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碳目标背景下内河生态港口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3-05-11 13:38刘芭胡兴华乔心格
珠江水运 2023年8期
关键词:内河港口指标体系

◎刘芭 胡兴华 乔心格

1.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重庆交通大学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做出的庄严承诺,党的二十大也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港口作为水陆交通集散地、社会物资中转地,在交通运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四五期间,港口将更加低碳、生态、绿色化发展。相比于宽泛的绿色港口概念,生态港口的内涵更加聚焦和具体,更强调港口建设生产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平衡性。构建一套适用于评价内河生态港口建设的指标体系可以为内河生态港口提供发展方向和指导建设。

1.内河生态港口建设路径

相较于发达的沿海港口,内河生态港口在“理念、技术、管理”等方面均有所欠缺。结合内河港口的发展实际,总结出生态港口的发展理念应体现在“生态优先、环境友好、资源集约、能力充分、理念先进”等五个方面[1]。生态港口建设路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

(1)规划引领,强化生态发展顶层设计。在制定港口相关发展规划时要充分体现港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从战略高度对生态港口建设进行顶层设计。

(2)节能环保,推进能效提升与结构优化。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以“近零碳排放”为目标,推进内河港口清洁化、新能源化转型。

(3)船岸协同,严格控制港口船舶污染排放。强化政企联动、船岸协同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船舶水污染物转移联合监管制度;结合排放控制区要求,制定严格的船舶污染控制方案,加强船舶尾气监测与处理,降低船舶尾气对内河港口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

(4)港城协调,着力打造生态港口美丽形象。适应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发展的战略定位、结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保护法》的有关要求,按照水清、岸绿、生态美等为特征,推进生态港口建设。

(5)防治并举,显著提高污染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执行国家污染防治、应急管理有关要求,制定完善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实施计划。同时定期组织公司全员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习。

(6)手段创新,加快生态港口管理能力提升。通过完善生态港口制度体系建设、完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创新节能环保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进生态港口管理体系和能力的提升。

(7)文化建设,提升生态港口建设软实力。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双碳传播、生态港口建设技术和管理成果、生态环境保护和形象提升、发展成就宣传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建设活动。

2.生态港口评价指标构建

2.1 构建原则

基于内河港口的多样性以及功能区的复杂性,构建其生态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系统性原则:各指标既要相互独立,也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整体指标要反映内河生态港口发展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简明性原则:指标的设置要围绕评价目的针对性地加以选择,在满足全面性和独立性的前提下,指标体系应尽可能简洁明晰[2]。

可比性原则:指标设置应尽可能采用通用的名称、概念和计算方法,使各相关指标在不同地区或不同时间具有可比性,以利于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3]。

可操作性原则:指标设置的目的是为分析评价结果,因此所选的指标最好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能够直接计算测量或观察得到,在操作层面具有可实践性。且选取的标准值应能代表某一方面的领先水平[4]。

2.2 框架设计

内河生态型港口评价指标中,以“生态优先”、“环境友好”、“资源集约”、“能力充分”、“理念先进”为五个一级指标,其下分别考虑各自反映生态、环境、资源利用、能力、理念状态的二级指标,形成对应指标体系。

3.生态港口评价指标应用

3.1 评价指标遴选

在基于PSR评价模型基础上,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来确定遴选最终的生态港口评价指标。具体做法是:选取现行已经在用比较成功的生态港口、绿色港口、低碳港口等评价标准、法规,指南等[5-6]。通过对比提取他们共性的指标,另增设专家评判的确需增加的指标。

以基于PSR模型遴选的海选指标体系[6]为基础,参考相关要求发布的高频指标、绿色港口评价等级标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等以及参照代表性文献结论,在结合港口的不同时期。其中生态型内河港口建设阶段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21项;生态型内河港口运营阶段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36项。其中二级指标中有建设期与运营期通用指标,也有仅为建设期或运营期特定指标(二级指标后面有建设期或运营期字样,表明该指标仅为建设期或运营期指标;如没有,则为建设期和运营期通用性指标)。

3.2 指标权重确定

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了确定[7]。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构建一个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即可采用AHP的分析方法解决经济管理领域中的相关问题。该层次分为三层: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目标层为生态内河港口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为基于PSR建立的指标框架,指标层为建设期或运营期评价指标。

步骤二:构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AHP运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导出准则和指标的相互权重,可以根据德尔菲法中不同专家对目标层、准则层每一层次的各种因素的重要性做出相应的判断,将所有这些判断采用合适的标度并用数值表示出来,再将其写成判断矩阵。这里以一级指标(准则层)为例建立判断矩阵,详见表1。

表1 一级指标(准则层)判断矩阵

步骤三: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是为了检验各元素重要度之间的协调性,避免出现各元素间相互矛盾的现象。CR值越小,说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好。

表2 建设阶段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表3 运营阶段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4.总结和建议

内河生态港口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描述港口系统在生态、环境、资源、能力、理念等诸多影响方面的协调发展状况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其中生态、环境、资源重点考察当前的生态化发展水平,能力和理念重点考察今后的生态化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来监测港口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矛盾和问题,调整港口的发展方向。港口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独立系统,因此对于生态港口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不仅要考虑指标体系能够确切反映港口生态化发展水平,同时也需要考虑指标体系的逻辑严密性以及与交通运输发展实际的符合性。从表2、表3结果显示,“生态优先、环境友好”指标权重较高,达到了0.42和0.2686,更着重强调了港口对生态、环境影响力,以实现港口的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确定各项指标及其权重的过程中,本文数据可作为参考。同时,本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根据地方内河港口发展水平、发展目标进行动态拓展,可以增减修改相关评价指标。

猜你喜欢
内河港口指标体系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港口上的笑脸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惠东港口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内河搜救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规则库和证据推理的内河通航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