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板块投资主线逐步清晰苹果新设备有望催化主题行情

2023-04-23 08:45叶文辉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摄像头厂商苹果

叶文辉

消费电子板块的调整已近三年,目前正处于行业去库存的尾声。未来三条投资主线值得留意:一是率先完成去库的品种有望率先走出反弹,二是苹果MR设备的发布或将催化供应链的主题行情,三是有望依托汽车电子打开第二增长曲线的长期受益标的。

据官方消息,苹果将于6月6日举行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2023,届时除原有产品线的升级外,网传可能将亮相全新MR硬件产品,预计MR设备受益的供应链厂商主要包括:立讯精密(整机代工)、长盈精密(结构件)、高伟电子(摄像头模组)、领益制造(功能键/结构件)等。

进入去库存末期板块景气拐点渐行渐近

过去五年,消费电子从“小甜甜”彻底沦落为“牛夫人”,调整至今已三年有余。

造成今天这一局面,一方面离不开彼时市场不理智的高估值。回看市场曾经追捧过的“苹果概念股”,大部分企业的商业模式都难逃平庸,尤其在面对擅长供应商平衡术的苹果跟前。在供应链管理大师TimCook的掌舵下,苹果存货周转天数几乎不超10天,远低于小米集团-W去年末80天的水平。而且为了把握供应链的掌控权和议价权,苹果至少会在两家供应商处采购零部件;为了避免一家独大也常扶持“二供”。

典型像CIS龙头韦尔股份收购的豪威,在2010年时其对iPhone系列摄像头CMOS的供应份额原本一度高达50%,然而苹果2011年时选择将“一供”换成索尼则最终导致了豪威的衰落(直到被韦尔收购后逐步重回高端市场),类似的案例并不罕见。时至今日,我们发现“果链”对苹果的依赖度都还很高,即便市场认可度最高的龙头立讯精密,苹果也贡献了7成营收,而像供应玻璃盖板的蓝思科技,来自苹果的营收也近7成。在這种不确定环境下,市场当时给消费电子板块整体60倍的市盈率其实是不合理的。

当然,另一方面也是手机终端饱和后的景气下行,不过目前已有见底迹象。尽管目前数据上还不支持全面见底,比如苹果链的两大供应商鸿海科技(最主要的组装代工厂,即富士康)以及臻鼎科技(FPC供应商,该材料属于短料,不会长期保存)今年3月营收仍分别出现同比21%、32%的下滑,安卓链的舜宇光学科技3月手机镜头出货量同比也下滑30%。

但同时我们也不要忽略了一些积极的信号,比如像艾为电子,力芯微、晶丰明源等芯片设计公司去年年报所呈现出的去库信号,以及包括MLCC和面板等率先完成去库走出上涨。综合看,目前可能是去库完成前的黎明时刻。

率先完成去库存的品种有望走出修复行情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消费电子的库存周期有望于今年年中见底。基于产业链数据,引领反弹的或是率先完成去库存的MLCC和面板。

被动元器件MLCC方面,区别于其他消费电子产品,MLCC更像大宗商品。由于存在多层分销体系,终端现货价波动远大于出厂价波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现货价的倒挂程度判断MLCC行业的周期。本轮MLCC的调整始于2021年二季度前后,以国巨为代表的现货价倒挂出厂价,这种倒挂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去年四季度末,部分产品结束倒挂。

目前来看供给正逐步恢复健康:首先,常规料号台系及陆系厂商市场现货价大部分已于去年三季度止跌并逐渐回暖;其次,目前原厂和经销商渠道库存普遍在2个月以下;再次,上游辅材企业的稼动率如生产纸载带的洁美科技,去年四季度开始提升。在此情形下,我们看到包括风华高科和三环集团等MLCC厂商,其股价已领先于消费电子板块走出反弹。

附表相关公司财务数据一览

数据来源:Wind

面板方面,跌价行情历史也有一年半时间,去年底随着各大厂商纷纷减产以及维持低稼动率,今年2、3月面板价格开始持续反弹,尤其以LCD电视面板价格为代表。作为较早去化库存的品种,叠加今年6月前后苹果开启的新机拉货,二级市场也出现了显著的抢跑行情。

年初以来,面板龙头京东方A涨幅接近30%,叠加考虑目前该公司在手机、平板、笔记本、显示器、电视、车载显示等,全方位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的市场地位,未来进口替代行情仍可期,接下来重点关注该公司在OLED、MLED等高价值领域的突破(目前已成为苹果OLED“二供”)。

苹果MR新设备有望成为行情催化剂

当然,消费电子板块的行情不仅仅是去库之后的补库。作为曾经的“小甜甜”,要想实现更高的估值溢价,还仰仗于成长的催化,目前看这股催化剂很可能就是6月苹果WWDC大会上发布的重磅新品MR设备。

根据产业链反馈,苹果MR设备首发定价约3000美元,预计明年将发布平价版。目前客单价最贵的苹果产品是Mac系列产品,约1500美元,年销量近2000万台,据此测算最少也将产生3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当然如果能达到AppleWatch500美元客单价、5000万年销量的水平,则将是250亿美元销售额的大单品。作为一款打造多年的旗舰产品,预计苹果MR将给产业链带来可观的弹性。

根据中泰证券的研报,其中,对于立讯精密这类大市值白马短期贡献或比较有限。作为目前消费电子领域公募基金第一大重仓股,立讯精密的含“果”量也是从2017年的35%提升至2021年的75%(2022年年报尚未披露,含“果”量特指苹果营收占公司比例),公司整体发展思路采取了“零整”协同的模式进行布局,这几年持续通过收购跟自研不断提升核心零部件的自供比例,同时通过零组扩张的方式扩大供应品类:从连接器起家后,先后延伸至声学(AirPods整机代工)、LCP天线、无线充电、马达、金属件等,接下来有望成为苹果首代MR设备的代工厂。不过考虑到2021年苹果给该公司带来的营收便突破了千亿,根据测算,MR设备代工短期能产生的拉动相对有限。

因此,如果短期对MR催化行情有所期待,投资者选择市值小品种可能更具弹性,例如长盈精密。其弹性一方面体现在MR设备结构件订单对公司营收将产生明显拉动,2022年公司营收仅152亿元,其中53亿元来自苹果;另一方面,由于公司规模较小,对原材料价格波动敏感,像2021和2022年便在大宗涨价的情形下盈利显著承压,假如2022年利润率能恢复至2020年的水平,那么去年公司利润将直接从4000多万元提升至数亿元。

汽车电子塑造“第二增长曲线”

当然,除了苹果MR的短期刺激外,对大部分消费电子企业来讲,能够真正支撑其长期增长的,可能是发展空间更大的汽车电子。随着智能手机、平板、手表等设备需求的饱和,消费电子行业越来越需要新的场景来打开增长空间。

比如前面提到的被动元器件MLCC,尽管目前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仍占据着70%的下游需求,然而新能源车的发展也将大幅拉动MLCC的新增需求。据统计,像iPhone这样的单台手机对MLCC的需求大概是700-1000颗,传统燃油车单车MLCC用量约3000颗,而新能源纯电单车的用量将大幅提升至18000颗。目前全球手机年销量约12亿台,整车年销量约1亿辆,单车用量的提升完全可以覆盖手机需求的萎缩。此外,对于国产MLCC厂商而言,考虑到目前MLCC大量依赖进口的事实,因此还有一层国产替代的逻辑支持行业的发展。

目前风华高科是国内在尺寸规格、产能规模和技术实力方面首屈一指的老牌被动元器件厂商,仅产品质量来看,公司与第二梯队的台系厂商差距较小,预计随着未来扩产的完成,產能规模方面也将完成对台系厂商的追赶。

除MLCC外,车用摄像头相关的品种(CIS+镜头)也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以CIS为例,价格方面,目前车用1-2M像素的CIS单颗价格约3-8美元,8M以上的约15-20美元,对比看手机用1300万像素的CMOS仅1.55美元;而从数量来看,随着自动驾驶不断向L3/L4/L5升级,单车用摄像头数量也有望提升至13/29/32颗。

总体上,车用摄像头空间终将大于手机,为包括韦尔股份、闻泰科技、舜宇光学科技等提供第二增长曲线。以舜宇光学科技为例,该公司车载镜头业务这几年增速迅猛,出货量从2017年的31,891千颗增长至2022年78,909千颗;而在手机镜头领域,由于多摄像头的发展趋势,也成为了消费电子中颇具韧性的品种。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摄像头厂商苹果
浙江首试公路非现场执法新型摄像头
摄像头连接器可提供360°视角图像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基于太赫兹技术的新一代摄像头及其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探讨
收获苹果
拿苹果
考虑产能约束的耐用品厂商易耗部件兼容策略
会说话的苹果
奔驰360°摄像头系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