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消法”在各种疮疡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者VAS评分的影响

2023-03-30 09:36王立山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4期
关键词:疮疡消法证候

王立山

中医学认为,疮疡的发病与内脏密切相关,临床对其治疗需标本兼治,充分考虑内外结合,局部上实施消肿止痛,去腐生肌,对内需清除五脏之毒[1,2]。疮疡属于外科疾病,涉及肿疡和溃疡,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但病情进展迅速,且发病急,如不及时治疗,可遗留严重后遗症[3]。患者体质较弱,气血不足,可导致病情缠绵不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外科“消法”在疮疡中应用广泛,但其疗效仍需进一步探究。为进一步分析中医外科“消法”在各种疮疡治疗中的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22年10~ 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取得满意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22年10~12月收治的80例各种疮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8.62±3.28)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8.63±3.2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自愿参与,且取得其书面同意;配合度较好;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中途退出者;合并心、脑、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具有恶性肿瘤者;无法耐受本研究治疗措施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过敏体质、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头孢拉定胶囊(澳美制药厂,注册证号HC20160018,规格:0.25 g)0.25 g/次,每6小时1次,最高剂量为4 g/d。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外科“消法”治疗。①内服:主药方剂组成:金银花、紫花地丁各15 g,赤芍、紫背天葵、夏枯草各12 g,陈皮、川芎、川贝母、丹皮各10 g,生甘草6 g、蒲公英30 g;辨证加减:发热者加大青叶、牛蒡子各5 g,痛感严重者加元胡索、金铃子各3 g。水煎,去渣留汁500 ml,分早晚2次服用。②外敷:阳证者给予芙蓉膏涂抹纱布上,外敷于肿块表面;阴证者给予麝香回阳膏外敷于肿块表面。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证候积分、VAS评分。①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显著改善,且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30%[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证候积分:主要证候包括发热、恶心呕吐、疼痛、咳嗽,各证候评估分为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2、3分[5]。③采用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定,分值范围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发热、恶心呕吐、疼痛、咳嗽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发热、恶心呕吐、疼痛、咳嗽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恶心呕吐、疼痛、咳嗽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的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疮疡是临床上一种较为严重的皮肤疾病,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7]。抗生素是西医治疗疮疡的主要措施,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多,且易反复发作,难以有效消除根本。

中医对于外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可归纳为3个字:“消、托、补”,其中“消法”是最常用治疗措施,强调消散与破削体内的有形积滞,进而改善病情。有报道显示[8],“消法”可显著加快症状消失,降低手术创伤造成的应激反应,患者接受度较高。因此,将“消法”应用在疮疡治疗中可发挥独特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发热、恶心呕吐、疼痛、咳嗽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发热、恶心呕吐、疼痛、咳嗽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恶心呕吐、疼痛、咳嗽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9,P=0.472>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外科“消法”在疮疡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通过内服金银花、紫花地丁、赤芍、紫背天葵、夏枯草、陈皮、川芎、川贝母、丹皮、生甘草、蒲公英煎剂,达到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同时外敷芙蓉膏、麝香回阳膏,达到生肌及杀菌防腐的功效,进而有效改善症状,提升疗效[9,10]。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金银花具有抗毒、抗炎、促进炎性细胞吞噬等作用,同时还能够抗病原微生物;蒲公英则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均能有效杀灭,改善机体炎性因子水平等;外敷麝香回阳膏可消肿、通窍、散瘀、排脓等,进而缓解疼痛,提高疗效,改善症状[11,12]。

综上所述,中医外科“消法”在各种疮疡治疗中的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显著,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疼痛程度,改善症状,值得推广。本次研究中仍存在不足之处,所选病例以及治疗措施均根据本院实际情况选取以及制定,未纳入其他医院患者,因此具有局限性,今后会加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进一步证实本中医外科“消法”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疮疡消法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裂项相消法的解题策略
对裂项相消法求和命题形式的归纳
普济疮疡纳米银喷雾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性研究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益气药在疮疡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商家“紧箍咒”消费者“保护伞”
消托补三原则指导学生对中医外科学中疮疡外用药物的选择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比较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疮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