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叨来:从文字记者到视频主播

2023-04-15 12:31文_徐
传媒评论 2023年2期
关键词:升学文本内容

文_徐 洁

10多年前我还是电视记者的时候,每年除夕都要写春晚稿。别人看春晚是图乐呵,我看春晚是在找热点。

没想到时隔那么多年,我又回到了这样的状态。本来,一家子喝茶谈笑,春晚只当是背景音,但朱洁静和浙江音乐学院的姑娘们出场时,所有人都静下来了。太美了。我突然蹦起来,因为意识到,《碇步桥》这个节目有的叨。于是,连夜写稿,初一一大早拍摄,快速剪辑推出——这就是一个奔四记者的守岁,也是“徐徐叨来”兔年第一推的出炉过程。

2022年11月20日,“徐徐叨来”视频号正式上线。至今两个多月,刚刚推满50期。

短视频的种子或许早就埋在那里

什么时候开始想做短视频,这个说不好,或许是机缘巧合,又或许那颗种子,早就埋在那里。钱江晚报的氛围一直是鼓励创新的,借着报社打造视频化IP个人品牌的契机,我们决定试一把。

做一个新栏目,就是一次白手起家。筹备初期,我就跟团队的伙伴们说:“感谢大家和我一起创业。我们可能会熬过很长一段寂寞期,也可能熬到最后,只有苦劳和疲劳。”

其实这样的转型、“创业”,在我18年的职业生涯中并不是第一次。

2013年起,我就在跑线之余开始主理教育公众号“升学宝”,上线10天粉丝过5000。一个与政府部门合作的“美丽校园”点赞活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受众从不到10万猛增至100万,一举让“升学宝”成为当之无愧的浙江教育第一微信公众号。

如果说爆发式增长靠的是抓住风口和机遇,它受到关注并保持了黏合度的原因,离不开当时我和整个教育报道小组整合了最优质和稀缺的升学资源,持续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关注家长关切,贴心服务。

虽然也常常自嘲,公众号就是一个坑,一旦跳下去就再也停不下来了。那几年,做公众号几乎倾注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记得有一次朋友工作不顺找我诉苦。我们约在酒吧。可那天晚上临时冒出一个很重要的推送内容,于是我全程抱着电脑,晾着朋友一个人喝闷酒。等到10点多终于忙完了,我把电脑一合说,接下来的时间你尽情吐槽。他说:“看着你那么投入又赚不到钱的样子,我已经治愈了。”

2022年上半年,我所在的创意设计团队,又和特稿、科教、视频等多部门协同成立虚拟项目组,推出“升学宝·议百分”小程序。这款视听+文字解读的产品,通过视频导览解说、文字解读、名师点评结合的形式,把钱江晚报上的评论文章,做成便于传播的视频化产品,在中考前夕公益推出,获得了中学生和家长用户的好评。我承担了部分导览视频的拍摄。一直习惯于与文字打交道的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尝试着走到镜头前。也是看了那些视频,钱江晚报总编辑王水明鼓励我,尝试打造视频化个人IP。

传播方式从纸媒端、PC端再到移动端转移的速度之快,对新闻产品的生产方式和内容本身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要求。不论是公众号、小程序还是短视频,都是互联网语境下我们话语体系建设的有机构成,也是新媒体特性下“用户意识”的体现。在“互联网没有记忆”的时代,要留下记忆,面对不同平台、受众,甚至不同报道领域,都要找到最易于被接受的呈现形式和表达形态。

虽然辗转不同部门、不同的报道领域,但顺流逐变,搭准最新最有用的传播脉搏,随时调整,是我多年来始终坚持的方向。每一步变革到来之时,我始终愿意拥抱变化,愿意转型,愿意做足准备,全情投入。

建国北路的雨

短视频刷起来很爽,但做起来真是一言难尽。

3个月前,我们的小团队——一个谁都没有做过视频的草台班子,在建国北路边的深秋细雨里,磨叽了一个下午,最后还是放不下新闻老本行,决定从热点切入,叠加个人的、泛知识化的解读,见人见事见态度。

但媒体人做短视频,以评论类居多,优秀的个人IP已有不少,如何做出差异化?我们的共识是:离热点近一点,离新闻远一点;离情感近一点,离评论远一点。加上我是女主播,会更侧重女性视角。大家对女生总是多少宽容点,进可打拳,退可秒怂,完美。

我们初始团队6个人,采取了跨部门组队的形式。文本、拍摄、剪辑虽各有分工,但每个人随机还要兼职灯光师、造型师、场控、勤杂等等。

第一周选题找了半天,一顿PK,10个选题留下1个,后来一排时间,世界杯都要开幕了,好吧,那就说球开篇吧。

表面说球,其实说的是经历,是生活,是人生。

3分钟左右的视频,对应文本也就800字。本以为干了这么多年文字工作,写个800字还不小意思?

但视频文本和新闻稿件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新闻稿可以谋篇布局留悬念打埋伏,但视频打头几句话不吸引人,读者就刷过去了。

头几期视频挺让我怀疑人生的:有一次我尝试着用不同文风写了两版文本,发到朋友群,问哪个更好,得到的答案是,都不好;花一个下午拍的样片,看的人普遍反映听不下去,只能毙掉重来;自信心也被上镜显胖、说话嘴瓢、手足无措等等打击得荡然无存。

于是视频3分钟,我们的各个环节都是3遍起步:

文本,反复修改,精心打磨。长句,改;错字,改;拗口,改;没有戳人的金句,改……

拍摄,那更是两眼一抹黑就上了。刚开始啥都不会,布景、调光要花很长时间,设备全靠借,东拼西凑。发现了吗,每次别在我衣服上的麦克风都是不一样的。

到正式录了,镜头前的语速、情绪、动作也是一步步熟悉摸索。拍个三四条,选一条能上及格线的打底,接着再来一条,看看能否超越。通常是导演不喊咔,我就不能停,导演说过了,我还强烈要求再来一条。

剪辑和后期更花时间,找素材,配字幕,加动效,两位剪辑小伙伴常常加班到凌晨,熬出了黑眼圈,连梦里都在蒙太奇。

经验不足,套路不熟,全靠死磕。感谢宽容的领导和友爱的同事们,热烈转发的同时,也给予了很多中肯的意见,还有支援我服装、配饰的。

“徐徐叨来”就是这样,从世界杯开篇,经历了疫情高峰,之后是春节……50期推送,没有等来爆款,但小收获不少:《原来有钱人也有不开心的时候》是迄今阅读量最高一期,视频号浏览量超68000次,转发1368次;阳了之后只能在家里自拍,表白妈妈那一期转赞创新高,有朋友转发说看哭了;最近的影视热剧系列,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分发上也激起了一点水花,电视剧《狂飙》那期的全网观看飙到300万+。

其实目前我们还未能从流量数据上总结出一些门道,主要还是在内容生产上复盘,希望人设更清晰一点,文本更妙笔生花一点,表达更行云流水一点,剪辑更丰富机巧一点,当然最重要的是,和用户的共鸣更多一点。

顺着风的方向

工作说到底就是一次次解题。在以往的经验里,答案总是在意料之中,你可以从前人那里看到可遵循的标准;而现在,最优解要依附于变化——行业环境、传播手段、技术发展,以及流程的再造、体制机制的创新。

所以,解题必须结合大势与集团规划,在行进中不断调整和总结。这些年在一次次的创新创业中,我的感受是——

首先,我深切地感受到变化的重要性。

从文字到读图再到短视频,读者的阅读习惯变化背后是时代的风向。这阵风,其实已经刮了很久了,6年前的12月,抖音正式定名,然后开启一个大变局。虽然入局晚了点,但借用那句鸡汤,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视频号刚推出的时候,有忐忑,有紧张。定心丸也有三颗:

我保持着对内容的热爱——那种虐我千百遍依旧不变的热爱;我保持着学习欲好奇心——以不断学习接触新领域来抵抗本领恐慌;我保持着奔跑的姿势——不惧挑战自我,敢闯敢试敢承担。

我也一直坚信,传播方式以及平台变迁虽成常态,但优质内容生产者和贴心服务提供者,总有生存价值。

现在回过头去看看,每一次“创新创业”,一开始会有些畏难情绪,但每次的收获也都远远大过彼时的纠结。我收获了自己在媒体融合转型中的实战经验和把握能力,我也收获了更多优秀的、年轻的小伙伴的信任与帮助。

其次,我深切地感受到实干的重要性。

受众对高品质内容、社交化内容的渴求,导致舆论引导、精准服务的能力必须新颖而强大。而尝试改变的人,除了有目标,更需要清晰的达到方法。难的,就是方法。实干的意义也在于此,知难而上,知错就改,将个人置身于波浪的起伏中保持行动的敏捷。

最近,电视剧《狂飙》大火,更带火了张颂文和高叶。这两位演员我都叨了,他俩让我看到,哪有什么一夜成名,不过都是百炼成钢。

再次,我深切地感受到凝聚的重要性。

刚做记者的时候,拿得下采访对象,码得好稿子就行了,但现在,媒体融合要大家一起干才行。

几个人的小团队、几十人的部门、上百人的战队,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知道一起为何,一起何为;必须有向上向前的能力,彼此学习,取长补短;必须遵循规则尊重规律,用公开公平的制度约束完善个人,从而推进团队的扩张和竞争力。如此,凝聚方显力量。

从最初的“升学宝”小编,到后来打造的“升学宝·议百分”小程序再次升级了公众号的功能,又为“徐徐叨来”的诞生打下了基础。在这样的“相遇”里,团队与个体起到了互为依托、互为认可、互为加强的作用。

想到最近刚读完的一本书,对里面提到的一点深感如是——

以前,工作像爬山。锚定一个山头,算好路径,不断地破坏自己的重心,拼体力往上赶。但今天的职业环境,更像滑雪,找好大方向,没有固定的路径,在不断滑的过程中,发现左边有个坡,那你就顺着坡下,是一个顺势而为,不断地跟外界互动的过程。

需要的是,保护自己的重心,保护自己的初心,保护自己的动机。

这些技能你get了吗?

■ 主播颜值、镜头语言、表现力等这些还是相对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内容,极致化的内容。

■ IP有没有可持续的内容生产力,在开号前能预想出30-50期的内容,证明赛道可行。

■ 磨砺内容,背后需要投入无数倍的努力。

猜你喜欢
升学文本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主要内容
升学啦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211381 Microsurgical resection of bilateral falcine meningiomas in central gyrus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