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旅游+社交”模式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路径解析

2023-04-10 01:48索冰洁宋贞迪石晓雪张钰华伍乐怡
中国市场 2023年9期
关键词:团建社交大学生

索冰洁 宋贞迪 石晓雪 张钰华 伍乐怡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如何社交、如何团建的问题引发了国内高校大学生的激烈讨论。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社交与娱乐需求在目前的环境下有巨大的缺口。因此,文章研究后疫情時代下“深度旅游+社交”模式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创造一种合适的社交方式,利用SPSS软件做相关相关性分析,为以后大学生社交提出新的方式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深度旅游+社交”;团建

中图分类号:F59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3)09-0001-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09.001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个人满足精神需求以及缓解压力的一种享受方式。相关数据显示,信息产业的进步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创新了旅游营销方式,我国旅游业现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中,在众多消费群体中,大学生群体是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旅游需求不断增多,购买力不断增强,旅游消费逐渐成为大学生消费的热点。除此之外,当代大学生具有追求自我、强调个性化、渴望交友的显著特点,使得这部分群体不再满足现有的观光式旅游产品。高校大学生更加注重体验感和身心满意度,更加青睐在线下深度旅游过程中释放压力、结交挚友、提升自我阅历与价值。此外,在互联网成为获取旅游信息重要平台的今天,大部分消费者收集旅游信息、做出出行决策等行为重点向互联网转移,而大学生群体对互联网接受度使用更为频繁。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深度旅游+社交”模式高度契合了当代年轻人的需求与特点,存在着无限的发展生机。就目前形势来看,针对大学生旅游交友而设计的旅行产品较少。因此,文章针对大学生关于“深度旅游+交友”模式的评价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2 文献综述

河南省大学生众多,新型旅游产业的模式开发有着很大的潜力。钱宏胜、陈德广(2006)对河南大学生的旅游市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显示,72.25%的大学生对出游持支持态度,并有79.87%选择以团体形式出行,而现行模式下的旅行社只占到1.06%的选择率[1]。尚倩、王琳琳(2018)对旅游与交友融合进行了探究,35%的学生认为缺少针对大学生的定制化旅行服务,并有56.3%的大学生是旅游市场的受众群体[2]。

大学生处于培养个人兴趣和职业方向的关键时期,需要交友来拓宽人脉,找寻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时间。加之课余时间较为充裕并充满好奇心,对旅游有强烈的渴望。大学生以跨省求学为主,旅游便成为大学新生们快速熟悉陌生环境、体验当地文化的手段。对于高年级学生在活动中同时融入教育、心理、技能、娱乐、科研等方面的活动,可以最大化出行成果。因此,以旅游为载体的深度交友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近年来,人们对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了如下探索。于桂林、孙逸冰(2021)发现针对大学生群体定制的旅游配套相关产品并不多[3]。胡宗娴(2021)谈到现行的旅游模式大多为点线式的简单组合,没有满足大学生独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吸引力不强。同时他还认为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定位存在偏差。例如大学生对住宿等并没有过多需求,因此在此产品发力,利润并不大[4]。目前大学生对平台的信任度并不高,曹新丰、向莎(2020)认为当前存在平台与大学生群体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大学生费用不透明而放弃选择平台[5]。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探索与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并不完善,存在以下两点较为突出的问题。首先,整个行业在学生中未建立起较为可靠的形象。同时,在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由于没有针对性,并没有很好地将旅游与大学生的社交需求进行深度个性化融合与设计,从而不能够吸引当代大学生。其次,旅游社交的潜在优势,如科教、心理情感需求、人脉拓展等卖点并未充分开发。因此,行业需要从建立品牌形象的认可度、合理分析大学生需求、准确进行产品定位、开发旅游的附加价值等方面进行改善。

3 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取问卷调查法开展调研,以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软件收集样本数据。经过多次的修改,本次调查共收集300份有效问卷。正式问卷总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单选题的形式调查调研对象的年龄、性别以及所在地区。第二部分则是有关被调查者对涉及“深度旅游+社交”模式的了解程度以及综合因素的评价,以李克特量表的形式发放。李克特量表是目前较为成熟,以及被广泛使用的测量体系之一。

4 数据分析

通过“问卷星”软件采集的调查样本反馈可得:被调查者的性别占比为29.52∶70.48,其中80%的被调查者来自华中与华东地区。有84.76%的被调查者对“深度旅游+社交”模式感兴趣并且愿意亲身体验该模式。在对“深度旅游+社交”模式的未来发展上,有46.67%的被调查者一般认可,28.57%的被调查者长期看好。本调查对“深度旅游+社交”模式持有一般认可以及长期看好态度的被调查者继续调查该模式的影响因素,其中,社交需求、娱乐需求、可支配收入、安全保障、个性化需求、内在提升需求、时间需求以及营销因素占比最高。社交需求是指被调查者认为通过参与“深度旅游+社交”模式能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展人际关系;娱乐需求指参与该模式能够更好地达到放松心情、愉悦身心、缓解压力的效果;可支配收入是指在衡量是否参与该模式时,人们通常会考虑自己的可支配收入以及该项目性价比的高低;出行的安全性也是被调查者衡量该模式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深度旅游+社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参与者“主动DIY”自己旅游路线的需求,所以个性化需求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内在提升需求是指被调查者通过参与该模式,能够达到自身的特定需求,如强健体魄等;时间需求是指参与者有闲暇、富裕的时间来体验该项目;考虑互联网等营销方式的广泛运用,也有一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营销因素是影响“深度旅游+社交”模式的因素之一,即目前的许多平台已有对该模式的宣传。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本研究认为影响“深度旅游+社交”模式未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社交需求、娱乐需求、可支配收入、安全保障、个性化需求、内在提升需求、时间需求以及营销因素8个方面。为了保证严谨性,本研究运用SPSS 24.0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来研究这8个方面对“深度旅游+社交”影响的不同程度。本研究将以上8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深度旅游+社交”的发展作为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结果显示,社交需求、娱乐需求、安全保障以及可支配收入这4个自变量与“深度旅游+社交模式未来发展”之间在0.01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相反,内在提升需求、时间需求以及营销因素的相关性并不显著。故认为这3个自变量与因变量没有显著关系,即内在提升需求、时间需求以及营销因素对“深度旅游+社交”的未来发展并无一定关系。

首先,社交需求与“深度旅游+社交”的相关系数为0.694,介于0.6~0.8,代表社交需求与“深度旅游+社交”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即该因变量能够对模式的未来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其次,娱乐需求以及可支配收入与“深度旅游+社交”模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0.6,代表娱乐需求、可支配收入与“深度旅游+社交”模式关系较密切,即这3个因素对该模式的未来发展影响较大;而个性化需求以及安全保障的相关系数在0.2~0.4,说明安全保障以及个性化需求对“深度旅游+社交”模式的未来发展不能够产生影响,即,受众在参与时并不考虑这两个因素。

以上数据的相关性分析为“深度旅游+社交”的结合提供了借鉴与参考,新时代下的旅游行业发展应该结合线上线下,更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并更多关注大学生发展需求,提高旅游深度及服务质量。

5 “深度旅游+社交”模式概述

本研究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结合项目初步落地实施的经验与反馈,侧重促进传统旅游形式的变革,重视社交需求及深度体验需求,通过设计及优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出行线路,以大学生旅游者为核心、大学生向导为指引,分为线路制定、线路执行和线路反馈与更新三阶段,构建了“深度旅游+社交”的混合型模式,如图1所示。

5.1 线路制定

线路制定主要围绕大学生交友与深度旅游两个核心,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的相关性最显著的五个因素,分别为社交需求、娱乐需求、可支配收入、安全保障、个性化需求,以及项目初步落地的效果和反馈意见,经主创团队和大学生向导构思、收集相关信息、设计与安排,最终得出路线设计的初稿。项目依托潜水、冲浪、自驾游、徒步、水上摩托、野炊、登山、滑雪、摄影等不同主题的旅行内容,以低消费、定制化、趣味新鲜的旅行方式吸引大学生加入。同时在户外体验活动的基础上,为大学生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提供了机会。通过在体验式户外活动中与他人相处,进行不只浮于表面的深度交流,从而收获不止停留在對话框的线下朋友。

5.2 线路执行

大学生通过“破冰”线上平台、微信公众号或线下报名的方式,按照个人兴趣爱好、时间安排、预算情况等选择感兴趣的路线并参与户外深度交友活动。本项目的路线执行主要有三个特点:安全性、个性化和交互式。首先,路线将在大学生向导的指引下安全执行。大学生向导是在经过层层筛选后,经过系统化专业培训而产生的,他们将以更轻松、更体贴和更独特的方式带领户外体验式活动的开展。针对部分危险系数较高的户外极限运动,将对接当地有营业执照的专业团队,确保有专业人员指导并陪同、有专业设备保障安全和在专业场地开展活动。其次,本项目将根据需要为每一名游客提供定制化或半定制化的行程安排,与传统的旅游与社交方式不同,线路剔除了强制消费或强制参与的活动,而允许参与者根据自身喜好与舒适程度自行选择活动,真正地实现了为用户提供更贴心、更舒适体验的目的。最后,本项目在深度旅游的基础上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社交性的交互活动,削弱了普通旅行的消费式体验,注重旅途中的人文交往,旨在进一步拉近同行者之间心与心的距离。与传统旅行团中游客与游客之间较为陌生的关系不同,该模式强调增强参与者在旅途过程中的相互了解,使关系不止局限于同行的游客,更是志趣相投的好友。

5.3 线路反馈与更新

“破冰”的线上平台不仅提供参与活动的途径,同时也是用户交流的平台。平台的功能主要分为四个板块:①往期旅行全方位记录。这是由主创团队撰写的,提供针对线路的详细的官方介绍,使新用户可以通过浏览网站对线路内容及活动有初步的了解。②参与过项目的用户真实体验分享。参与者结束体验后可以在“破冰”线上平台中对相应路线进行评论,如本次出行的感受、结识的朋友、拍摄的照片或视频、长篇游记、针对路线的改进意见与活动中的不足等。这对参与者来说是关于活动经历的一次总结,对线路设计来说提供了宝贵的更新改进意见,对没有参加过活动的用户来说有重要参考意义。③用户之间的经验交流。用户对平台上其他用户的内容可以进行评论、点赞等,平台也会对疑难进行解答。通过搭建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平台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需求端和供给端的有效对接。④领队情报局。该板块包括对团队、带队导游的详细介绍,以及对大学生向导的招募,邀请有经验和有能力的大学生入驻平台。这种集合社会力量进行创新的方式能够使喜爱旅行、户外拓展的大学生将自己的创意变现,在获得经济收入、丰富自己的业余时间、提升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新颖和定制化的户外旅行体验。总而言之,“破冰”线上平台实现了老用户分享和新用户浏览,通过用户反馈进一步完善与更新路线,或者设计与增添新的路线的动态循环。通过实现线路的不断充实与丰富,对存在问题与不合理之处进行改进,进而使项目保持生机活力与创新性,并促进了设计团队与用户间的沟通互联。

6 结论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游客深度体验感的探索也不断深入。本研究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从供给侧的角度进行改革,结合调研结果提出了“深度旅游+社交”的混合模式,以满足当今社会新型旅游者的需求,并针对该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下一步发展的意见。该研究虽然较为系统地设计了“深度旅游+交友”模式,且初步落地运营,检验了其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但未对模式后期大范围的运营进行设计与规划,今后将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梁留科,钱宏胜,陈德广.河南高校大学生旅游市场初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7-80.

[2]尚倩,王琳琳.大学生“旅游+交友”专题市场分析——基于对河南科技大学学生旅游市场的问卷调查[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8):12-13.

[3]于桂林,孙逸冰.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21,23(13):200-202.

[4]胡宗娴.浅谈大学生旅游市场特征及开发策略——以昆明市高校为例[J].商展经济,2021(12):31-33.

[5]曹新丰,向莎.大学生旅游行为调查报告——以长沙市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20(15):137-138.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110475003X)。

[作者简介]索冰洁,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就读于河南大学,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猜你喜欢
团建社交大学生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平台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团建科学化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