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赛”下高品质体育课堂的构建

2023-03-28 02:06王伟
教育界·A 2023年5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新课改课堂教学

【摘要】新课改后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日渐显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寻求新的教育模式,更新以往的教学结构,而“学、练、赛”的教学模式就在此时进入体育课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游戏等形式,健全“学、练、赛”的教学结构,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逐步推动高品质小学体育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体育;新课改;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王伟(1997—),男,江苏省南通市如东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体育教师应该能够看到,尽管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面对挫折、失败时,常常持消极的态度。体育学科教学是锻炼学生体能、锤炼学生人格的主要渠道,体育课程的教学形式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对此,在实际组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教师不妨为学生引入“学、练、赛”的体育教学结构,彰显体育学科的教育特色,发挥体育课的教育价值,助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一、以“学”为主,把握正确练习起点

任何课程,任何学科,都应当以学生“学会”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但是,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大多数教师直接采取“师讲生听”的方式,先为学生进行示范,再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教师教学的过程相分离,这一模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不高,练习体育运动的质量较差,教师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许多教师直接为学生传授相同的体育运动技巧,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大大降低。对此,教师有必要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有的放矢,绽放学生的个性光彩,让学生真正地完成对体育运动的“学”[1]。

(一)自主学习,提升练习效果

素质教育理念与体育课程的整合,让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然而,资源的短缺导致学生自学体育运动的效率较低,学生难以准确把握体育运动的动作要点。而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学生直观呈现体育运动的动作技巧。所以,为了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体育运动的学习,教师便可以借助微课,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2]。

例如,在跳绳运动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发挥微课的优势,为学生制作自主学习的微课视频,辅助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在课下,教师先对跳绳运动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正摇跳、长绳的双人摇跳等的动作技巧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上述内容,教师参照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合理地安排微课中各个动作技巧的出现次序。同时,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具象化处理,将正摇跳、长绳的双人摇跳等的动作技巧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在课上,教师将提前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浏览微课视频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会正摇跳、长绳的双人摇跳等的动作技巧。

微课能够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让学生基于自主浏览的方式,增强对体育运动动作技巧的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之余,提高体育运动水平[3]。

(二)分层教学,促进个性发展

受生活背景、学习经历的影响,不同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经验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教师将学生看作完全相同的个体,为学生设计相同的教学方案,势必会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让部分学生练习体育运动的信心大打折扣。为了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体育课堂上有所成长,教师有必要基于学生的运动经验、运动能力,为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设定不同的学习形式,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4]。

比如,在羽毛球运动的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全体学生都能够提升打羽毛球的能力,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间的差异,为学生设计分层学习任务。具体而言,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前,教师先设计“你有打过羽毛球吗?你上次打羽毛球是什么时候呢?”的问题,以便通过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运动经验进行精准把控。随后,教师为学生示范打羽毛球的基本技巧,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从而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有效判断。之后,教师为打过羽毛球且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设定“掌握高远球技术”等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为没有打过羽毛球且运动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设定“掌握握拍、挥拍等的动作技巧”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不同运动素养的学生都可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教师基于对学生的了解、观察,为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能够提高每个层次的学生的体育运动学习实效,让学生真正达到“学会”的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以“练”为基,熟练掌控技能关键

学生的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课堂上为学生渗透了体育运动的基本动作要点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體育运动的动作技巧,以便学生在后续的竞赛中有良好的表现。但是,重复的练习方式势必会消耗学生的练习热情,难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小组合作、游戏等方式,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练习过程中熟练掌握体育运动技能。

(一)分组练习,实现互助指导

在组织学生练习体育运动时,教师观察到,不同学生练习体育运动的快慢不同,有的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动作技巧,而有的学生则需要消耗更长的时间,才能够达到相似的水平。然而,教师的人数远远小于学生的人数,教师难以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练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所以,在组织学生练习体育运动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质量,教师有必要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小组的细分,促使学生与小组成员共同开展体育运动的练习,在相互指导中把握体育运动的动作技巧。

以健美操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活动,为学生组建小组,促使学生在相互监督、相互指导中完成健美操的练习。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示范并掌、开掌、踏步等的动作技巧,并介绍这些动作的要点,提高学生对这些动作技巧的熟悉度。随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并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进行精准判断。之后,教师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恰当地安排不同小组的成员,使各个小组中既有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各方面能力相对一般的学生。在分好组后,教师指导学生依靠小组的力量进行健美操的练习,让学生在同伴的指导下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精准改进自身的动作,提升练习健美操的效果。

教师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合理分配组员,能够真正地让学生之间形成互助的关系,促使学生在相互辅助中提升练习体育运动的实效。

(二)利用游戏,提高练习热情

学生的兴趣在其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当活动的形式相对有趣时,他们会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当活动的形式相对传统、枯燥时,他们会产生排斥心理,降低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而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利用游戏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能让学生自觉投入游戏中,完成体育锻炼。对此,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体育锻炼,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引入游戏化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提升练习质量。

比如,在排球运动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借助“三球不归一”的游戏活动,丰富学生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传接球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为学生传授排球运动中传接球的基本动作技巧,并向学生介绍游戏规则:学生平均分成两组,分别站在排球场的对立面,游戏开始前,教师为其中一组分发一个排球,为另一组分发两个排球,游戏开始后,每个小组的学生奋力将本组的排球击向对方,当某组一个排球也没有时,积得一分,游戏结束后,积分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在学生清楚了游戏的基本规则后,教师先为学生预留时间,让学生熟悉排球的球性,随后,按照上述规则组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让全体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熟悉传接球的基本技巧。

教师围绕体育课程的训练内容,为学生恰当地安排游戏活动,不仅能够营造活跃的练习氛围,让学生感受体育练习活动的趣味,也能够让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自觉完成体育训练,提升练习质量,取得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三、以“赛”代练,设计趣味学习方式

体育竞赛是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体育竞赛,能够增强学生练习体育运动的动力,并让学生学会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输赢,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比赛检验学生练习体育运动技巧的效果,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一)创建竞赛,激发练习动力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会为了在竞赛中获得胜利,主动进行体育运动技巧的练习。所以,在体育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基本的动作技巧后,教师要为学生介绍体育竞赛的规则,引导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展现自己的运动能力。在学生比赛前,教师要讲明获胜的奖励,促使学生更加刻苦地练习,调动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例如,在篮球运动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建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向学生传授定点投篮、传接球、三步上篮等的动作技巧要点,为学生参与竞赛活动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源,向学生介绍国际篮球比赛的规则,增强学生对篮球比赛规则的认识,并向学生说明获得竞赛胜利的奖励,提高学生练习的热情。再次,教师为学生预留准备时间,让学生自主练习。最后,当学生做好准备后,教师按照国际篮球比赛的规则,组织学生参与篮球竞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竞赛中,释放自己的运动潜力,熟悉篮球运动的动作技巧。

教师为学生创建体育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练习体育运动动作技巧的动力,让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熟悉体育运动技巧的要点,强化对体育运动技能的应用能力。

(二)巧借竞赛,健全人格品质

是比赛就会有输赢,面对输赢的态度会影响学生人格素养的发展水平。让学生学会在赢得比赛时不骄不躁,在输了比赛后不气馁、不放弃,主动寻找失败的原因,不仅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练习体育运动的质量,促进学生体育运动素养的提升。所以,在体育竞赛结束后,教师要请获胜的队伍分享练习经验,让失败的队伍反思自己的不足,让全体学生在总结、点评自己表现的过程中,形成不骄不躁、不言放弃、积极反思等美好品格,不断提升练习体育运动的质量。

比如,在指导学生练习足球运动后,教师根据国际足球竞赛的规则,组织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竞赛。在学生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比赛情况,观察学生应用足球运动技能的效果。在学生完成竞赛后,教师首先请学生回顾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让每个学生反思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其次,教师请获胜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练习经验等,让失败的学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积累更多练习足球运动的经验,从而正确练习足球运动。再次,教师请失败的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强化失败学生的反思能力。最后,教师站在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点评,让学生基于指导,改进动作中的不足之处,正确掌握足球运动的各项动作技巧。

在指导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后,教师让学生围绕自己在竞赛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反思,并进行经验的总结,这不仅能让获胜的学生形成不骄躁的心态,也能让失败的学生汲取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动作,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素养,提高学生的练习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學、练、赛”的教育模式能够将体育课程从传统形式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更好地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体育运动的动作技巧,不断提升体育运动素养。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与时俱进,巧用“学、练、赛”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艳.探析小学体育课堂融入传统体育文化的方法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34):59-60.

[2]王启歌.新形势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提升策略[J].知识文库,2021(24):19-21.

[3]方景旭.基于学科素养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24):133-134.

[4]刘德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J].田径,2021(12):68-69.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新课改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