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民族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2023-04-03 23:40黄晓晴
文化产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文化

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大载体。现今,我国新媒体技术快速更新,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音乐文化传播模式越来越多。这一变化导致人们学习音乐文化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新媒体技术能够促进文化传播和资讯交互。如何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大范围传播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现首先对民族音乐的审美性进行分析,其次基于新媒体环境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策略,旨在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民族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播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审美不仅指感受美,还指感知美,其是人们追求美的一大方式[1]。审美教育,是带领人感觉美和创新美的教育模式。通过民族音乐审美,人们往往可以实现生命和美学思想的升华,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主要内容。现如今,我国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和新媒体息息相关,民族音乐也是如此。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渠道,还优化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内容。因此,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民族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播策略十分重要。

民族音乐蕴含着独特的审美理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其文化内涵往往通过民族音乐审美彰显出来。哲学强调自然和人的和谐发展,哲学家不仅可以深刻了解“人道”,还可以进行“天道”定位,以“中庸”理念发展民族音乐审美观[2]。如今人们从社会发展、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进行音乐审美观的升华,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自成一派,脱离了音乐艺术范畴。

新媒体环境下民族音乐美的具体体现

民族音乐的独特美

我国民族音乐往往和古代诗词有一定联系,因此民族音乐具有诗词的特性和意蕴。我国民族音乐和古代诗词融合发展,主要历经两大时期。第一个时期是音乐诗化期,从两汉到隋唐,以诗写乐的模式得到发展和完善。这个阶段,音乐创作者利用诗词进行创作,结合诗词节奏创作音乐作品,但必须确保诗作足够好,这是以诗写乐的基本前提。第二个时期是诗的音乐化期,从唐宋到明清,以乐填词是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该时期,词曲创作者将以往流传的、人们支持的、格式和板式确定的曲调当成基础作品进行创作,创作出音乐作品之后再融入合适的诗词[3]。品质好的曲子未必由很多好的诗词组成,但是好的音乐作品中蕴含的诗词一定很好,而民族音乐的诗乐化属性也是基于人为环境形成的。我们要想全面认识民族音乐的美,就需要结合古代诗词文学,充分挖掘、分析民族音乐的独特性。

民族音乐的旋律之美

民族音乐旋律可以体现出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充分展现人们的思想和内心情感,是人们思想情感的一大核心载体,其不仅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还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品质密不可分[4]。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而优美的旋律,因此中国民族音乐旋律十分丰富。

民族音乐的意境之美

“意境”这个词出现已久,文学家往往将文艺作品创作与意境展现融合在一起,给予人们想象的空间,使文学作品充满审美趣味。音乐作品中展现出的境界和情调被称作意境。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体系中,意境是很重要的。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对民族音乐文化所展现出的意境的理解都不同,民族音乐的意境美非常突出。

新媒体环境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策略分析

精准定位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内容

现如今,新媒体技术的优势非常明显,其具有传播范围广、时效快、内容多元化等特性,能够转变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模式,显现出和以往不同的文化传播特征。新媒体环境下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播要改变以往“广种薄收”的模式和理念,通过文化精准定位,吸引更多受众[5]。

第一,要合理运用网络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平台等,以民族音乐受众为核心主体,研究新媒体背景下民族音乐受众的相关信息,了解新媒体环境下民族音乐受众的需求、消费目标、爱好、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等,为后期宣传民族音乐文化提供依据[6]。例如,“网易云音乐”App是时下流行的音乐播放软件,其根据音乐文化传播的根本要求,采用大数据技术和深度学习模式来打造面向各个网络领域的服务,不仅具有弹性伸缩、高效运维等功能,还具有视频、资讯推送以及反欺诈等功能,这些功能为“网易云音乐”App的正常运营奠定了基础,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第二,要全面掌握新媒体环境下民族音乐受众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文化观念、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等,进而全面彰显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优势,收集目标群体对民族音乐文化作品的反馈,进行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内容进行定位,以获得更多目标群体的青睐,打造现代化新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系统,实现新媒体环境下民族音乐文化的大范围、全方位传播。

持续创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内容

不论是什么样的文化形态,要想对其进行传播和宣传,就必须在长时间的创新发展中积极变革。因为只有具有现代化和人文特性的文化,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也是如此。要想使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主动了解和学习我国传统民族音樂文化,体会其艺术魅力,就必须将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元素与现代化音乐文化元素融合起来,找到各个国家以及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精华,并对其进行创新,以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彰显新媒体传播音乐文化的优势。一方面,要从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内容入手进行创新,实现西方音乐元素和民族音乐创作的有效结合,并在不断优化民族音乐作曲技法的基础上保留传统文化精华,丰富现代文化内容。另一方面,要从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形式和模式入手进行创新,合理运用现代化新媒体媒介,优化民族音乐文化内容,以吸引更多人关注。

不断优化民族音乐文化品牌营销方法

基于新媒体环境,采取措施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的流行度和影响力,充分展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这是新媒体背景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者需要关注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新媒体民族音乐文化传播者要创新运用现代化文化传播品牌营销模式和方法,凸显新媒体快速传播文化的优势,形成现代化民族音乐文化品牌,扩大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范围[7]。一方面,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品牌营销传播属于一大知识科普手段,可以运用各种传播媒介组织开展民族音乐文化宣传和知识教育活动,也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专题讲座等。其能够促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使其面向全社会传播和发展,让更多人主动了解和借鉴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作品,扩大受众规模。另一方面,新媒体民族音乐文化传播者必须时刻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情况,打造民族音乐文化品牌。此外,要充分发挥社会名人效应和明星效应,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品牌传播。通过开展歌唱比赛、举办民族音乐文化节来宣传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品牌,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培养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人才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引申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播领域也同样适用,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文化传播和发展,都要将人作为载体[8]。新媒体环境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易变要素是人,而不是技术。因此,要将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人才的教育和能力培训当作核心工作,为后期新媒体环境下民族音乐文化的大范围传播提供依据,达到代际传递和传播的目的。

第一,民族音乐文化管理部门要主动提供资金,创造条件,设立专门的民族音乐传承人才教育和培养部门,从而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专业人才,将其送入表演剧团和业余社团,确保民族音乐文化有足够数量的传承人。如今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加强对民族音乐艺人表演能力的培养,为年轻艺术家传承方法和经验,并且邀请著名艺人亲自辅导,增强年轻艺术家的表演能力,提高民族音乐传承人的综合质量。例如,可以联合各类高校设立专业的民族音乐必修和选修课程,邀请比较著名的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自到园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和音乐文化传授,确保高校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大范围传播。

第二,要推动民族音乐文化进入校园课堂,以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传播,激发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为社会培养出足够多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人,确保民族音乐文化后继有人,从根本上起到传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

第三,要培养专业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播者以及音乐创作者,离不开投资者以及职业经理人的支持,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对现代化民族音乐文化的资源挖掘[9]。

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驱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必须确保其面向全社会,不论是民族音乐文化创作,还是通过商业模式营利及市场发展,都要打造出系统化、链条化的文化产业链,还要深入民族音乐文化作品的策划、创作、发行、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确保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基于新媒体广泛传播[10]。第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属于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认清其作用和价值,落实好文化复查和传承、传播工作,且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优化各种奖励措施,确保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第二,要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增强各种社会机构和相关人员投资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性,促进产业发展,使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和融媒体技术运用有效结合在一起。第三,必须坚持精品观念,形成一体化的民族音乐文化产品线,在创作民族音乐文化作品以及进行文化传播的时候,着重打造精品,使其达到现代化民族音乐的审美要求,确保其得到市场支持和认可。第四,要强化音乐文化服务意识,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为民族音乐文化产品奠定基础,并且要提供多种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服务功能模块。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一定要跟随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满足大众需求。

加大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管理及知识宣传力度

大量实践表明,通过加强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管理,可以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使得民族音乐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快速发展。例如,采取多元公共管理措施,创建新媒体网络文化传播平台,可以提高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现如今,加强文化宣传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信息传播便捷、高效,更要加強文化传播及管理。

综上所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审美价值独特,审美要素也很丰富,要想突出这一审美优势,深入挖掘其审美内容,就必须对其进行宣传。要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创新和丰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方式,抓住发展机遇,抵御各种风险,研究和合理运用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种音乐文化传播策略,做好合理规划、精准运用、有效安排,实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和大范围传播的目标,使得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展现现代化魅力,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雯.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难题与应对策略[J].文化产业,2022(28):78-80.

[2]于小植.新媒体时代中国文化传播的资源活用与方式变革[J].艺术广角,2022(05):108-115.

[3]杨雪萍.机遇、困境与突破: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红色文化传播[J].新闻爱好者,2022(06):75-77.

[4]张致林.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研究[J].中国报业,2022(11):108-109.

[5]朱雨锐.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路径[J].新闻传播,2022(09):106-108.

[6]邱烨.基于新媒体环境的中国特色文创产品审美趋势研究[J].大众文艺,2022(08):19-21.

[7]高宝萍,冯慧.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困境与对策探究[J].理论导刊,2021(06):120-124.

[8]曹婉笛.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树立正确审美价值观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21.

[9]王昆普.新媒体环境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策略研究——评《北京民族音乐研究与传播基地学术文集(2015年卷)》[J].新闻爱好者,2021(05):99-100.

[10]王光利.审美范式转型与新媒体文学发展路向[J].江苏社会科学,2021(02):142-149.

【课题项目】山东管理学院2021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通识类音乐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JG2021-15)。

【作者简介】黄晓晴(1988—),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艺术管理。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音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谁远谁近?
音乐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