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光照对于新生儿黄疸的疗效

2023-05-16 03:10许钰枚
北方药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活菌双歧蓝光

许钰枚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 阳江 529500)

新生儿黄疸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疾病之一,该疾病的来源主要是因患儿胆红素急速升高,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导致患儿巩膜染黄或肌肤黏膜染黄[1],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黄疸不用开展治疗,可逐渐缓慢消退,病理性黄疸治疗时应以患者实际病情为参考。在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中,新生儿黄疸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早期的时候会表现出嗜睡、肌张力低下,继而出现抽搐,在后遗症期可引起牙釉质的损伤、听力下降、智力、语言功能障碍,并且恢复后有可能会出现痴呆、智力低下,吐词不清、耳聋等一系列的后遗症,如果治疗不及时,甚至还有可能会引起婴儿死亡[2]。因此应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新生儿黄疸,避免因错失最佳治疗时间致使患儿转变为病理性黄疸[3]。临床常用蓝光照射、药物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治疗。药物治疗能够纠正代谢酸中毒;蓝光照射能够使血清未结合的胆红素水平下降[4]。此次研究针对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光照对于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21年6月的3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73例,女77例,胎龄27~40周,平均(33.8±1.7)周,其中,早产儿45例,足月儿105例。研究组男64例,女86例,胎龄26~41周,平均年龄(33.1±1.6)周,其中,早产儿51例,足月儿99例。两组基本资料对比(P>0.05)并签署同意书,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纳入标准:满足病理性黄疸的诊断要求:患儿均黄疸进行性加重,持续时间长,超过2~4周,或血清结合胆红素>26μmol/L,或TSB每日上升>85μmol/L,或足月儿TBS>220.6μmol/L;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体重2500~5000g,患儿均在出生后28天以内;发病后,患儿没有应用药物治疗;患儿家属没有精神类疾病。

排除标准:新生儿合并病情比较重的内科疾病,如皮肤过敏、心肝肾疾病、窒息史等;病情严重的患儿;伴有先天性甲状腺低下、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先天性胆道闭锁、RH溶血、ABO溶血等造成的黄疸,如母乳性黄疸、肝炎综合征等疾病的患儿;在治疗中,病情恶化、出现并发症,对结果有效性有明显影响患儿。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蓝光照射治疗

照射前为患儿戴上无菌黑色眼罩以保护患儿眼睛,避免患儿眼睛受到蓝光刺激出现不良反应,遮掩患儿的会阴与肛门。把患儿放在治疗器中,以12h为间隔进行1次照射治疗。

1.2.2 研究组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光照治疗

光照治疗的治疗操作与对照组相同,将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国药准字S10950032,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溶于奶液或温水中服用,1粒/次,3次/d。两组患儿均接受3d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显效:患儿病情症状消失,皮肤的黄染症状消退;有效:患儿部分病情症状消失,皮肤的黄染程度得到改善;无效:患儿病情症状无任何变化,病情甚至出现加重迹象[5]。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比较两组胆红素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前后抽取患儿3mL静脉血,离心处理后检测,对TSB(总胆红素)、TCB(经皮黄疸指数)以及DB(直接胆红素)水平进行检测,检测时使用的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3 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

对外周静脉血3mL进行采集,然后对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检测以下两项,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时选择的方法为电化学发光法。

1.3.4 比较两组神经损伤评估指标

对外周静脉血3mL进行采集,然后检测一下三项指标,分别为Aβ(β-淀粉样蛋白)、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星形胶原蛋白),检测时选择的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1.3.5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主要有脱水、血钙降低、发热、腹泻以及皮疹。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2.7%)比研究组(93.3%)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例,%)

2.2 胆红素指标变化

两组治疗前的胆红素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胆红素指标变化比研究组差(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胆红素指标变化对比

2.3 肝功能指标变化

两组治疗前的肝功能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 AST、ALT 水平高于研究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对比

2.4 神经损伤评估指标变化

两组治疗前的神经损伤评估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 Aβ、NSE、S100β 水平高于研究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神经损伤评估指标变化对比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患儿中有11例脱水、6例血钙降低、9例发热、8例腹泻、10例皮疹,共出现44例,发生率为29.3%;研究组患儿中有5例脱水、2例血钙降低、4例发热、3例腹泻,共出现14例,发生率为9.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3%比研究组9.3%高(P<0.05)。

3 讨论

国外报道约有 60%的足月新生儿和几乎全部的早产儿都会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我国暂时性总胆红素增高的情况发生风险极高,几乎所有足月新生儿均会发生,甚至存在部分新生儿还会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威胁,增加新生儿发生后遗症的风险[6]。生理性黄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在一周左右自行消失。而病理性黄疸主要因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致使其体内的胆红素水平升高,患儿的巩膜、皮肤与其他脏器器官黄染[7]。胆红素水平过高导致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能会损伤患儿脑神经,如未给予患儿及时治疗,则会出现胆红素脑病,对患儿日后的发育造成严重损伤,使其生存质量下降。

当前,新生儿黄疸在治疗时,临床医师主要应用光照治疗的方式,该治疗方式可以将胆红素转换为水溶性异构体以及双吡咯化合物,进而使血液的胆红素被排泄出来[8]。借助蓝光照射,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引发异构反应的,是能够让机体中的胆红素分子产生异构反应,并增加胆红素分子的水溶性,经患儿机体新陈代谢后,将高水溶性的胆红素分子进行有效排出,从而促使机体内胆红素水平逐渐下降,最终可以有效减少胆红素含量[9]。不过,蓝光照射治疗,治疗周期相对较长,起效速度相对较慢,极易致使患儿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等,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患儿的临床疗效产生不利影响。

有医学研究资料显示,新生儿黄疸在治疗时,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光照,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由于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尚未发育,尤其是低体重儿童,其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定植时间通常都较晚,且定植数量较少,同时,肠道中具有高浓度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β-G可以对结合胆红素进行水解,在经过肠道重新吸收之后,致使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10]。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含有肠球菌、双歧杆菌以及嗜酸乳杆菌三种活菌,活菌进入患儿机体后,可有效增加肠道中的双歧杆菌数量,同时,也会进一步促使肠道内的pH值得到有效的减小,生成短链脂肪酸,进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机体的肠道蠕动得到极大的推动,能够进一步提升排出胆红素的速度,使胆红素排出更快,降低β-G活性。当脑损伤发生后,是会发现机体的S100β水平逐渐增加的。S100β存在一定程度的神经毒性作用,所以,损伤神经细胞后,S100β会逐渐在脑脊液中进行释放,S100β的浓度也就会逐渐升高。NSE的活性是相对比较高的,是可以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所以,一旦损伤了机体的神经细胞,是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的NSE的。除此之外,Aβ有神经毒性,Aβ的水平逐渐升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神经病理存在一定的关联的。所以,当发现升高的Aβ水平,就需要考虑神经是否出现损伤。本次研究中,观察组 Aβ、NSE、S100β水平均有明显减少,提示患儿的神经功能损伤有现状减轻,代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是十分有效的。正常水平的胆红素不会对患儿机体产生影响,可是,一旦患儿机体内的胆红素逐渐增加,超过正常范围区间,就会逐渐影响患儿机体的肝脏功能,会让患儿机体的肝脏负担越来越重,会导致患儿发生肝肠循环障碍情况。加之,新生儿各方面功能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必然会对肝功能产生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 ALT、AST 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能提高肝酶活性,减少肝肠循环障碍,加快胆红素的排出,起到保护肝功能的作用[12]。同时,这些活菌还可以促进肠道营养吸收,使肠道活力得到有效提升,增强患儿免疫力,对于便秘、腹泻等症状,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蓝光照射而导致的不良影响程度。除此之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光照还有着双向调节的功效,可有效增强消化功能,构建良好的肠道功能,真正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此次研究结果能够看出,相较于单纯应用蓝光照射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光照对于新生儿黄疸有着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促进患儿快速康复。

总的来说,新生儿黄疸在治疗时,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光照,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并减少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猜你喜欢
活菌双歧蓝光
运用OD值法快速进行乳酸菌活菌计数的研究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美沙拉嗪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抗性淀粉在双歧杆菌作用下的体外降解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发酵乳中双歧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