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视域下 重大时政报道的组合传播策略

2023-05-19 10:22李伟
中国记者 2023年4期
关键词:时政客户端渠道

□ 李伟

全国两会历来是主流媒体全年报道的重中之重。在媒体融合进入深度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两会报道已成为检验主流媒体改革创新成果的重要战场[1],最新的媒体技术、创新性的报道模式,都在两会报道中悉数亮相。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事业“一体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央视新闻新媒体在两会期间综合运用多种报道形态和手段,在渠道、内容、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组合报道展示两会成果,解读两会声音,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现实注脚。

一、多渠道组合:各有侧重

渠道是媒体融合的物质基础。面对受众阅听习惯的变化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为了提高报道的覆盖范围和触达率,在移动终端上的渠道布局与组合运用成为策划重大时政报道的前置议题。

2023年全国两会报道,央视新闻在立足自有传播渠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的基础上,一方面注重内部渠道融合,大小屏联动,与央视新闻频道联合推出融合报道;另一方面则秉承“用户在哪里,央视新闻就在哪里”的理念,差异化运营社交媒体平台,在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都推出了适合平台特点的新媒体产品。

(一)自建渠道: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闻客户端如今已成为新闻媒体在移动端进行内容布局的标配,是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融合转型的重要抓手。央视新闻客户端是央视新闻的重要自建新媒体渠道。在重大时政报道中,央视新闻客户端往往是独家报道的首发平台,将此作为提升品牌和渠道影响力的重要契机。

2023全国两会期间,央视新闻首先是突出在时政报道上的首发优势,强调时效性,44条两会时政快讯做到全网首发,被多家主流媒体引用,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澎湃新闻等资讯平台首页置顶推荐,形成品牌辐射优势;其次是突出全面报道,依靠总台新闻“一体两翼”的强大采集、生产能力,共集纳发布近300条两会相关报道,打造两会报道“稿源池”。两会期间,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日活人数、阅读量显著提升。

(二)融合渠道:“电视+新媒体”

传统渠道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并不是渠道的简单叠加,而是体现在跨渠道内容的融合共建和不同话语体系的互相借鉴。

2023全国两会期间,央视新闻新媒体一方面在全民关注的重要场次直播中,如开幕会、政府工作报告、宪法宣誓仪式、闭幕会等与新闻频道并机直播,实现一次采集、多终端分发;另一方面,与新闻频道合作推出融媒体直播节目“两会你我他”,通过新闻频道直播间连线央视新闻新媒体直播间、大小屏同步直播的形式,实现了渠道的互通、话题的联动、语态的借鉴。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互动栏目“两会你我他丨总台帮你问”,新媒体记者每日通过网友提问、留言发现热议话题,并带着这些民生热点在午间时段与新闻频道直播间充分互动——新媒体直播间小切口讲述网民关切、民生故事,频道直播间采访代表委员专家答疑解惑、提炼总结,鲜活呈现开局之年积极有为的社会面貌,发挥舆论引领作用。

(三)合作渠道

央视新闻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B 站、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平台均开设有官方账号。这些用户基数大、活跃度高的社交化平台成为延伸报道触达率、提高报道可见度的重要渠道。在微博上,央视新闻主持的93个话题登上热搜,19个话题阅读量破亿;在抖音、快手、B站、腾讯、今日头条、知乎等平台,对央视新闻两会直播全量推送超50次;并以首页置顶、频道置顶的方式,对央视新闻的独家视频、图文稿件进行推荐,登上多个平台的热榜首位。

二、多内容形态组合:全面生动

内容融合,融在语态。媒体融合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的“转译者”。作为连接主流媒体与网友的中介,在全国两会这样的重大时政报道中,新媒体最重要的是担当好“转译者”的角色,将两会报道从宏大叙事转变为贴近受众的服务报道。这不仅是对语言风格的要求,更需要媒体回应用户关切与诉求,将报道或信息发布的重点转移到民生的视角、人的视角上来[2]。通过多种形式的运用,做好解读与细化,将其转化为受众听得懂、看得见、说得出的语言,成为社交平台上人们津津乐道、愿意分享的话题。

(一)直播报道

除了传统的并机直播,央视新闻还推出了众多原创性、解读性、预热性新媒体直播。

两会开幕前夕,央视新闻新媒体中心联动全国记者总站推出6期两会预热特别直播节目《看中国式现代化图景》,以特色壮观航拍和多机位景观展示,深度探访呈现重大工程、乡村、城市等的新面貌、新变化,带观众身临其境感受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引发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议题的关注和讨论。

两会期间,每晚推出直播栏目“一年之计看两会”,邀请委员、代表和广大网友一起通过连线的方式共话两会热点,解读2023年两会的新变化、新热点,讲好社会主义民主故事,阐释好全过程人民民主。

(二)视频报道

对于出身电视新闻机构的央视新闻新媒体而言,视频报道是看家本领。但媒体融合语境下的短视频作为一种“社交语言”,已经与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大不相同,体现出强烈的碎片化、社交化、移动化特点。

2023全国两会中,央视新闻一方面基于电视直播,对全民关注的两会热点进行二次创作,迅速处理出短小精悍、情绪饱满、易于分享的碎片化短视频产品,让核心现场、重要消息在短时间内通过社交短视频平台、朋友圈传遍全网,成为两会报道的“轻骑兵”;另一方面,推出一系列带有鲜明新媒体特点的政论片、微纪录片,以达到深化主题的效果。在两会预热阶段,央视新闻就推出时政微视频《和人民在一起》,彰显两会的主题与使命;在会期进行中则基于核心现场视频推出《宪法宣誓!郑重的誓言 人民的选择》《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等一系列时政微纪录片,邀请网友共同见证两会重要时刻。3月8日推出《微视频|最美好的祝福》,通过展现两会女代表女委员,以及平凡女性的精神面貌和光辉形象,来表现新时代女性的风采。两会闭幕当天推出微视频《路》,第一时间释放了春天里再出发的蓬勃生机,以“路”为名,再启新程。系列纪录类短视频《代表委员这一天》生动地展现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履职尽责,现场感强、节奏清新明快、人物特点突出,相关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约2.2亿。

(三)可视化报道

解读两会热点,传递两会声音,将宏大的时政主题“转译”为直观、易懂的可视化作品,是主流媒体两会报道的重要手段之一。

两会期间,央视新闻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等议程,共推出12组原创视觉产品,以思维导图、数字海报、一图解读等形式,条理清晰、图文并茂地梳理阐释两会重点议题,使用户眼前一亮,并且乐于分享到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平台,形成链式传播。快讯海报“习近平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迅速成为在微博、朋友圈刷屏的可视化报道产品。

(四)IP栏目

IP栏目由于具有鲜明的节目风格和相对稳定的用户群,也成为两会报道的重要力量。

两会期间,央视新闻金牌栏目“主播说联播”聚焦全国两会热点、代表委员热议话题,共发布6篇短评微视频,通过“说”的方式,为网友解读、阐述两会热点;访谈栏目“相对论”每天讨论一个民生热点,如就业、旅游、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记者下沉各行各业基层一线,采访火遍全网的大风机押车人,调研突然火爆的北京鼓楼,还利用长时间蹲点的节目资源,呈现开局之年社会面貌,探索基层解题之道。

(五)特别报道

特别报道由于适合传递深度信息,综合性强,仍然是重要时政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央视新闻推出多组特别报道。其中,《习近平两会时刻》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现场的精彩瞬间,从小切口讲故事,阐述总书记重要思想和重要指示。《“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新兴产业如火如荼,下一步怎么走?》等7篇特别报道,全部获得优异的传播效果。

三、多技术形态融合:丰富多彩

技术是媒体融合的重要推动力。与传统报道形式相比,引入了新媒体技术的报道在时效性、传播范围、互动性上都得到大大提升,这将对传统新闻报道的语态产生影响[3]。新技术的运用也为央视新闻的两会报道注入更多创新动力,带来了产品形态的丰富化、多样化。

(一)“虚拟主播+AIGC”技术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两会期间全民乃至全世界关注的核心议题。央视新闻在今年两会报道中引入“虚拟主播+AIGC”的新技术,推出特别节目《开局之年“hui”蓝图》,采用AI技术“创意化”绘制未来中国生态、农业、科技、智慧城市蓝图,打造出一幅幅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空间场景,将2035年远景目标在图纸上一一展现。央视新闻数字虚拟主播“央小新”首次被应用于两会深度报道,以他个人视角的参与、解读,让观众看得到当前中国的蓬勃发展,也望得到未来中国发展大势,更记得住不忘初心奋力向前、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情怀。

(二)SVG

两会期间,央视新闻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原创策划SVG《跃动起来了》《起飞》,以简约独特的设计,丰满立体的内容,展现历年两会带给百姓切切实实的实惠和改变,激发网友共鸣,同时富有极强视觉冲击力,趣味性强,让网友产生良好的交互感。

(三)互动H5

央视新闻客户端于3月3日推出融媒体互动H5《两会你我他—总台帮你问》。在H5里,网友可以就热门话题点亮关注、发表留言,精彩留言将会在融媒体节目“两会你我他”中呈现,共收集用户留言近6000条,不仅成为联通大小屏互动的纽带,还增强了新闻节目的互动性,激发了网友参与新闻的热情,推动电视和移动新媒体的融合生产。

重大时政报道由于时间跨度长、议题众多、政治性强、关注度高,决定了对其报道要采用多渠道、多形态、多角度的“组合拳”。媒体深度融合为这种“组合拳”报道提供了更多创新空间与应用领域,主流媒体应该以此为契机,在报道中探索机制融合、内容创作、渠道拓展、技术应用的更多可能性,乃至拓展融合视域下版权管理、经营管理的边界,使重大时政报道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推进剂”。

猜你喜欢
时政客户端渠道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基于Vanconnect的智能家居瘦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
渠道
渠道与内容应当辩证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