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七大看“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2023-04-16 12:49任宗哲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两个确立领导核心全党

任宗哲

(西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党的七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以“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1]载入史册。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确立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党的七大召开为标志,党的领袖核心地位空前巩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空前加强,为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重温党的七大,从党的七大历史中明确“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性,对于新时代忠实践行“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一、从党的七大看历史昭示,就是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从我国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2]在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党的七大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时瞻仰了党的七大会址。他指出,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3]。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但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党的历史经验证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需要具有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造的胆识和魄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同这些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相关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过革命胜利与失败的反复比较,经过整风运动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讨论,全党高级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特别是对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结果,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4]党的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5]。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和成熟,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并在指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以崭新内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既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当今世界应对全球性挑战、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的十九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树立起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旗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辉煌成就,我们国家、民族、人民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追循历史对未来的昭示,我们深刻体会到,党要实现自身的团结统一,必须要加强理论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成果引领伟大实践。新时代,就是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长期政治任务,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科学理论转化成强大物质力量。同时,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及时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二、从党的七大看历史昭示,就是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全党在组织上的团结和统一,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实现全党团结统一的关键。1943年5月,毛泽东在关于共产国际解散问题的报告中,将“党内的团结”称为战胜艰难环境的“无价之宝”。他强调:“全党同志必须团结在中央的周围,任何破坏团结的行为都是罪恶,只要共产党人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被我们战胜的。”[6]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在政治纪律和思想纪律上存在的问题,以整理队形为喻,提出“看齐”原则。他指出:“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7]换言之,就是要始终向党中央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此基础上实现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统一。经过长期酝酿、集体选择和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党的七大按照“由能够有保证实行大会路线的同志来组成中央委员会”[8]的标准和原则,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委员会,正式形成了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七大党章还明确规定在党内生活中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并把“党员个人服从所属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部分组织统一服从中央”[9]写入党章。这在政治上和组织上保证了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古今中外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总结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经验,多次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他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是一般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10]。“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11]“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大国崩溃或者衰败,其中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中央权威丧失、国家无法集中统一。”[1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强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全面从严治党,建立健全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制度机制,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教育活动,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显著变化,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锻造优良党风政风、确保改革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13]。

追循历史对未来的昭示,我们深切体会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坚持的重大原则,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也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新征程上,面对国际和国内更趋复杂的环境,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面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严峻风险挑战,中国号巨轮更需要坚强有力、坚定成熟的领导核心掌舵。只有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紧密团结起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去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胜利,从而更顺利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三、从党的七大看历史昭示,就是要确立和维护党的领袖的领导核心地位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非常重视政党的领导核心在重要历史阶段和重要历史关头的决定性作用。马克思曾强调:“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14]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的失败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15],他还曾以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来说明权威的重要性。“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16]列宁总结俄国革命的经验,强调党的杰出领袖对党的意志统一的决定性作用。他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17]可见,一个成熟的政党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成熟的领导核心,才能肩负起领导全党的责任,实现和保证党的团结和统一。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党中央和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前,都没有形成成熟的、有能力的党中央和领导核心,党的事业几经挫折,甚至一度处于极度危机之中。遵义会议之所以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就在于它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8]。尽管此后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曾受到张国焘“南下”另立中央和王明以共产国际“钦差大臣”自居的挑战,但在同张国焘、王明错误的斗争中,全党进一步认识到维护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的极端重要性。1938年9月召开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中要以毛泽东为首解决统一领导问题”的意见,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此后,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讨论,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全党的认同。1945年6月,党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至此,经过党的代表大会选举,确定了毛泽东在法理上、组织上的领导核心地位。从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历史证明,充分发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作用,选举好党的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全党上下要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权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这是全党的共识,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习近平总书记成为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

追循历史对未来的昭示,我们深切体会到,确立和维护党的领袖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历史传统和独特政治优势,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党在长期奋斗中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在于党能够在重大的历史关头确立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坚强的核心的凝聚和团结带领下持续实现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发展。新时代,我们要从党的历史中更好地继承和汲取确立核心、维护核心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党和国家事业中坚持正确的方向不迷航,坚持科学理论不信邪,不断应对前进中的风险挑战和艰难险阻,不断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历史昭示未来。党的七大历史昭示,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1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20]。这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根本所在。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猜你喜欢
两个确立领导核心全党
罗亦农——“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之楷模”
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
“两个确立”和“两大奇迹”的内在逻辑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
百年大党领导核心制度的建构逻辑与运行机制
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加强纪检 强化监察 全党监督 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加伟大
论领导核心的战略定位与历史意义
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需要坚强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