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瓜州枸杞产业链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3-04-20 14:54边银霞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甘肃730300宗旭祥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林果技术服务中心石玉璋甘肃省兰州新区秦川园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局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3年11期
关键词:瓜州枸杞产业链

边银霞(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甘肃 730300)宗旭祥(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林果技术服务中心)石玉璋(甘肃省兰州新区秦川园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局)

近年来,甘肃省瓜州县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大力培育和扶持枸杞产业,对全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发挥了作用。为全面释放枸杞产业集群联动效应,构建要素齐全、运行顺畅的枸杞全产业链,从而实现枸杞稳定增产、农民稳步增收。通过对瓜州县枸杞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产业链发展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集聚生产要素、有效配置市场资源、提升品牌形象的精准对策,为瓜州县枸杞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瓜州县枸杞产业链发展现状

1.1 基本情况

近年来,瓜州县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原则和“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园、户有示范田”的工作思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集体和个人投资,枸杞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县共引进宁杞1号、5号、7号、9号、10号等枸杞优新品种15个,累计种植面积达12.5万亩,建成枸杞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4个,建成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基地20个,枸杞种植户4600余户,枸杞干果产量达3.25万吨,产值达13.3亿元。瓜州县枸杞种植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枸杞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瓜州枸杞”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级认证,产地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功。全县共扶持培育枸杞分级、包装生产加工企业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家,建成枸杞烘干房102个,设施烘干能力达0.89万吨,占干果总产量的27.4%。全县枸杞生产加工企业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积极推动枸杞产业由供给依附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先后申报注册“瓜州枸杞”地理商标1个,注册正昊泰、玉杞凌、双杞满园等企业自主商标24个,研发枸杞原浆、枸杞酒、枸杞咖啡、枸杞果酱、枸杞提取物等保健食品10大类20余种。依托昊泰生物、世纪红、明润公司等加工销售企业,初步建成了以成品包装直销、色选分级批发、散装统货交易、电商销售、订单销售为主的销售网络体系。全县枸杞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初具雏形。

1.2 主要特点

(1)注重品质提升,严格把控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瓜州县林业部门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在枸杞种植环节,推广使用微生物有机肥、无公害生物农药等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从源头上抓好病虫害绿色防控,最大限度地保证枸杞果品质量。瓜州县林果技术服务中心每年配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兰州)质量监管部门完成50批次枸杞质量安全的专项抽检工作,每年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双塔镇、布隆吉乡、梁湖乡作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区,基地生产的枸杞连续3年达到欧陆分析574项零农残标准。

(2)突出龙头企业的培育,创新企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充分发挥企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枸杞产业高效集约发展。近年来,现代企业在管理模式上,不断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合机制,解决枸杞采摘劳动力问题,减少农户生产和市场风险。昊泰生物科技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导农户按照企业标准生产枸杞鲜果,企业统一收购枸杞鲜果开展精深加工,逐步形成了原料供应链向生产加工链、市场销售链延伸的产业闭环,实现了产销一体化发展。世纪红公司采取“固定分红+基地务工”和“定价收购+二次分红”运营模式,吸纳农户以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企业统一生产、统一收购,实现了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企农双赢”发展目标。

(3)聚焦综合效益,枸杞精深加工能力逐步提升。瓜州县委县政府为彻底扭转枸杞产业以原料供给为主的生产现状,多措并举,持续发力,扶持经济实力强劲、带动作用显著的企业合作社开展向枸杞精深加工转型,进一步延伸枸杞产业链,提高枸杞产品附加值。昊泰生物科技公司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高校合作,申报发明专利3项,自主研发出枸杞泡腾片、杞蓉颗粒、黄精杞口服液、膳食营养粉等复方产品20多种。“杞老大”牌瓜州枸杞(冻干枸杞)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金质产品,“正昊泰”红枸杞荣获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

(4)健全销售网络,多元化市场销售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瓜州枸杞依托“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双向发力,“线上”与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并配套做好电子商务相关服务工作,建立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线下”通过“引客商、签订单、定点销”的方式,在酒泉、广州、厦门等地设立瓜州枸杞品牌旗舰店,不断拓宽枸杞销售渠道。瓜州县世纪红有限公司、永顺祥枸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合作社积极修建厂房、客房,引进外地客商长期入驻,开展枸杞季节性收购,为全县枸杞大宗交易搭建了便利平台。瓜州昊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乐村淘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取得酒泉海关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

2 瓜州县枸杞产业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链功能要素不全

由于枸杞产业链建设尚属初级阶段,社会服务、信息咨询、品牌运营、市场营销、融资担保、专家团队技术服务等共享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与当前枸杞产业发展市场需求还不匹配。

2.2 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发挥不强

部分枸杞加工企业存在资金实力薄弱、土地资源紧缺等发展困境,对接基地能力不强。同时企业、合作社抱团发展意识不强,不能凝聚发展合力,引领产业健康发展的动能不足。

2.3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相关部门以财政直接补助、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了产业扶持,但在全产业链建设资金缺口依然较大。

2.4 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不高

企业合作社品牌意识不强,部分品质可靠、消费者认可的特色产品仍处于“深在闺中无人知”的困境,缺乏市场竞争力。

3 瓜州县枸杞产业链建设对策

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应认清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树立全产业链思维,引导支持枸杞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向枸杞产业上下游延链、补链、强链,带动枸杞产业上下游纵向延伸和横向配套,完善形成一条紧密衔接、相互依托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通过“三链同构”推动枸杞产业强基固本、提质增效。

3.1 总体思路及目标

县政府分管领导任枸杞产业链链长,昊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任链主,链主企业扭住关键点、找准发力点,紧紧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重点推进枸杞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效衔接,着力打造“一园(双塔镇枸杞产业示范园)双核(布隆吉乡枸杞种植核心示范区、河东镇枸杞精深加工核心示范区)三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四驱(政策驱动、技术驱动、品牌驱动、市场驱动)”为一体的枸杞全产业链。

通过集聚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全力推进枸杞全产业链建设,培育年收入亿元以上链主企业1个,年收入2000万元以上链上企业3~5个,建立国家级枸杞产业综合示范园区1个,发展10亿元产业集群1个,努力将瓜州县枸杞产业链培育成为省级重点产业链。

3.2 建设对策

(1)全面集聚生产要素,在延伸产业链上下真功夫。紧紧围绕枸杞标准化生产产前、产中各环节,切实抓好良种壮苗、技术推广、农业投入品监管、专业技术人才、质量追溯体系、产品精深加工、融资信贷、农业保险等各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一是在良种壮苗推广使用方面,积极引导具有林木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积极开展枸杞种质资源收集、采穗圃建设,加快抗性强、丰产性高的枸杞优新品种选育,大力示范推广抗病虫、耐旱的大果型枸杞新品种,促进枸杞产业品种更新。二是在持续加大县乡两级林业科技培训的同时结合市县枸杞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切实加大枸杞产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进一步培育壮大枸杞产业乡土专家队伍。依托县乡林技专干、农村乡土专家两支队伍开展一站式技术指导服务,推进枸杞标准化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推广应用。三是认真落实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市场监管、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协同配合,切实加大枸杞栽培生产过程中农药、制干剂等农业投入品全过程监管,各乡镇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全面排查核实辖区内枸杞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枸杞生产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建立枸杞农业投入品使用台账,从源头上规范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四是组建枸杞产业专职化服务团队,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专家智库,在枸杞良种苗木选育、高值化利用等方面加大基础研究,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创建枸杞产业技术研究平台,积极争取省市业务主管部门产业重点项目及高校科研院所重大科研项目落地,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枸杞产业转型升级。五是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依托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追溯查询系统建立瓜州枸杞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子系统,将企业、合作社全部纳入子系统,对使用“瓜州枸杞”的企业数量、产品销量、市场流向等信息严格登记备案,实现源头可追溯、质量可把控、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六是围绕大健康产业,进一步推进枸杞中高端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扶持以昊泰生物为核心的链主企业紧盯市场需求导向,通过自主研发、技术联合攻关等形式研发生产枸杞糖肽、枸杞精油、枸杞籽油、枸杞胶囊等高端保健品和枸杞饮料、枸杞保健酒、枸杞果醋等大众型消费产品,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2)有效配置市场资源,在补齐供应链上下实功夫。一是进一步加大双塔镇枸杞综合交易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枸杞交易中心的果品收购、仓储等承载能力,巩固提升枸杞交易中心行业基础地位,打造全省知名、西北地区有影响力的枸杞大型集散中心。二是成立枸杞产业协会,通过协会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市场价格,建立长期稳定的枸杞原料供应渠道。三是培育产业经纪人。以枸杞种植大厂大户、企业合作社负责人、返乡青年为主体,通过专业培训、外出考察等形式,为枸杞种植乡镇每个村组培养1~2名产业经纪人,为枸杞销售寻道开路。四是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项目,完善县乡村站点设置、物流配送、人才培育、货品包装、产品溯源、品牌培育等体系建设,引导扶持昊泰生物、乐村淘等企业合作社加大与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建立电商交易平台,提升产品价值,促进农民增收。五是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对接广药、石药、云南白药等知名药企和陇西中药材交易市场,按照企业用药标准建立企业枸杞原料供应基地,形成长期稳定的订单供应合作关系。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助推产业链提质增效上下深功夫。一是政府协调筹集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成立枸杞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组建县属国有枸杞产业投融资贷款担保机构,重点解决企业合作社农资购置、采摘费支付、原料收购等方面存在的资金困难。二是认真宣传农业保险相关政策,扩大农业保险承包面积,引导农户做到应保尽保,最大限度降低农户因沙尘暴、冻害、连续阴雨等恶劣天气造成的经济损失。

(4)牢固树立品牌形象,在提升价值链上下细功夫。一是生产绿色优质枸杞,坚持“好枸杞是种出来的”生产理念,严格规范枸杞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质量把控,生产绿色、有机枸杞。二是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优化产品包装设计,生产一批私人订制、航空专用、接待指定产品等高端系列产品。三是提升品牌影响力。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播电视等平台,持续扩大地理标志产品——瓜州枸杞证明商标宣传力度,提升瓜州枸杞公共品牌影响力。同时依托大型节会组织,昊泰等企业积极参展,持续扩大“杞老大”“正昊泰”等企业自主品牌知名度,真正将品牌价值转换为经济效益。四是培育特色文化内涵。将枸杞产业与文旅、农旅深度融合,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敦煌旅游文化圈建设等重要契机,将枸杞与丝路文化、边塞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融为一脉,赋予枸杞产业文化价值。五是积极开展品牌价值评估。全力引导企业合作社严格落实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枸杞种植效益的基础上,加大枸杞“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扩大企业合作社与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对接规模,进一步开展产品精深加工,稳步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组织参加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评估,从基地规模、产业链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开展综合评估,通过第三方机构专业评价评估,不断提升瓜州枸杞品牌价值。

猜你喜欢
瓜州枸杞产业链
枸杞
是酸是碱?黑枸杞知道
瓜州的“大地之子”
更 正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采枸杞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枸杞到底是怎么养生的?
西夏佛教艺术中的“家窟”与“公共窟”——瓜州榆林窟第29窟供养人的构成再探
产业链春之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