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并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23-03-30 09:36丛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4期
关键词:苯磺酸辛伐他汀氨氯地平

丛伟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引起心肌缺氧、缺血所致的心脏疾病,严重危及了患者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冠心病患者往往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而脑梗死亦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所以冠心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风险较普通群体更高[1]。据相关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群体合并脑梗死的几率约为60%,不仅治疗棘手,且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2]。目前,临床针对冠心病并脑梗死患者普遍采用调脂、稳定斑块、改善血液循环等常规方案治疗,但收效仍有欠缺[3]。因此,亟需探寻有效的用药方案保障冠心病并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辛伐他汀是由土曲霉内提炼制成,具有显著的调脂作用,能够有效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类药物,其在血管平滑肌发挥作用,能够扩张外周动脉,缓解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为了进一步完善冠心病并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案,2019年4月~2021年3月本院对39例患者应用了辛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并对其应用效果与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4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并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6.48±4.87)岁;冠心病病程2~13年,平均冠心病病程(6.85±2.78)年;合并症:高血压10例,糖尿病6例。研究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6.52±4.65)岁;冠心病病程2~13年,平均冠心病病程(6.82±2.56)年;合并症:高血压9例,糖尿病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冠心病符合《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2020年)中的诊断标准;脑梗死符合 《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中的诊断标准;研究方案已向患者进行充分的告知知情。

1.2.2 排除标准 合并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肝肾功能障碍;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史与严重创伤史;免疫系统与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急慢性感染;有精神疾病史;对研究中涉及的药物有过敏史。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对照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山西宝芝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12,规格:5 mg×7片×4板)治疗,口服,10 mg/次,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辛伐他汀片(葵花药业集团衡水得菲尔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439,规格:10 mg×24片)治疗,口服,20 mg/次,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根据《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2020年)与《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中的标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其中,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心绞痛较治疗前发作频率降低≥50%,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为显效;静息心电图改善,心绞痛较治疗前发作频率降低20%~50%,脑梗死面积有所缩小为有效;静息心电图无变化,心绞痛较治疗前发作频次降低<20%,脑梗死面积未缩小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因子水平 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静脉血,以3000 r/min的速度分离血清,以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T-1与NO水平。

1.4.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恶心呕吐、皮疹、头晕头痛、腹痛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ET-1、NO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因子水平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因子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治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2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1例、头晕头痛1例、腹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加与人 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4]。冠心病与脑梗死均属于临床常见病,且二者均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有调查显示,冠心病患者患有脑梗死的风险是无冠心病患者的5倍,两种疾病并发患者往往预后较差,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与生命安全[5]。目前,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已成为临床学者研究的重点。

有研究发现,冠心病并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群体,此群体机体重要脏器呈退行性变化,当心肌收缩时能够促使血流形成冲击力,但血管却无法充分缓解[6];血管舒张时,心室负荷量与血管阻力增大,降低了脑细胞血供量,继而引起冠心病与脑梗死。因此,积极降压、调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是治疗冠心病并脑梗死的关键。苯磺酸氨氯地平属于新型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类药物,可以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心肌细胞与平滑肌细胞,避免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与增殖,继而改善血管内皮炎性反应[7]。同时,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后的利用率较高,并具有调节血压、改善心肌供血、扩张血管等多重功效。辛伐他汀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类药物,不仅具有反馈调节作用,还能够刺激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合成增加,清除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发挥出显著的调脂作用[8]。辛伐他汀能够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斑块脱落、破裂,并改善凝血纤溶系统,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见,辛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通过降压、调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改善了冠心病症状,促使脑梗死病灶面积缩小。

部分研究发现,冠心病并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9,10]。ET-1与NO均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主要评估指标,其中ET-1是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多肽,其作为调节血管收缩的物质具有促使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细胞迁移与增殖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加厚血管壁,致使血管结构重塑[11]。同时,ET-1在血管内皮损伤后会出现失衡状态,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中呈异常升高表达,且促使了血管的收缩与痉挛,进一步升高血压,抑制心率,加重靶器官的缺血缺氧问题。NO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调节物质,对于ET-1具有抑制作用,可以对抗平滑肌增殖与血小板聚集,保证血管弹性,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形成[12]。本文研究发现,治疗后,研究组ET-1水平(48.65±5.85)ng/L低于对照组的(60.52±4.85)ng/L,NO水平(52.85±4.76)μmol/L高于对照组的(42.06± 5.00)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说明,苯磺酸氨氯地平可以在基因水平上干扰脂类合成代谢过程,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辛伐他汀则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进展,保障患者的预后效果。从安全性来看,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证实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佳。

总之,辛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并脑梗死疗效可靠,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适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苯磺酸辛伐他汀氨氯地平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原料药中的7种残留溶剂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瑞舒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造影剂肾病的保护作用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影响
脑梗死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抗栓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