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丸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反复难治性结核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05-16 03:10谢巧娥罗勇强叶文君
北方药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抗结核难治性结核

谢巧娥,罗勇强,袁 曼,叶文君

(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东莞 523008)

结核(Tuberculosis,TB)由分枝杆菌导致,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传染病,有一定的概率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一般来说,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对患者的肺部及淋巴系统进行感染和破坏,其他地方如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甚至是皮肤,都可能被感染。结核病是我国临床中一种重点控制的传染病,同时也是全球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以痰中带血、咳嗽、盗汗、气短、气喘、咯痰、咳痰、消瘦、乏力、头晕、恶心、耳鸣、午后高热、纳呆为主要症状,严重危及着全人类身心健康[1]。抗结核药物虽然能够有效控制结核病患者病情,但是毒副反应严重,且长时间应用容易引起诸多耐药菌,以致于患者反复发作,加重患者病情。祖国医学认为结核病属于“肺痨”范畴,主要病位在于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医学正传·劳极》、《黄体内经》等等,均对该病有着深刻的认知,故而中医治疗结核病主张固本培元、补肺益气、治痨杀虫[2]。由数十种中药材制作而成的结核丸,对于阴虚火旺导致的痨嗽、咯痰咯血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在增强人体抵抗免疫功能、减轻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3]。因此本研究特此以200例反复难治性结核病患者作为观察主体,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应用了中药结核丸,以供参考。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0例反复难治性结核病患者作为观察主体,均于2019年01月—2021年01月接收至本院门诊,以数字随机表法作为分组依 据,将课题观察对象划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100例。研究组包括53例男性和47例女性,年龄23~74岁,均龄(48.8±14.6)岁;患病时间1~5年,平均(2.6±0.4)年。常规组包括55例男性和45例女性,年龄22~74岁,均龄(48.9±14.5)岁;患病时间1~6年,平均(2.9±0.3)年。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

入组标准:参照2017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的WS288-2017肺结核诊断标准,结合胸部X线诊断检查,证实为结核病;初治失败,正规用药一段时间后痰抗酸杆菌镜检结果呈阳性;签署研究知情书;空腹血糖水平低于7mmol/L。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障碍不全;肺外结核;对研究用药或药物成分容易过敏;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病史;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伴有恶性肿瘤;内分泌系统疾病;处于哺乳或妊娠等特殊时期的女性;近段时间用过免疫抑制剂;正在参与其他研究试验;慢性排菌。

1.2 方法

常规组100例患者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即:基础治疗方案为2HRZE/4HR;加强期给予0.3g利福平+0.3g异烟肼+0.25g乙胺丁醇+0.5g吡嗪酰胺,1次/d,口服8周;巩固期给予0.3g利福平+0.3g异烟肼,3次/周或每2d口服1次,坚持用药4个月。抗结核药物治疗8周后痰菌依然呈阳性,将加强期用药方案延长4周,不改变巩固期用药方案,12周之后再一次痰培养;若是24周之后痰检转阴,改为3HRZE/4HR。

研究组100例患者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加用中药结核丸,由甘肃天水岐黄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批号181221,每盒200丸。即:20丸/次,2次/d,口服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观察统计患者用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痰培养转阴率;(2)用药疗效判定标准:相关体征以及症状表现基本消退,痰菌检验结果连续4次转阴,视为显效;相关体征以及症状表现缓解、减轻,痰菌检验结果连续2次转阴,视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一律判定为无效。总体疗效=100%-无效。(3)用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AS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以及AL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4)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指标包括:FVC(L)(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1.4 数据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痰培养转阴率

研究组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痰培养转阴率与常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痰培养转阴率对比(n,%)

2.2 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用药疗效

研究组总体疗效高达98.00%,高于常规组89.00%,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用药疗效对比(n,%)

2.3 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肝功能指标

研究组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肝功能指标AST、ALT均低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常规组肝功能指标对比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对比

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对比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对比

3 讨论

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多由肺部损害引起,第一个症状是咳嗽、咳痰,且咳嗽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更加剧烈,如果并发了支气管狭窄,咳嗽时还会有局限性的哮鸣,而如果是支气管淋巴结核压迫支气管,则会引起呛咳或喘鸣音,痰液也会随着病情加重呈现脓性;第二个症状是咯血,患有结核病的人群中,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患者会咯血,咯血量会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而不同,多数是痰中夹血;第三个症状是胸痛,患者会不定时且位置不固定的发生隐痛,如果咳嗽加重,疼痛感也会加重,是因为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所引起的。如果是轻微的组织损伤,不会引起太大的症状,但是当肺组织受到的破坏比较严重,受创范围广,或发生肺气肿、胸膜增厚时,患者就会感觉到明显的气急。

结核病是因为人体肺组织遭受严重损害,伤及肺阴,累及肾脏,兼及心肝,或脾肺同病,以致于气虚、阴虚、损阳,形成阴阳两伤局面。常规疗法以利水、清金、降火、滋阴为主[4]。祖国医学博大精深,经过长期实践总结,提出了一则补虚、一则杀虫的治痨原则。抗结核药物配合结核丸治疗方案,对于结核病患者病程缩短、临床症状缓解、促病灶吸收、减轻抗结核药物毒副作用以及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5]。历史悠久的中药学,在帮助人体固本培元方面,优势独特,不仅可以调节免疫,加强人体抵抗力,而且还能够防治西药不良反应,消除临床症状[6]。

由数十种中草药制作而成的结核丸,治痨效果突出。本研究观察对照,结果研究组用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痰培养转阴率77.00%、93.00%、98.00%与常规组75.00%、91.00%、97.00%比较虽然并无统计学差异,但是研究组用药疗效98.00%高于常规组89.00%(P<0.05);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对比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用药治痨效果更佳。结核丸之中的麦冬、天冬以及北沙参能够止咳、润肺,清虚火、滋肾阴;生地黄与熟地黄能够补肾润肺;川贝母能够祛痰化痰、润肺、解热;白及以及蜜百部杀虫、治痨、抗痨、止咳润肺;醋龟甲以及醋鳖甲除湿、解热;紫石英安心宁神、温肺;龙骨敛汗、镇静、涩精;熟大黄通便、解热、解毒、凉血、通经、逐瘀;北沙参治燥咳、除虚热、清肺养阴;蜂蜡消炎抗菌;牡蛎养神安心、滋阴养血;阿胶止咳润肺,增强人体免疫力。共奏润肺、步肺、滋阴、止咳、杀虫、抗痨之功效[7]。

本研究观察对照,结果研究组肝功能指标AST以及ALT低于常规组(P<0.05)。提示抗结核药物与结核丸有助于患者改善肝功能,这可能与结核丸益肺、解热、补血、滋阴作用有关[8]。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反复难治性结核病患者过程中加用结核丸,不仅能够加强患者免疫力、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而且还可以减轻抗结核药物化疗毒副作用,进一步缩短患者疗程,改善患者治疗体验[9]。各类药物互相协同作用,使反复难治性结核病患者获得了满意的、理想化的临床疗效。

总而言之,对于反复难治性结核病患者而言,抗结核药物与中药结核丸联合治疗作用重大,临床疗效确切,肝功能有所改善。

猜你喜欢
抗结核难治性结核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主要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