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现代立体栽培技术初探

2023-05-11 13:11宋振峰常希忠马亚丽张宏杰贾红梅
果树资源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生草猕猴桃树体

宋振峰, 常希忠, 马亚丽, 张宏杰, 贾红梅*

(1.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口管理站,山东 垦利 257500;2.新泰市国有土门林场,山东 新泰 271200;3.华泰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广饶 257300;4.广饶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 广饶 257300)

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Planch)是大型落叶藤本,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果实富含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桃园独特的平面棚架模式、小气候和微生态环境非常适合油菜、生草等喜阴植物的种植,这种上桃下菜、上桃下草的立体栽培模式,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提高果品质量的同时,增加了果农收入,有效地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1 猕猴桃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苗木良莠不齐

建园时,从外地调运的苗木质量不一,良莠不齐,建园整齐度不高。许多苗木未经病虫害检疫就调运过来,树体及根系上带有虫菌,没有经过消毒杀菌就栽植,导致部分猕猴桃树体及根系受到病虫侵害,长势衰弱,严重影响果品的收成和质量。不同品种的果树,抗病虫性能及树体自身生长能力有一定差异,也会导致建园苗木不整齐。

1.2 春季干旱少雨

春季若遇频繁刮大风,天气又干旱无雨的情况下,树体及地表蒸发量大,猕猴桃萌芽不整齐,新梢被风折断,叶片撕裂,树体失水过多,导致树木长势不好,花芽数量锐减,质量下降。花期柱头过于干燥,授粉困难,坐果不稳定,坐果率下降。

1.3 偏肥现象严重

立地条件差的猕猴桃园,管理粗放,有机质和菌肥投入不足,化肥投入量较大、偏施氮肥明显,大量元素间比例失去平衡。水肥一体化普及率过低,浅施或偏施某种养分,这些都不利于控制树木长势、均衡树体营养,不仅坐果困难,果品质量也大打折扣。

1.4 瑕疵果多有发生

果园中有些果实常常出现异常状态,称为瑕疵果。主要表现为果面磨损、果形不正、偏大偏小、过绿过黄、病果、虫果等。猕猴桃枝叶茂密,果与果、果与叶、果与支架之间摩擦多,果面就会出现褐色细胞异化,果面磨损变色。5月份猕猴桃受气温、环境影响,授粉不充分、就会出现扁果、偏头果、圆果等。枝条过量挂果、肥水又供应不上,出现小果,幼果期激素使用过多出现超大果。果园光照不足,果实就过绿,缺铁就会出现黄化果。受病虫危害出现病果和虫蛀果。此外还有机械损伤引起的坏果、太阳暴晒引起的灼伤果等。

2 猕猴桃现代栽培技术要点

2.1 大力推广无性繁殖的苗木

为保证苗木的均一性,提高建园的整齐度,选择组培苗或者扦插苗,通过无性繁殖途径繁育种苗,从根本上铲除根结线虫的发生,提升果品产量和品质,提高生产水平。为争取市场优先权,可选择中华猕猴桃系列中的红阳及其他黄肉类型的早熟品种,7月份就可以上市。若选择晚熟品种,就要考虑需冷量的问题,需冷量不够,花芽的分化程度就不够,坐果率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2.2 重视防风林带建设

从规划建园开始,根据地形和风向,在园区周围栽植防风林带,可选择速生常绿类植物,高密度栽植,目的就是为了阻挡风沙、暴雨袭击果园,避免猕猴桃树木受到伤害。再者,林带与果木混交也可阻隔病虫害的交叉危害和传播,形成一定范围内的微气候,更有利于猕猴桃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

2.3 授粉树的配置及人工辅助授粉

按照雌雄株8∶1的比例配置足够的授粉树,授粉树应尽量选择花期偏早的品种。在花期,风力可将雄花的花粉吹到雌花的柱头上即完成授粉,比较常见的是在花期吸引蜜蜂采蜜,完成授粉。靠风力和蜜蜂授粉,不足以对每株树都完成充分授粉。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点授、喷粉授及喷雾授等人工辅助授粉,多管齐下,进行充分授粉,优果率可提高30%以上。

2.4 保障肥水供给

一般在萌芽期、花期和果实膨大期3个关键时期,要保证肥水的绝对供应。萌芽前肥水供应充分,发芽率就比较高,发芽也比较统一。猕猴桃在开花期,有足够多的肥水,花粉就比较容易落在湿润的雌蕊柱头,较好地完成授粉受精。果实在膨大期更需要大量的肥水,这一时期要保障充分的肥水供给,才能促使果实迅速生长。

2.5 科学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追肥、浇水,做到促控结合,以增加树体营养,增强树势,提高抗御病虫灾害的能力。果园立体栽培使得土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地上作物、植被也要从土壤中吸收必要的养分,因此,要保证有足够的肥力供应,有足够的劳动力和物力的投入,达到良性循环,才能保证果树、地上植物的健康生长。另外要做好排灌、道路等设施的建设,清除杂草落叶等地下杂物,注意监测观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适时予以防治。

3 猕猴桃立体栽培模式

3.1 立体栽培模式的意义

现代猕猴桃园立体栽培模式主要是指“猕猴桃+油菜”“猕猴桃+生草”栽培模式,即上桃下菜或上桃下草模式。上桃下菜适合猕猴桃未开花结果前的幼树期,在行间种植油菜; 猕猴桃进入开花结果期后,建议在株行间种植生草。猕猴桃立体栽培技术的推广不但可以改善果园小气候,促进果树的健壮生长,还可以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提升果品质量,减少人工管理成本。

3.2 “猕猴桃+油菜”模式

目前,猕猴桃园区通常采取平棚(见图1)、T型及篱型架式,株行距多为 3 m×4 m。猕猴桃生长缓慢,3~5 年后才开始开花结果,产生经济收益。在猕猴桃幼树生长期间,大面积土壤裸露,不但造成资源浪费,雨季还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在园内套种作物,一般以油菜为主,既能抑制园区内杂草的生长,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又可以培肥土壤,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促进猕猴桃根系生长。更重要的是增加果农收益,减轻幼树期资金大量支出的压力。

图1 平面棚架

3.2.1 品种的选择

种植油菜一般选择当地油菜,油菜在潮湿遮阴的地方生长良好,产量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十分适宜在猕猴桃行间种植。该种上桃下菜的立体栽培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果园的光热、气候等环境因子,还能使得园区土壤达到最大程度的覆盖率,进一步减少土壤、空气中的水分蒸发。另外油菜花开时吸引大量蜜蜂虫媒,可以促进猕猴桃的授粉率,提高猕猴桃的坐果率。

3.2.2 油菜种植技术

油菜在春季3月—5月种植,通常1亩(667 m2)地需要播洒1 kg种子,播种后的油菜在猕猴桃行间随意生长,遮挡地面土壤裸露部分,保持土壤中的含水量,保水保墒效果明显,并能够有效抑制其他杂草的产生,控草作用很好。油菜不会与猕猴桃争夺光热资源,却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园区的微环境,促进猕猴桃的健壮生长。

3.2.3 采收

油菜可当作蔬菜收割,增加果农收入。也可任由油菜开花后,用除草机将油菜割掉,作为绿肥覆于猕猴桃树下,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树体营养。

3.3 “猕猴桃+生草”模式

果园种草大约在猕猴桃开始开花结果后实施,通过果园种植生草(见图2),改善果园小气候,形成独特的局部良好环境,可降低春季气候干燥的压力,并能积极应对夏季出现的高温天气,有效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量。根据生草的生长情况,适时进行割草,将鲜草覆于树下,慢慢腐烂降解,以此增加土壤肥力。果园生草增加了昆虫物种的多样性,草蛉、花蝽、瓢虫等天敌数量不断增多,对害虫的繁殖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果树的健康生长和环境安全。

图2 全园生草

3.3.1 草种的选择

果园生草主要是在树冠下和行间种植,选择浅根性、生长快、产量高、收割后易腐烂、与果树无共同病虫害、利于保护害虫天敌的草种来种植。如黑麦草、早熟禾、白三叶草、紫花苜蓿等,这些生草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利于生物多样化,保护害虫天敌,减少果树病虫害发生几率,提升果品质量。

3.3.2 果园生草技术

在春秋季节,温度18~25 ℃时,采用条播行距30 cm播种。生草生长期间及时清除杂草、恶草、劣草,生草高度超过30 cm要适时收割,视生草长势,一年收割3~4次,高度要确保维持在10 cm左右,割下的鲜草覆盘树下保墒保湿。春季、夏季生草长势很快,须施加一定量的氮肥、水,可提高土壤肥力,以此缓解生草与猕猴桃争夺水肥的压力。另外还要适时喷药防治生草病虫害,来保障生草的健壮生长。

3.3.3 更新

一般生草5~6年开始衰败,根系在土壤浅层缠绕、盘节,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极差。此时应及时进行全园深翻,铲除生草,把草层翻入地下腐烂降解,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待土壤休耕 1~2 年后再重新种植生草。

4 病虫害防治

4.1 人工防治

结合果园管理,及时捡拾落果、剪除病虫枝,摘除树上的僵果、虫果、病果等,连同地上的落叶枝条、落果杂物集中在一起进行焚烧处理,可大大降低虫源、病菌基数。合理修剪果树,确保枝条分布均匀,枝蔓互不缠绕,果园通风透光,防止病虫害进一步扩散蔓延。利用各种害虫生活习性及时进行人工捕杀、诱杀等。

4.2 物理防治

一是利用害虫成虫对灯光明显表现出的趋性,在园区安装一定数量的太阳能杀虫灯或黑光灯,对卷叶蛾、叶蝉、金龟子等害虫成虫进行诱杀消灭。二是在果园内挂置容器,内装糖醋液(红糖1份+醋1份+水10 份+白酒少量)诱杀卷叶蛾、金龟子等。三是在树干缠绑诱虫胶带,诱杀螨虫、蚧壳虫、卷叶蛾等,并定期更换诱虫胶带,将用过的诱虫胶带集中销毁处理。

4.3 生物防治

一是利用苏云金杆菌制剂( Bt)、除虫菊酯及灭幼脲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农药防治猕猴桃病虫害。二是利用七星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等害虫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切实发挥好天敌对害虫的制约平衡作用。

4.4 化学防治

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低毒农药等,对症下药进行药物防治,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害虫的最佳防控时期为低龄幼虫期或低龄若虫期,以后视虫情发展情况再增加喷药次数;病害的发生初期即最佳喷药期,根据病情发展趋势,建议每隔1~2个星期喷药防治1次。喷药时做到均匀细致,全面周到,确保防治达到预期效果。总之,果园病虫害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搞好病虫害监测预报,早发现早防治,将病虫害的危害程度控制到最小。

5 结语

近年来,果农在猕猴桃园区做过多次关于立体栽培模式的探索研究,包括种植花生、大豆、生草、油菜等。结果表明,“猕猴桃+油菜”“猕猴桃+生草”模式最适合猕猴桃园。幼树期在行间裸露土地上栽培油菜,可避免雨季汛期水土的流失。猕猴桃开花结果后种植生草,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保湿防涝,改善果园小气候,保护天敌。日常注重加强果园管理,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及时施肥浇水,促进猕猴桃高产优产、丰收稳产,切实提高果农的经济收入,助力果农致富和猕猴桃产业的长久发展。

猜你喜欢
生草猕猴桃树体
果园自然生草及培肥技术
摘猕猴桃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提取猕猴桃的DNA
乔砧苹果密植园断根控水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摘猕猴桃
“冷季型草+秋播”生草模式总结
蓝莓栽培过程中的简易修剪方法
养个猕猴桃
橘园生草栽培的生态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