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3-04-06 21:16鲁义敬
现代农机 2023年1期
关键词:农膜面源化肥

鲁义敬,彭 如

(信阳市浉河区农业农村局,464000,河南信阳)

近几年,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大力加强了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部署,先后制定了《浉河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专班工作机制》《浉河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工作方案。为全面了解浉河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要求,区农业农村局迅速组织力量对全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为下一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指明方向,为全面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1 浉河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1.1 化肥减量化及施用现状

浉河区是信阳毛尖主产区,主要种植茶叶、果蔬、水稻,其中茶园面积40 773 hm2,蔬菜533 hm2,水稻12 000 hm2。随着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从2019 年开始浉河区化肥施用量逐年递减。一是做好田间试验。根据《2021 年信阳市浉河区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要求,2021 年浉河区开展田间试验6 个。在夏粮生产前认真编写试验方案,根据方案认真选点、选作物,落实田间试验。6 个试验分别为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1 个,花生肥料利用率试验1 个,花生叶面喷施钼酸铵肥效试验1 个,水稻肥效校正试验1 个,以及2 个蔬菜试验,即减量施肥试验1 个,经济作物“2+X”试验1 个。二是推广农业技术。根据不同作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制定水稻施肥配方2 个,制定茶叶施肥模式2个。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及新型肥料施用技术,推广配方肥、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和新型缓(控)释肥。水稻上推广配方施肥技术12 000 hm2,蔬菜上替代推广有机肥1 333 hm2。举办科技大集、水稻新品种展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会和科学施肥技术培训活动5 次,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电话咨询、网上咨询等多种形式服务1 000 余人次。经过调研了解到2021 年浉河区所有涉农乡镇施用肥料主要为复合肥、有机肥和农家肥,化肥施用量(折纯量)为1.01 万t,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肥料施用量大幅度减少,实现了化肥施用量负增长,完成了2021 年化肥零增长的任务目标。

1.2 农药减量化及施用现状

一是强化检疫监管。强化种子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监管工作,从根本上控制病虫草害蔓延危害,为农药减量控害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精准监测预警。不断加强监测预警工作,特别是对重大病虫草害的实时调查和动态监测工作,正确把握病虫草害动态。通过会商分析对重大病虫草害的发生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并及时报警,引导准确适期用药,确保农药减量控害。适时发布病虫害情报11 次5 000 多份。三是统防统治有力。重点支持规模适度、管理规范且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大力提高新型高效植保器械的保有率,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提高防治工作的效率和成效,促进农药减量控害。四是积极推进绿色防控。重点推广以“性诱”为主的非化学防控技术举措,积极推广病虫害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扩大统防统治对种植散户的覆盖面。继续示范推广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加大新型高效植保机械的推广应用力度,扶持喷杆喷雾机等先进高效植保机械和植保无人机的创新开发与推广,以达到农药减量增效目的。2021年,全区农药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态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4%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45%以上,浉河港乡桃园村创建了1 067 hm2绿色防控示范区。全区农药使用折百量为85.6 t,比上年的85.8 t 又下降了0.2 t,单位面积农药施用强度为1.2 kg/hm2。

1.3 畜禽养殖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

自2017 年以来,浉河区禁养区299 家畜禽养殖场户均完成关停拆除,通过市级验收。2018 年,区政府印发《浉河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浉河区依据《实施意见》要求,按3 年规划逐步推进。经过调查得知,目前全区共有畜禽养殖场(户)271 家,其中畜禽规模养殖场有5 家,多数为散养户。现阶段生猪饲养量为1 万头,家禽饲养量为38 万羽,肉羊饲养量为0.8 万只,肉牛饲养量为400 头。5 家规模养殖场均完成了粪污处理设施的配套建设,并通过了市生态环境局直属一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及辖区政府三方验收。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设备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

1.4 农膜使用及回收利用情况

一是推进地膜使用标准化。加大市场监督管理,严禁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1 mm 的超薄地膜,大力推广完全符合国标的农用地膜。二是稳步推进废旧农膜回收体系建设。根据“谁利用,谁回收”原则和要求,鼓励企业及社会人员普遍加入地膜回收体系。2020 年以来,通过乡镇推荐和对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在全区7 个乡镇街道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站点8 个,基本实现全区覆盖。三是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政策宣传力度。结合科技大集、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等活动,在各乡镇街道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政策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单1 500 份,悬挂宣传横幅30 条。对农膜使用者进行科普宣传,提高农户交售废旧农膜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据统计2021 年全区使用农膜58.6 t,回收53.62 t,回收利用率为91.5%,达到了预定目标。

1.5 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

浉河区下辖土地面积为15.12 万hm2,耕地面积为2.58 万hm2,12 个乡镇,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花生、油菜、甘薯、玉米等。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为12 000 hm2,秸秆还田面积比例为95%,农作物产量为11.4 万t,秸秆资源产量为12.198 万t,综合利用率达95%;小麦播种面积为1 000 hm2,秸秆还田面积比例为85%,农作物产量为0.53 万t,秸秆资源产量为0.67 万t,综合利用率达85%;花生播种面积为667 hm2,秸秆还田面积比例为7%,农作物产量为0.26万t,秸秆资源产量为0.33 万t,综合利用率达88%;油菜播种面积为1 333 hm2,秸秆还田面积比例为8%,农作物产量为0.3 万t,秸秆资源产量为0.56万t,综合利用率达83.28%;甘薯播种面积为1 000 hm2,秸秆还田面积比例为30%,农作物产量为0.72万t,秸秆资源产量为0.16 万t,综合利用率为30%;玉米播种面积为1 200 hm2,秸秆还田面积比例为76%,农作物产量为1.8万t,秸秆资源产量为1.87万t,综合利用率达76%。

2 浉河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意识不足

一是农业面源污染因其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稳定性、不易于检测性及空间异质性等多种特征而不容易察觉[1]。二是农业面源始终与农业生产相伴而生,致使农业面源污染随处可见,只要存在生产便会存在污染。三是有关单位在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宣传和推广方面不够全面,加之农村群众由于知识有限对于农业面源污染缺乏了解,甚至完全缺乏污染防治意识,致使农业面源污染不断侵蚀着群众生存环境。笔者在走访该区200 余户农民时获悉,目前还普遍存在着施用化肥和农药为农作物增产必由之路的传统观念,但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农业面源严重污染。

2.2 缺乏健全的污染防治机制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还主要停留在对城市、工业等点源污染的规制上,上至国家、下至地方出台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措施多为指导性文件或者发展规划所提到,强制性法律法规还是一片空白[2],不能充分调动各利益群体主动参与其中,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法律法规体系还有待建立与完善。

2.3 缺乏相应的专项资金投入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没有设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经费,农业农村部门仅靠地方财政的有限资金进行小规模污染防治试点。近3 年来,浉河区用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总投入约为1 953.9 万元,其中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19.9 万元,区域性农膜回收站点展示建设资金30 万元,畜禽养殖场(户)专项奖补资金1 598 万元,用于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款(仅是总奖补款的部分)106 万元。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农业环境保护中的一个棘手问题。

3 浉河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明确提出:“鼓励地方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先于国家进行立法。”科学合理、因势利导地制定与农业环境有关的地方法规,是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目前浉河区尚未出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法规,下一步浉河区要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制定并出台地方性法规,使得农村环境保护有法可依。

3.2 强化宣传培训,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和手机APP 等现代传媒技术积极进行科普宣传,增强全社会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要性的意识,构建农民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直接获益机制,使农民了解污染治理必须落实的职责和意识到涉及他们切身利益。对公众加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意识的培养,引导与规范农户的生产与生活行为模式,激励企业与农户采用环境友好技术。

3.3 加强科技推广,注重发展方式转变

积极推进有机肥全替代化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持续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以减轻化肥、农药残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加大残膜回收力度,以回收补助为手段提高农户残膜回收积极性,降低农用地膜残留率。加大农田残膜综合利用力度,促进农业废弃物等得到充分利用。

3.4 加强督查监管,依法治理污染行为

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使用与管理机制,强化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与农业面源污染报警监测,建立控制规范与技术规范体系。环保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应当主动配合农业部门做好入场执法巡查、预警监测等工作。积极落实《农业法》《农业环保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规定。

猜你喜欢
农膜面源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选购农膜时的注意事项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