈述的基本信息,即事实和观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例子等。其次,教师还要找出散落在文本各处的信息点之间的联系,重点解读时间、地点、事件、例子、场景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要关注文本的目标语言,对语言的处理可以从话题、功能、修辞等角度进行,对语言的解读必须贯穿于整个文本解读的过程。教师在解读文本时,需要关注文本的语言知识。这里的语言知识不局限于语音、词汇和语法表层的知识,还包含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

(二)图画间的关系

在绘本教学中,有的教师将绘本教学等同于语言教学,无视绘本中的插图,不给学生玩味图画以及理解角色的机会,只急着把绘本中角色间的简短对话抽取出来,让学生反复跟读或表演;还有的教师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分解成几段,并分段设计各种学习活动,导致学生的阅读时断时续,只为寻找教师所期待的正确答案,无暇顾及图画的美感和故事的精妙。图画是绘本(picture books)的生命。假如没有图画,只有文字,那整个故事的感染力将大打折扣。事实上,在绘本中,图画的叙事能量大于文字,它们肩负着呈现叙事背景、展现角色情感、启发读者想象、丰富和延伸故事情节与意义等多种功能。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图片环游”的方式带领学生阅读,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对图片进行设问,引导学生预测想象,在“图片环游”中理解绘本内容,内化语言知识。

(三)图画和文字的关系

绘本教学应注重图画和文字的一体性。教师应该善于用绘本中的图片,教会学生通过看图和识文来“悦读”故事,引导他们观察、想象、思考、表达,依据图和文理解故事中的角色,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等复杂情感,并据此对故事情节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和演绎,获得和享受自我表达的机会。图画和文字不可分割体现了学生阅读理解过程的完整性,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通过读文看图探索和构建绘本故事意义的愉悦过程。

三、全息阅读下绘本教学之实践

【案例】May I please have a cookie?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在读绘本的过程中理解绘本含义;

2.学生能在故事情境中学习bake、grab、thought、began、hugged、real、 deep voice、most of all等词汇;

3.学生能通过绘本故事的阅读体验英语阅读的乐趣;

4. 学生能通过绘本故事中的礼仪教育懂得礼貌的重要性并能将其运用到自己身上。

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Sing a song about food.

T:Did you hear some food in the song?

Ss: Yes.

T:What are they?

S: They are cookies,sandwiches and French fries.

T: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S:I like...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活跃课堂气氛。导入与本堂课所学内容相关联的语言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逐步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

Step2:Presentation

1.T:15 minutes ago. Something happened about the girls and the cookies.

(Chant)

T:Girls had some cookies.

Ss:Had some cookies, had some cookies.

T:But they couldn’t find them.

Ss:Couldn’t find them,couldn’t find them.

T:So they went and found.

Ss:Went and found,went and found.

T:But they only saw a few!

Ss:Saw a few,saw a few.

T: Had some cookies means have some cookies. Then...

【设计意图】在有韵律、趣味性强的chant情景中理解特殊动词过去式的音、形、意,将难点易化,使学生更乐于接受。

2.T:Girls had a lot of cookies at first, but they only saw a few. So they began to guess—Who stole the cookies from the cookie jar?

Ss:(Sing a song)Who stole the cookies from the cookie jar?

Play a game:Who stole the cookies from the cookie jar?

【设计意图】情景的延续使教学环节具有连贯性,同时通过这个互动的环节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也为绘本的出现做铺垫。

3.(1)T:Alfie stole the cookies from the cookie jar?

S(Alfie): Who me?Not me. My mommy can bake cookies. Stop looking, Maybe you can have some from my mommy.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引出故事的主人公,进入读前环节。在读前环节读故事封面,并通过封面对故事做一些前测。

(2)Show the cover

T: Look, these cookies are from Alfie’s mommy, Alfie is h

ere,too. This is a story about Alfie and the cookies. This is a cover of a picture book.

T: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cover?

S:I can see...

(writer, title, illustrator)

T: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story?

S:Who? When?Did Alfie eat a cookie?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整体引入故事,通过阅读策略中快速浏览的方式得到问题的答案,教会学生如何阅读。

4.While-reading

(1)T:Read the story quickly, try to answer“Did Alfie eat a cookie?” You only have 20 seconds.

S: Yes.

T:But at first ,did Alfie eat a cookie?

S: No.

(2)What happened at first. Let’s see.

T:Mommy can bake cookies. When Alfie saw cookies,what did Alfie do?

S: Alfie grabbed.

T:Why Alfie grabbed cookies?

S: He loved cookies.

【设计意图】在故事情境和图片(见图1)中理解新的词汇,并通过动作的演示习得词汇,在边说边做中学会正确的读音。学生通过人物生动的表情,自然输出语言,在读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图1

T:Alfie loved cookies. So he grabbed. But Mommy didn’t want Alfie to grab. She said...

S: Can you think of a better way to get a cookie?

(3)Q1:How many ideas did Alfie think of?

Q2:Look at these pictures(见图2). Guess what are Alfie’s ideas?

图2

Q3:Actually, what are Alfie’s ideas?(见图3)Read P9~20, then judge which one is Alfie’s first idea. Next... Then...

图3

【设计意图】 绘本中的图片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本含义,因此,教师设计让学生通过图片猜测Alfie想的办法,能把学生的思路拉进故事文本中,同时能打开学生的脑洞,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接着,教师通过判断的形式让学生找出Alfie真正的办法,并将其排序,厘清故事脉络。

(4)Show Alfie’s three ideas.

Ss: Read and show.

【设计意图】Alfie的主意特别有意思,因此,通过读,在读中转化演绎故事的发展,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人物的情感。

(5)At last, how did Alfie get a cookie?

Read and fill in the blanks.(见图4)

图4

【设计意图】读最后一部分,通过填空的形式找出故事中最关键的句子,这也是Alfie能得到曲奇的真正原因,一

下子就能让学生找到重点。

Step 3: Consolidation

1.Post-reading

Read the story.

2.Magic words

T:“May I please have one?”

“May I please have a cookie?”

Why are they magic words?

T:Do you know other magic words?

3.Do you usually use these magic words? When?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绘本,渗透故事中蕴含的礼仪教育,让学生通过礼仪教育学会如何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礼貌的人。

Assignment:

1.Share the story with your friends and find more magic words.

2.Read more picture books.

(教师推荐一些绘本故事书。)

【设计意图】家庭作业的布置要与生活相联系,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业。教师推荐的绘本故事书,能给予学生更多体会和感知的机会,让学生持续不断地、富有兴趣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

May I please have a cookie?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绘本,它突破了我们惯有的思维局限,融入了创新思维和西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是指向儿童学习和体验需求的学习内容。这节课可作为全息阅读教学的典型案例。全息阅读教学是根据人与言语的关系,借鉴全息理论构建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它注重阅读教学前后的延伸与拓展,注重教学过程的充分互动及多元探究,因此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文化品格。

(一)Pre-reading,拓宽“视界期待”

“视界期待”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指读者主体读解前所具有的审美经验和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读者主体的认知结构。读者阅读文本总是带着某种“期待”或“问题”进入文本的,以一种既定的“预期前景”或“问题前景”,展开文本的读解活动。

教师首先用一首自编的儿歌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并自然渗透了该绘本语言上的难点——特殊动词过去式的表达。这首儿歌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促成了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期待。随后,教师用问题“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cover?”引导学生通过封面内容迅速捕捉相关信息,如作者、插画作者、主人公等。同时,教师通过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story?”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期待,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例如,学生的提问“Did Alfie eat cookies?”就足以表明其对绘本中信息的期待。

(二)While-reading,展开关联性互动

以全息思维方式观照阅读教学过程,是将教学过程看成一个全息的系统,关注的是教师、学生、文本这三个全息元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十分重视而非漠视来自学生的信息。

1.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从根本上说,无论是人类语言还是教育,都是应生活之需而产生的,它们与人的生活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性。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传递的信息是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之精华,其中的绝大部分相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抽象的又是间接的。而学生则拥有丰富的与之相关的直接经验,正因为有了这些宝贵的生活经验,文本中那些抽象、间接的经验对学生才具有了潜在的意义。这种潜在意义向现实意义的转化及其转化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活动和师生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否建立有机的联系。将阅读活动尽可能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对信息获取的强烈愿望,有利于调动已有的视界期待,并将阅读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这为学生的积极建构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可以促进学生读、写、听、说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

May I please have a cookie?这一绘本蕴含礼仪教育,通过学习绘本学生可以学会礼貌交际。教师借助绘本蕴含的教育思想及时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设计Magic words 来提醒学生成为一个懂礼貌的人,让学生了解说哪些话是比较有礼貌的,礼貌说话的意义何在,可以在哪些场合使用等,并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常使用这些词,从生活中来,到文本中去,再从文本中来,走进生活中去,学以致用。

2.叩问文本,寻求与文本的对话

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参与阅读的过程中生成的,是在读者与文本的碰撞、交流和对话中产生的。因而,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充分互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我们认为,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可以表现为对文本的不断叩问,叩问的过程一般经历这样的循环:潜心读书—充分联想—不断探究。在May I please have a cookie?这一绘本教学中,教师用丰富的表情、多变的语调和生动的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的阅读伴随更多的参与和体验。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问题、敢于质疑,摆脱思维定式。如提出如下问题:“What are Alfie’s ideas?”在读图时,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是多元开放的,学生充分想象,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起到点评、引导的作用,不做是非判断,凸显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学习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主人翁Alfie的心态去阅读、去体验、去参与故事的进程,不断寻求与文本的对话。

3.充分联想,调动思维深层发展

充分联想,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使思维具有深刻性,从表层走向深层。

核心问题:“What are Alfie’s ideas?”就激发了学生的充分联想,从搜寻相关信息和搜寻相对信息展开。“Guess,what are Alfie’s ideas?”通过学生的经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每一个角落,把具有时间、空间或相关事物的感性经验联系起来。“According the pictures,guess,what are Alfie’s ideas?”抓住图片信息,猜测联想Alfie的主意是什么,与前一步天马行空的猜测形成对比,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体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Post-reading,实行多角度实践

教师借助综合实践开展阅读教学。首先,在故事表演环节,教师精心设计的model极具示范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体验和表达中感受drama表演的零压力和互动性。因此,在学生自主表演的环节,他们就能加入创造性元素,如语言、动作等进行个性化表达。其次,教师利用问题“What are the magic words?”组织学生展开评价。教师抛开了绘本教学惯用的评价问题:“Do you like the story?”“ What do you think of...?”等问题,而是引导学生体验文本蕴含的文化价值:“Being polite is a better way to do many things. ”学生能根据故事,找准绘本的蕴意,充分体现了高阶思维分析、综合、评价的特点。

在全息阅读教学理念的观照下,教师可以将绘本教学做成一个前延后伸、内部互动、目标整合、多元发展的阅读教学项目。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问题情境的有效设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是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的桥梁,是支撑和激励学生思维的源泉,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猜你喜欢
绘本文本阅读教学
绘本
绘本
绘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