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角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析

2023-04-27 11:08刘喆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国际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唯物史观

刘喆

摘 要: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人类发展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这一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深刻体现了唯物史观意蕴。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進行研究,考察这一思想与唯物史观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独特价值,展现中国的国际担当。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唯物史观;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8.058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1.1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传统的民族观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各国逐渐打破地域限制,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全球合作。这一时期,中国顺应时代的潮流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建设一个和平、安全的世界,要求人们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稳定的国际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今世界,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各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唇齿相依。”一国的问题不单对本国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会波及其他国家,造成世界范围的动荡。因此,这一时期,针对国际上存在的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等问题各国要通力合作,共同解决。另外,各国还要认识到友好协商的重要性,对于一些有分歧的问题要尽最大的努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要以全人类共同利益为落脚点,探索国家间交往新路,并将本国的发展置身于时代发展的潮流之中,营造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

1.2 建设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

建设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回顾历史的发展进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一些国家以武力的手段侵略其他国家,将本国的发展建立在损害别国利益的基础上。进入21世纪以来,资本逻辑主导的“中心—边缘”全球治理模式内生性矛盾及其多种外延样态也日益加剧。因此,要摒弃狭隘的民族利益观,将自身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相结合。

经济是各国发展的物质基础。长久以来,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各国之间的经济差距较大。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世界的动荡。针对这一问题,各国一方面要在经济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例如:发达国家可以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些优惠政策,打破贸易壁垒,提供技术及资金方面的援助等。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尊重各国的差异。换言之,就是倡导各国发展各具特色,以平等尊重,兼收并蓄,学习互补的态度,促进物质文明大繁荣。

1.3 建设美丽清洁的世界

建设美丽清洁的世界就是要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认识到人与自然紧密相连,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人类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维持生存的物质资料来自于自然界。因此,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当前,在全球背景下,做到保护生态环境就需要各国共同协商应对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问题。各国要学习先进的技术,以科技的进步带动环境的保护。广大发达国家要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以主动担当的精神支持发展中国家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事业,从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尊崇、顺应、保护自然生态,加强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领域交流合作,共享经验、共迎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清洁的世界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要积极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建设美丽清洁的世界。

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的唯物史观理论

唯物史观是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重要的唯物史观理论。

2.1 唯物史观中的“世界历史”理论

唯物史观指出,“世界历史得以形成的根本动因是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关系斗争的结果”。在斗争中,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封闭、隔绝的传统民族观念逐渐不适应时代的潮流。因而人们迫切要求探索外部世界、认识并改造外部世界。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里程碑,它结束了人类社会长期隔绝的状态,将单个国家的历史活动纳入“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而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也同样展现出了这一重要作用。

全球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催生出新的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是全球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所带来的必然产物。这一思想看到了人类命运与共,看到了各国的发展密切相连。这一思想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大势,主张将各个国家联系在一起,从而改变各个民族孤立隔绝的状态,以发展各国的友好关系。其重要论述不仅展现了中国的智慧,而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不仅体现了全球化、世界历史统一体的思想,而且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使得“世界历史”的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渐扎根,使得新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孕育产生。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这一思想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2.2 唯物史观中的“人民群众”理论

首先,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是物质财富积累的主要来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要在社会发展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主张要用人民群众进行的一系列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推动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其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世界是一个大的“百花园”,各种文化在这个“百花园”中争相展现自己的魅力。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种文化互相交流融合才能促进世界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进行的。基于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人民群众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推动力量。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然而这一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不是自发的,而是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推动作用。换言之,这一矛盾运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中,人民群众都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决定力量。在世界快速发展的今天也不例外。要发挥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带动世界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生产力的变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大局,看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求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前行,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的世界。

2.3 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理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中最根本的要点。正所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无不体现着这一基本理论。正如马克思所提到的,“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物质交往、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在发展的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暴露出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催生出反映那个时期社会状况的文学作品、法律制度等。当今,金融危机、生态安全、恐怖主义、重大传染病等问题接连产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生存造成了威胁。全球化的发展把人类居住的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不同国家成为一个整体,命运与共、唇齿相依。因此,在这一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应运而生。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必将在未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而其自身也必将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不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处理各种问题的正确倡议和理论指导思想,其产生和运用将对全球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展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3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价值

3.1 丰富发展“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理论大前提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从民族和地域向全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但也同时存在着诸多弊端。他们指出“资本主义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掠夺别国资源以促进自己发展。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尽管改变了传统人类社会的孤立、隔绝状态,但也给其他民族带来了致命的灾难。

当今时代,人类所处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巨大改变,和平与发展成为困扰人类的主要问题,传统的“世界历史”观念理应得到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也有了进一步的体现。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趋势,不断推动世界更好发展而提出的可供参考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华文明智慧的创新和发展,兼具深远的理论价值和深刻的现实启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影响下,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已处于“地球村”中,全球的共同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国家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潮流之中。在这一思想的实践中,世界各国在友好交往中实现互利共赢,中國智慧和中国方案不断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3.2 生动展现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回溯社会的演进过程,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立场,不能够正确地看待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因而也不可能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推翻了旧的忽视人民群众的观点,强调要发挥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看到了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于人民群众。一方面,人民群众在解决国际政治大变革、大动荡,维护国际、国家、地区和平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在社会实践中运用人民群众的力量。于中国而言,就是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开展脱贫攻坚战、抗击疫情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参与国际援助活动、难民救助项目等推动各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利共赢。

另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理想的阶段性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应该看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3.3 探索实践全球国际合作新范式

全球国际合作是一个大的时代课题。一直以来,人类都在思考“怎样推进国际合作”。在前资本主义时期,人类的交往仅仅局限于单个的民族和国家,并没有开启大规模的全球交往活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之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大跨越”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人类社会交往方式,农业文明被现代文明所取代。与此同时,资产阶级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开始跨越地理界线,以武力等方式进攻其他国家。这一野蛮的行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但更多的却是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灾难。从这一时期开始,人类更多地着眼于全球国际交往,更进一步思考什么是适合人类的全球合作新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意识到全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这一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应运而生。“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发展蓝图。这一思想看到了全球国际合作不仅包括经济领域的合作,还包括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合作,鼓励世界各国在全球合作的过程中摒弃以往的野蛮的交往方式,采取新的更好地交往方式。面向未来,世界各国要努力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在国际交往中采取更加和平的交往方式,以探索全球国际合作新范式。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面对各种问题的,开展国际合作时提出的中国主张。这一思想深刻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智慧和大国担当。在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必将在时代潮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J].中国产经,2015,(04):49.

[2]赵英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蕴[J].人民论坛,2021,(14):5557.

[3]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N].人民日报,20180411(03).

[4]刘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唯物史观透视[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3):106111.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8]姜天宠.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意蕴[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12(04):810.

[9]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求知,2021,(01):48.

[10]黄其洪,方立波.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J].学术研究,2021,(11):2936.

[11]安德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中国外交新实践[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6):1829.

猜你喜欢
国际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唯物史观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风险及应对策略
探析农业类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培养农业人才的路径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