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机作业”服务新模式的实践和思考

2023-04-06 21:16
现代农机 2023年1期
关键词:农机作业农业

刘 悦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510620,广东广州)

当前,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经济模式层出不穷,在城市生根开花,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山东德州基于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运用推出一款网约共享农机平台——共享植保机器人,农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在网上发布农机需求信息,机主根据自身情况接单,实现农机共享。农机产业借助互联网,已经踏入新的发展时代。互联网与农业机械化的融合发展,促进了现代要素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应用,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大大拓展了农机发展空间。通过实施互联网+农业机械化,增加互联网在农机生产、作业、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农机化作业模式创新,助推农业现代化。

1 “互联网+农机作业”的背景

2017 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对我国未来5 年科技创新作了系统谋划和前瞻布局,提出了科技创新的目标,其中现代农业部分的农业智能生产、智能农机装备成为新增亮点。农机的自动化、智能化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我国发展绿色、高效、节约农业的最重要途径。

2018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融合了信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与检测技术等先进科技的智能农机比传统的农业机械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在精准作业、自动化程度、安全可靠性、多能通用方面均得以体现。智能农机是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要保障。

2018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亿万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

2018 年广州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公布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框架——“1+2+N”的政策体系(其中:“1”是《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2”是《广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和《广州市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N”是若干个配套政策文件),将现代农业装备和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作为重要任务之一。“互联网+农机”已成为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农机管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精准化发展,提升农机综合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2019 年《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通知》下发,要求探索实现农机互助、设备共享、互利共赢的有效方式,积极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的作业服务模式,积极推广应用农机作业服务供需对接、远程调度管理等信息化系统,促进农机共享共用。

2 “互联网+农机作业”的意义

2.1 “互联网+农机作业”是提升农机作业质量和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高性能、高质量农机装备的保有量逐年增加,农机跨区作业需求不断扩大,对农机作业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需要为农机装上“千里眼”实现作业质量的实时监测。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技术融合是现代农业、现代农机装备发展的必然,随着信息化互联网+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运用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围绕农机作业耕、种、管、收等全作业环节,有效地进行农机作业远程监控与调度,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和农机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是目前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之一。

2.2 共享农机、农机信息化技术已在全国多省市成功开展应用示范

国内一些省份农机管理部门、高校与有关公司合作,利用“互联网+”实现了农机智能化管理。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湖北、江苏等省陆续建立了农机云平台,大幅度提升了农机管理服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其中黑龙江省累计投入4 600 多万元,建立了全省农机管理调度指挥中心,共安装1.9 万余台车载终端,基本具备农机动态监管、作业统计、深松监测、调度指挥、安全管理等功能,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山东省青岛市多个市县进行了平台基础建设,对农机深松、玉米机收等作业进行了实时监测和远程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吉林省针对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主粮作物,围绕耕、种、管、收等作业核心环节,以任务为导向、以农机为核心开展农机全程作业智能监测与调度。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在行业首先提出“以信息化为核心,以智能装备为支撑,以互联网+云服务系统为平台,提供现代农业智能生产全程解决方案”。运用现代传感、物联网、信息化技术为农机装上“千里眼”和“顺风耳”,重点开展深松整地监控、保护性耕作监控、收获作业监控、植保作业监控、秸秆打捆监控、农机合作社管理、农场管理、农机作业撮合等工作,具备农机的定位跟踪、作业监管、远程调度、运维管理、大数据分析、补贴结算、信息发布等功能,构建了我国第一个农业全程机械化云服务平台及希望田野APP 手机客户端。

2.3 助推广州市农机向互联网时代跨越式发展

为引领驱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有效落实“互联网+”现代农机行动,广州市通过智慧农机云管理平台项目的实施,加强农机化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探索对农业全程机械化作业各环节开展物联网作业监测,逐步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综合性强的农机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通过农机作业与信息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进农机信息服务与机械使用、维修的有机结合,推动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农机作业与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实用、互联优势,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服务,促进全广州市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为农机行业向互联网时代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省会城市,科技创新走在全省前列。广州市智慧农机云管理平台的建设有效优化配置农机资源,提升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提高农机利用率,精确统计作业面积,有效监控作业质量,保障国家资金安全,为实现全市农机作业的精准、高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是实现“互联网+农机”、贯彻中央精神、提升广州市农机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该信息平台的建设还有利于对全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成果进行集中化、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信息化系统重复建设的成本,大幅提高农机信息化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机数据服务价值,从而更加方便快捷地推动本地农机信息化管理服务工作开展,开拓农机信息化管理服务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广州市智慧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现已经与中国农机院共同开发一款专注农业主体与农机服务组织业务对接的共享农机服务平台(智慧农林APP),该平台以类似“滴滴农机”的方式为农户、合作社、农机手提供高效﹑便捷的网约农机服务,并可精准检测有效作业数据,进行网上结算,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农机多干活”,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将“互联网+”、大数据大平台应用于农机,实现农机共享模式,解决“有机没田耕,有田找不到机”的供需矛盾。

该平台已经成功在惠州落地实施运营,给上百家农机、种植合作社进行入网培训,走进几百个乡村推广,得到农业相关领导的认可。

3 共享农机的现状

这种“互联网+农机作业”共享农机新模式在农村的发展现状如何?

通过对山东德州农机服务站和农民的走访,农民反馈,使用共享农机平台、共享植保机速度快、质量好,费用也能接受。比如:用共享植保机打药喷雾成本约为30 元/hm2,而采用人工喷药,人工成本大约为120 元/hm2,而且机械喷药比人工质量更高、时间更短。农民对共享植保机模式是认可的。但是厂里提供的机械数量跟不上,投放共享农机的企业山东德州市力维机械有限公司计划投放5 000 多台,但实际只投放了1 000多台。机械太少达不到一定的作业面积,预约要排号,农户等不及。

广州市智慧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的共享农机平台一年注册用户才600,订单才300 多。平台产品没有问题,集合了定位导航、数据收集、云计算等互联网最新技术,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平台设计的功能涵盖耕、种、管、收四个环节,从耕地的不同的机具、机型,到植保机的不同类型(地面植保机、无人机),再到收割机。服务的作物有不同的类型,包括水稻、花生、土豆等。平台还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平台收集的数据,在后台进行大数据处理,根据结果去指导农户作业,提高他的作业效率。

对于农民来说,买机械贵,机手难请,维护成本高,管理费心。对于机手来说,自己单干农忙半月左右,加入平台后一直忙,因为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作物类型,所以一直有活干。共享农机对农民和机手来说是 “双赢”,解决“有机户无事做、无机户用机难”的矛盾。

4 共享农机发展的困境

共享农机并没有快速发展。“共享农机”真的水土不服吗?是太超前,脱离农民的真实需求了吗?

4.1 资金问题

共享模式,不是销售,前期的成本由企业自己垫资,山东德州市力维机械有限公司投放的1 000 多台设备,企业垫资3 000 多万元,加上布设网点,共投入3 700 多万元。对于小型民营企业来说,资金压力大。德州共有2 000 多家申请服务站,实际批了1 000 多家,服务站申请下来了,机械没下来,投放完全跟不上。广州市智慧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也表示企业3~5年自负盈亏很难。资本不青睐,投资农业的投资公司不多,项目没有列入国家农业补贴目录。

4.2 推广使用的问题

推广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非常高。我国地广人稀,老龄化趋势也增加了推广的难度和成本,一户到另外一户花很长时间,周一到周五村里人也少。小农户、小田块制约了共享平台在农村的应用和推广,如一块小面积的田地,机械的路费油费成本超过收费。

5 解决对策

智慧农林APP 于2018 年初投放市场以后,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大力欢迎,共享模式也是完全可行的。惠州市也建立5 个试点做推广,以点带面,带动全市的用户、拖拉机手来共享平台。

在国家购机补贴的推动下,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各地都有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但农机的利用效率不高,一台机械一年的使用时间仅半月左右。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机共享的一种好载体,但缺少现代化的手段,熟人介绍打电话约机,农机利用效率大打折扣。共享的手段比较落后,信息不通畅,效率不高,农民需求又很迫切。比如0.4 hm2桃园人工植保作业耗时40 min,农村都是60 来岁的老人,年轻人很少,药筒背不动,靠人工不现实。加强共享平台建设是一种方向,网上所有农民都能看到空闲农机,所有机手都能看到机械作业需求,这样农机作业效率会大大提高。共享平台如何克服眼前的困难呢?第一,加强宣传,引导老百姓使用。各地可以开设抖音号、快手号,也可以开展农机作业、农机修理等直播,开办微课堂、微公益等,传递共享理念,引导更多人科学正确使用共享平台,参与共享经济。第二,政府投入一部分资金进行引导。实行整村推进,提供打包式服务,让老百姓感受到服务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成一批“互联网+”共享农机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进。第三,提高农民对平台的黏性。增加平台对农民的服务内容,农民能取得更多信息、获得更多服务、享受更多方便,这样平台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积极探索如同“美团外卖”的网上点餐式服务。第四,点对点服务。看准每个村庄的村负责人、大学生或能人,将他们设为该村的站长,负责与平台进行线上对接,对村民使用网络、手机和APP 进行指引,开展业务沟通、支援扶持等工作。第五,国家扶持和引导。从环保、精准高效作业、减肥减药的角度,国家应该提供一些引导,甚至资金支持来推动。

“催熟”共享农机行业。共享农机是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对接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大大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但这些潜在优势也不能保证共享农机的运营就一定能够成功,农户分散、土地规模小是共享农机推广中一道难以迈过的门槛。共享农机能不能盈利,很大程度依赖于政策环境、用户综合素质及行业运营模式。这其中有些问题需要企业解决,有些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为企业减轻负担,尽快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催熟”共享农机行业,为我国农业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农机作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不一样的农机展
作业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