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业强国建设

2023-04-28 02:21王太明王丹
党政干部学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王太明 王丹

[摘  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体系的有机构成,也是当下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国式现代化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之间存在着战略与目标、过程与结果、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有效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障碍,建立健全农业相关制度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质量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既要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辩证统一关系,又要科学把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辩证统一关系;内在要求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3)03-0037-06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1]的明确要求,为新征程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体系的有机构成,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根本任务的鲜明体现。本文尝试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视野,探究中国式现代化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之间存在的辩证统一关系,并阐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既为学术界深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研究提供学术参考,又力图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决策参考。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保持良性发展的稳定器,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压舱石。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高质量发展,早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就明确提出了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随后一直把农业现代化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视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重要抓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农业现代化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但是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我国仍然是世界上农业大国的现实局面没有变,农业依然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软肋和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农业问题,在主持党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要“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2]的目标,继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使命任务,我国迎来农业强国建设的新时代。

通过对当前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可以发现目前学术界对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相关学术成果并不多,其研究成果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强国的内涵。学术界普遍认为农业强国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要科学把握农业强国的基本内涵。例如,黄祖辉等认为,农业强国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3]。魏后凯等认为,应从资源条件、发展阶段、主要类型三个方面理解农业强国的内涵[4]。第二,农业强国的特征。学术界普遍认为农业强国具有鲜明的特征。譬如,魏后凯等认为,现代化农业强国具有“四强一高”的特征,“四强”即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与农业竞争力强,“一高”即农业发展水平高[5]。姜长云认为,农业强国具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强、发展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和装备基础强、农业及其关联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强、农业全球领先地位强、涉农企业组织引领支撑作用强、创新创业生态健全发达的特征[6]。第三,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意义。学术界普遍认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大意义。譬如,刘海启认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要求,也是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从而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需要[7]。魏后凯认为,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才有可能推动中国立足于世界农业强国之林,促进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确保本世纪中叶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8]。第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策略。学术界普遍认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诸多措施统筹推进。例如:孔祥智认为,应当主要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四个维度协同推进农业强国建设[9];罗明忠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应该“通过加大涉农教育培训力度,推动高素质农民成长,加快城乡间‘移民’步伐等路径,为农业强国建设构筑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10]。

综上所述,学术界主要研究了农业强国的内涵与特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意义与举措,从多个方面拓宽了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认识,也为本文进一步研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学理支撑与方法借鉴。但从整体来看,学术界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首先,现有研究成果多局限于微观和中觀角度探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相对缺乏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观视角探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其次,现有研究成果更侧重于实践性研究,忽视学理性研究,即注重实践论的问题,忽视认识论的问题。最后,现有研究成果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探讨不多。那么,中国式现代化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什么内在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什么内在要求?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析。

二、中国式现代化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辩证统一关系

农业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题中之义。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新征程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部署。实现更高质量的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未来的发展目标,也是农业强国战略的目标方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涉及与农业发展相关的诸多方面,需要久久为功,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蜕变。

(一)战略与目标的辩证统一关系

战略着眼于谋划解决长远性、全局性、根本性和重点性的问题;目标是兼具方向性、现实性、社会性与实践性的主观设想和预期目的。战略与目标之间往往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在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中,目标处于绝对支配地位,引领着事物的发展方向,战略则以目标为导向,为之提供对应所需的条件与服务。战略离不开目标的导引,目标也离不开战略的支撑。农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人多地少、大国小农的国情,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任务而作出的新征程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我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型升级为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时指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11]。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强国的底色,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整体范畴,涵蕴着全面推进的逻辑,它并不单指某一领域的现代化,而是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和“目”。如果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那么农业强国战略便是“一纸空谈”,必然陷入空洞与抽象,进而也会因为目标偏移而导致结果偏差。中国式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价值旨归,处于绝对支配地位。建设农业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最关键最基础的战略举措,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提供服务与支撑。因此,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思路举措要始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而展开,明确前进方向,从而避免效率低下、效益损失和目标偏差。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也必然依赖于建设农业强国等一系列战略举措与路径支撑。我们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

(二)过程与结果的辩证统一关系

过程是事物发展所要经历的阶段与程序;结果是事物发展的后续影响或者某一阶段终结的状态。过程是结果的前提条件,结果是过程的延续与所要达到的状态。中国式现代化与建设农业强国存在过程与结果的辩证统一关系。其中,建设农业强国是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为结果。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思想理念,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方针。尤其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党中央立足于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底线要求,着眼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充分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曾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12],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农业强国战略是顺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新机遇、新形势、新挑战与新特点的现实诉求,而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指引、推动力量与路径指向。因此,农业强国战略的各项方针措施能否落地、能否持续、能否见效,直接决定了中国式現代化的基础是否牢固、条件是否完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3]。由此,必须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赋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施农业强国战略需要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加强农业体制机制建设与改革,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打造符合时代发展、人民期盼的农业新生产方式、新产业体系、新经营模式与新运行机制,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量变是事物数量上或者程度上的一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从一种质态转向另外一种质态,具有明显性、突发性与非连续性。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与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往往也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渐进性与上升性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也存在这种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其中,农业强国战略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使命的众多战略之一,是一种量的积累与发酵,中国式现代化则是质的飞跃与升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实施农业强国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农业强国战略是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的量变,是中国式现代化质变前的基础性量变、必要性量变与关键性量变,进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质变创造有利条件。农业强国战略作为国家强国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农业供给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14]的基本特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分阶段分梯度分领域持续推进成为必然要求。在由农业强国量变到中国式现代化质变的过程中,由于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涉及层面广,形式化与间接性的农业强国战略举措可能导致既有的农业强国建设条件与成就演化为倒退性量变,导致农业强国战略举措出现偏差,目标出现偏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也具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既要防止形式化与间接性的农业强国战略举措出现倒退性的量变演化,也要构筑更为完善的农业强国建设体制机制,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强大的农业基础保障,能够经受住重大风险挑战的考验。

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对我国“三农”工作的准确定位,是筑牢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基础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一个理论创新与实践深化的复杂系统工程,唯有科学把握其内在要求,才能确保其目标不偏,立场不移,靶心不散,取得实效。

(一)领导力量: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5],务必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摆在核心位置。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历史和事实已然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根本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未来仍然要继续加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领导,这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置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科学擘画、统筹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优先序、时间表与路线图,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各项方針政策充分贯彻与有效落实。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为新征程高质量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通过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农业强国建设,明确各自职责义务,通过协调沟通、行政计划、项目引导、资源调配、宏观统筹等多种途径凝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组织合力。为提升农业强国建设的可持续性,确保其取得实效,各级党委和政府把领导干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政绩考核统筹纳为领导干部职务调整、奖励评优、问责追责、容错纠错的重要参照,从而形成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组织保障。

(二)基本立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有效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

有效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16]479。人民至上理念必须贯彻落实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各领域与全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主体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要站稳人民立场,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在人民群众的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参与中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既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有效干预,又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小农户自身要积极对接国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相关政策与资源,增强自身与现代化农业有机衔接的能力,提高自身组织化程度,拓展增收致富空间,加快促进自身向现代农业转型,建构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具有可持续性的模式。另一方面,小农户通过农业经济合作社、农业协会、农村乡贤理事会等组织主动参与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有关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促进小农户自身与农业组织的共同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排斥政府、企业、社会等外部力量的推动作用。这些外部力量应通过赋权、赋能的形式,增强小农户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三)根本动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障碍

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障碍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动力。改革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唯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保持锐意进取的思想意识,才能消除影响农业强国建设的梗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7],通过改革创新破除阻碍发展的一切束缚,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新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1]。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消除发展梗阻,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动力支撑。一方面,通过改革创新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譬如,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度,完善农业产权制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化农业科技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农业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优化农业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从入市主体、入市前提、用途管制、定价方式、收益分配等五个维度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与服务体系,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必要准备。另一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融合发展道路,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优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从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此外,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主体多、领域广、投入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顶层设计与地方创造的有机结合。党中央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进行顶层设计,提供方向指引,推动试点的协同化、制度化以及科学化建设。地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贯彻执行中央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有关政策,形成各自的农业强市、农业强省方案。在实践过程中,地方形成的成熟做法、优秀经验可以被纳入党中央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决策部署之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介推广,充分发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通过改革创新破除发展障碍。

(四)制度保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建立健全农业相关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相关制度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制度保障。制度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成败。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顶层设计与底层架构,盘活制度资源,强化制度供给,完善制度保障,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更需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为其扎实推进提供制度保障。新时代以来,先后密集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央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系列配套性措施,从责任、政策、投入、社会动员、督察、考核等多个层面构建起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制度体系。我国还不断完善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与土地管理制度,健全粮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优化农业补贴制度等,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得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有路可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据可查。

四、结语

新时代,中国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历史和事实已然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条独特的成功的新路,未来仍然要继续坚持与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之一,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然具备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条件。中国式现代化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存在战略与目标、过程与结果、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不可操之过急,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蜕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深化与创新的过程,需要遵照以下基本要求: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二是有效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三是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障碍,四是建立健全农业相关制度体系。总而言之,我们要从中国式现代化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辩证统一关系中理解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要求中把握如何高质量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

[2]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8-09-23(1).

[3]黄祖辉,傅琳琳.建设农业强国:内涵、关键与路径[J].求索,2023(1):132-141.

[4]魏后凯,崔凯.农业强国的内涵特征、建设基础与推进策略[J].改革,2022(12):1-11.

[5]魏后凯,崔凯.建设农业强国的中国道路:基本逻辑、进程研判与战略支撑[J].中国农村经济,2022(1):2-23.

[6]姜长云.我国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战略思路和现实举措[J].社会科学辑刊,2022(6):128-135.

[7]刘海启.加快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战略思考和工作举措[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3):7-11.

[8]魏后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意义和推进路径[J].农村工作通讯,2022(21):34-36.

[9]孔祥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四个着力点[J].经济纵横,2022(12):1-8.

[10]罗明忠.人力资本视角下中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基本路径[J].求索,2023(1):120-131.

[11]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形成合力  确保中央重大经济决策落地见效[N].人民日报,2015-02-11(1).

[12]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12-25(1).

[13]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9(1).

[14]魏后凯.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若干战略问题[J].中国乡村发现,2022(1):17-23.

[15]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N].人民日报,2015-02-03(1).

[16]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责任编辑  宋桂祝

[收稿日期]2023-01-25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的探索历程与基本经验”(L21BWT004),主持人王丹。

[作者简介]王太明(1993— ),男,河南南陽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文明与“三农” 问题研究。

王   丹(1965— ),女,辽宁鞍山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
党引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以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勇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与动力源泉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与动力源泉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道路与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县域实践探索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