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会”讲课的大师

2023-04-07 06:33施崇伟
知识窗 2023年3期
关键词:不太会拖堂刘文典

施崇伟

民国时期的文人学者中,有不少是教书匠。有的终身从教,桃李满天下;有的教书时间不长,却在教育殿堂留下传奇佳话;也有一些“不太会”讲课的言传身教,在三尺讲台上,他们各具情怀,各有神采。

顾颉刚是学术精湛的大学者,却不怎么会讲课。他天生有点儿口吃,说着一口学生听不太懂的苏州话。讲的人难受,听的人无趣,他干脆就少讲。上课时,他经常背对学生写板书,写满一黑板,如果下课铃声没响,接着又写一黑板,直到一节课上完。钱穆曾回忆说:“颉刚长于文,而拙于口语,下笔千言,汩汩不休,对宾客则讷讷如不能吐一辞。”

“三百年唯此一人”的国学泰斗王国维,不仅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还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在课堂上,他经常一言不发,等着学生来问问题,如果没有人问的话,就沉默一节课。但对问问题的学生,他是诲人不倦的。在他准备去昆明湖的前一天,就接待了两批求学者。那天下午,他在陈寅恪家闲谈,听闻有学生到家里来问问题,马上回家,与几个学生一直畅谈到吃晚饭的时间。刚刚放下饭碗,又来了几个学生,他又与学生畅谈学问、时事,直到深夜。送走了学生,他又评阅学生试卷,全部评完才去睡觉。

上课时间到了,老师迟到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钱穆就是一个上课经常迟到的教书先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钱穆住在宜良,与昆明相隔七十多千米,每次上课都需要坐火车前往,而那时的火车经常晚点。有一次,火车晚点了,钱穆气喘吁吁一路小跑赶到教室,还是迟到了。老师没到,却没有一个学生离开教室,所有人都挤在闷热的教室里,静静等待。因为听课的学生特别多,教室已挤得水泄不通,连条通道都没有,学生就让钱穆踩着课桌,登上讲台。有位学生问他:“老师在学校有一间宿舍,为何不提前一天过来,免得如此辛苦?”他说:“我是为了给你们编写讲义。我所有的书籍、资料都在宜良家中,提前一天过来,就少了一天备课,不备好课就上讲台,是对你们不负责任。”

拖堂,是老师大忌,可刘文典偏偏不忌,他按时下课的次数少之又少,文章解读没讲完,就不下课。他这样的“拖堂”习惯,颇受学生欢迎。毕竟在学生看来,能够多学习一点知识,受大师多点熏陶,实在不是几分钟的事情。有一次,他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点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在月光下,于校园中摆下一圈椅子,自己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月赋》。

更有“不负责”的老师,允許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沈从文在北京大学教书,他第一次和学生见面时就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可学生哪能相信沈从文不会讲课呀?大家都当这是文人的谦虚,更敬佩沈从文了。

用今天的教师规范来看,顾颉刚、王国维、钱穆、刘文典、沈从文算得上是有问题的老师。但在三尺讲台上,这些个性化的大师呈现出一种尊重他人、热爱生命的精神。听这样的课,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学问,还给予了学生生命的浸染、熏陶。

猜你喜欢
不太会拖堂刘文典
刘文典吴宓唱“对台戏”
细数十二星座老师都是怎么拖堂拉仇恨的
呱呱
鸡蛋从窝里拿走,母鸡会生气吗?
刘文典:世间已无真狂人
咱老师的拖堂之计
楼梯(外一首)
瞄准
拖堂
刘文典的三次服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