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初探

2023-03-28 11:19宋筱川
教育界·A 2023年5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这门学科是至关重要的,但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浅层,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推动其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实现深度学习的意义,并就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展开分析,以供教师参考和借鑒。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作者简介:宋筱川(1985—),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小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教育思想备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深度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应全面认识深度学习的意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满足其学习需求的同时,为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保障。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时,不能盲目增加教学内容,而是要通过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参与、建构与反思。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首先,深度学习这一概念与传统的浅层学习是相对的,深度学习即学生基于教师的引导,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思考数学问题,进而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深度学习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深度学习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存在较大差异,深度学习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的主动性参与。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欲望。

最后,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深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经验的形成,若教师参与过多,学生的实际学习体验将受到负面影响[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并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采用鼓励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

二、小学数学课堂实现深度学习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深度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认识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以及数学理论的实际应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除要将正确理解数学知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外,还要传授学生正确应用数学知识的策略,使学生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分析各种数学问题,从而逐渐养成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

(三)有利于数学教学的发展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还能有效促进自身的深度学习与进步。现阶段,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传统,缺乏对师生平等交流重要性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处于高姿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时,需要站在与学生相等的高度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这有利于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三、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强化学习能力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2]。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深度学习和自主预习,在对深度学习过程进行优化的同时,让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以此使学生对深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预习效果,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课为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知道如何计算同时含有加法、减法以及乘法的算式;能够通过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此,笔者以深度学习为导向,以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课前预习作业进行设计,在确保难易程度适中的同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学生以预习作业为核心,从不同角度对教材内容展开针对性预习,在回顾、整合相关旧知识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并将对应的题目正确解答出来。与此同时,笔者还在现代化互动平台的支持下,及时地了解班级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并就他们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指导,提高学生自主预习的质量。另外,笔者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设计生活化题目,使学生在联系实际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准确把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上述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对深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预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基于学生认知情况,营造良好的深度学习氛围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足以支撑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完成学习计划的制订[3]。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出发,营造良好的深度学习氛围,降低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全面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学习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不能仅靠教师讲解,而是需要亲自去感受,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为实现有效的深度学习提供保障。

以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一课为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知识。为此,笔者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加快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速度。具体来说,笔者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买文具的经历创设情境:“周末,妈妈带小明去超市买文具,已知铅笔每支2元,橡皮每块1元,笔记本每本5元,小明每种文具各买一份,总共需要花费多少钱?”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将铅笔、橡皮以及笔记本的价格加在一起,计算出正确答案2+1+5=8(元),笔者对此给予积极的肯定。接着,笔者依照上述教学模式设计减法问题,使学生对加减运算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入。

(三)打通知识关联,推进深度学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做的是精心选择教学方式,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重点关注,及时了解学生运用学习方法的熟练程度,以提高其学习的有效性[4]。鉴于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把握學生的兴趣、学习动机等信息,从学生当下的学习状态出发对症下药,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构建、完善数学知识结构,为实现深度学习做好铺垫。

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这一课为例,笔者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相关知识的情况,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张正方形地图,并标注地图的边长为4厘米。随后,笔者提出问题:“若小明家和学校分别位于地图的左下角和右上角,问小明到学校用时最短的路线是怎样的?”学生利用方格纸绘制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并画出不同的路线,最后采用测量的方式确定距离。学生思考的结果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认为按对角线走最短,也有的学生认为沿正方形的边走也可以。对此,笔者适当引导:“我们要通过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解决数学问题,在解答这一问题时,是否可以联系教材中与线段有关的知识呢?”学生提出疑问:“教材中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依据是什么呢?”笔者继续引导:“我们可以一起来测量大家提出的方案。”经过一番操作后,学生发现对角线距离最短。笔者进行总结:“两个端点之间可以用直线、折线、曲线连接,但最短的当属直线,也就是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上述案例,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关注知识联系,完善知识体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将概念以及知识要点的传授作为重点,而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进而促进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完成新知的内化,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问题时,应立足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现自身知识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并通过深度学习进一步优化完善知识体系。

以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这一课为例,笔者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笔者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假设现有一个由阳台和卧室两个部分组成的房间,其中卧室的长和宽分别为3.8米和3.2米,阳台的长和宽分别为3.2米和1.15米,问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回答:“3.2×3.8+3.2×1.15。”笔者继续提出问题:“那么具体该如何计算呢?”有学生回答:“可以将两个小数分别扩大为原来的10倍,用32×38计算出结果为1216,又因为这一结果是在两个乘数分别扩大为原来的10倍的基础上所得,所以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最终计算结果,也就是12.16。”紧接着,笔者提问道:“为什么两个乘数分别扩大为原来的10倍,积却要除以100呢?”学生回答:“依据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可知。”“那阳台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呢?”笔者提问。学生回答:“按照之前的思路,将3.2×1.15看成32×115,计算结果为3680,因为3.2扩大为原来的10倍,1.15扩大为原来的100倍,总共扩大为原来的1000倍,所以最终结果为3.68。”最后,笔者总结道:“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可以采用转化的方式,将小数化成整数进行计算,这种计算方式既简单又便捷。”上述案例,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了小数乘法的每一步算法,让学生在完成新知体系构建的同时,完善原有的知识体系,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五)引导学生深度反思,实现全面发展

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深度反思,帮助他们回顾学习过程,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5]。

以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为例,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笔者布置以下任务:利用方格纸尝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修正,若验证猜想正确,学生会更加自信;反之则会展开深度的自我对话:“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底乘高计算?长方形拉伸后什么会发生变化?什么不会发生变化?”通过深度反思,学生的学习自信将重新树立。有学生亲自制作了一个可拉伸的长方形,并对其进行拉伸,发现高在缩短的同时,面积也随之减小,最后趋近于零。通过这一操作,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不受其斜边的影响,而与高密切相关。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抓住时机进行追问,有效加深学生思考探究的深度。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打破原有认知的限制,明确新的思考方向,并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结语

相较于其他学习方式,深度学习的优势非常明显。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时,都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进行深度学习,并使学生在提升思考、探究以及实践的有效性的同时,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晶.浅析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22(12):156-158.

[2]靳会敏.小学生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开展策略[J].家长,2022(07):64-66.

[3]朱馨玉.点燃质疑的火花,让小学生走向数学深度学习[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1(39):17-18.

[4]丁伟杰.刍议小学生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1(34):93.

[5]宦玉洁.关注核心素养 促进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141-142.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