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背景下少儿节目如何创新创优

2023-04-15 12:31宣浩军
传媒评论 2023年2期
关键词:主线荷花策划

文_宣浩军

办好少儿节目,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主流媒体的重要社会责任。按照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的定义,少儿节目主要指未成年人节目,包括未成年人作为主要参与者或者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接收对象的广播电视节目和网络视听节目。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少儿节目的呈现主体和受众群体都应该是少年儿童,其中的对象性和针对性都十分明确。所以在融合背景下,我们要实现少儿节目的创新创优,就要充分依托融合手段,用主流价值观来凝聚少年儿童一起参与办好节目。

诸暨市融媒体中心依托诸暨电视台的主流传播平台优势,开办有周播少儿栏目《荷花朵朵》,栏目自开办以来一直注重新闻性与趣味性的有机整合,致力于少儿科学知识普及、传统文化熏陶、少儿公益活动推广,在节目创新创优方面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一、注重围绕主题主线

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围绕一个时期重大主题主线来策划组织新闻报道活动是党媒姓党的重要体现,少儿节目也不例外。我们要在围绕重大主题主线的基础上,充分遵循少儿节目的生产规律,将主题主线与少年儿童的视听需求有机联系在一起,坚持积极向上、崇学向善的导向性,通过我们的节目来引导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注重“上接天线”,虽然少儿节目的主体是少年儿童,但是我们也要讲求主题立意符合当前的中心工作,更要有契合少儿节目的家国情怀,和中央的相关精神实现同频共振。在实践中,诸暨市融媒体中心的少儿栏目《荷花朵朵》也建立了完备的采编播团队,每月都有主题主线的策划,每年度会推出大型少儿主题新闻行动,让主题主线在富有童趣的节目中凝聚共识,引领广大少年儿童。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年份,《荷花朵朵》栏目策划推出了系列少儿大型主题报道《我家门口的红色故事》,与全市的中小学联动,让来自俞秀松、张秋人、宣侠父等在党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先烈故里的少年儿童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讲述家门口的变化,让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在他们的心中自然迸发,起到了很好的效应。

其次,要注重以小见大,从一个时期的重大主题主线中找到和少年儿童的契合点,通过小的切入点和视角去策划和采制相关的节目,以少年儿童的身边事来折射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大主题。这就需要我们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善于从相关的政策方阵中挖掘和少年儿童相关的主题主线,然后再结合到本地去寻找小切口的故事。如这两年来,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最大的主题主线就是“双减”政策,而“双减”政策的背景很宏大,涉及面很广,如何做好其中的文章,就需要我们以小见大。《荷花朵朵》采编团队为了更好地推出围绕“双减”政策落地生效的少儿节目,专程到全市12所学校蹲点,实地感知“双减”政策带给他们的变化;通过斯民小学“跟着《诗经》认植物”、牌头镇小园艺课里的奇妙乐趣等一个个小场景、小故事,见人见事地将“双减”政策的大主题作了很好的诠释,相关作品还获得了年度浙江省广电节目奖的少儿专题节目奖。

二、注重秉持少儿视角

少儿节目的核心就是看少儿、少儿看,所以在采制少儿节目时必须注重少年儿童的特质,全流程秉持少儿视角。在当下的很多少儿节目中,由于采编人员大部分由日常的新闻采编岗位中转岗而来,没有很好地转变采编思维,继续用成人话语体系和节目形态进行少儿节目的采制,这就使得节目的贴近性受到影响。所以,少儿节目的采编人员应该在实践中多进行换位思考,琢磨少年儿童喜欢什么样的视角,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呈现,从而让节目能够受到他们的喜欢。

首先要秉持童言童语,专注少年儿童日常的所思所想所为,让少年儿童深度参与到我们的节目中,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对于身边事物的认知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节目之中。《荷花朵朵》栏目,在创办之初是让我们的年轻主播尽量用略带童音的播报腔来主持这档节目,虽然播报很用心,但是最终的传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为此,我们与诸暨市内的各个学校合作,每周由一家学校推出一男一女两名少年儿童与我们的年轻主播一起搭档主持,其中的解说词都是由孩子们一起参与创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2021年的《荷花朵朵》栏目中,我们增添了说天气的板块,在其中一期节目的播报中,我们的直播准备好了一段解说词:“昨天下午,在很多人的朋友圈里,都被漂亮的云朵刷屏了”,两位参与主持的小主播就主动提出了他们的修改建议——“昨天下午,在我们爸爸妈妈手机的朋友圈里,那些云朵可漂亮了,有的像大号的棉花糖、有的像正在奔跑的小鹿……”这样一改之后,这些童言童语确实更符合少儿节目的定位,让很多收看节目的少年儿童产生了共鸣。

其次要展现童真童趣,全流程防止成人化倾向,尽量规避用常规的解说词加同期声的新闻节目创作手法来采制少儿节目,要让少年儿童以“我们”的形态自然地出现在我们的节目进程中,让他们在节目之中自己说、自己做,真正地融入到场景的转换和故事的铺陈中。如我们《荷花朵朵》现在很多专题节目都是到节目拍摄的学校遴选一位表达能力较强的少年儿童,由他们来充当我们的出镜记者,在节目中通过场景体验的形式来展开报道。同时我们还会在节目中引入趣味小游戏和科普小活动等场景,让孩子们在场景中展现自我,用更多的现场声画来充实到节目中,以减少解说词的使用,让孩子们的童真童趣跃然屏幕之上,产生共情效应。

三、注重增强互动元素

只有受众参与其中的节目才能够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少年儿童处在成长和求知的阶段,对于身边的事物比成人多了一分好奇,也会更多几分参与的欲望。因此,我们的少儿节目要实现创先创优就必须发动更多的少年儿童参与到我们的节目中,让他们与我们的节目形成有效的互动,从而增加他们与节目之间的黏性,更好地推动我们一起办好少儿节目。

首先,我们要探索请进来办节目,通过策划一些参与性强、互动性强的演播室节目形态,让更多的少年儿童走进我们的演播室,提升他们的参与度。为此,我们的采编团队注重前端策划,规避常规的选秀类节目形态,立足科普知识和传统文化等富含“营养”的内容设计益智游戏和互动比拼。如2021年9月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我们策划推出了“家乡物产知多少”的节目板块,让孩子们走进我们的演播室,先是介绍自己家乡当下丰收的物产,再参与全市各地的农业物产知识的比拼对答,在这样的互动中增加对本土知识的了解,在互动中让我们的节目更加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可看性。

其次,我们要探索沉下去办节目,我们要精心策划富有创意并参与性强的节目形态,走进学校、走进少年儿童的活动空间,让我们的节目与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有机融合,从而拉近我们的节目与少年儿童之间的距离,提升我们节目的影响力和引领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尽量让我们的采编人员在节目环节中最大程度地“隐身”,让少年儿童成为节目进程中的主角。为此,我们探索将节目的演播台搬到校园中,通过沉浸式的互动活动来做优节目。如2021年,我们《荷花朵朵》栏目采编团队策划了一档全新的少儿互动参与类节目《你好!少年》,每期选择一所学校,由少年儿童自己充当寻访者的角色,到校园里寻访富有才艺和品德出众的少年儿童,让他们走到同学们中间来分享自己的故事,然后由同学们为他们投票赋能,通过德育、美育、国学、励志、文明等典型呈现,让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和体会来沉浸到我们的节目中,通过双向互动来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四、注重用好融合思维

身处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传统的节目只有不断深化融合,主动拥抱互联网、拥抱新媒体平台,才能更好地增强自身的传播力,从而提升节目的引领力。这其中,我们既要注重与诸暨市融媒体中心内部的各个平台做好深度融合,也要积极谋划“借船出海”,与外部的平台形成融合互动,从而充分提升我们节目的传播力和融合度。

首先,我们要注重内部融合,在专注做好自身节目的同时,要充分借助媒体融合带来的改革效应,与中心内部的其他节目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形成全媒体传播的立体效应。《荷花朵朵》是电视少儿节目,原本都是自成体系地办节目和进行节目推广,在媒体融合之后,我们与《诸暨日报》的品牌少儿专刊《青鸟周刊》的采编团队融合协作,将我们每期的重点节目在《青鸟周刊》上进行推介,并附上节目二维码,有效地扩大了传播面。同时,我们还与广播平台FM98.2的《暨阳好少年》栏目一起进行融合推广,让电波中有了我们《荷花朵朵》的声音。同时,我们的节目还通过拆条的形式全部嵌入到西施眼新闻客户端的教育频道中,真正体现了媒体融合的价值所在。

其次,我们要注重外部融合,寻求与上级媒体和主流少儿类新媒体平台合作,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扩大我们的融合朋友圈。如我们通过与中央电视台新媒体部的少儿节目团队协作,《荷花朵朵》的很多优质节目都会在央视频的少儿节目专区中进行二次传播。此外,我们还与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新媒体平台进行远程直播连线、优秀节目推送等融合互动,更好地实现内容生产与融合输出的双丰收。

综上所述,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在融合背景下,更要用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办好少儿节目,围绕主题主线,深耕本土内容,不断改变文风,坚持以少儿视角、少儿思维讲好少儿故事,并在增强互动性和融合度上不断进行实践探索,真正让我们的节目被广大少年儿童喜欢,同时潜移默化地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主线荷花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数字主线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
本期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