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田园乡村村庄规划要点
——以贵阳市修文县索桥村为例

2023-04-11 05:28刘治胜贵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81
中国房地产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索桥田园村庄

文/刘治胜 贵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贵州贵阳 550081

1.乡村振兴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双重驱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贵州省委省政府部署用5年时间打造一批“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试点,力争探索走出一条可复制、能推广的西部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之路,为贵州省的乡村振兴开新篇。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明确,“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作为最基础的层级,是城镇开发边界外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也是国土空间开展开发保护活动、实施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法定依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乡村振兴始于规划。在乡村振兴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政策驱动下,村庄规划被赋予了更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特色田园乡村村庄规划作为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试点政府工作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贵州乡村振兴开新篇的最强前奏。

2.何为“特色田园乡村”

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工作部署中阐述了“特色田园乡村”的先进理念。“特色田园乡村”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概念,同时包含了“特色”、“田园”、“乡村”三个相互依存的实践思想。

“特色”就是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体现的是竞争力。其中特色产业是基础,农村的衰落、农民的外流很大程度上源于产业不振、经济不兴,必须把产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特色生态是重点,因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要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保护、修复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塑造与城市不同的特色农村生态景观。特色文化是内核,是因为乡村蕴含着社会经济变迁中的基因,必须挖掘好独特的民族村寨、传统村落等元素,保护乡村社会价值体系和集体情感记忆。

“田园”就是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呈现的是意境。田园风光就是要善做山和水的文章,保护好溪流、林草、山丘等生态细胞,努力呈现原生的山村风光、原真的乡村风貌、原味的历史质感。田园建筑就是要避免大拆大建等“建设性破坏”,尽可能运用乡土材料,使用乡村工匠,保持乡土味道,以最少的、最自然的、最有效的人工干预,保护和优化好村庄传统肌理与格局。田园生活就是要贴近老百姓需求,重塑乡村个性特色和乡土气息,延续田园牧歌式的生产生活方式。

“乡村”就是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凸显的是可持续。乡村不但要美丽,而且要宜居,更要有活力,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只有这三者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乡村建设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最终目的,是围绕乡村振兴推进景观美化、环境优化、改革集成化,通过改革唤醒乡村“沉睡”资源和闲置资产,激发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乡村成为事业兴旺、产业兴旺、人丁兴旺的活力村、优势村。

3.“特色田园乡村”村庄规划的十个要点

依据《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庄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导则》和《贵州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本文作者通过在《修文县索桥村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不断摸索思考,粗浅地总结出特色田园乡村村庄规划的十个编制要点。

3.1 扎实深入的村庄调查

规划之初必须对村庄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扎实的实地调查,包括房屋、道路的基础调查,产业、生态的特色调查,深入百姓生活,了解真实诉求,准确把握村庄的发展方向。

贵阳市修文县索桥村由大塘村与绿水村合并而来,地处谷堡镇西南端,位于修文县与清镇市的交界处,距贵阳市中心城区45km,距离修文县城15km,距离谷堡镇镇区9.5km。规划乌长高速通车后,从贵阳市中心出发至索桥的车程将缩短至45 分钟,进入贵阳一小时经济圈,给索桥村的未来带来更多可能性。

1936年2月1日晨,红军第二、第六军团侦察队和4 师10 团来到索桥村,首先打败索桥守敌并抢渡过河,在村民的帮助下,后续大部队在索桥上游百余米处抢架便桥,军团在两天内顺利渡河,打开了进军黔大毕地区的门户。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奠定了村庄的文化底色,使得索桥村入选贵州省红色美丽村庄的建设试点。

同时修文县是中国三大猕猴桃主产区之一,索桥村位于产区核心,以贵长猕猴桃为特色产品。目前全村种植猕猴桃3579 亩,占土地面积28.5%,建有冷库1 座,库容量480 吨。村内以猕猴桃为主导的产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基础。

3.2 准确实际的目标定位

在扎实深入的调研基础上,规划确定索桥村以“红色索桥、田园猕香”为总体定位,以红色精神、红色记忆为索桥村塑魂,在乡村振兴征途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保持长征精神,积极奋进拼搏;以生态有机理念为村庄发展定型,推动猕猴桃产业提质升级;积极建设特色田园乡村,促进村庄旧貌换新颜;全面推进五大振兴,打造一个有山有水有故事、有田有果有风景的红色村庄。

3.3 特色创新的产业布局

结合现状产业基础,做出未来市场研判,确保农民增收,激发参与积极性,确立三大产业发展策略。

做大做强猕猴桃产业。拟将占全村种植面积的近60%猕猴桃其作为重点主导产业,着力提高生产标准、提升单产品质、打造优质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做特蔬菜产业。充分发挥低热河谷气候优势,布局发展次早蔬菜生产,打好时间差,做好精品特色蔬菜产业。做响做活红色文化产业。依托红色文化基因,积极发展红色教育、红色文化旅游等业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3.4 全面严格的空间统筹

规划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整治复垦旧宅基地,增加耕地面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坡改梯、提高复种指数等措施,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程度。控制永久基本农田315.37 公顷和一般耕地49.78 公顷。

一体化推进实施“山、水、林”生态修复,夯实提升村庄整体生态环境,对猫跳河、干沟河沿线进行生态修复和土地整治。落实生态保护红线80.37 公顷。

梳理闲置村民建筑,对占地1.30 公顷,总面积2438平方米的老旧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通过结构优化、景观改善转化为民宿、农家乐、创意办公等新业态功能。

统筹优化调整空间用地布局,在有条件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增留白用地3.21 公顷,用于乡村道路、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农村宅基地等功能的未来发展。

3.5 利农利民的设施升级

遵循方便农民生活、有利农业生产、改善村庄环境、保障安全经济的原则,升级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道路交通方面:通过道路拓宽、人行便桥恢复等方式形成4 处车行对外交通和2 处人行过河点;拓宽提升通组道路,以大塘组和谢家湾组为中心,形成十字形通组路结构,在村域外围形成环形顺畅的村域道路结构,既加强猫跳河沿线产业联系,又满足村民生活的需求。

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和乡村生活圈理念,结合村民点布局以及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各类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具体包括村委会、文化礼堂、文化活动场所、教育设施、健身场地、卫生所、养老服务设施、快递服务、农产综合体等。

市政基础设施方面:污水排放采用“集中+分散”的排放模式,新增3 处污水处理站,同时每家设置化粪池进行排污;提升改造6 处现状饮用水池;增设2 处公厕;选用符合乡村风格的垃圾箱,垃圾处理采用两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流程;梳理村域供电、通信线路,将中心区域的空中走线改为地面走线,降低线路对村庄环境的干扰。

3.6 真实鲜活的文化重塑

重点保护利用红色文化遗产及传统空间,构建以大塘小学和村级公共空间为主体承载、旅游教育拓展基地为核心的红色遗产、历史及传统空间体系,通过长征道与新长征路的梳理,整合区域交通关系,形成区域、村级、自然寨三级公共空间体系。

3.7 乡土宜居的风貌营造

规划确立以“织补+修复”等微改造手法进行空间整治的原则,并运用在建筑、庭院、公共空间和基础设施改造当中。

尊重现状,因地制宜、最小干预开展方案设计,重点整治脏乱差的杂物、墙面和环境;营造“三园”和公共环境空间,以生态织补重塑乡土风貌;尽量使用乡土材料和绿植,把本土化、原生态放在“微改造”的首位。

将村寨农房分为闲置农房、老旧农房、风貌一般农房、风貌较好农房、在建农房五类,分别提出适宜的改造措施。

3.8 实用美观的节点设计

针对重要的、具有示范意义的综合类节点进行详细设计,突出起功能实用性的同时,集中体现村庄风貌的美化营造。

图1 风貌改造元素提取图

选取功能复合、建设条件复杂的村委、小学周边进行节点详细设计,梳理现状问题及需求,以“尊重原有建筑与场地,运用当地材料与建造技艺,低造价、低技术、适宜建造”为设计理念,对片区进行综合方案设计,建设乡村公共服务综合体,提高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品质。

图2 村小学节点设计效果图

3.9 重点可行的项目梳理

通过产业建设、村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人居环境整治及宜居农房、生态治理、组织建设及社会治理)两大类共八个方面的项目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8477 万元,财政资金投入5452 万元,撬动社会资本3025 万元。其中大塘组示范区项目建设总计16 个项目,资金2550 万元(财政资金1275 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275 万元)。梳理了包括索桥村道路交通建设、村民活动中心、公共厕所、市政基础设施改造等7 个已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项目计划在近期进行实施建设。

表1 红色文化传承项目表

图3 近期建设项目分布图

3.10 专业互补的建设队伍

规划之初,村庄得到了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建立了优秀的服务团队和驻村工作组织,村庄规划设计委托贵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由贵州省建筑设计院负责指导;产业规划由中国乡建院负责指导;驻村规划师为刘治胜(本文作者);产业指导师为贵阳市农业农村局专业人员;乡村顾问为村支书和两名乡贤人士;以及计划进行培育的15 种技能、98 名乡村工匠,可以在项目建设实施中与专业设计团队相互配合,发挥重要作用,真正实现自主建设的本土化乡村风貌。

结语:

每个村庄都有独特的发展条件,面临不同的发展难题。地虽小而功不可少,以上总结的十个要点虽然还需要进行深入打磨探索,但是在每一个村庄规划中都是必不可少且环环相扣,只有经过深入扎实的村庄调查才能准确实际地把握村庄的发展定位;在激活特色创新的农村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严格的空间统筹才能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的放矢进行利农利民的设施升级完善;只有挖掘重塑真实鲜活的本土文化,才能更灵活地营造乡土宜居的风貌;在统筹重点可行的实施项目之外,更需要乡村工匠与专业设计的互补配合,才能建设出具有原乡味道、美观实用的村庄空间节点,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历史的潮流推动着乡村振兴的步伐,村庄规划在乡村振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以久久为功、持续探索的态度不断完善,真正做到一个“多规合一”的实用、管用、有用的村庄规划,为展现贵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模样、走出一条西部地区一般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之路,奠定坚实的方案前提和工作基础!

猜你喜欢
索桥田园村庄
我的小村庄
家乡的九峰索桥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村庄,你好
某人行玻璃索桥静动载试验研究
山区旅游大跨人行索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田园乐趣多
村庄在哪里
田园美景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