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视域下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探析

2023-04-10 13:37卜建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文化内涵

卜建美

[摘 要]革命文化类文本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对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革命精神和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这类文本时,教师要注重对文本美的因素的挖掘,从语言形式美、人物形象美、文化内涵美等方面展开引导,既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言语形式,获得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又使学生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感染,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从而树立革命理想,自觉传承革命文化。

[关键词]革命文化;审美视域;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4-0036-03

革命文化类课文是指五四运动以来反映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民族富强、人民幸福的文学作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革命文化类课文有41篇之多,充分表现了编者对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视。这些革命文化类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挖掘它蕴含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更好地凸显出革命文化类文本的教学价值。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感受语言形式美

革命文化类课文不仅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而且在语言表达上也有自己的艺术特点。教学时,挖掘它独特的语言艺术,引领学生进行品析,能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语言表达之美,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目的。

(一)抓住关键句段,感受语言形式美

统编语文教材所选编的革命文化类课文,语言表达极具特色,是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有效载体。教学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文本中的优美词句,带领学生赏析品味,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的语言之美,以促进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朱德的扁担》一课,有这样的一句话:“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作者连用了“穿着、戴着、挑起”这几个动词,把朱德跟大家伙一块挑粮食的动作描写得特别生动,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朱德与大家伙一起挑粮食的干脆利落劲儿读出来。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朱德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这样,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陶冶情操,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如,和《朱德的扁担》在同一单元的《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有这样一句话:“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其中的“接过、敲着、踩着”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值得学生赏读品味。课堂上,教师先引领学生对这些关键语句反复品读,再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语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如果去掉这些词语,可以吗?”品读、思考后,学生不仅明白了课文的内容,而且感受到了革命文化类文本的语言美。

在教学革命文化类课文中,一些教师往往会比较重视思想教育,而忽视文本的语言,这样不仅会使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而且使教学目标无法达成。上述教学,教师从文本语言入手,引领学生赏析品味,避免了只重视思想教育现象的产生,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二)借助图片视频,感受文本语言特色

革命文化类课文所叙述的事件、描绘的人物多是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这些事件、人物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而学生对革命战争的残酷性以及环境的艰苦等方面很难有深刻的感受与体会,因此教师可借助图片、视频等来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讲了小英雄雨来的几件事情。对学生来说,谁是小英雄雨来?小英雄雨来曾经做过哪些事情?他们不清楚,阅读学习的兴趣自然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时教师先播放影视片《小英雄雨来》中“雨来游泳本领高”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雨来的形象;接着,让学生看雨来与鬼子斗争的视频;最后,让学生说说雨来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学生说完之后,教师再让学生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描写了小雨来的哪几件事情?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于是,学生从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自然段“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以及末尾一段“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等描写中,真切地感受到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在品读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雨来的游泳本领高与他的顺利脱险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从文章中找出相关句子来。”在问题引领下,学生找到了课文第六部分第七自然段中的句子:“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感受到了文章的前后照应等特点。如此教学,视频与文字对照,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得言得意,感受到了文本语言表达形式之美。

在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那么他们就很难发现课文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为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帮助学生思考与探究,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表达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感受人物形象美

革命文化类课文大都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形象之美,是这类课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和革命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

(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革命文化类课文中的人物血肉丰满、形象感人,他们为了革命、为了祖国和人民,奋不顾身,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引领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获得对人物形象的真正理解。

例如,統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有这样的描写:“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这是毛主席在收到电报之后的表现。从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在知道儿子牺牲后那隐藏在平静外表下的不平静的心,体现出毛主席作为一个普通人、作为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细节中感悟毛主席的形象,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在交流中,学生明白了毛主席不仅是国家的领导人,而且是一位父亲,他同样有着普通人的情感。这样教学,使学生对毛主席的形象感受更加深刻。又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军神》一文,有这样的细节描写:“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他抓破了。”这句话中的“一声不吭、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抓破”等词语充分表现了刘伯承承受的巨大痛苦,可他为了有一个清醒的大脑,一声不吭地在坚持着。这一课的细节描写还有很多,如“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等。课堂上,教师可引领学生抓住“有些颤抖、汗珠滚滚”等短语说说沃克医生为什么会这样,他在担心什么。在讨论交流中,有的学生读出了沃克医生的紧张,有的学生读出了沃克医生的心疼以及他对刘伯承的担心等。这样,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刘伯承承受的痛苦。教师引导学生对细节描写进行品读、感悟,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刘伯承钢铁般的革命意志,理解了人物形象之美,这就是革命文化类文本中细节描写的魅力。

在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文本的故事情节、场面描写,还要对文本的细节进行探究,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二)适当补充材料,感受人物形象

选编入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类课文,大都是伟人或者革命英雄人物的一个生活片断、一次革命经历。所以,即使阅读完课文,学生还是很难对这些伟人、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有全面的了解与体悟。教学时,教师可以相机补充拓展资料,以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感受到人物形象之美。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主要讲了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的故事。教学时,教师不应让学生的阅读停留在这一篇课文上,而要通过多篇文章来丰富学生对周总理的认知。于是,教师向学生补充了周总理的其他故事,如《一夜的工作》《周总理的睡衣》《十里长街送总理》等,并结合学生学过的《难忘的泼水节》等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一个胸怀大志、生活简朴、不辞劳苦、深受人们爱戴的好总理的形象。这样,学生对周总理的形象就有了一个全面的认知,对革命文化类文本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形象之美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在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情相机补充拓展相关的资料,促进学生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

革命文化类课文的人物形象具有多个方面的特点。教学时,教师采取补充拓展资料的形式,能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真切地感受到革命文化类文本的人物形象之美。

三、感受文化内涵美

革命文化类文本叙述的大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描绘的大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这些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可贵精神品质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挖掘革命文化类文本所蕴含的精神和内涵,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弘扬和传承革命文化,树立革命理想。

(一)把握基本价值,实现文道统一

革命文化类课文大都蕴含着深刻的革命精神和丰富的教育价值,这种精神与价值是不能被错误解读的。因此,教师要把握革命文化类课文基本的教育价值,对学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把文道统一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理想和信念”,共选编了四篇课文,编者选编这一组课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对革命先烈的事迹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以及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高贵品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李大钊的事迹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感受到李大钊的精神,领悟正是这种精神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不忘历史,牢记革命前辈的付出,立下为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而努力读书的决心。教学《金色的鱼钩》一课时,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救人等高贵品质上。对这样的课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教育,不可为追求所谓的个性观点而忽视历史的真实面貌,对文本内容和价值观等进行肆意的解读与曲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革命文化类课文蕴含的文化内涵美。

在革命文化类文本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又要注重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把握住正确的阅读导向,凸显出革命文化类文本的教学价值。

(二)传承民族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弘扬和传承革命文化是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师要把革命文化类文本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体会革命精神在不同时期所体现出的不同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道德品質,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还是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当学生对周恩来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有了理解之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为什么而读书的?周恩来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那么现在中华崛起了,是不是不需要努力读书了?”在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后,为了丰富学生对读书的认识,教师让学生搜集我国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是如何看待读书的,或者让学生把有关读书的名言抄写下来,进行交流体会。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革命文化的内涵之美。

在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中,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依据文本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文化内涵,彰显出革命文化类文本的教学价值。

综上所述,革命文化类课文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体现着编者的意图与教育价值。在革命文化类文本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形式美、人物形象美、内涵价值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彰显出革命文化类文本的教学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永林.精准价值定位  实现文道统一: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学策略探寻[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1(9):34-37.

[2] 胡根林,彭晓.共情才能更好地传承:谈初中革命题材类课文的教学[J].语文建设,2021(15):4-9.

[3] 顾迪.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学应关注三个方面[J].小学语文教学,2021(23):58-59.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文化内涵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