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重大主题策划报道的尝试与思考

2023-04-15 12:31吕进科
传媒评论 2023年2期
关键词:系列报道都市报温州

文_吕进科

重大主题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体围绕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思想、重大战略任务和重要工作部署进行的集中、连续、大规模的新闻报道活动。

作为都市类媒体,发挥自身优势,在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方针政策等关键节点有所创新、有所作为,是提升媒体影响力,彰显主流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的“重器”。近年来,温州都市报通过创新重大主题报道,在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讲好温州故事,做了一些探索,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这里通过《“温州一家人”的小康故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红色文物 党史故事”》两组系列报道来介绍。

一、以普通家庭为切口,讲好大时代的小康故事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这样一个重大历史节点,温州都市报从最小的社会单元——家庭出发,去寻找小康生活的具体样本。曾经困于“水(温州话发音近似‘死’)路一条”的温州人,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个体、家庭的命运,继而带动社会的进步?

温州的发展史,是一部温州人的创业史,也是一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史。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个普通家庭的奋斗值得被关注和记录。基于这样的思考,温州都市报选在2020年7月1日,推出《“温州一家人”的小康故事》系列报道,以温州一个个普通家庭为对象,讲述他们的致富经历,记录奋斗的足迹,展现幸福的图景,以生动的故事呈现全面小康建设给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具体来说,这组报道有三个特点:

重选题,泥香中有时尚。这组报道,我们力求既有传统的中式范,又有现代的时尚气息;既有泥土的芬芳,又有网红的魅力,做到“土到家洋到底”。标题上,肩题四句打油诗,很有传统韵味,而主题则有“拾光里”“浪花谷”等时尚元素。选题上,记者在大量搜集报道线索的基础上,遴选了开农庄、海苔加工、办网红民宿等行业差别较大的报道对象,挖掘不同家庭的故事。“大农庄”“畲乡院”等是浓浓乡土味,而“拾光里”“鱼小曼”等则扑面时尚风。

接地气,见微而知著。在写好家庭故事的同时,还要求记者注重提炼家庭“奔小康”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温州鹿城区高田生态农庄的陈明华、李会夫妇回乡务农,之所以能够在10多年时间发展成一个超2000亩的大农庄,关键在于当地党委政府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的帮扶。陈明华更是用朴实无华的一句话——“像扶着孩子一样扶着我们”,表达了内心对于党和政府的感恩。经过记者和编辑的梳理,既体现一个个家庭的自我奋斗历程,也讲述好党委和政府“好政策富人民”的伟大时代主题。

小切口,巧制作见匠心。该系列报道每期版式风格统一,标题风格统一,精心编辑,精细制作。每期报道都由Logo+通讯+大图+记者手记+主人公的小康感言等构成。版式特地设计成竖形,以有别于其他版面,从而更加突出,引人注目。《“温州一家人”的小康故事》每篇报道的标题,均由打油诗和一个主标题组成。肩题的打油诗均由四句组成,并押韵;主题则都统一成7个字,并都有“我家”两字,起统领、成系列。

二、以红色文物为引,彰显革命者的伟大精神

2021年7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温州都市报联合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策划启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红色文物 党史故事’庆祝建党百年暨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记者深入温州各地革命老区、红色革命遗迹或偏远山区,寻访红色文物的源头地,挖掘文物背后的党史故事,共推出近22个版面、25篇报道、20个红色文物故事以及11个“百年百秒·温州红色文物”系列视频、12个县(市、区)党史研究室说党史视频。多篇稿件和视频被上级媒体转载,其中《一封“决心书”》被“学习强国”总平台“红色文物故事”栏目推送。该活动也成为温州全市唯一一个得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宣传专项引导资金的项目。

具体来说,这组报道有三个特点:

挖掘和讲述一批鲜为人知的红色文物。“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红色文物 党史故事”系列报道在策划之初,即明确要紧扣时代大主题、讲好温州“小”故事,通过一批鲜为人知的红色文物故事挖掘,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一起重温红色文物背后的党史初心故事,见物、见人、见事、见史,使广大党员干部从红色文物故事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在确定采访对象时,与各县(市、区)党史研究室、纪念馆等多方联系,仔细筛选,尽可能推出更具代表性、更有感染力的红色文物故事。《珍藏羊皮袄 激昂共富路》讲述的是刘英送给士兵“半件羊皮袄”的缘由;《“血书”映赤诚“海霞”犹青春》再现了洞头女子民兵连女兵们立下“血书”的画面,等等。

讲述故事的同时解码红色文物背后的精神。该系列报道在采访文物故事主人公后辈、基层(文物所在或故事发生地乡镇、街道)党委书记等基础上,将文物故事承载的精神映照当下的奋斗;通过采访党史研究专家,对文物蕴藏的红色基因予以精神解码,并予以提炼。编辑团队精心打磨每篇稿件,对每个细节精细推敲,对呈现的版面采取统一格式,主题以“五字对仗”结构成系列,如《珍藏羊皮袄 激昂共富路》《“血书”映赤诚“海霞”犹青春》等,均采取“回望过去、憧憬未来”的模式,文中小标题也予以统一。每篇稿件均呈现“知文物、学党史、谋未来”阶梯式结构,达到构架统一,使读者对当地今后的发展更怀憧憬。

“融媒+红色文物”放大传播效应。“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红色文物 党史故事”系列报道突破传统媒体单一的表现方式,充分发挥了全媒体优势,通过“文物原图+史实故事+讲述短视频”的多样化手段,更突出了传播效果。温州都市报融媒团队精选了11个红色文物故事,制作推出“百年百秒·温州红色文物”专题视频栏目,全面展现文物饱含的理想信念和赤子情怀,真实折射出文物的信仰光辉和精神力量。

三、思考:接准天线+打造精品

重大主题报道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做好。从近几年策划重大主题报道的经验来看,主要有几方面的心得:

一是接准主题“天线”。近年来,温州都市报策划推出了《双城记》《取经记》《直击“最多跑一次”》《探路·他山之石》等一批有特点、有创新、有影响力的报道。每组报道的背后必然是与“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当前的重大事件相关。

二是树立精品意识。重大主题报道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必然要有精品意识和“投入产出”意识。都市报在历次重大主题报道时从策划、执行到最后的呈现,都以打造精品的理念来完成报道内容。

三是创新融媒方式。“主力军挺进主战场”是当前媒体融合的重点,因此重大主题报道也必须插上融媒的翅膀,在形式上、内容上都要从网络受众的角度来进一步思考,打造易于网络传播、网民喜闻乐见的全媒体作品。

猜你喜欢
系列报道都市报温州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难忘九二温州行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