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缺血性心肌病病人血流介导血管扩张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2023-05-16 03:10
北方药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库巴缬沙坦心肌病

陈 昂

(湖南省澧县人民医院,湖南 澧县 415500)

慢性缺血性心肌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内科疾病[1],这种疾病以老年患者为主,患者出现这种疾病的原因,与患者的左心室充盈和摄血分数低有密切的关联患者的病程较长,并且这种疾病在近年来有较高的发生率[2-3],导致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出现明显的缺血缺氧以及心血管受损,而这种症状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的心肌功能,进而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缺血性心肌病会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导致患者发病。在目前临床上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并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出现治疗无效[4-6],所以研究人员认为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的分析,并选择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来针对患者进行治疗,进而保障患者的康复质量[7-8]。探究将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于缺血性心肌病治疗中的效果。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在设置时,实验时间段调整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研究人员录入50名缺血性心肌疾病患者作为样本开展研究。患者入院时医务人员常规登记患者的基础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日期将其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单号入院的患者记录在对照组中,双号入院的患者记录在实验组中,组内均录入25名患者后截止。研究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介于23~62(38.8±2.4)岁之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介于25~68(35.2±2.8)岁之间。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基本资料与病史资料完整,按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具有正常认知功能,能够理解实验各项操作并予以配合

排除标准:患者认知功能异常,无法与医务人员进行交流;患者家属或患者本人对实验存在抗拒心理;患者合并存在全身性疾病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心血管功能异常或伴随先天性疾病。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由医务人员给予患者抗血小板、利尿和扩血管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若患者合并存在高血压症状,则需要引导患者采用降压治疗方案。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时医务人员可在评估无禁忌症状的情况下,给予患者增强心体外反搏治疗,在患者治疗时每日治疗一小时,患者每周治疗5天。

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依那普利作为治疗药物,在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初始用药剂量为5~10mg/d,患者每日用药1~2次,根据患者的耐受状况和个体状况,逐步增加给药剂量,患者的最大用药剂量不可超过40mg/d。

实验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作为治疗药物,患者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每日用药两次,每次用药剂量为50mg,连续治疗两周后观察疗效。

1.3 评价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针对所有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研究人员记录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并分析最终结果。

显效:治疗完成后,患者的心功能(LVEF、FMD、心肌肌钙蛋白、CIMT)恢复正常,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能够进行正常的生活与工作;有效:患者心功能有明显改善,各项新功能指标有所恢复,但未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基本不受影响;无效:治疗完成后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情况,需接受进一步的临床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以及运动功能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最大代谢当量、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在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改善,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0.023)。见表2。

表2 两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对比(n,%)

2.3 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对比

而在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各项基准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相较于对照组来说,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更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对比

3 讨论

慢性缺血性心肌病是临床上一种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这种疾病在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老年人往往患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的生理机能较差,导致患者的治疗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8]。慢性缺血性心肌疾病一旦发生必然会导致患者的心功能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和憋闷不适,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患者在发病后医务人员需要引起重视,并选择一种合理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处理,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而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并非是一种疾病,属于冠心病患者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一疾病在发病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处,会出现血供剧烈减少甚至断供,引发患者出现心肌组织缺氧缺血,甚至发生坏死等症状,而心肌梗死是导致冠心病患者以及正常人群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临床研究中认为,针对慢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治疗,是保障患者的的康复的关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安全性较高,在应用时能够缓解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痛苦,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来说效果良好,并且通过合理的检验,能够保障最终检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慢性缺血性心肌疾病在临床上发生时,主要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导致患者出现冠脉血供减少以及中断,患者在发病后会表现出心肌较为严重且持久的急性缺血,患者在发病时的病情状况较为严重,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有研究显示,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发生后会导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发病率增加,并且还会在发病后极大的损伤患者的心功能,受到谷氨酸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增加,导致患者的心功能受到损伤。当患者出现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后,患者会进一步出现急性胸痛的症状,这种病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硬化而导致的血管阻塞或者狭窄,患者血液无法正常流通,在这样的状况下,患者的心肌供血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持续的胸部疼痛感,而对患者的心肌坏死标志物血清进行检查,能够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不同指标[9]。

目前临床上在针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时,在针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配合常规治疗方案将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属于一种由缬沙坦、沙库巴曲组成的复方制剂,这种药物能够在进入人体后,在脂酶的转化下转变为Ibq657活性分子,能够抢占与利钠肽的结合位点,进而阻止利钠肽与脑啡肽的结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进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但单一用药的状况下,患者机体的BNP水平无法恢复,并且也无法缓解氧化应激反应,所以整体治疗效果受限。而新活素是一种能够通过外源性脑钠肽补充剂,对患者的缩血管激素过度分泌起到良好抵抗作用的药物,这种药物能够激活细胞内第二信使,降低患者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起到扩张血管和松弛平滑肌的作用,进而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除此之外,这一药物还能够解抗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兴奋性以及 RASS系统,能够抑制输血管物质合成,改善患者存在的左心重构的情况,缓解患者的心室舒张末压力。将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新活素联合应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助于优化患者的病情,而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实验组内患者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新活素具有的清除一行自由基效果密切相关,能够保护患者的心肌功能,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达到了88.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6.00%。在刘房春,何东旭,张健[10]等人的的研究结果中,针对研究组内患者进行沙库巴曲缬沙坦,总有效率达到90%,而对照组内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0%,其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相似度,提示可参考价值较强。

综上所述,对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将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于其中,能够改善患者的个体状况,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次研究所选择的病例数较少,并且选择的病例选择时间较短,建议在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时,可以通过延长病例的选择时间和增加样本量,进一步使研究内容更加完整。

猜你喜欢
库巴缬沙坦心肌病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芥末糖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辨治体会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TAKO-TSUBO心肌病研究进展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