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酚丁胺联合CRRT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疗效评价

2023-05-16 03:10
北方药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酚丁胺多巴感染性

薛 坦

(福建省福清市医院重症医学科,福建 福清 350300)

感染性休克作为急性发作且进展较为迅速的全身性疾病,患者临床上常表现为皮肤湿冷、血压异常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导致机体的多个器官出现功能异常,进一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故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其病理生理学主要为早期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为特点引起的一系列器官功能衰竭、机体微循环障碍等变化,即在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将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激活,促使获得性免疫及固有免疫发生,当过度免疫时,可对机体造成损伤[1]。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常给予抗感染处理,并实施连续性肾替代疗法(CRRT),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通过对患者机体内的炎症反应进行抑制,清除机体内的毒素来发挥治疗效果,但单一的CRRT治疗对于机体内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较弱,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较差,故患者对于其治疗的依从性较低。多巴酚丁胺作为一种有机化合物,可对β1受体进行作用,进而改善机体的心肌功能,其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患者,可调节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流动力学[2]。故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巴酚丁胺联合CRRT治疗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2例福建省福清市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此研究的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选例的时间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研究对象中对照组、观察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2∶11及1∶1;选例的年龄区间分别为23~65岁及25~70岁,平均分别为(43.21±5.23)岁和(43.25±5.19)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3]分别为13~22分及11~21分,平均分别为(16.55±2.43)分和(16.58±2.38)分。经比,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年龄、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衡可比。

诊断标准:依据《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4]。纳入标准:符合前文所述诊断标准中相关权威描述者;入院经各项生化指标检查确诊者;APACHEⅡ评分为10~23分者;均于我院行CRRT治疗者等。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合并有恶性肿瘤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者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CRRT治疗,即于患者入院进行常规的抗感染、必要的机械通气等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的股静脉处置入单针双腔导管进行血管通路的构建,而后进行连续性的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具体为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规格:Prismaflex,百特医疗用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国械注进J20163101912]进行血液透析,于患者治疗期间需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适当的对电解质成分进行调整,治疗期间的抗凝剂以普通肝素作为抗凝剂时,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目标是维持APTT延长至基础值的1.2~1.5倍或达到50~70s。对患者的血压、心电等生命体征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5 μg/(kg·min)盐酸多巴酚丁胺(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389,规格:2 mL:20 mg)20 min连续性的泵注治疗,每20 min增加5 μg/(kg·min)联合进行治疗,最终增加至15 μg/(kg·min),给予6 h的持续泵注。两组均连续治疗15 d。

1.3 观察指标

① 治疗效果:于治疗后参照《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4]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显效:患者血流动力学、肾功能等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临床血压异常、功能障碍等症状消失;有效:患者血流动力学、肾功能等有所改善,临床血压异常、功能障碍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血流动力学、肾功能等无变化,临床血压异常、功能障碍等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1-无效率。② 血流动力学:于治疗前后采用血气生化八项测试卡片[雅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82401622,规格:25卡片/盒]以干式电化学法对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心排血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进行检测比较。③ 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空腹静脉血以3 500 r/min,15 min进行离心制备血清,采血时间为治疗前后,指标检测方法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④ 氧输送(D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氧摄取率(O2ER)、血乳酸(Lac)、Lac清除率:于治疗前后采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规格:H100A,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62071062)对两组患者的DO2、ScvO2、O2ER、Lac进行监测统计,并计算Lac清除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表1数据可见,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78.2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血流动力学

表2数据可见,两组患者HR水平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水平降低,对照组水平相比观察组水平更高;血氧饱和度、CI、MAP水平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水平升高,对照组水平相比观察组水平更低(P<0.05)。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

2.3 血清PCT、CRP水平

表3数据可见,两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水平降低,对照组水平相比观察组水平更高(P<0.05)。

2.4 DO2、ScvO2、O2ER、Lac、Lac清除率

表4数据可见,两组患者DO2、ScvO2、O2ER水平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水平升高,对照组水平相比观察组水平更低;Lac水平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水平降低,对照组水平相比观察组水平更高,同时观察组治疗后Lac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比较

表4 两组患者DO2、ScvO2、O2ER、Lac、Lac清除率比较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常采取常规的CRRT进行治疗,其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机体内的有害物质进行清除,但其对于机体内大分子有害物质的清除效果较差,进而使得其临床应用受限,故临床上需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提升对于机体内有害物质的清除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同时保障机体的抗炎反应和炎症反应平衡。

循环系统药物多巴酚丁胺可有效的调节机体心脏的功能,促使机体的血流动力学趋于正常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等生命体征,促进患者的恢复,此外,CRRT还可减轻机体的肾脏功能损伤,稳定机体的血流动力学,两者联合应用可发挥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及血氧饱和度、CI、M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R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多巴酚丁胺联合CRRT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可以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与袁伟峰等[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机体的炎症反应、组织的氧代谢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PCT、CRP是主要的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当其在血清中水平出现异常时,会导致机体内的促炎及抗炎反应异常,致使炎性介质大量的释放,进而对免疫系统造成损伤,免疫功能出现失调,引起器官功能的损伤,促进患者的病情进展;DO2、ScvO2、O2ER、Lac水平及Lac清除率是体现机体组织氧代谢的主要指标,若其水平出现异常,可表明机体内的氧化代谢情况出现异常,进而使得患者的心肌细胞的搏动幅度和频率降低,心肌收缩不足,使得患者临床上出现血氧供给不足等症状,最终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6]。多巴酚丁胺可直接的作用于心脏,对心肌产生正性的作用,还可扩张周围血管,减轻血管的阻力,进而促进心肌的收缩能力,提升心排量,改善左心室功能,促进机体的组织氧代谢,此外,采用CRRT进行治疗,除可对机体的血流动力学进行调节外,还可对脓毒症患者机体内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的清除,其主要机制在于,采用吸附、对流等方式将血清中的炎性相关因子进行清除,并采用液体的压力作用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进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临床症状,将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改善机体的炎性应激状态,对组织的氧代谢情况进行调节,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7]。此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PCT、CRP及Lac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均处于较低水平,DO2、ScvO2、O2ER水平及Lac清除率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多巴酚丁胺联合CRRT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可以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调节组织氧代谢情况,进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与展思东等[8]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多巴酚丁胺联合CRRT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调节组织氧代谢情况,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

猜你喜欢
酚丁胺多巴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思考心电图之177》
观察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中利用药物半衰期做好护理配合的体会
杨仲鸿《摩些文多巴字及哥巴字汉译字典》审查经过补说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微量注射泵泵入硝酸甘油、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
颤止方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40例
屈昔多巴用于纤维肌痛症的Ⅱ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