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秦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赵艳妮 非遗最好的传承是融入百姓生活

2023-04-13 01:53
陕西画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进校园遗传文化遗产

秦都区开展以“非遗闹元宵文化进万家”为主题的社火巡游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热烈气氛给群众带来欢乐和祥和 陈阳 摄

从2006 年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我们走过了18 年的非遗保护之路。

目前,非遗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非遗的保护成果正不断融入百姓生活,实现了非遗保护传承和现代社会的融合。

为了更好地做到非遗保护成果惠及于民,给群众带来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我认为要切实抓好以下几点:

◁非遗传承人王倩给孩子们展示炭精画的创作技巧 秦都区非遗保护中心供图

◁非遗进校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教育有机融合,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秦都区非遗保护中心供图

△非遗项目和群众零距离,孩子们被精彩的竹马表演所吸引 陈阳 摄

非遗要频频用起来,不能供起来。非遗只有在生产生活中还被使用,仍然发挥其在审美、实用、情感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才能够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当中,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才能绽放其迷人的风采,释放其蕴藏的活力。对于技艺类的非遗,在产品的开发利用上必须要下功夫,既要有普通大众能够消费得起的小物件,也要有购买力比较强的中高端人群愿意去购买的高精尖产品;对于表演类的非遗,要积极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开展常态化展演,要与旅游融合发展;对于传统医药、饮食、民俗等方面的非遗要做好活态的转化,打造良好品牌。对于那些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发展态势良好、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非遗可以探索建立非遗+乡村振兴,非遗+教育研学,非遗+体验基地,发挥非遗赋能乡村振兴,赋能旅游的功能。

各类接地气的活动让非遗传得开、叫得响。非遗凝结着一定区域内群体的智慧结晶,承载着历史演进中人们的精神追求、生活方式、价值判断等等。让优秀的非遗在当地传得开、叫得响是非遗发展提升的助推器。因此,讲好非遗故事,做好地域非遗的宣传推广非常重要。建设非遗馆和传承体验基地,集中展示非遗;摄制非遗宣传片,对外推介非遗;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广场,让更多的人来关注非遗、爱上非遗。在传统媒体宣传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现代的快手、抖音、网红等自媒体平台宣传非遗,让非遗打破地域的限制,拥有更多的粉丝,产生更高价值,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重视非遗传承,以点带面从娃娃抓起。近几年秦都区的亮点活动——“非遗进校园”越来越多的学校从中得到了益处,非遗保护传承对于学校特色办学以及学生们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很多学校主动联系区非遗中心,让我们推荐非遗传承人为学校的特聘教师,并且长期开设了特色课堂。比如实验小学聘请了戏曲传承人开设了戏曲曲艺特色课堂、中华路小学聘请了两寺渡红拳传承人开设了武术特色课堂、天王小学聘请了戏曲曲艺传承人开设了特色课堂。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举办,孩子们更加了解非遗,走进非遗,从而发自内心的爱上非遗,形成自觉保护非遗的意识,为更好地传承非遗奠定了基础。同时激发了孩子们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多措并举不仅让古老传统的非遗与现代生活紧密连接,打通了群众与非遗距离的“最后一公里”,让民众随时都能徜徉在视觉、听觉、味觉全方位立体化的非遗魅力中,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非遗保护成果为人民共享。

猜你喜欢
进校园遗传文化遗产
非遗传承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