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能源车企“出海”欧洲 这场征程值得期待

2023-04-28 17:34李海洋王紫曼李海博
中国商人 2023年4期
关键词:出海汽车产业新能源

李海洋 王紫曼 李海博

双碳目标提出前后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和产销状况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我国推动绿色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中坚力量,目前技术成熟度和消费者认知度相对较低,尚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双碳目标提出以前的十几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其实在默默积累,慢慢成长。

从表1可以看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79.4万辆,2020年为136.6万辆,销量从2017年77.7万辆到2020年136.7万辆,已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

随着2020年“双碳”目标的提出,2021年双碳政策渐次落地。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54.5万辆,销量达到352.1万辆,较2020年增长了1.6倍有余。而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则达到了13.4%,比2020年5.1%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了8.3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双碳”政策的巨大推动力。2022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05.8万辆,相比上年增长96.9%;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根据表1所示,双碳目标提出前,2017年到2019年总体呈上涨态势,2020年略有下降,其中2017年出口10.5万辆,2018年出口14.7万辆,2019年出口26.45万辆,2020年出口22.29万辆。2021年,尽管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面对全球经济下行、芯片断供等压力,但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不降反增,达到49.97万辆,较2020年上涨近225个百分点,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已达到67.9万辆。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

和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概况

EV Sales(新能源汽车销量统计网站)的数据表明,2017年,欧洲各国共销售新能源汽车30.7万辆,2018年40.7万辆,同比增长41%,2019年56.42万辆,同比增长40%,2020年136.4万辆,同比增长142%,而到2021年已经达到227万辆。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欧洲共登记新能源汽车整车136.7万辆,销量超过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市场。到2022年年底,欧洲共销售新能源汽车260.2万辆。

双碳目标提出前(以2020年为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历程,产量从2014年8.39万辆到2020年的136.6万辆,出口量从2017年的3.13万辆到2020年的18.56万辆,其中2017年出口欧洲9785辆,2018年出口欧洲5120辆,2019年出口欧洲23372辆,2020年出口欧洲72677辆。这一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对欧洲的出口量有很大提升。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对欧洲出口达到235288辆,创下历史新高。到2022年,我国向欧洲出口新能源汽车达到447397辆,同比上升90%,出口量远超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从出口地区来看,西班牙、英国、荷兰、斯洛文尼亚、俄罗斯等国出口销量相对于2021年有很大提升,绝大多数国家的销量同比也有很大涨幅,这表明我国车企逐步进入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获得认可。

双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

出口欧洲的问题与机遇

存在的問题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加剧。在全球市场范围内,众多老牌汽车制造商开始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在其他领域,很多互联网科技公司也都公布了各自的新能源造车计划。而这些企业转向新能源汽车方向后,利用自身长时间积累的品牌效应,可能会吸引众多消费者的目光,使得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有了更多竞争对手。

部分技术相对落后,易受人掣肘。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技术人才的培养上与其他国家还有差距,在汽车芯片这一核心领域自给率不足10%,依旧处于芯片制造产业化初级阶段;创新与研发程度不够,设备与人才储备不足,与国际领先水平尚有差距。

产业配套体系亟待完善,服务保障方面亟需健全。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产业配套措施、基础设施、服务保障及覆盖面已趋于完善,但在国外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在国外尚未完善,产业配套体系还未形成,导致车企在国外市场面临较大挑战:另一方面,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因为地区的差异和要求不同,欧洲各个国家的基础设施情况也不一样,导致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国外面临规划与管理等很多难题。

世界各国为了保护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此外,还面临繁苛的技术、环保与安全方面的市场准入、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限制,入市车辆若不满足相关规定,或将面临产品召回、高额罚款、行政处罚及退市风险,这些都给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贸易带来了较大挑战。

发展机遇

能源、环境问题约束传统汽车发展。受全球能源危机影响,加上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特别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压力增大,传统燃油汽车面临巨大的排放标准压力,这影响着众多老牌车企的发展。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减少传统能源依赖的重要举措。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广阔。首先,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政策支持的。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发布,更加坚定了全国各地、各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信心。其次,我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市场需求会促进产业不断升级,供给端也会随之发展,再加上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完善,给我国新能源车企出海打下了坚实基础。

移动互联网、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丰富的使用场景,这些技术也迫切需要汽车与各个领域建立跨界协同,共同构建产业新生态。因此,未来的汽车发展方向将会更加宽广,而我们也应该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看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去期待它的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加入其中,汽车的科技含量将越来越高,服务软件也将越来越丰富。当然,随着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成熟,让智能汽车和城市交通通过上述技术实现交互,是建造智慧城市的一个猜想,同时也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國际形势影响。随着美联储加息缩表,欧洲能源成本飙升,很多汽车企业面临成本增大的问题,特别是德国,拥有奔驰、宝马、大众等老牌车企,它们是受此影响最直接的国家。这些因素影响欧洲这一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影响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但同时也是我国车企拓展欧洲市场的一大机遇。

双碳目标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贸易发展对策

制定完善的产品体系,提高产品竞争力。新能源汽车的品质与售后服务是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的关键,产品的品质与后续的保证,将决定其在市场中的定位。在产品推广方面,要加强欧洲市场的有效拓展,丰富营销方式,通过展会、实体店的体验提升品牌知名度,实现技术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变。与此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升自身影响力,以专利为核心进行产业布局,并根据市场供需、技术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不断完善品牌管理体系。

积极展开战略合作,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一方面,本土企业可以与国外大型汽车代理商合作,借助他们的成熟销售体系,加快市场准入的速度。在国外设立海外服务部,负责境外客户的在线咨询和投诉,对售后维修人员进行培训,让顾客获得更好的售后服务。同时,也应关注充电桩问题,企业要加大充电桩的覆盖面,以满足客户对充电桩的需求,并为客户自行建设充电桩提供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人才培训,不断扩大人才队伍,提升技术水平。鼓励各大学开设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校企合作,以适应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需要。重点发展汽车使用芯片,加强芯片产业投入,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还要注意培养专业的法务团队,真正做到让车企无后顾之忧。

双碳目标的提出,能源危机的影响,技术变革的积极推动等因素,给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国内车企应大力发展自身优势和特点,紧跟时代发展,制定长远战略,积极适应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同时配合交通部门尽早实现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设,让汽车不再是简单的出行工具。

猜你喜欢
出海汽车产业新能源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