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表达力:优化儿童写作思维的重要引擎

2023-05-19 04:02张程晓
江苏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写作思维语文教学

【摘 要】儿童想象作文存在想象与表达不能融通共促的问题。在深入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搭建思维支架,丰富评价通道,通过聚焦释放儿童的好奇心、冒险精神、创造激情和认同感等活力因子,来激活儿童的想象表达力,从而优化其想象写作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表达力;写作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14-0037-04

【作者简介】张程晓,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平直实验小学校(江苏苏州,215006)教师,一级教师,姑苏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教师指导儿童写想象作文时,应释放其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要培养其表达想象的能力。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形式,影响着思维的品质,即便学生有恣意的想象,也未必能尽兴表达。

一、困境:不能兼得的想象“神思”与表达“精裁”

1.言语的凌乱:放任自由的想象

儿童的思维呈散发状,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的确带给人们美好的触动,但其天马行空般的畅想也具有随意性,他们头脑中的想象大多只是一个念头。故其在写作中,尤其是对故事情节的设定,缺少连贯性:有时是漫无边际、游走式推进想象过程;有时为了夸大曲折离奇的情节,进行无节制的延伸;有时主题思想不明确,想象偏离主题……

2.表達的受限:无处安放的想象

新奇有趣的想象是儿童写好想象作文的生发点,但要在这些点上发散延展,形成有条理的文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童常常想了很多,却不知从何下笔,不知如何谋篇布局,或描写平淡,或叙述混乱,又或言语受遣词造句、修辞表达的限制,这样的情形在课堂上经常发生。儿童欠缺刻画细节、展现画面感的表达能力,不少教师也未能在提升儿童言语表达的品质方面给予有效指导。因此,不少学生即便有丰富的想象力,受表达所限,也很难写出优质的文章。

3.形式的精裁:难掩平庸的想象

然而,更常见的情形是学生在写作文时表现出的想象的平庸。部分教师过于强调作文的结构完整、内容合理、话语逻辑严谨等,将学生的想象束缚在刻板的规则和范文框架中,自身又将想象作文与记叙作文一样教。我们观察儿童的想象作文,不难发现其想象的趋同性:人物形象设定大同小异,缺少个性;情节构思单一,习作思路雷同,忽视细节的想象。学生缺失最重要的想象潜力,其作文就像空心大树,终究不能枝繁叶茂。

二、归因:无法和解的想象“养护”与表达“锤炼”

1.无为主义——“放养”儿童的想象

一部分教师认为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想象作文应该让儿童天马行空般畅想,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过分干预只会抑制其想象力的释放,“不教”“无为”才是对儿童想象力最好的成全。故其在实际教学中,缺乏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热衷于营造儿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氛围,让儿童创造属于自己的“神来之笔”。但仅靠儿童偶然的“灵感乍现”来架构整篇文章,进行持续性写作教学的教师,其实是缺乏责任感的。与其说为呵护儿童想象力,想象作文不需要教,不如说这部分教师对如何打开儿童想象,提升儿童表达想象的能力缺少应有的思考与实践。

2.理想主义——“培植”儿童的想象

还有不少教师将教学重点聚焦于如何打开儿童想象力的大门,重在“培植”儿童的想象,以致用力过猛,忽略了写作的本质属性。其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课堂时间的分配中只关注儿童想象的生发,精心“栽培”大胆新奇的想象,而忽略指导学生进行有条理、有秩序的表达。事实上,言语作为重要的思维工具,对儿童的写作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练习。

3.功用主义——“驯化”儿童的表达

与两者不同的是,还有部分教师只注重儿童的表达训练,忽视对儿童想象力的呵护,其实质是忽略了想象作文的文体特征。因为想象不被重视,儿童可能会否定和隐藏自己的想法以迎合范文的规整,出现刻意训练下的表达成人化的现象。这样的文章是催熟的产物,缺失儿童应有的灵性和童趣,从而导致情感失真。文章即便有精妙的遣词造句,精心裁剪的形式,也难以掩盖想象的平庸。

基于此,在想象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聚焦培养儿童的想象表达力,并将其作为优化儿童想象思维的重要引擎,进而实现更优质、更高效的作文课堂教学。

三、路径:释放活力因子,激活想象表达力

(一)厘清编排脉络,洞悉养成路径

1.类别规整:寻找想象表达力的“聚焦眼”

统编教材三至六年级共编排了12次想象作文练习,通过研读,我们可将其细分为文学依托类、文学创造类、假设情境类和科学创造类四种类别。不同类别的想象作文对儿童想象品质的聚焦点不同。进行文学依托想象作文教学时,如何指导儿童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理顺情节线,是教师精准施力的“聚焦眼”;文学创造类的想象作文教学更应鼓励儿童展开与众不同的想象,渗透想象方法的指导;进行假设情境类和科学创造类想象作文教学时,教师又应以聚焦奇特想象和刻画想象细节为重心。对想象类作文进行归纳,有助于教师快速找准提升想象表达力的聚焦点,进行有效施力。

2.体系引路:寻找想象表达力的“序列绳”

多角度纵横分析12次想象作文练习,教师可明晰教材想象作文的训练体系。从横向来分析,每册教材均安排一至两个想象单元,从单元导语、课文实例、园地交流再到习作练习,无一不让学生沉浸在想象的奇妙世界中,无一不为学生的想象习作铺路搭桥。从纵向来比较,中、高年段的想象作文练习从仿写、续编故事性较强的童话转向编写不同情境的假设故事,再向创作科幻故事逐步深入。可见,随着年段的升高,想象作文的练习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走向综合。因此,想象作文教学应随之进行通盘考量,呈现体系化和序列性。

3.梯度升级:寻找想象表达力的“进阶梯”

不同的年段,要求的想象侧重点也不同。中年段的“奇妙的想象”“这样想象真有趣”等话题,反复强调想象的“大胆”,意在促使儿童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高年段的习作练习《变形记》《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强调想象的“奇特”,《二十年后的家乡》《神奇的探险之旅》等提醒学生想象要合理,并将重点内容写具体。可见,随着年段的递增,想象习作教学应引导学生由大胆、独特想象逐渐走向合理想象,由再造想象逐渐走向创造想象,由有趣的童话故事想象走向具有复杂思维的科学故事想象。因此,儿童的想象思维品质和表达想象的能力均应实现这样的进阶。

(二)搭建思维支架,释放活力因子

1.媒介式支架——触发想象思维的鲜活力

教学时,教师精心构筑媒介支架,能引导学生有效展开想象,渗透表达技巧。六上习作《变形记》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另一种事物,以此视角观察、想象变形后的经历。教学时,笔者将一只蜘蛛锁定为变形事物,并截取一小段视频:一只在网上悠闲等待猎物的小蜘蛛因为误爬上一只撞网的气球,开启了一段奇特的飘荡之旅。接着,笔者对此视频作精细处理:将视频消音,用“下水文”给蜘蛛配音,以蜘蛛的视角还原奇特旅程,并加上文字补白蜘蛛的心理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反响良好。趣味的表达、夸张的想象、生动画面的呈现,不仅极大活跃了儿童的想象思维,触发其进行大胆、奇特的想象,而且使儿童自然领会到了以第一视角记录独特经历的手法。利用媒介载体培养想象表达力,有助于儿童在强烈的画面冲击下刻画细节,提升想象思维能力。

2.联结式支架——深化想象思维的延展力

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加强想象方法的渗透与练习。三下习作八《这样想象真有趣》引导学生运用夸张的方法将动物的特征增强放大。笔者引导学生运用黏合方法将不同事物的特征进行组合:母鸡翱翔天空,蜗牛跑得比汽车还快……同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提示我们可以反向想象,第八单元《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的“慢”和“急”是一组对比想象。与此同时,教师应引导儿童在学习中进行从书本到生活的联结与迁移。教学创编科幻故事时,笔者以“未来的一天”为想象起点,启发儿童运用多种想象方法。在黏合想象中,儿童畅想未来世界可实现移植生物基因,从而发明奇特能力;在对比想象中,儿童想象未来人类生活在火星上,可能会因氧气稀缺购买配备设施,也可能开发新能源实现充分供给……方法的牵引有助于儿童联结各種情境丰富想象创作,在反复训练中熟能生巧、巧而生精。

3.分解式支架——细摹想象思维的刻画力

搭建分解式思维支架有助于儿童刻画想象细节。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虽然明白“如何把想象重点部分写具体”,如“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渲染”“刻画人物活动细节”等,但被问及如何“刻画细节”则显含糊。基于此,笔者搭建了细节描写的思维支架,设计了“锦囊妙计”给予学生提示,如“两个情节”“五个动词”“两处感受”……引导其细读领悟。例如,在渲染环境时,笔者要求学生至少要对两处景物进行暗示描写,呈现环境的立体感;明确运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打造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呈现人物形象的立体感。这有助于儿童发散思维,寻找到更多想象细节的施力点,在写作中营造出画面的立体感。

(三)丰富评价通道,丰沛情感张力

1.导向目标:建构想象表达的评价支架

建立目标导向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师生在教学中厘清习作重点,构建细化儿童想象思维品质和想象表达能力的双维评价体系。笔者执教六上习作《变形记》时,设计了目标导向式评价单,涉及“想象和情感”“表达和结构”两个层面,以“想象奇特,富有新意”考查儿童想象的独特性,以“详细叙述,刻画细节,有较强的画面感”考查其表达想象的能力。儿童运用评价支架,对照作文读与悟,评与改,思与创,实现想象思维的深度加工和言语表达的精进润色,将想象表达落实到细节呈现中。

2.升温情感:触发想象表达的活力因子

想象的灵动有赖于情感养料的滋养。对故事展开大胆的想象,不正是儿童进行的一场精神冒险之旅吗?当儿童的写作能折射出无畏的冒险精神,融入纯真的好奇心和创造的激情等活力因子时,其作文无疑是富有情感张力的想象佳作,这也是想象作文评价的最佳标准。儿童自我评估作文中想象活力因子的释放度,可激活其想象表达的活力因子,助力其建立写作自信。

3.切换主场:畅通想象表达的思维电流

语言与思维的联姻应贯穿写作的全过程,作后讲评是有效润色语言的重要环节,这将有助于儿童完善写作意图,丰富修辞表达。作文评价可通过生生互评、互改的儿童活动主场,运用目标导向式评价单和想象活力因子释放评估单,以作者和读者的双重视角展开;还可开展“奇思妙想奖”“大冒险家”“细节捕手”等评选活动,营造颁奖式课堂氛围,搭建鼓励平台;也可链接“云会场”,开设班级视频号,定期将儿童的想象作文小视频发布到网络上,儿童可以数数点赞数量,晒晒转发量,摘录两条受启发的评论,描述一下有意思的想象视频,在“仪式感”中尽情享受想象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散文全集[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6.

[2]朱丽婷.小学想象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3]吴英.小学语文想象作文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4]何捷.警惕在“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观念中沦陷[J].语文教学通讯,2021(9):11-14.

[5]郭厚甫.小学“科学创造类”想象作文教学策略——以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1(5):51-53.

猜你喜欢
写作思维语文教学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思考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叙事学理论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发
小学语文教学读与写相结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