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趋势下两会融媒体报道的新亮点

2023-05-19 10:22张悦詹旻婧
中国记者 2023年4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

□ 张悦 詹旻婧

全国两会新闻报道是一年一度的新闻业务重头戏,各家媒体派出骨干力量,拿出看家本领,全息、全程聚焦会场,将会议现场和会议精神传抵千家万户。今年,两会的融媒体报道佳作频出,有不少值得关注的新亮点,也引发对新闻业务的新思考。

一、两会报道中融媒体产品的新亮点

(一)选题策划匠心独运

两会新闻报道重点聚焦两会议程、总结发展成就、展望未来蓝图,要求在短时间内出品大量同题报道,帮大家把握核心要义、读懂两会内容,选题策划上的匠心独具就极为重要。新华社的两则作品同样是报道总书记在十年两会上心系人民群众,构思却截然不同。《总书记的这些两会关切,有了哪些新变化?》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五个历史场景,以卫星视角照片的对比展示总书记“两会关切”的新变化。《学习故事绘丨连心之路》则以长卷漫画形式再现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场景,生动再现了一个个“不可能”如何在数年之内变为“可能”。两篇作品主旨相似,但各有所表,前者以视觉冲击震撼人心,后者用娓娓道来感染人心,策划上的巧思让同题报道各具神韵,从不同角度发挥传播效力。

地方媒体的策划在内容上突出两会要点与本地关联,用本地化的内容策划、风格化的呈现设计贴近用户、吸引用户。陕西日报的《非遗·穿越古今的中国魅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展示回应政府工作报告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河南广电创意动漫《甲骨文申请上两会》打考古文化牌,将甲骨文拟人化,用对甲骨文的古义新说趣味解读各个领域的累累硕果。这些产品用本地特色阐释两会热点,不仅言之有物,而且生动有趣,达成了内容与审美的高度结合。

(二)人工智能全面开花

今年两会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人工智能融入新闻生产探索的全面开花,相较于过去零星几家媒体的尝试,今年大批中央及地方媒体都在尝试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内容生成。越来越多的媒体启用具备拓展现实(XR)技术的虚拟演播室,丰富报道场景,一大批数字新闻工作者伴随着盎然的春意从二次元走进新闻报道现场。多家媒体在去年上线虚拟主播,并不断训练迭代,央视频的AI王冠、SMG的申䒕雅、津云的云小朵等已经第二年参与两会报道,中国日报的元曦、川观新闻的小观等也经历了党的二十大报道的锻炼。今年两会报道中的虚拟主播形象仿真度更高,央视网的数字主播小C在“中国神气局”节目中能呈现多视角下的360度完整仪态,在现实虚拟不断切换的复杂场景中能做出转圈、奔跑等动作;虚拟主播不只在演播室串场,工作任务也更复杂,小观与数字人阿央一起做访谈节目“两会下午茶”,走进实拍场景现场访谈人大代表。

新闻业界持续开拓以算力、算法、数据为驱动的人工智能应用,寻求技术与内容的有机融合,再现新闻现场,将抽象变为具象,创造传播新体验。一方面尝试新技术新热点,央视新闻《开局之年“hui”蓝图》以AI绘图为引子,畅谈未来农业发展;荔枝新闻用AI绘图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勾画2023年展望。另一方面则是深入开发融合表达技术与不同主题的配搭应用。河南广电推出全国两会系列短视频“拼出好未来”,其中《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采用“平行空间+元宇宙+人工智能角色融合”技术;《裸眼3D看红旗渠》综合使用了“人物实拍+数字虚拟+裸眼3D”的创意表现形式;《开往春天的列车》融合了三维动画和实景交互,这些都是近几年融合报道中的常见技术,但贴合内容的叠加组合让人眼前一亮。

(三)媒体联动提质增效

媒体联动也是今年两会报道的突出亮点,整合各参与主体优势,跨区域、跨平台探索合作创新,激活资源优势,实现传播效果倍增。闪电新闻联动江苏、海南、重庆、江西等八地媒体共同推出融媒体特别报道《九地媒体共“画”乡村振兴|向总书记报告,俺们村有了大变化》,又与四川观察、奔流新闻、大象新闻等沿黄九省(区)融媒联动,聚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推出系列报道、直播、手绘H5等融媒体产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另一条重要支撑带,长江沿岸的11省市也联合推出两会特别报道“对话长江 新潮逐浪”。广西、云南、新疆、福建等“一带一路”沿线省(区)省级媒体联合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并邀请柬埔寨、老挝等东盟国家媒体合作推出七国三十二台融媒体大联播“从这里出发”。京津冀四家广电媒体合作特别节目“对话京津冀”;成渝都市圈的重庆日报、四川日报联动推出“党媒连连看”代表委员跨屏采访。

媒体或以地缘形成纽带,以国家战略为契机,参照区域协同发展目标,共创话题;或以共同的物质精神财富为依托,打通资源,通力协作。趋同优势叠加,差异资源互补,多平台齐上阵形成聚合效应,扩大传播声量。既有省际联动,也有省市县媒体间的垂直联动,省级媒体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层级媒体间业务交流,形成矩阵式协同影响,释放最大传播效能。

□ 上图 新华社报道《从十个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前景》截图

□ 下图 河南日报系列动海报《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河南贡献》截图

□ 全国12省区市媒体联动报道《非遗·穿越古今的中国魅力》

(四)作品样态清新轻盈

人工智能和区域联动是大投入的重头戏,易出精品力作,而本届两会报道的众多轻量化融媒体产品也新颖多样,极具巧思,做到了通俗易懂,服务群众。各类思维导图、要点导读、金句摘选已经是报道两会内容的基本操作,媒体信手拈来,各显神通。以海报类报道为例,从最初的静态到动态,从数字到图表,新闻人一直在寻求一屏方寸间的生动表达。

新华社《从十个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前景》采用十张裸眼3D动态海报,在现实的成就中展望未来发展 的十条愿景。河南日报的系列动海报《政府工作报道里的河南贡献》一组六张,用户点击静态图片,海报自动切换到动态界面,动态背景下呈现从报告中摘选的一则建设成就数据,配以河南相关情况数据,内容上将报告“吃透”,形式上又将内容“入脑”。

轻量化的融媒产品符合移动传播特性,设计清新,一目了然,制作上手快、成本小、效果好。各家媒体不拘泥于前沿科技的较量,灵活运用各种简洁明快且贴合人心的报道形式,让转发量和阅读量实现几何式增长,取得了良好的传播共振效果。

二、技术变革中新闻报道的变与不变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媒体在报道主题、技术、语态、样态等方面守正创新,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两会实时动态和相关热点,让用户在全新的技术场景中获得沉浸式体验,多元化、全息式地感受全国两会盛况。当下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在全社会引发热议,技术变革中新闻报道的变与不变值得深思。

始终重视大型时政报道选题策划。在融合建设成效的支持下,报道形态越来越新颖,对于大型时政报道,首先要在破题上下功夫,以宣传阐释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及工作部署为目标,坚持选题策划的思想性、引领性,找角度、有深度,再谈用新思维、新技术增加新闻作品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报道内容要言之有物,呈现设计突出风格审美。拥抱新技术时始终打牢基础,练好基本功。

利用人工智能扎实推动新闻业务变革。人工智能内容生产的兴起对新闻业务发起了新挑战,作为技术敏感行业,媒体需不断适应新技术的涌入。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产业前景广阔,首要的是对流程环节的重塑,减轻新闻内容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人工智能前期投入大,后期还需不断开发迭代,不能仅凭“一招鲜”,满足于一时的炫技,变成追逐流量热度的“花拳绣腿”。智能技术不仅要在大型报道活动中引人注目,更要持续地应用于日常新闻生产流程,推动业务能力升级、人才技能提高和传播效果增强。

无论技术发展趋势如何智能化,新闻生产始终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活动。智能技术既然能辅助革新新闻业务形态,提高新闻生产质效,作为主导者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应时而动,更新思维理念、知识体系和技能方法,以高效的人机协同推动新闻工作的划时代变革。过去30年接踵而至的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信息传播巨变逼促新闻行业从被动到主动,完成了理念及流程的嬗变,如今人工智能的快速引入进一步推动业态升级。人工智能的一大特征是自主学习,这是机器仿照人类智能的精髓所在。两会以及其他大型时政新闻报道何尝不是在日常报道活动中持续吸收经验,而后“大练兵”的成果经验又被推行至日常,正是在此般循环往复的积累中,新闻理念的坚守和新闻技能的常新不断激发出凝心聚气的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用“小AI”解决人工智能的“大”烦恼
当人工智能遇见再制造
2019:人工智能
AI人工智能解疑答问
人工智能与就业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
人工智能,来了
数读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