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的装配式专业教学研究

2023-05-13 11:26郭东芹
山西青年 2023年8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预制构件职业技能

郭东芹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自2016 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来,以装配式建筑为载体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快速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技术核心是采用BIM 技术串联建筑设计、构件生产、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等环节[1]。新型技术呼唤新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信息技术、先进技能融入装配式专业教学已是当务之急。

一、装配式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装配式技能培训机构较少,开设装配式专业的高职院校不多,导致装配式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紧缺。高职院校肩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培养符合装配式新型建筑的工业化、智能化人才尤为紧迫。职业院校进行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尚在摸索阶段,没有体系化的装配式人才培养方案可借鉴[2],装配式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结合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和钢结构专业进行调整,增加装配式课程。“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标准”“装配式建筑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尚未出台,装配式相关课程标准无法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未积累丰富的实践及教学经验,各学校的教学课程无法达到统一标准[3]。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专业教材大多是近几年编著,缺乏配套成体系的教材,教学资源建设尚在初级阶段,且装配式构件设计、制作及施工工艺在不断改革创新,教材难以跟上工业化、智能化建造改革的步伐。

二、基于“岗课赛证”的教学改革

在装配式专业教学中积极探索“三教”改革,融合“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结合职业技能大赛和装配式施工员考核标准,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使课程教学更加合理、先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一)以岗定课

职业学校推进“岗课赛证”的重构再造,是以岗课融合为主体,以岗定课,岗变课变,因材施教,育人为本[4]。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岗位职责和用人需求。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依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专业教学内容,将企业岗位工作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及时融入专业教学中[5]。预制构件在设计、制作和安装阶段典型岗位有: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师、BIM 工程师、预制构件制作质检员、装配式建筑施工员、质检员[6]。其中,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师、预制构件制作质检员缺口较大,为适应建筑工业化、绿色化发展,解决装配式人才紧缺问题,紧扣工作岗位设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有《装配式构件深化设计》《预制构件生产》《预制构件安装》等。这三门课程内容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深化设计是先修课程,是预制构件生产与安装的基础,同时在深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预制构件生产与安装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按照装配整体式框架和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类型,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两大模块,每个模块配置一套图纸,《预制构件深化设计》《预制构件生产》及《预制构件安装》三门课使用相同的图纸进行教学,通过完成不同结构的两个项目,实现从设计、生产到施工全过程模拟。在模块整合过程中,结合行业先进技能,编制活页教材,补充原有教材的内容。

根据预制构件类型将模块分解为教学任务,以《预制构件深化设计》课程为例,采用构件主义,将各个单元内容打通,整合成多层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两个模块,两个模块分解为七个任务,七个任务相对独立,同时又产生交叉。其中,叠合板和预制楼梯设计有交叉。模块间体现由多层到高层,由基础到强化的递进关系,进阶型模块如表1 所示。学生在主动完成进阶式任务中获取知识,掌握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理论,提升实践能力,并对构件深化设计精益求精,培养工匠精神。

表1 进阶型模块

(二)以赛促课

装配式专业技能大赛基本代表本行业较高水平和最新技术,大赛内容紧紧围绕装配式专业对应岗位所必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设置。装配式专业技能大赛大多采用BIM 进行设计和制作,根据其可视化的特点,对装配式结构进行参数化设计、虚拟仿真、施工动画模拟等,极大调动学生兴趣。通过竞赛心得整理、竞赛成果整理、微课视频录制等,将竞赛内容和心得体会融合到学案和课题项目设计中[7]。通过参赛,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促进教师和学生专业技能自我提升。

根据比赛内容,选择合适的赛项,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培养学生深化设计能力及预制构件制作与安装能力。运用BIM 软件进行正向设计,通过参数化设计,建立装配式构件模型,数模联动,一键出图。预制构件制作与安装赛项,通过装配式建筑仿真竞赛平台,在虚拟场景中完成装配式生产与施工全流程的岗位模拟任务。用BIM 软件制作施工模拟动画,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增强感性认识。以多专业协同、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将技能比赛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创新潜力,培养团队合作、工程实践能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将大赛技能和工匠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学生,解决大赛受益学生面窄的问题,是岗课赛证融通的难点。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为个人赛项,其他均为团队比赛,团队成员3 ~8 名不等,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与比赛。在班级内成立学习小组,每组人数4 ~6 人。教师将比赛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布置课后任务,量化每个技能点、知识点,确定打分点。学生完成任务后在课堂上展示成果,根据大赛评分标准进行考核和评比,班级内展开竞赛,让学生有“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以“证”融课

积极探索“课证”融通机制,将“证”的标准融入“课”的内容,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即可具备考取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能力[8]。《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内容包括装配式建筑理论、预制构件深化设计、构件制作、吊装,其中构件制作、吊装通过3D 交互、虚拟仿真进行考核。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考证内容,在装配式构件深化设计课程中采用BIM 软件进行正向设计,通过可视化设计及碰撞检查,提高设计精确性。在构件制作与安装课程中运用虚拟仿真系统进行施工模拟,包括预制构件识图、钢筋配料、混凝土浇筑、灌浆料计算,把真实工作场景带入课堂,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预制构件制作与安装。学生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考虑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双证融通。

三、“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实现“岗课赛证”融合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及时获取行业先进技能,将先进技能融入教学内容,还需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预制构件钢筋及预埋件必须精细化设计,节点构造比较复杂,如果学生没有现场实践经验,很难想象出预制构件内部构造,学起来较为困难,借助建筑模型、虚拟仿真、动画制作和实训操作提高学习效果。针对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设计“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融于虚拟仿真任务中。动画制作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将生产工艺和质量要点寓于动画制作过程中,完成预制构件生产和安装动画的同时,掌握了理论知识,学生获得成就感。基于岗位技能标准设计动手实操教学,包括校内实操和校外实操,校内实操有预制构件制作、吊装、灌浆、打胶、质检等项目,实操工位数量需满足学生实训要求。以叠合板制作为例,课前在课堂平台发布一块叠合板制作任务,为完成任务,学生可以进入相关软件网站,通过自学,初步完成任务。课中,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分组进行叠合板生产,每组5 ~6 人,团队合作完成叠合板模板安装、钢筋绑扎、预埋件安装任务。教师巡视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学生根据考核标准对成果进行自评、互评。课后进行拓展训练,以实际工程为载体,用BIM 件完成叠合板生产动画模拟,输出叠合板生产视频文件。

校外实践包括识岗、跟岗、顶岗实习,校外实训是学生将来工作的真实场景,是实现从学校到职场无缝对接的最好方式。仅靠学生自己找工地实习,很难找到技术对口的项目,只有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在对应岗位实习。根据装配式岗位技能标准编制实践指导手册,做好实习动员工作,实践教学中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由企业导师和教师共同指导,解决学生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强教师与专家学者联系,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提高课程建设的科学性[9]。“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壁垒,根据学生乐于动手的特点,将理论教学融于虚拟仿真和实践教学中,实现寓教于做、寓教于乐。

四、结语

“岗课赛证”融合机制,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理论知识、虚拟仿真、施工动画模拟、生产实践有效结合,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紧跟行业先进技术,加强校企合作,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置,共同制定课程标准。紧扣岗位核心技能,把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中的先进技术、标准融入教学,重构装配式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任务引领、“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避免理论学习的枯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实现双证融通。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预制构件职业技能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BIM技术在PC预制构件工厂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