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育种应对措施

2023-05-11 13:26辛竹琳孔令博王晓梅杨小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辣椒品种

林 巧 辛竹琳 孔令博 王晓梅 杨小薇 何 微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

辣椒(CapsicumannuumL.)是重要的蔬菜品种,也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香料作物。辣椒营养丰富、风味多样、生长性强,可鲜食,也可加工形成辣椒酱、干辣椒和辣椒油等产品;除了食用价值,辣椒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辣椒素、辣椒红素和辣椒碱在医疗、食品和工业等领域均有应用[1]。

21世纪以来,全球辣椒种植面积与产量稳步增长,中国辣椒产业也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2020年中国辣椒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1/2,是全球最大的辣椒主产国。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发展优质、高效的育种技术是提高辣椒品质、增加辣椒产量和促进产业发展的保障。近年来,国内以辣椒种质创新、基因鉴定和抗病抗逆为主的育种研究逐渐深入,辣椒育种在分子育种、细胞工程和雄性不育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3]。在育种技术的支持下,中国辣椒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在遵义市、贵州省、河南省、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形成多个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并推动全国形成70余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中国蔬菜市场的周年供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助农富农作出重要贡献[4]。本研究基于统计数据总结了全球及中国辣椒产业的发展现状,并通过科研论文、专利数据和产业主体等方面分析了全球及中国辣椒育种的进展和发展趋势,研判了辣椒育种的研究热点,为我国集中资源攻关、加速辣椒科技创新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信息支撑。

1 全球及中国辣椒产业发展形势

1.1 全球及中国辣椒种植面积稳步增加,产量大幅增长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最新统计数据[2],2020年全球辣椒种植面积为207万hm2,中国为73.75万hm2。2000—2020年全球辣椒种植面积呈波动增长趋势,种植面积保持在159.00万hm2以上,辣椒产业整体呈持续推进趋势。中国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增长,2020年较2000年增长了23.43万hm2。2001—2020年,全球30%以上的辣椒均在中国种植,2020年中国辣椒种植面积占全球种植面积的35.63%,较2000年增长了约4.50个百分点,是世界辣椒种植的主要国家(图1)。

图1 2000—2020年全球辣椒种植面积变化趋势Fig.1 Change trend of global pepper planting area from 2000 to 2020

在辣椒产量方面,全球及中国辣椒产量大幅增长。图2反映了全球辣椒产量变化情况,据FAO统计[2],2000—2020年全球辣椒产量维持在200~390亿kg之间。其中2020年全球辣椒产量为361.37亿kg,中国为166.81亿kg,约占全球的46.16%。整体来看,全球及国内辣椒产量趋势相对于产业化趋势增长幅度均较大,2020年全球辣椒产量较2000年增长了152.62亿kg,增长幅度为73.11%;2020年中国辣椒产量较2000年增长了72.45亿kg,且单产达到2.26亿kg/hm2。中国辣椒产量占世界辣椒产量的比值在2000—2015年间逐年上升,于2015年达到顶峰(51.56%),是全球最大的辣椒主产国。

图2 2000—2020年全球及中国辣椒产量变化趋势Fig.2 Global and Chinese pepper production trends from 2000 to 2020

1.2 全球及中国辣椒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2010年以来全球辣椒贸易量维持在26~40亿kg之间,进出口量大体平衡。近20年来全球辣椒进出口量均呈稳定增长态势,2020年全球辣椒进口量为38.30亿kg,较2000年增长25.57亿kg,增幅达200.86%;2020年全球辣椒出口量为40.03亿kg,较2000年增长26.71亿kg,增幅达200.53%。由此可见,辣椒作为全球主要农作物之一,贸易规模持续扩大[5]。中国辣椒出口量略高于进口量,两者呈现不同的增长特点。2004年前中国辣椒出口量迅速增长,在2004—2006年经过短暂的下滑后再度保持稳定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辣椒出口量达到1.26亿kg,同比增长13.51%。从进口量及占比来看,2000—2017年间中国辣椒进口增长幅度很小,2018年由于印度辣椒辣度高,成本低廉,中国大量进口印度辣椒,导致进口量较2017年增长了约1.00亿kg,2018年后中国辣椒进口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中国辣椒进口量为0.70亿kg,同比下降20.11%(图3)。

图3 2000—2020年全球及中国辣椒国际贸易规模Fig.3 Global and Chinese international trade scale of pepper from 2000 to 2020

全球辣椒主要贸易国家的辣椒进出口情况见图4和5。2010—2020年全球辣椒主要进口国包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加拿大,其中美国是全球辣椒进口量最高的国家,2020年进口量约为11.96亿kg。墨西哥、西班牙、荷兰、加拿大、土耳其、摩洛哥和中国是全球辣椒的主要出口国[6],其中墨西哥和西班牙的辣椒出口量约占全球的一半,是全球辣椒贸易的主要地区。墨西哥是辣椒的原产地,也是全球辣椒消费的主要国家之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优势使墨西哥成为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主要辣椒供应国[7]。2020年墨西哥出口辣椒11.38亿kg,约占全球辣椒出口量的28.43%,是全球出口辣椒最多的国家。西班牙是全球辣椒出口量排名第2的国家,作为传统农业大国,西班牙蔬菜水果的种植采用先进的喷灌、滴灌和渗灌等技术[8],2020年西班牙辣椒出口量为8.86亿kg,约占全球辣椒出口量的22.13%。中国出口辣椒1.26亿kg,约占全球辣椒出口量的3.15%,排名第7,是主要的辣椒出口国之一。

图4 2010—2020年全球辣椒主要进口国及进口量Fig.4 2010—2020 major importing countries and volumes of global peppers

1.3 中国辣椒消费种类及消费量增加

中国食辣历史悠久,食辣人数超过5亿,辣椒市场需求量很大。近年来,辛辣饮食文化迅速传播,中国在饮食口味上已逐步形成了长江中上游重辣区、北方微辣区和东南沿海淡味区3个口味层次的地区[9],江西、贵州、湖南、四川和重庆等地是食辣的主要区域。不同的地区呈现不同的食辣特点,例如四川和重庆偏好麻辣,贵州偏好糟辣,湖北偏好卤辣,湖南偏好香辣,广西和云南等地偏好酸辣。不同的食辣口味促进了辣椒产品种类的增加,目前食品加工形成的辣椒产品包括干制辣椒产品和鲜食辣椒产品。干制辣椒产品类型有辣椒粉、干制辣椒、油辣椒和辣椒粒等,鲜食辣椒产品类型有剁辣椒、泡椒、辣椒酱和盐渍辣椒等[10]。不同的辣椒产品形成了不同的辣椒市场品牌,例如‘老干妈’油淋辣椒、‘六婆’辣椒油、‘辣妹子’辣椒酱、‘坛坛香’剁辣椒、‘云南单山’辣椒粉和‘鸡泽天下’红腌辣椒等,辣椒品牌形成良性竞争的市场格局[11]。多样化的辣椒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促进了辣椒消费量的增加,2010—2020年中国辣椒酱产量稳步增加,2020年中国辣椒酱产量达到56.0亿kg(图6)。

图5 2010—2020年全球辣椒主要出口国及出口量Fig.5 Main export countries and export volume of global pepper from 2010 to 2020

图6 2010—2020年中国辣椒酱产量及变化趋势[12]Fig.6 Production and trend of pepper sauce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20[12]

1.4 辣椒品种需求增加

辣椒生产加工方式的差异化增加了对辣椒品种的需求。从生产方式上来看,辣椒的加工方式主要包括粗加工和精深加工2种。

辣椒粗加工主要包括干辣椒加工和鲜食辣椒加工。在辣椒品种需求方面,就需要适合制干辣椒的品种、适合制作剁椒的品种、适合制作辣酱的品种和适合鲜食的辣椒品种等。目前用于干辣椒加工的有云南‘丘北辣椒’‘子弹头朝天椒’‘石柱红辣椒’等[13-14],用于制作剁椒的辣椒品种有‘单生朝天椒’,‘云辣1号’‘艳红朝天椒’适用于做泡椒[10]。

辣椒的精深加工主要是对辣椒碱和辣椒红色素进行分离和提取,辣椒碱的含量一般占辣椒干果果实的0.3%~1.0%,不同品种的辣椒其辣椒碱含量不同[15]。辣椒碱是辣椒辛辣味道的来源,具有增味、抑菌、抗氧化、缓解疼痛、防治粮食虫害和保护胃肠道等多种功效[16]。辣椒红色素是天然食用色素之一,是从辣椒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四萜类橙红色色素,在食品、药物和化妆品着色方面具有广泛应用[17]。精深加工对辣椒品种的选用具有一定的要求,需要目标提取物含量较多且易于收获的辣椒品种,目前用到的辣椒品种包括板椒和线椒等[18]。

除了生产加工方式对辣椒品种的需求增加外,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市场对高质量的辣椒品种需求增加。辣椒的辣度、香味和果实厚度要符合饮食习惯,也应具备大小、外观和抗运输性等商品属性。不同地区的食辣习惯导致各地区对辣椒品种的需求不同,辣椒品种多样化的趋势明显[19]。

1.5 中国辣椒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辣椒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生产成本低且市场规模广,中国辣椒产业的发展助力多个地区实现脱贫致富[20]。中国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建立了多个辣椒产业品牌,与辣椒产业相关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74个,形成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0个,此外还建有农产品区域共用品牌、农业文化遗产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图7),多地实现辣椒脱贫致富。例如贵州省遵义播州区指定辣椒全产业链的发展路线,培训职业椒农、推动产销结合和建立辣椒产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当地居民脱贫;贵州省平塘县采取政府主导和“企业+合作社+农户”种植的模式发展辣椒产业,目前已规划种植超过33万m2的辣椒,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鄂西和渝东等高山地区发展高山辣椒种植业,亩产值达到5 000元以上[21-22]。

图7 中国辣椒产业品牌数据[23]Fig.7 China’s pepper industry brand data[23]

2 全球及中国辣椒育种核心领域分析

学术论文是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载体形式,是对科学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程度进行表达的一种手段,而专利则是世界最大的技术信息源,代表着专利权人的核心竞争力,帮助其有效的参与经济竞争,可以反映技术布局范围和技术创新价值[24-25]。本节从情报学角度出发,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辣椒育种领域的论文和专利文献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主要育种国家/地区、科学成果和技术来源机构、关键技术以及研究热点等维度研判该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本研究的论文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专利数据来自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专利数据库,检索日期为2022-01-21,论文与专利的检索关键词由辣椒育种领域专家提供。

2.1 全球辣椒育种主要国家分析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专利数据库的论文和专利数据统计结果见表1,可见美国、中国和韩国是全球辣椒育种科研成果和专利申请最主要的3个国家。3个国家在辣椒育种领域分别发文1 782、1 148 和945篇,总发文量占全球发文量的38.81%;分别产出专利830、773和310项,总专利数量占全球专利数量的81.93%。就研究成果领域分布来看,美国重点布局在辣椒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生物技术育种领域,中国则对辣椒品种多样化、专用化以及抗性品种的育成更关注。辣椒种质资源是育种的重要基础,1999年美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具有野生辣椒的辣椒植物园,保存了多种辣椒野生种质资源,为其今后优良品种选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26]。美国也是较早利用生物技术筛选辣椒优势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国家之一。中国辣椒育种以传统育种方法特别是杂种优势为主导,在丰产、抗逆、抗病、抗虫、宜采收和耐储存等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同工酶分析技术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等为辣椒育种材料选择和鉴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手段,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简单重复序列间标记(ISS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等为我国辣椒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核心种质筛选提供了更加快速并有效的方法[27-28]。2014年,中国科学家对栽培辣椒Zunla-1和其野生祖先Chiltepin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得到高质量的基因组精细图谱,为人工选育提供了一系列候选的驯化基因;这些基因与辣椒素合成、抗病与抗逆性增强、储存期变长有着密切关系,并且促进了辣椒抗性和品种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定位研究,为辣椒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29]。2022年,我国科学家对12个辣椒种的347份辣椒种质资源重新测序,将一年生栽培辣椒种群体分成9个重要群组并构建全基因组变异图谱,揭示了驯化选择和育种改良的过程,并对重要形状的遗传调控位点和群体选择特征进行了鉴定[30]。韩国作为辣椒育种研究的主要国家之一,在2014年与美国科学家联合完成了针对辣椒的首次高质量参照基因组测序,进一步明晰辣椒成熟、抗病和辣椒素合成的机制[31]。在辣椒育种领域应用最多的技术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该技术对辣椒雄性不育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的工作取得重要进展。2018年,韩国科学家首次定位了辣椒核不育基因,解释了与雄性不育发生相关的遗传信息,同时开发出相关标记应用于辣椒胞质不育系的筛选[28]。

表1 全球及辣椒育种主要国家科研成果与技术研发现状分析Table 1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status analysis of theworld and major countries in pepper breeding

2.2 科研成果和主要技术来源机构分析

全球辣椒育种发文量和专利数量较多的机构主要来自美国、中国、韩国和墨西哥等国家。图8为全球辣椒育种发文量与专利数量排名TOP10的机构。国立首尔大学(285篇)、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院(183篇)和佛罗里达大学(178篇)等是全球辣椒育种科研成果产出的主要机构,其中国立首尔大学侧重辣椒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院重点开展辣椒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的研究。全球辣椒育种的科研活动大多出自高校与科研机构。孟山都公司(208项)、巴斯夫公司(126项)和拜耳作物科学(55项)等是辣椒育种的主要专利权人,这些跨国公司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育种体系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占领国际市场,不断推出影响力较大的系列产品出口至其他国家。例如孟山都公司长期从事包括辣椒在内的蔬菜品种选育和推广,并通过收购国内外其他种子企业获取专利权。1997年孟山都收购韩国‘青阳’辣椒种子专利权的所有公司,以此扩大自身的技术保护范围和经济收入。我国和韩国辣椒育种主要专利权人大多为科研院校,只有瑞克斯旺种苗集团有限公司一家企业进入前列。

图8 全球辣椒育种主要科研主体(a)和专利权人(b)Fig.8 Global pepper breeding main scientific (a) and industrial subjects (b)

2.3 辣椒育种技术布局研究

对全球辣椒育种的论文和专利数据进行技术分类标引,通过发文量和专利数量排名对全球及中国辣椒育种技术布局进行分析。由表2可见,20世纪90年代初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开始运用在辣椒育种的科学研究中,1997年后开始投入到辣椒分子育种的相关技术研发中,在辣椒育种、栽培和品质改良等方面开展了较多研究,是辣椒育种3个技术中心发文量与专利数量最多的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从分子水平上进行优质性状鉴定,并增加了可利用的基因数量,为辣椒品种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杂交育种带来的远缘杂交不亲和、育种材料不足和种质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给全球和我国辣椒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目的基因在后代遗传与表达的稳定性还需进一步验证[32]。对辣椒单倍体育种的研究开展较早,但相关专利产出相对较晚,该方法主要涉及花药培养技术和小孢子培养技术,花药培养技术的理论研究体系相对完善,逐步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但2种方法在推广应用上都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基因型依赖、污染率高和诱导率低等问题。因此,单倍体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传统杂交育种相结合,对重要抗性、品质和性状基因进行精准定位和改良,有效加快优良辣椒品种选育进程,是辣椒育种方法的发展趋势。

表2 全球及中国辣椒、育种技术发展现状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global and Chinese pepper bree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tus

2.4 研究热点与技术主题分析

基于全球辣椒育种领域2000—2021年的论文关键词,利用VOSViewer软件根据主题词的共现频率和强度进行研究热点聚类分析,关联性相似的关键词组成1个聚类,不同聚类用不同颜色进行表示,关键词共现结果如图9所示。将辣椒育种专利摘要进行自然语言处理,利用DI数据库进行专利地图绘制,对技术主题进行挖掘,不同密度主题文献形成体积不等的山峰,内容越相似,山峰的距离越近,多个近距离山峰形成技术主题聚类,分析结果如图10所示。

图中的点代表论文关键词,点的大小代表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连接线代表共现关系,不同颜色代表关联性相似的关键词组成的聚类。The dot in the figure represents the keyword, the size of the dot represents the frequency of the keywords occurrence, the connection line represents the co-occurrence relationship, and the different colors represent the clustering composed of keywords with similar relevance.图9 全球辣椒育种研究热点分析Fig.9 Analysis of global pepper breeding research hotspots

图10 全球辣椒育种技术主题聚类分析Fig.10 Global pepper breeding technology theme cluster analysis

随着全球辣椒育种工作的不断推进,新的品种不断涌现,但辣椒品种同质化问题逐渐加重,较难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种。同时,根腐病、青枯病、疫病和病毒病等病害以及蚜虫、红蜘蛛等虫害仍然是导致辣椒减产的主要因素。鉴于此,全球与中国辣椒育种研究热点与技术主题可以归纳为以下3方面:1)抗氧化活性研究,包括辣椒素、类胡萝卜素和辛辣物质等的代谢、合成、提取、分离和纯化等;2)辣椒高产、优质、抗病和抗逆品种的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的选育;3)辣椒基因的识别、表达和鉴定,基因图谱构建。除此之外,辣椒栽培及配套技术也将有一定的研究布局。

3 中国辣椒育种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1 种质资源挖掘利用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

中国不是辣椒起源地,种质资源相对狭窄,中国在自育品种的同时,还从荷兰、韩国和美国等国引进了彩色观赏品种和食用栽培良种[33]。近年来中国辣椒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但目前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和研究的深度还不够,尤其是针对野生资源和特异性资源的挖掘和充分利用能力欠缺[34-35]。2021年辣椒品种权申请数量226件,实际授权量75件,占比仅为33.19%,很多品种无法通过DUS测试,同质化严重[36]。同时前沿技术与育种实践结合不够,种源精准挖掘、鉴定、评价和检测技术相对滞后,种质资源共享利用不足,优质资源利用率不高。

3.2 现有综合抗病性强的品种少,抗病育种难度大

中国辣椒分布广泛,种植面积逐年上升,反常气候频发、化肥过量施用和耕作方式不当等是辣椒新病害不断出现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国市场对辣椒抗病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抗2种以上病害(细菌、病毒或真菌)的专用辣椒品种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抗病育种和抗病机制研究仍然是辣椒育种的难点和热点[37]。但由于中国辣椒种质资源有限,抗病基因单一,主要病害如疫病、疮痂病、炭疽病和一些病毒病的国内研究较少,发文量滞后[20,38];很多品种的抗病性利用不够,性状难以区分,使得辣椒抗病育种深入研究难度加大,缺乏系统体系。

3.3 分子生物技术存在“卡脖子”问题,基因编辑育种尚未实际应用

目前应用于蔬菜的杂交育种技术已相对成熟和普及,一些重要育种技术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分子标记育种技术在黄瓜、白菜和甘蓝等作物上广泛运用[39]。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荷兰和韩国等针对辣椒分子标记育种的研究也已应用于抗病育种和品质育种中[40]。中国的分子标记技术起步较晚,近年来虽在辣椒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精细定位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标记数量较少,种类单一,成本较高[41];另一方面由于辣椒基因组相对较大,尽管已有全基因组序列和基因组编辑工具,但缺乏稳定的转化体系,辣椒的基因编辑仍处于起步阶段[42]。

3.4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种企缺乏核心竞争力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进行第四次修订[43],进一步加强了对植物新品种所有人合法权益保护。尽管我国在种子知识产权维护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蔬菜种企整体经营规模小而散、市场监管与执法难度大和知识产权维权成本高等原因,种子同质化、仿冒和套牌等行为时有发生[44-45]。例如‘华美105’植物新品种种权侵权案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辣椒种企开展商业化育种的积极性。2021年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授权量为3 218件,其中辣椒新品种授权量77件,占比仅为2.39%[46]。国务院在2011年印发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就提出要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和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47]。目前我国科研机构是进行辣椒育种的主要单位,种子企业主要进行种子的推广与销售工作。据统计国内7 372家农作物种企中仅有109家为具备育繁推一体化能力的企业[48],大部分辣椒种企的整体经营规模小,缺乏现代管理制度,深加工技术水平低,特色品牌建设能力不足[49],加之企业之间在产品、包装和价格上的不良竞争,导致中国种企与发达国家相比竞争力差距较大。

4 推进中国辣椒育种及产业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4.1 瞄准市场需求,合理布局产业结构

好吃、好种、好卖和节本省工是辣椒产业发展的目标。辣椒产业要因地制宜,瞄准市场需求,精心做好调研认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更加注重辣椒产业的合理化布局。产业要发展,规划必先行。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是辣椒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应对辣椒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等多个产业环节进行规划布局。在种植环节应合理规划生产基地的布局,选育特色品种,促进辣椒产业的基础生产,因地制宜地规划辣椒种植区域。例如新疆海拔较高、日照时间较长,可以种植色素辣椒[50];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湖南省和云南省等嗜辣地区可以种植朝天椒和线椒等辣椒[20]。在加工环节要注重建设高质量、低成本和特色化的辣椒加工生产基地,形成辣椒品牌化优势,发挥龙头企业引领的积极作用[51]。在销售等产品流通环节,应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根据市场需求设定精准管理模式和营销策略,利用电子平台进行促销,使辣椒销售融入现代信息化商业的运作轨道[52]。

4.2 突破育种关键技术,培育专业型辣椒品种

辣椒国外资源与国内资源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差异大,引入后可丰富我国辣椒遗传背景,因此可以从全球引进优质种质资源,扩大国内辣椒种质资源储备。在育种关键技术方面,一方面要努力突破分子标记技术在辣椒育种的“卡脖子”问题,利用基因工程育种和离体培养等方式打破生殖隔离,培育具有抗病性和适应机械化产收的辣椒品种;另一方面要尽快解决劳动力老化和短缺的问题,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种子生产技术和效率。同时要加强辣椒育种在营养、风味和品质等方面的研究,注重培育高辣椒素含量的辣椒品种。在技术集成方面,要加强科研机构的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加强多学科联动进行技术研究,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的同时要注重个性化技术,以品种的专业型促进产业的专业化。

4.3 发展信息技术,加强大数据育种平台建设

在信息时代,数据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之后的新型生产要素,辣椒全产业链中会产生一系列数据,例如生产数据、科研数据、交易数据、仓储数据和物流数据等。目前中国辣椒产业与大数据的融合还处于低层次阶段,应从政府层面重视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注重仪器化应用和智慧化管理,加强5G和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用智能化系统提升辣椒生产和管理的全程机械化水平;重视大数据育种平台的建设,通过“云计算”挖掘采集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并建立统一标准储存、共享和维护数据[53];在市场化方面,应注重产业大数据的采集发布、预警信息的发布,使产业风险处于可控的范围内,避免较大的价格波动,建立消费-流通-生产-消费循环性数据,使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实现网络化运营。

4.4 注重标准化建设,增强品牌市场竞争力

辣椒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和贵州省等地积极发展辣椒产业,酱制辣椒、泡椒和剁椒等辣椒产品出口外销40多个国家。目前辣椒商业品牌的塑造与推广不足,辣椒品牌知名度与辣椒产业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辣椒品牌存在“省内知名、省外无名”的问题,辣椒产业缺乏品质好、品牌好和名声响的辣椒加工企业[54]。应注重辣椒产业的标准化建设,建设国家级辣椒产销服务平台;利用辣椒产地的文化优势、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提高辣椒产品的附加值,建立具有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辣椒品牌;加强地理区域辣椒品牌的建设,如‘云南小米辣’‘贵州朝天椒’等,加强消费者对辣椒产品的认可和印象,通过品牌效应实现辣椒产品增值和辣椒产业增收[55-56]。

猜你喜欢
辣椒品种
品种选育彩版
关于辣椒的快问快答
原来,你还是这样的辣椒
你的辣椒结出果实了吗?
辣椒也疯狂
拣辣椒
品种选育彩版
种什么品种好?
种什么品种好?
新陆早52号(硕丰165)品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