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领导青年工作的战略定位、根本任务与实践要求

2023-05-21 19:32谢俊石杨娜
重庆社会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青年工作战略定位根本任务

谢俊 石杨娜

摘 要:青年工作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新时代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的内在规律,推动青年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明确了青年工作是党的一项战略性工作的定位,阐释了青年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出青年工作要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的实践要求,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键词:青年工作;战略定位;根本任务;实践要求

[中图分类号] D25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3)005-0081-0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3.005.006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擘画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蓝图,并对全党做好青年工作做出新的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深刻阐明了新时代青年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战略性地位,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并对广大青年提出“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新要求。新的征程上,要更好地团结、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就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青年工作的战略定位、根本任务和实践要求,使青年工作更好地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

一、青年工作的战略定位:党的一项战略性工作

“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发出的号召。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对青年工作做出专门论述,其政治意义非同寻常,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工作在党的整体事业中的极端重要性。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党始终都将青年工作放在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位置,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是新时代推进青年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

青年工作作为一项与时代同步前行、与青年同频共振的工作,必须立足现实需要,抓住当下大势,始终引领青年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着眼国家工作大局,把握主动、顺势而为。

始终引领青年围绕党的中心任务。青年工作只有把握当前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才能确保其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才能团结凝聚广大青年为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全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新时代青年工作要将目光聚焦到党的中心任务上,紧紧围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划部署,始终引领广大青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青春,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砺,在创新创业中勇往直前,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风气之先,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担当重任。自觉以党的中心任务为自己的职责使命,积极参与到强国大业和复兴伟业的各项实践活动之中,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以向上向善、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精神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撑起民族脊梁。

始终引领青年着眼国家工作大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谋划任何工作都需要自觉树立大局观,从大局、全局看问题,自觉将工作放在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开展,冷静研判趋势,把准方向。立足百年宏阔视野,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与奉献。青年始终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先锋力量。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工作的开展要紧紧围绕这两个大局,引领广大青年在大局下思考、行动,准确把握目前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世界坐标,深刻洞察当前世界发展大势,在干事创业时自觉胸怀大局,在谋划工作时自觉服从大局。

(二)青年工作“传承的是根脉”

“传承根脉”重在赓续基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红色基因、革命精神是青年工作的根脉所系。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中凝聚激励青年发展的力量。

始终引领青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2]。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内蕴着民族的价值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孝悌忠信、崇德向善等思想观念为青年养成良好的道德操守提供价值指引,“凿壁偷光”“卧薪尝胆”等历史典故为青年勇担大任、努力拼搏注入不竭动力,必须要引导广大青年以敬仰之心去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努力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智慧和营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文化根基。

始终引领青年传承红色基因、革命精神之根脉。革命事业靠青年一代接续奋斗,优良传统靠青年一代继承发扬。回顾过去的烽火岁月,一代又一代青年群体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在血与火、生与死的激战中形成了一心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奋斗精神,成为激励一代代青年人奋勇直前的精神动力。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砥砺前行,引导青年体悟党一路走来的筚路蓝缕,抓好对广大青年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将红色基因渗进青年血液,融入青年骨髓,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光荣传统中汲取营养,积聚风雨无阻、凯歌前行的根本力量”[3]。

(三)青年工作“面向的是未来”

青年工作不僅仅是眼前的、当下的工作,更是一项事关长远的战略性工作,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有着无比远大的前途和希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归根结底要靠富有创造力的青年一代。面向未来,要积极引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拼搏奋斗。

始终引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青年对美好梦想的不懈追求始终与民族复兴的历程紧密相连。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百年来,党领导青年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与革命武装、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的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传承的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与变革,民族复兴伟业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4],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要以坚实的底气和能力去应对民族复兴征程上的风险挑战,將党的宏伟目标转化为推动自身实践的不竭动力。

始终引领青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提出的关于应对世界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是新时代赋予青年的新使命。面向未来,世界大变局与疫情交织叠加,脱贫减贫与气候变化等难题亟待携手相助,党要引领青年更深刻地认识到每个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都是紧密相连的,深刻明白各国发展不是孤芳自赏、闭门造车式的发展。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必须要坚持胸怀天下、命运与共、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尊重、开放、共享、互鉴的态度去看待他国发展,与各国携手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智慧。

二、青年工作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工作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战略高度,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育人方向,努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1]。

(一)培养有理想的时代新人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的‘缺钙。”[5]理想信念是指引青年前进的方向标,青年理想是否远大、信念是否坚定,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要担负时代大任,就必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指引,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执着。

培养青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6]培养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如磐石,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研读,从原著原文原理中汲取营养,在常学常新中夯实理论素养;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敢于批判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坚决抵制马克思主义“无用论”“过时论”,让“真”主义内化为真信仰;必须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善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读问题,在实践中感悟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强大力量,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自己,讲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故事,做马克思主义的自觉践行者。

培养青年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精神旗帜,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青年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主力军和先锋力量,培养广大青年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是培养新时代青年的应有之义。培养青年深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决反对“虚无缥缈论”和“一蹴而就论”,不能因过程漫长而放弃追求、因现实复杂而放弃理想,时刻保持对远大理想的清醒认识和执着追求,铭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清澈誓言,坚定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心与决心,以逢山开路的勇气、遇水架桥的闯劲、久久为功的韧劲推进共产主义事业迈向更高台阶。

培养青年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执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 [7]19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取得了发达国家用几百年所取得的成就,用事实强有力地证明了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所坚信的理论、所施行的制度、所推崇的文化是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是极其正确且具有远大前景的。培养青年从历史发展中掌握党和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现实映照中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从发展大势中担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前程的责任,将个人梦想融入祖国的宏伟蓝图之中,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引领青年实现人生理想的前行方向。

(二)培养敢担当的时代新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新时代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也必将堪当肩负时代赋予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重任。敢担当、善担当是中国青年的突出特质。

培养青年树立敢担当的意识。从五四运动到革命斗争,从四化建设到创新脊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就是党带领广大青年勇担使命、顽强不屈的奋斗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青年为摆脱国家受难、民族受辱,毅然扛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为恢复国民生产、促进新中国发展,勇敢向急难险重的建设领域挺进;改革开放时期,广大青年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踊跃投身各条战线。正所谓“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要使青年真正肩负起时代重任就必须大力培养青年勇挑重担的思想意识,抵制逃避责任、怯于担当的错误思想,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

培养青年践行善担当的行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一代代青年人将火热青春投身建设祖国的伟大实践之中,他们当仁不让,响应在前、冲锋在前、奋斗在前,勇敢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实践是广大青年的演练场,只有经过实践的不断磨砺锻造,青年才能以更强韧的意志、更无畏的魄力、更扎实的本领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广大青年要积极投身各项实践活动之中,敢于到基层一线、边远山区、攻关前沿去啃硬骨头、挑重担子,不惧前行道路上的“腊子口”“娄山关”,用善担当的实际行动托起伟大梦想。

(三)培养能吃苦的时代新人

处于两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汇期,党所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青年要劈波斩浪,肩负起民族复兴之大任就要不怕苦、能吃苦,于艰苦中锻造意志、培养品质。

锻造青年不怕苦的意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只有“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少有的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大灾大难,却从来没有被压垮的民族,是从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的民族。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嚼草根……深刻诠释了中国人民敢吃苦、乐吃苦、勇吃苦的精神,这不仅是革命文化的苦难写照,也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继承弘扬不怕苦的优良傳统,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磨砺意志,激发不怕苦、敢吃苦的韧劲,用稚嫩肩膀扛起如山责任。

培养青年能吃苦的品质。穷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广大青年要锻造能吃苦的宝贵品质,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不因一时的诱惑而放弃原则,不因一时的艰难而退缩逃避,在吃苦中增强毅力,将吃苦当作自身历练能力、提高本领的必由之路,勇敢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考验自己、提升自己,在自找苦吃的过程中磨砺品行、坚定信仰。

(四)培养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对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要时刻准备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7]21,勉励广大青年做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培养青年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政治本色。百年来,党带领青年攻坚克难,为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不懈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披肝沥胆,以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进入新时代,作为社会顶梁柱的青年绝不能坐而论道、坐享其成,要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发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焦裕禄精神、王进喜精神等艰苦奋斗精神,传承先辈们自力更生、勠力前行的优良品格,始终保持不畏劳苦的精神境界、砥砺奋斗的精神风貌。

培养青年发扬接续奋斗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持之以恒、接续奋斗,以一步一脚印的务实态度、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精神铸就美好未来。进入新时代,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的青年要以接续奋斗的确定性应对外在的不确定性,清醒认识到民族复兴宏伟目标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筑牢接续奋斗的思想根基,将不懈奋斗、永久奋斗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在接续奋斗中谱写民族辉煌。

三、青年工作的实践要求:提升青年工作的“三力”

如何做好青年工作,将广大青年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是新时代青年工作必须要回答的时代之问。在庆祝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增强青年工作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为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提升青年工作的引领力

要增强青年工作引领力,为扎实推动新时代青年工作凝聚广泛共识,就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用伟大的目标感召青年”[7]30,引领广大青年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系统接受“四史”教育,践行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教育青年,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统一青年思想、引领青年方向、凝聚青年力量的必然要求。“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要学深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在常学常新中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就是要系统、准确、全面地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回应新时代各项重大问题中,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是新时代引领广大青年的伟大思想旗帜。要引领青年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夯实党执政的青年思想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将思想和意志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深刻领悟最新理论成果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把握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充分认识最新理论成果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在实践中积极践行,让最新理论成果成为青年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用“四史”教育启示青年。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四史”蕴含着许多催人奋进的力量,是最为生动、最具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要向广大青年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促使他们不断增强对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赖、信心、信念,在学思践悟中增强历史定力、锻炼历史思维、坚定理想信念。一是要讲好党史和新中国史,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要向青年讲好党从一叶红船迈向百年大党、从任人欺凌到独立自主的历史,弄清楚党从何而来、走向何处,让青年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以真实的历史感召青年,以党的伟大功绩和伟大成就鼓舞青年,通过客观真实的历史故事、丰满生动的历史人物坚定青年初心使命,在潜移默化中深化青年爱国情,强化青年爱国志,使党的历史成为教育青年、激励青年、塑造青年的鲜活素材。二是要讲好改革开放史,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8],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努力开创出来的。要向青年讲好党带领人民摆脱贫穷、逐梦小康等战略抉择的历史背景、具体部署和发展历程,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广大青年的奋斗激情,树立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思想观念,锐意进取,敢为人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纵深发展,创造出让世界瞩目的历史新成就。三是要讲好社会主义发展史,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要向青年讲清楚社会主义从风雨飘零到蓬勃发展的历程,促使青年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以及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曲折演进的历史过程,明白社会主义之所以在中国焕发磅礴生机与活力,归根结底就在于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从而坚定青年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

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百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不移其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初心使命。新时代引领青年成长成才,要坚持用党的初心感召青年,用党的使命呼唤青年,引导青年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接续奋斗。一是坚定青年为人民谋幸福的如磐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自从诞生之日就将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人民谋幸福贯穿于党的整个伟大奋斗历程。要引导广大青年坚定初心,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将初心融入为人民谋幸福中,增强服务人民的意识,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思考问题,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甘做人民的“孺子牛”,深入人民群众之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解决好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将服务人民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为人民谋幸福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赓续青年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时代重任依靠青年,伟大事业呼唤青年。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青年群体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实现中国梦离不开青年群体的鼎力相助。实现伟大复兴这一光辉目标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一代代有志青年持之以恒、前赴后继。要引导广大青年深刻认识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时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来激励自己,树立梦想终会实现的坚定信仰,积极投入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之中,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与民族的复兴大业之中,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共同跑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场接力赛。

(二)提升青年工作的组织力

“新时代的青年工作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7]153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提升新时代青年工作组织力的根本保障,不断深化改革以共青团、青联和学联为主导的先进青年群团组织是提升组织力的重要举措。

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全面领导。山雄有脊,房固有梁。新时代要做好青年工作就必须牢牢把稳党的领导这一定海神针,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对青年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首先,强化党对青年工作的政治引领,主要体现在“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青年发展政策”[9]的领导。一方面,党要为青年工作指明政治方向,引导青年时刻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之下,维护党的方针政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另一方面,党要为青年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切实解决青年在十大领域的需求,落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文化精品工程等十大重点项目,在政策上为青年工作和青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次,强化党对青年工作的思想引领。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凝心铸魂、补钙壮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筑强大的思想伟力,引导广大青年学懂弄通做实科学理论中蕴含的精髓要义,领略科学思想的真理之光。最后,强化党对青年工作的组织领导。必须要加强对以共青团为核心的青年群团组织的领导,确保群团组织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为党做好青年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推进共青团改革再出发。改革再出发就是要拿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围绕“三性”建设,聚焦基层组织建设,把共青团建设得更有活力、更坚强有力。一是以“三性”建设克服“四化”问题。推动共青团改革,必须清楚看到当前团工作中存在的“四化”问题,对症下药,刮骨疗伤。以政治性铸魂,是指共青团作为为党的青年工作服务的政治组织,必须将政治性放在首位,在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的同时,号召广大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以先进性锻骨,是指共青团要牢牢把握时代主题开展工作,加强团员先进性建设,引领广大青年时刻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以群众性落根,是指共青团要时刻践行群众路线,解民忧,纾民困,团干部要走近群众,走进群众,要“把宏大叙事与身边小事统一起来,把青年人的心紧紧同党贴在一起,为党争取人心、赢得青年”[10]。同时,团要适应新形势下网络化的发展,做好网上青年群众工作。二是要将改革举措落到基层组织。针对基层组织缺编制、缺经费、缺办公场所、缺工作人员的问题,团组织要“创新基层的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探索完善开放共享资源整合机制”[11],加强关注、加大投入,把资源和力量真正落实到基层,大力打造一支专职、兼职、挂职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积极吸纳真正愿意为党做青年工作、热爱团组织事业的模范人物、优秀青年,壮大基层组织力量。

深化青联和学联创新改革。青联和学联工作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联和学联组织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青年特点和规律,深化创新改革,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奋进新时代。”[7]232一方面,青联要代表好广大青年的利益和愿望,从青年群体最需要的地方着手,竭诚为广大青年服务,做青年朋友的“服务员”;要不断强化组织建设,扩大基层一线劳动青年在青联中的比例,积极吸纳工人、农民、服务业等领域中的优秀青年,加强与普通青年的紧密联系;要大力开展“青联大课堂”“青联榜样说”等系列学习活动,广泛动员青联委员、青年学者为广大青年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为青年答疑解惑,传播好党的声音,激发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另一方面,学联要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严格要求,将“严”的主基调贯穿于学联建设的各个方面,立规矩、严纪律,确保学联组织作风严实,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取得广大青年学生的信任与支持;要鼓励广大学生自觉投身到社会基层实践、国家建设前沿和创新创业一线之中,在服務人民奉献祖国中建功立业。

(三)提升青年工作的服务力

全党全社会都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就是要关心青年、支持青年,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新时代提升青年工作服务力必须正确认识青年,在把握青年特质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整合多方力量,为青年发展搭好台、架好梯。

在认识青年特质的基础上服务青年。只有正确认识青年的特质特点以及出现的新问题,才能精准高效地服务青年。一是要充分认识到青年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能量和活力,大力开展青年创新创业活动,鼓励青年积极参与到事关国家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中,充分激发青年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活力。二是要充分认识到青年“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的特性。针对“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要强化学校教育在青年学生知识体系搭建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强科学配置;针对“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为青年价值养成指点迷津、提供导向;针对“情感心理尚未成熟”,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把握青年群体的心理、性格、行为等情况。三是要充分认识到新时代背景下网络对青年群体的影响,竭力为广大青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青年由于思维敏捷、接受度高,更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成为网上争夺人心的重点。青年工作必须认识到这一新变化,建设好青年聚集的网络平台,组织力量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建立专门理论学习服务网站,提供内容丰富的理论学习资源,用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来滋养青年网民。同时,要“构建聚焦青年热点问题的青年服务新机制”[12],提供网上答疑解惑渠道,及时解决青年网民的困难困惑,服务好网上青年群体,带动更多的青年与党同心、与党同行。

在促進青年发展的过程中服务青年。国家欲发展,青年需当先。要发展好、培育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必须整合各方面力量,强化服务以促进青年更好发展。一是社会要花大气力为青年发展搭建舞台。要搭建好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大力筹建完善“青年创业示范园地”“青年科技创业孵化基地”等促进青年自由发展的平台,激发青年创新创造的热情与活力;组织好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力支持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爱心帮扶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深入广阔社会天地,激发青年自觉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激情和活力。二是学校要打造好青年发展的重要园地。要将德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让美好品德在学生心底扎根生芽,使学校真正成为化育为人的天地;要大力开展向榜样模范学习的活动,通过学习优秀榜样的先进事迹和感人精神,帮助青年厚植家国情怀、锤炼品德修为、树立崇高理想。三是家庭要帮助青年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积极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青年群体,重视孩子品德教育,改变“重知轻德”的不良倾向,以良好的家风家教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远大的理想信念,为青年成长成才起好头、打好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关于青年工作的定位从“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到“一项战略性工作”,深刻凸显了青年工作在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极端重要的地位。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努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推进青年工作“三力”建设,更加清晰明确了青年工作的根本任务,构建了指导和推动青年工作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要求,为新时代党领导青年在时代大潮中立身、立心、立业、立命提供一系列行动指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22-10-17(002).

[2]  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强调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2-06-10(001).

[3]  郑卫丽,王标.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时代新人培养的三个维度:精神要义、实现思路与意义表达[J].重庆社会科学,2021(11):66-77.

[4]  尹冬梅.新时代培育强国先锋的内在逻辑与实践向度[J].思想理论教育,2022(7):55-60.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5.

[6]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6.

[7]  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8]  王顺.不断提高理论素养[N].光明日报,2022-08-09.

[9]  邓希泉.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探析[J].党的文献,2019(3):16-22.

[10]  陆玉林.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总体要求的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3 (1):1-9.

[11]  李玉琦.共青团工作的核心就是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J].中国青年研究,2022(4):5-12.

[12]  黄亮.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路径探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1):34-39.

The Strategic Orientation, Fundamental Tasks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Party's Leading Youth Work in the New Era

Xie Jun  Shi Yangna

(College of Marxism,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0)

Absrtract: Youth work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work of the Party.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ased on the strategic height of ensuring the continuity of the cause of the Part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focusing o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the CPC has deeply grasped the inherent laws of youth development and youth work in the new era, and promoted the youth work to achieve historic achievements. It clarifies the positioning of youth work as a strategic work of the Party, explains that the goal and task of youth work is to cultivate new people who have ideals, dare to take on responsibilities, can bear hardships and are willing to work hard to be worthy of the great task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for youth work to improve its leadership, organization and service, which provides a fundamental basis for youth work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Youth work;Strategic positioning; Fundamental tasks; Practical requirement

猜你喜欢
青年工作战略定位根本任务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振兴发展是老区根本任务
集业集团内部审计战略定位与其框架的构建解析
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的探讨及其对经济工作推动作用的研究
浅析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研究概况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青年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