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两会报道如何打造青年气质

2023-05-19 10:22郭韶明
中国记者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青年报委员代表

□ 郭韶明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新闻媒体同题竞争的“竞技场”。2023年是换届的两会,各家媒体精心策划,融合传播,推出形态多样的新闻作品,力求形成独具辨识度的报道。对中国青年报全媒体而言,青年就是主场,如何做好两会报道的青年化阐释、可视化传播,在众多的两会报道中体现中青报的辨识度,是组织策划两会报道的重点。

编辑思想统领两会报道的整体策划。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青报的两会特刊取名为“开新局”,以“强信心、聚共识、同奋斗”为主题,紧扣议程,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聚焦“国之大者”与青年发展,彰显青年特色,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数字人、全息异地同台、AI绘画等新技术新应用,创制更多可视化产品。中青报以两会特刊、网络直播、动画条漫、网络专题、电子海报、短视频、微纪录片、相关研讨会活动等丰富的产品形态,获得总传播量78.5亿,原创报道2700多篇(条)的成绩。

与往年比,今年中青报两会报道青年特色更加鲜明,全方位进入融媒传播时代,全程传播更加成熟。

一、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做好总书记重要讲话及大政方针的青年化阐释

两会不仅是代表委员积极履职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和场所,也是新闻媒体传播中央大政方针的重要时段。中国青年报全媒体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从青年的视角,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立法法修正草案、国务院机构改革、两高工作报告、乡村振兴等两会重要文件或中央大政方针。

对于总书记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一是第一时间推出金句海报和青年反响报道,如《图知道|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图知道|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汇聚起强国强军的青春力量》等。二是推出系列深度报道或评论,从青年视角进行解读。中青报先后刊发《“平视世界的一代”需要更博大的家国情怀》《平视世界有自信 奋斗实干赢未来》《两会讲述中国故事 青年传递中国信心》等深度报道或评论文章,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平视世界的青年,该以怎样的姿态担负起历史重任?落脚于“平视世界的一代”不是以分数高低论英雄,而是在应对新挑战时需要更博大的家国情怀。三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联动报网采编力量,围绕总书记下团组策划制作“青春思政课·两会时刻”系列融媒体产品,力求将总书记心系人民治国理政这一最能反映国情世情以及共产党人精神风貌的大思政课素材使用好、传播好。围绕总书记三次到团组,推出《高质量发展!为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营经济,再接再厉!》《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三期内容。每期都邀请一位思政主讲人、一位特约点评嘉宾、两位青年学子代表,进行解读、讨论,并辅以总书记现场画面视频、金句海报、SVG互动答题、理论短评等内容。其中,主讲人以青年思政教师为主,特约嘉宾以总书记到团组现场的代表委员为主,力求引导青年又贴近青年、有理论深度又清新活泼、整体内容充实而各细分板块精练简洁。此外,中青网结合重大主题项目“强国一代有我在”制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保障人民幸福安康 从身边做起 从点滴做起》等2期短视频。

中国青年报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聚焦年轻人与政府工作报告的交集,体现了青春气息、融媒特色。《政府工作报告回应青年痛点》重点关注年轻人就业、住房等问题,视频栏目“两会热点串串烧”创制的视频节目《就业、教育、生育、住房、医疗……一条红线串起青年关切》把政府工作报告中与青年相关、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福祉悉数道来,从中看到就业、教育、生育、住房、医疗等青年关切的民生问题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积极回应,让受众通过生动、鲜活的可视化形态,感受到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同时也是百姓、青年身边一幅幅可感可知、可触可摸的生活画面,让政府工作报告更具民生温度。图知道工作室化繁为简,让复杂报告简单化,《极不寻常这五年——数读政府工作报告》用数据图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青年报全媒体对立法法修正草案、国务院机构改革、两高工作报告、乡村振兴等都从青年视角切入,多个专栏的视频节目进行生动有趣的解读。如对乡村振兴这个宏大主题,3月13日的见报文字深度稿《乡村振兴呼唤青年人才》从青年人才这个角度切入,当天上线的参数视频节目《旧貌换新颜,乡村振兴呼唤有为青年》,展示了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全国两会青年期待调查,调查显示90.6%受访者会参与两会议题讨论,48.7%受访者期待吸引人才返乡,壮大专业“新三农”队伍。通过青年和全国人大代表接地气的发言,呼吁青年参与到乡村振兴中。

二、始终坚持青年关注,靶向发力,锁定与青年密切相关的两会议题

两会报道从选题策划到传播方式,中国青年报全媒体始终坚持青年关注,尽量做到靶向发力、定向投喂,找准话题切入点,把青年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结合。

两会召开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了一项题为“两会在即,你最关心哪些议题”的全国两会青年期待调查。调查显示,教育是期待度最高的两会议题,就业创业、住房排在第二、三位。同时对地方两会热点议题进行盘点,确定了一系列关乎青年切身利益的重点选题。

今年《中国青年报》的报头设计,增加新媒体要素,通过全媒体报道要目、导读海报实现报网融合。6期两会特刊创新务实,在关注国计民生等焦点问题的同时,小切口关注青年问题,如就业、住房、青少年心理、医卫、青年婚恋、新农人等。

《没到35岁,找工作就容易吗》关注“35岁门槛现象”,与代表委员一起,共同破解就业歧视困局。《这个KPI连着新市民的安居梦》关注极端通勤,回应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婚姻大事怎么甩掉高价彩礼包袱》聚焦困扰农村年轻人的高价彩礼问题,剖析互相攀比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提出建设性建议。

“两会快评”专栏短平快,更有时代感,用真诚、接地气的表达,体现了青年特色。视频节目“两会青年说”聚焦青年关心的生育、青年发展型城市、心理健康、环境保护、经济复苏等国计民生热点话题,由新闻事件和网友关注引入,解答青年之问、纾解青年焦虑,总传播量超过3500万。

三、始终坚持关注青年,贴心服务青年群体

经过重点研究、精心策划,中国青年报全媒体打出系列组合拳,关注青年代表、青春力量,聚焦“90后”代表,描绘他们的群像,以图文、视频、数据图表、专题视频节目等融媒体手段充分报道“90后”代表履职。从近3000名代表中筛选出“90后”代表,费心费力费时,最后锁定57位“90后”。

深度报道《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90后”代表展望中国式现代化图景》充分报道了代表中的“90后”群体,生动阐释他们如何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视频报道《张雨霏代表:体育要为健康中国“添一把火”》,采访了最年轻的代表、奥运冠军张雨霏。摄影报道《从阿布洛哈去北京》记录了中青报“90后”记者前往悬崖村,探访“95后”代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吉列子日的履职故事。整版报道《走进国家议事殿堂的“90后”》以数据图表分析这个群体的构成,“豹小花跑两会”节目对他们进行访谈,独家发现独特表达。

《图知道|青年代表青春力量》通过漫画形式,以清新精致的风格展现“90后”代表如何在履职中成长、在成长中回馈人民建设祖国。聚焦“90后”“95后”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按照他们所在的不同领域以“体(育)”“技(术)”“农(业)”等进行分类,将代表委员的形象与议案提案有机融合,描绘这一青年群体群像,展示了强国一代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青春风采。同时聚焦青年关注的十大热点话题,搜集、制作代表委员回应,让青年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青年有所呼,代表委员有所应。

快递小哥在三年抗疫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新业态新青年就业群体。3月3日《中国青年报》推出整版专题,聚焦人大代表为快递小哥发声,通过一线快递小哥的故事、共青团帮扶保障、专家调研等完整、立体地展现“最熟悉的陌生人”的生存境况、权益维护需求。微纪录片《同舟》跟拍登上今年春晚的快递小哥刘阔,打通会场内外,聚焦快递员等新就业者群体的安危冷暖,接地气,有温度,立意深,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深度融合,用镜头语言感染人,用真情实感温暖人。

同时,注重与青年的交互,发起互动式活动。中青校媒开展面向全国各地青年发起的问题征集活动——“两会请回答”,向两会代表、委员提问。还通过开设微博投票来倾听年轻网友的声音,累计有20多万名网友参与投票,随之带热了话题。

四、创新形式,让青年喜闻乐见,但不失专业品质,不失思想含量

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中国青年报全媒体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表达形式和传播方式,打造系列融媒体产品,爆款频出,让青年喜闻乐见,形成强大传播声量。从2月24日到3月12日,中国青年报微博就有15个话题冲上热搜。

每个产品不仅有形式,而且有思想含量、专业品质。如利用AI绘画、长时间训练创制的视频《中国式现代化真正的画笔在我们手中》,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维度展现了 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画卷,让未来更可感可期。在短片的最后,回到正在召开的今年两会现场,激励鼓舞所有人特别是青年,真正的“画笔”其实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于我们的团结奋斗。

视频《发展、科技、建设——数读两会代表委员通道“关键词”》通过对6场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的发言内容逐词逐句进行词频处理,让用户直观地看到代表委员通道中的“关键词”,为用户“划重点”。为能够准确地进行词频分析,制作团队实时跟进代表委员通道的直播,收集并整理出每个人的发言文字实录,并在原始词频表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筛选、梳理。在脚本创作阶段,为了让视频逻辑清晰、情感有递进、用户有共鸣,团队在选句过程中反复挑选,从近4万字的发言实录中挑出若干条符合主题的精彩“金句”,展现足够信息量的同时,很好地传达出代表委员的风貌风采。在视频剪辑阶段,一帧一帧地制作了具有词云图动画效果的开头、转场动画和结尾风格化文字效果。在总长超过4个小时的视频素材中,挑选剪辑出所需要的几秒钟镜头。将碎片化镜头和词云图动画结合重组,进行统一风格化处理。

“两会青年说”视频节目首次探索采用5G全息投影技术,真人等比例大小的“代表”和“委员”可跨越千里,实时投放至演播室,呈现与嘉宾握手、交谈等互动形式,提升了异地访谈的现场感和沉浸感。同时,让专业记者主持节目,体现了专业记者的深厚积累,努力做到可视化报道深度化。比如,心理健康话题,邀请中学心理教师、代表委员和大学生探讨我们如何应对青少年抑郁;生育话题,邀请丁克女性、三个孩子的妈妈探讨生育困境。

但回顾今年两会报道,也有短板,需要引起反思。

第一,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还在探索阶段。技术引领赋能内容创新是未来趋势,也是目前的短板。今年,中国青年报与百度合作,通过图文转视频技术和数字主持人技术,自动生成由数字主持人出镜口播的短视频报道“青小霞两会播报”,推出的《春天的盛会》《希望寄予青年》《祝我们女同胞节日快乐》《高价彩礼你怎么看》等作品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但与其他技术运用纯熟、资金充足的媒体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第二,催生培养“IP记者”的紧迫性。现场采访的记者名额有限,“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采写发全靠自己,考验现场记者的专业素养,催生了培养“IP记者”的紧迫性。每家媒体需要培养几名全能记者,后面有专业团队支撑,统一包装统一发布,更高效,也更有利于形成个性鲜明的新闻作品。

猜你喜欢
中国青年报委员代表
图片报道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我心目中的“暖闻”——中国青年报的“暖闻·暖心”之路
众筹来的2018新年献词——中国青年报“强国体”出炉记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人物通讯的表达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