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备受争议的美白成分终于“尘埃落定”

2023-04-10 16:19白嘉懿
中国化妆品 2023年2期
关键词:尘埃落定美白化妆品

白嘉懿

2023年2月1日,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发布了关于α-熊果苷和β-熊果苷在化妆品中的安全性的最终意见。意见明确表示,α-熊果苷在面霜中最大浓度为2%,在身体乳液中为0.5%,β-熊果苷在面霜中的最大浓度为7%,两成分在化妆品中最大浓度以下是安全的,即使同时使用时也是如此。

熊果苷是由氢醌和葡萄糖构成的化合物,此前,关于熊果苷等氢醌衍生物是否安全、添加量多少才算安全在行业内一直颇有争议。被明令禁止的氢醌衍生物有脱氧熊果苷,在欧盟、英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明令在化妆品中禁用该成分。

至于α-熊果苷和β-熊果苷用量多少算安全,直到日前SCCS发布最终意见,才使得这一曾颇有争议的美白“猛药”尘埃落定。

争议不断

熊果苷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因萃取自熊果的叶子而得名,是一种天然的活性物质,可减少皮肤色素沉积,淡化色斑和雀斑。时下网上流行烟酰胺和熊果苷产品混用一说,以达到强效美白的作用。

在化妆品成分中,主要用到的熊果苷有三种:α-熊果苷、β-熊果苷和D-熊果苷(也就是脱氧熊果苷Deoxyarbutin)。

熊果苷系列成分的安全隐患在于,其有转变释放氢醌的危险性。氢醌对皮肤有极大的毒副作用,我国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将氢醌列为禁用成分。

在熊果苷“三兄弟”中,脱氧熊果苷因在水溶液中对光和热不稳定,其在化妆品配方中可能会释放出氢醌,因此,被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明令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

现如今,随着技术的提升,更加温和的α-熊果苷和β-熊果苷被广泛应用于美白产品中。

α-熊果苷和β-熊果苷的结构,均为氢醌+葡萄糖,二者仅在旋光度上有所不同。但二者的价格和功效却天差地别。

具体来看,市场上α-熊果苷价格最高,单价为4,000~8,000元/千克。价格高昂的原因在于,其人工合成非常困難。同时,α-熊果苷的美白功效是β-熊果苷的十倍以上,其安全性也优于β-熊果苷,不仅稳定性强,还耐高温,易溶水,广泛应用于水、乳、霜制剂的化妆品中。

但由于成本原因,目前市面上产品添加最多的是β-熊果苷。与α-熊果苷4,000-8,000元/千克的原料价格相比,β-熊果苷的价格为1,000元/千克,不足四分之一。

虽然α-熊果苷和β-熊果苷相较脱氧熊果苷来说更为稳定,但在过去几年,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定与论断,导致消费者和品牌认为这些成分依旧不安全。

比如,2021年在社交媒体上走红的美国小众功效品牌ASDM,就因其含有高浓度的熊果苷被网友“避雷”,称会引发湿疹和白斑。虽然随后ASDM在其官网上澄清,α-熊果苷只会在碱性环境中转化为氢醌,但在pH2.3-7.6范围内是稳定的,而ASDM在身体乳产品中的pH值为3.0。

但网友们却认为,ASDM只对α-熊果苷的安全性做出了解释,但其数款产品中却含有β-熊果苷,官方并未对此做出说明。

由此来看,在没有相关明确的规章制度下,新原料不仅难以保证安全性,还会使消费者产生恐惧心理。

不仅如此,最早将熊果苷应用于美白产品中的资生堂、十年前红极一时的DHC熊果苷系列,也均因考虑到安全风险,表示不再生产含有α-熊果苷和β-熊果苷的化妆品。

此次欧盟对于α-熊果苷和β-熊果苷在化妆品中安全性的最终意见,使二者分别使用与混合使用的最大浓度,有了可参考的指标。

国内美白新贵

从2021年底美白成分“377”突然被禁止添加到普通化妆品后,以熊果苷、烟酰胺、VC等为代表的美白成分逐渐被我国相关部门加强管控。

不过,α-熊果苷目前在我国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版)》中并没有使用限量标准,欧盟的明确标准对于我国化妆品企业及政府监管,仅具有指示性作用。

目前,由于α-熊果苷功效强,并较为安全,与β-熊果苷相比,许多新锐国货品牌更愿意使用价格更高的α-熊果苷。在产品宣称时特别标示出“含α-熊果苷”,不仅可以提升售价,还能增加消费者认可度。

如HBN、PMPM、半亩花田、修丽可、馥佩等品牌均推出了含α-熊果苷成分的产品,α-熊果苷也因此成为了国货美白“新贵”。

美白这一护肤需求,主要受到亚洲消费者的喜爱,而中国正是最大的市场。据简乐尚博《2022-2028全球与中国熊果苷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熊果苷市场销售额有1亿美元,分析师预测在2028年市场销售额将达1.6亿美元,2022年-2028年的市场复合增长率为7.1%。目前,中国市场是熊果苷较大的市场,占了全球33%的市场份额。

在法规管理方面,此前虽然有《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基础法规界定美白化妆品,但我国针对美白化妆品类的管理规范不够完善、细致,直到2022年8月1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网站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祛斑美白类特殊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才更加全面的界定了祛斑美白类化妆品。

虽然,目前中国还未正式出台针对美白原料的准用清单,但从2021年《祛斑美白类特殊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可见相关部门对美白这一特殊热门行业的重视,此前也有行业专家表示我国的美白原料准用清单正在制定过程中。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对美白类化妆品的管理将愈发完善,这也有利于本土美白化妆品健康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尘埃落定美白化妆品
修护美白
圣诞化妆品包装很雷同?那是因为你没看见这些!
2018年,化妆品要“减负”!——便携式化妆品成新热点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观
Beyond冷光美白对四环素牙和氟斑牙的美白效果比较
沉默的先知
不再惧怕阳光
美白乳液,要亮白也要保湿
化妆品/留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