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综合式实践研究
——以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为例

2023-04-17 14:53刘瑞波尹超平
关键词:政课三位一体思政

刘瑞波 尹超平

(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 石家庄市 050002)

2021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用“大思政课”,将思政课与现实结合起来。2022年7 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突出实践导向,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思政课“三位一体”综合式实践,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按照空间不同划分为课堂内实践教学、校园内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随着科技和数字化发展而产生的虚拟仿真类实践、“大思政课”视角下的各种场馆类实践、“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等等,都可以根据其发挥作用的地点定位到“三位一体”中,使纷繁多样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对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

实践育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传播,既需要通过间接经验进行传播,即书本知识,也需要通过直接经验进行传播,即学生亲身实践,从实践中直接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更加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与思政课理论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形式,是以实际考察、调研、体验为主的教学活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对青年成长成才、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均有着重要意义。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古人有言:“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1]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精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人力资源,培育好新时代的青年,也就把握住了国家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2]思政课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是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重要理论武器。信息时代,青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特征尤为凸显,单一的课堂教学显然已不能满足新时代青年的发展需求,他们更加渴求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愿意并擅长在多姿多彩的亲身实践中,获取更加直接的知识。因此,大学生思政课堂应该走出传统理论灌输,探索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式,支持并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探求真知。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3]思政课内容大多抽象,传统的理论说教难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实践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整合成对事物的初步判断,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层层深入,抓住问题本质,形成对事物规律的深刻把握。坚持“大思政课”理念,综合运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开阔视野、拓展格局,推动思政课建设系统性整合,汇聚起全社会育人合力,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不仅关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重视人的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教育等。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一方面在于深化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

二、思政课“三位一体”综合式实践的具体做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政课唯有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探索,才能更加深入人心。新时代的今天,全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同时,思政课实践教学也由原来的单一性走向了多元化。

(一)课堂内实践教学

2023年1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提出要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等方式组织课堂实践,让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我们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结合教材不同章节内容,精心设计实施课堂内的实践教学。

赏析类实践。如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相关内容时,选取《领航》《我们走在大路上》等相关红色纪录片作品片段进行播放,并引导学生结合书本内容进行赏析,交流观感,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情景类实践。如讲授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感受法律的神圣,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讲类实践。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我的梦想”主题演讲,让刚入学的大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人生方向,激发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发奋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讨论类实践。如围绕剑桥大学博士在英国某知名网络平台上发表的长文《为何中国政府肯下血本在西方国家绝不做的“亏本买卖”上?》展开讨论,还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网友的精彩留言,从而增强“四个自信”。

除此之外,思政课教师还组织学生针对国内外热点问题进行案例式探讨,引导学生走出小我,关注新时代国内外形势,通过对热点问题的深刻剖析使学生看清问题的本质,正确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校园内实践教学

大学是一个培养有独立人格,会独立思考的人才的场所。大学生的知识,不只是在课堂中获得的,也是在校园里自我探究得到的;大学生的能力,不仅是在课堂中提升的,也是在大学的校园里增长的。我们充分利用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课余时间,定期组织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夯实他们的价值观基础。

大学生社团类实践。大学,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即学生社团。大学社团是大学的一种官方组织,把相同兴趣喜好的学生集结在一起,丰富课余生活。思政类社团有“时政社”“研习社”“青马社”等,思政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确定相关活动主题,指导学生开展思政主题社团活动,并形成成果,评奖评优。通过相同爱好者聚集在一起演讲研讨,交换意见,加深了大家对时政问题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提高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院举办的思政类比赛。思政部与学生处、教务处、院团委、各教学系部等部门共同组织全院思政主题比赛已形成惯例。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每年举办“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我心中的思政课”—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拓展了大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途径。

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2019年 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4]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校园内的体验教学中心就可以“穿越”历史,借助 VR(虚拟现实)技术沉浸式体验中国共产党诞生、四渡赤水、长征等众多生动翔实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数字化虚拟仿真技术使历史场景“触手可及”,体验教学中心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达到了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使教学能够更好地入情、入理、入心、入行。

“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为进一步发挥广大劳模工匠以及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榜样引领作用,2023年7 月20 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联合印发通知,联合实施“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为落实文件精神,我们邀请了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杨普和石家庄市公交集团副大队长刘艳红两位“全国劳模”为学生作讲座,分享她们的成长故事,与学生互动答疑。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追逐偶像有没有错、如何对待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如何看待人生意义和价值等等,劳模们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一一给出回答。笔者将这些资料整理为单独的部分并命名为—“全国劳模”炼成记,作为我们录制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线上课程的独立模块,已在学银在线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放。“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弘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强化了职业院校的“职业”底色,帮助学生尽早做出职业规划,坚定职业理想,激励高职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三)社会实践教学

知识源于实践,实践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社会,大学小社会要与外部大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者和创造者,应该走出校园,增长才干,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因此,社会实践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大好平台。

红色之旅实践。红色之旅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学生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研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红色之旅可以是学校组织的,也可以是学生自由组团或个人以研学的形式参观红色景点,在真实场景中感悟党史,领悟伟大建党精神。

社会调研实践。社会调查是指为达到一定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分析和研究,来了解社会真实情况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思政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定主题供学生选择,以采访的形式开展调研活动,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也可以自行开展,根据选定的主题,如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家乡变迁”“孝老敬亲”“创新创业”等为主题,设置调查问卷、直接采访、查阅资料和相关人员座谈等等,最后形成调查报告。通过社会调研,使青年师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省情、社情乡情民情,感受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志愿服务实践。志愿服务实践,是一种不求回报,自愿付出自己精力和时间做出服务的活动。志愿服务的性质决定了这一类实践更能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例如:志愿帮扶福利院孩子、探访敬老院老人、开展法治宣传、为留守儿童补课等等。大学生通过志愿活动,走出自我小天地,更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奉献爱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场馆教学。我院思政部与河北省博物院、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正定塔元庄、平山西柏坡革命纪念馆等场馆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开展现场教学,实现学生全覆盖,今年10 月8 日赴西柏坡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闻稿被“学习强国”采用。场馆教学适合大批量参与者共同进行,强化了实践教学辐射范围,并以其生动鲜活、体验性强、情感教育效果好等特点丰富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形式,增强了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思政课“三位一体”综合式实践的考核评价体系

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思政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上好“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思政课”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实践教学是其中应有之义,这已形成共识。但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没有定论,仍在探索之中,我们也在实践中得出一点拙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必要性

一是可以规范思政课实践教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有规定的学时学分,如果没有评价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就没办法对老师的实践教学进行检查和督导,也就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就没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有了较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有了明确的导向。二是可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依据考核体系,教师可以按部就班地组织实践教学,每一项活动都有目标、有预期,在互动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带着任务和问题在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究,寻找答案,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穿越”时空的现场体验感更是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实践作品的评优评先,都使学生有特别大的获得感,和理论课相比,绝大多数学生更喜欢实践课。

(二)综合式实践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

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核心的思政课程体系,每门课都有最低学时学分要求,专科的实践课教学要求不低于1 学分。在我们学院的实际操作中,课堂内实践考核算作理论考核中的过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期末综合成绩中除了试卷成绩之外的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低于1 学分的实践教学是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时间完成的,是另外增加的学时学分,主要包括校园内实践和社会实践,实践教学成绩单独计算。

综合式实践教学评价坚持“四个相结合”,即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主体性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使考核评价更立体、更饱满、更科学。校园内社团类实践和思政类比赛的结果还可以依据《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学生手册》中“学业技能表现测评”具体规定核定分数,在期末的综合成绩中体现。虚拟仿真类、“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和社会实践大类实践教学的考核,学生可以提交视频资料、调研报告、心得体会等,只要学生参加了实践教学,态度认真,就能达到及格分;然后对提交的作品进行学生互评,占30%权重,选出较优秀的作品;最后,以班级为单位组织集体交流,分小组依次展示,在相互借鉴学习提高的同时,评出一二三等奖。

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任课教师熟悉实践教学资源,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精辟分析点评,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与学生的互动,坚定“四个自信”的价值观引领等等,只有这样,思政课实践教学才能避免形式主义,增强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政课三位一体思政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