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艺术视角下陇东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023-05-17 23:55薛超凡张蕾娜
大众文艺 2023年9期
关键词:香包庆阳陇东

薛超凡 张蕾娜

(1.陇东学院美术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2.西安市未央区华远海蓝城小学,陕西西安 710000)

近年来,随着国民文化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传统文化的政策以及各级政府也相应地加大了投入,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而整个文化产业中民俗文化产业作为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民俗文化为主打的特色文化产业更是推动地区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推动剂。陇东民俗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历史悠久,价值非凡,挖掘陇东民俗文化也成为庆阳目前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的主要规划方向。

随着一系列的文化产业支持政策的制定为庆阳市大力发展当地特色民俗文化产业提供了制度保障。从陇东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入手,从生产组织模式的更新、市场的拓展步步深入。目的是带动陇东民俗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使其不断地汲取当地民俗文化的营养,通过公共艺术的方式更加“鲜活”起来。

一、陇东民俗文化资源分析

地处董志塬腹地的庆阳市西峰区,周先祖公刘于夏商时期曾在这里开创了我国农耕文化的先河。远古多民族聚居地文化相互交叉、冲撞,遗存在了民俗观念形态里。多构造的先天地理环境形成了一种特殊人文环境,加之交通经济等封闭因素,使得陇东民俗文化相对恒定地保持了原始古犷质朴、淳真、黄土气息浓郁的独特艺术魅力。香包刺绣、剪纸艺术、道情皮影等都是陇东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庆阳香包刺绣

香包古称香囊,民间称为“绌绌”或“耍活”。作为陇东民俗文化的代表,庆阳香包不仅刺绣图案精美,形象生动,而且芳香浓郁,粗拙敦厚,有浮雕和蛮荒韵味,给人以原始生命的美感,形成了风貌独特、内涵深厚、技艺高超而经久不衰的香包艺术,是庆阳妇女世代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庆阳香包绣制历史久,传承群体大,地域广,种类繁杂,造型多样。如庆阳千岁香包,据史料记载它出现于距今约1000年以前,是迄今为止庆阳市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一件香包刺绣瑰宝。庆阳香包是一种立体造型艺术,兼具平面刺绣的纯手工艺,有绌绌、线盘、立体刺绣、平面刺绣四大类,各自的制作环节自成体系。它主张神似,不要求形似;搭配颜色主要以红绿的对比色彩为主,能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二)庆阳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最早在在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此后,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不断衍变,题材不断拓宽,用途不断增加,越来越趋于成熟。庆阳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剪纸艺术最先兴起地区之一。庆阳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是根植于黄土,孕育于民间的艺术种类,在国内外早有影响。庆阳剪纸题材广泛,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继承了古老的民间艺术传统,其风格古拙质朴、夸张奔放、线条粗犷、并加以自由装饰。庆阳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底蕴深厚,是陇东地区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于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庆阳剪纸反映着西部地区劳动人民的纯朴本性,所散发出的特有的黄土高原气息,是劳动人民世代文化传承的结晶,更是陇东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被誉为“开在剪刀上的花朵”。与全国其他民间剪纸相比,庆阳剪纸有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鲜明特色。庆阳剪纸技艺精巧,色彩搭配大胆、奔放,颜色主要是以红、绿为主,有单色剪纸、套色剪纸、染色等类型。庆阳剪纸内容丰富多彩,有表达吉祥喜庆、有反映生活习俗、有保佑平安健康等,这些题材基本上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固定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变迁的加速,庆阳市大力开展推动相关民俗文化产业政策引导和支持机制,庆阳剪纸艺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特别是2002年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庆阳剪纸艺术以及陇东民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更扩大了庆阳的知名度。

(三)环县道情皮影

环县道情皮影是一门古老的地方传统艺术,相传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是秦陇文化不断与周边地区的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环县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环县道情皮影的生长和传承,广泛流传于陕甘宁三省交界处的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在其发展过程中汲取了陕西道情皮影……以道情演唱为曲调,以皮影为表现形式,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土风情为表现内容[1]。

环县道情皮影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展现了珍贵的民间绘画和皮影工艺美术价值。它作为农耕文化的典型,是古老的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皮影的制作和演唱中和其他皮影相比具有其独特性。环县皮影透明度较高,配色大胆,立体性突出,图案纹样风格鲜明,造型轮廓以直线为主。长期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了当地民众萌发出敬畏鬼神的思想,道情贯穿的是惩恶扬善、教化民众等流传于民间的道教文化思想,不仅成了道教文化的传播者,更加成为当地人民倾诉情感的媒介。环县皮影戏是古老的传统艺术,以其独特的唱腔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形成了中国皮影流派中的重要分支,于2006年5月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名录。

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实践,庆阳文化产业规划和发展模式已经基本形成,民俗文化产业的开发也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当然也存在着问题;一方面民俗文化产业缺乏统一的监管、评价系统,导致市场乱象丛生,产品质量相差悬殊。另一方面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商户们盲目跟风导致市场难以良性发展。应该把民俗文化传承作为一项产业,让其不断地在与时俱进中保持创新的活力。

因此,庆阳文化产业必须寻求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公共艺术是在公共空间中创作的以人为本,并为公众所认可的造型艺术。公共艺术代表着城市的思想,是当地文化形态的一种展示,它不仅增加了城市的精神财富,更毋庸置疑地体现着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与价值感。民俗文化和公共艺术都可以从不同程度上代表城市的精神文化内涵,两者结合可以塑造庆阳城市的公众效应,使庆阳“走出去,引进来”并带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二、陇东民俗文化与公共艺术结合的必要性

(一)陇东民俗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庆阳大力发展扶持以香包刺绣为主民俗文化产业,由于地方政策的支持,新闻媒体的宣传和引导以及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倡议,陇东民俗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突出,使相关民俗文化生产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方面对民俗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缺乏政策保障、监督体系和评价体系,使得市场上难免出现以次充好、冒充手工制作来高价售卖等现象。同时由于盲目地学习吸收其他刺绣技术,庆阳香包也丧失了本土民俗味道。另一方面老艺人的相继去世,传统的技艺已经不能再维持生计,导致从业技艺传承中断,这也进一步加速了民俗文化的没落。

陇东民俗文化的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为薄弱,目前仅辐射了当地以及周边区域,因此陇东民俗文化的传承急需更为丰富的形式融入。引入公共艺术视角,以公共艺术塑造庆阳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对外宣传的有效载体。在开展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时,就需要设计师结合了解城市的特色文化,挖掘其中的文化艺术内涵,……提高人们的参与性以及认可度,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2]。公共艺术提升了庆阳城市建设的美观性与艺术性的同时,也推动了陇东民俗文化产业和城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展现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的“城市名片”。

(二)庆阳公共艺术建设现状

虽然,在近几年来庆阳市的公共艺术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投入,街道、公园相继出现了一些当地民俗文化和公共艺术融合的作品;如西峰区北广场的不窋、香包雕塑(如图1)等,既丰富了庆阳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提高了文化素养。虽然庆阳市的公共艺术有了初步的发展,但效果良莠不齐,面临着许多问题,缺乏系统规划,缺乏文化凝练和创新表达等问题。大多数作品只停留在表面阶段,忽视了其内在文化精神,是毫无情感凝聚力和千篇一律的,公众参与和社会互动性较差。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应当从城市文化的角度出发,必须注重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入。这是庆阳乃至全国大多数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保证城市公共艺术健康发展的对策是:加强法制建设和城市公共艺术建设规划,让其有序进行;加大政府的资金技术支持力度,为其发展提供保障;加强群众艺术修养,让城市公共艺术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

图1 庆阳香包雕塑

(三)公共艺术与陇东民俗文化结合的必要性

公共艺术是突显城市特色、增强城市魅力、满足市民文化自信和环境归属感的重要途径。民俗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涵,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风格的塑造是潜移默化和持久有力的。将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当地的民俗文化融合起来,不仅可以推动城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而且使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与民俗文化传承得以在活态城市文化特色上构成统一整体。

陇东民俗文化可以通过公共艺术中的各种形式手段来表现,补齐了目前陇东民俗文化建设方面的短板。真正做到民俗文化与城市文化氛围相互融合,更好地突出了庆阳市浓厚的黄土文化城市特点。通过文化传播带动陇东民俗文化走出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使陇东民俗文化成为庆阳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名片。

三、陇东民俗文化的公共艺术手段

(一)设计原则

为了使庆阳公共艺术设计的定位更加精准,从庆阳的人文、历史、风俗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应该坚持个性与共性、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既要坚持在国家民俗文化基础上发展陇东民俗文化,更要结合庆阳城市发展的特点,将庆阳民俗文化所特有的稚拙、黄土气息浓郁的气息凸显出来。在对陇东民俗文化进行公共艺术设计过程中,也要借鉴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体系中优秀的元素和表现手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宽陇东民俗文化的公共艺术设计思路。

(二)设计方法

公共艺术是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加强对公共艺术的审美性与功能性的研究,有利于塑造出全新而富于活力的城市形象。将公共艺术设计有机地嵌入陇东民俗文化中,可以展现庆阳城市的历史文脉以及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大力提升庆阳城市的文化形象,下面就设计方法做具体阐述。

1.厚度拉伸型公共艺术。拉伸型公共艺术,就是将简单的图形图像通过专业制图软件的推拉工具来赋予图形以厚度。由于厚度拉伸直接导致了作品表现手段单一,观看角度的局限性以及细节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对色彩表现有着强烈需求,辅以明亮、对比鲜明的色彩,提升自身表现力。

2.剪影型公共艺术。剪影型公共艺术利用事物轮廓作为主要表现,造型手段,轮廓又来自物体的形状,而不受光影深度、体积的影响。近些年庆阳的公共艺术有了初步的发展,剪影形式的公共艺术作品屡有出现,如庆阳高铁站广场前的皮影文化墙,采用比较现代的色彩组合,通过对剪纸、皮影等艺术形式进行公共艺术融合设计后,并与周围环境结合,体现出占地较小、自重较轻等优点,进一步发挥文化墙的宣传功能。

3.功能结合型公共艺术。现代公共艺术和传统雕塑最大的不同是公共艺术的功能性体现。功能结合型公共艺术是指可以提供乘坐休息、市政设施改造、标识、锻炼与游乐功能的公共艺术。野口勇是20世纪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他的作品《黑色曼陀铃》(如图2),将公共艺术和设施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提供了便利的同时还能增强公众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使得作品与人能够产生更好的交流。

图2 野口勇《黑色曼陀铃》

四、公共艺术视角下对陇东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崛起,民俗文化正逐步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升级。越来越多的地方将本土的民俗文化展示在国家乃至世界面前,从根本上体现了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将公共艺术作为陇东民俗文化传播方向,可以从根本上扩大庆阳的“朋友圈”,增加一定的影响力。实现了民俗文化产业、旅游、教育、艺术等产业为一体的跨界联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陇东民俗文化的传播效率,扩展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带动民俗文化产业升级,使各类产业和文化在庆阳经济趋势上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虽然庆阳市的公共艺术的建设和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然而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城市一些成功的发展经验,让公共艺术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和庆阳城市精神的象征。相信在不久后庆阳公共艺术作品的相继推出,会把我们庆阳建设得更加具有艺术性、公众性、文化性。

结语

随着城市文化的不断深入与渗透,公共艺术逐步发展为一项新兴产业,成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文化发展中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城市公共艺术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城市环境美化、人文关怀以及公共空间文化交流的精神与价值。如果一座城市没有了公共艺术,就像一个人没有思想,变得空洞而乏味[3]。在现代公共艺术设计中应用传统的民俗文化,能够丰富和深化公共艺术设计内涵和形式,传统民俗文化并不是陈旧和僵化的,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传承创新促进发展,两者结合也为城市公共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推动公共艺术的不断创新。通过公共艺术的手段对陇东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不仅可以带动香包、剪纸、皮影等民俗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丰富庆阳市的文化内容,更推动了庆阳文化与地方传统文化的合作交流。

猜你喜欢
香包庆阳陇东
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Our Best Friend
端午香包
燕昱 庆阳北石窟 油画作品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甘肃庆阳西峰区:吃上“产业饭”摘掉“贫困帽”
萌萌鸡小香包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陇东黄土高原软枣猕猴桃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