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思考

2023-05-25 18:28钱春莉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8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钱春莉

摘要: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学教学也处于改革创新当中。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意识较弱,数学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难点。因此,贴合小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情况,教师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开展中也应该对多元化的策略进行有效的运用,避免教学流于表面,真正推动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以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 小学数学 问题解决教学

前言

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发现、解决和探索,让学生能够突破思维的束缚,使其数学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该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引下对问题解决教学重新进行审视,对其中的环节进行有效的改进和优化,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得到调动,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深度学习及问题解决教学概述

(一)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主要可以理解为,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为基础,为学生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索、研究、听讲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掌握,并能够实现批判性地学习,让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高。在深度学习的理念下,教师要在教学中转变思想,不断实践,充分地对创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为学生创设有趣、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不仅要传递基础知识,也应该让学生深化认识,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真正地实现学生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二)问题解决教学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这一模式主要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育解题策略和问题意识为教学的重点,和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相一致。在该教学模式构建过程当中,教师会发挥自身作用,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知识技能,让学生在特定问题情境下提出数学问题并努力尝试探索和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发展。世间万物都存在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这个世界,意识到矛盾存在则成为问题,对问题进行解决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在现阶段,教师就应该发挥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价值,推动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价值

(一)完善知识建构

在传统教学开展过程当中,很多教师采取开门见山的教学方式,直接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会产生比较模糊的认识,这对于学生后续的知识运用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通过深度学习视域下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积极构建,能够让学生在进行数学探索的过程当中经历比较完整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使得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去质疑、尝试,逐渐构建起自身知识体系,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从而真正地做到情感态度、问题解决、数学思考和知识技能之间相一致,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大发展。

(二)培育核心素养

在数学课程教学开展过程当中,假如采用开门见山的讲解方式,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虽然能够节省一定的时间,却会导致其对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在深度学习视域下,问题解决教学的优化开展,能够将问题解决作为环境和载体,让学生不仅收获知识,也能够逐渐在合作交流和知识探究过程中提升信息搜集、整理能力,交流合作的技能,总结归纳的能力等,发展学生数学抽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所提高,真正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锻炼思维能力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对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积极地进行完善和优化,也能够更好地保障数学教学符合学生当前的思维规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当前的思维规律进行把握。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点探索的过程当中,通过问题解决教学,能够针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积极解决问题,梳理思维脉络,使自身的思维和能力得到持续的提高。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多向思维进行激活,打破学生原有认知的局限性,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得学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锻炼。

三、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对策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深度学习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尽量创设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趣味问题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当中让学生积极地运转思维,使得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一个比较活跃的状态,从而真正地带动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更好。

例如,讲解“分数”这一知识点的过程当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景。比如,教师可以借助Flash课件来为学生播放植树节浇水的图片,然后提供数据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对解决问题。比如,学校组织学生给所有小树浇水,一共有4个班级,一班浇了3/9,二班浇了2/9,三班浇了1/9,四班需要浇几分之几才能浇完?哪两个班级浇得最多?一共浇了几分之几?在问题的引导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探索,并且结合创设的问题情境来提出问题,在生活情境下让学生积极地运转思维,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实行数形结合,引导深度学习

在问题解决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很多时候学生会出现思维停滞不前的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学习兴趣丧失。现阶段,在深度学习的视域下,教师应该真正做到“授之以渔”,适当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快速地跨越问题的障碍。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并且在学习中更好地提升自信。

例如,在讲解“因数与倍数”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对问题进行提示。比如,可以为学生引入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年龄问题:小红今年8岁,爸爸是34岁,那么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恰巧是小红的3倍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只在脑海当中进行思考和分析,学生会产生思维混乱,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遇到障碍和瓶颈。这时就可以尝试着让学生结合绘制线段图,找出其中不变的量,对问题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快速地找寻到对应条件,对问题进行解决。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能快速地找寻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让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善用追问艺术,引导深度学习

在问题解决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也应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对追问的技巧和方法进行良好的运用。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当中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运转的特点。

例如,在讲解“百分数的应用”相关知识点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对问题进行呈现。小兰家购买了普通住房一套,总价为100万元,如果一次性付清能够享受96折的优惠。后续,就可以有效地运用追问的策略。比如,在打折之后,房子总价为多少?房子在购买时还要纳税,通常情况下需要缴纳房价的1.5%的税,那么税费是多少?在大酬宾活动当中,一次性付购房款能够享受九折优惠,则小兰多付了多少钱?让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积极地进行探索和思考,带动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提高。

(四)实施分层提问,引导深度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会发现学生之间往往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小学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有效地运用分层指导策略,使问题教学的开展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班级当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成长。

例如,在讲解“比例尺”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对问题进行设置。在一个比例为100∶1的图纸上,通过测量得到一个零件的长度为15 cm,那么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多少?能否试着比较零件图上长度和实际长度之间的大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需要用到哪个公式?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当中,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回答,营造浓郁的讨论氛围,更好地推动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真正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可以让学生替换场景和条件,实现自主提问,真正地做到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得更好。

(五)鼓励动手实践,引导深度学习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做到综合学习和运用,也不能只是让学生的学习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是可以让学生投入动手实践当中,这样才能够让教学的效果变得更好。

例如,在讲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设计。比如,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底面边长是5 dm,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那么长方体的表面积为多少平方米?这一问题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拓展性。可以让学生结合题意画图,做到图形结合。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创设空间,让学生利用纸张来搭建模型。由于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容易导致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遇到瓶颈,教师就可以推动学生投入小组合作探究当中,激发集体的思维火花,尝试着对问题快速地进行解决。后续可以为学生创设空间,进行小组汇总和展示,看哪一组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并给予相应的鼓励,从而真正地让教学的效果变得更好。

(六)拓展课后活动,引导深度学习

在大力推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将更多的关注点放置在作业的设计优化上,不仅能够让学生查漏补缺,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创设问题情境,从而真正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价值。

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的方式来为学生呈现各种类型的练习题。例如,讲解完“扇形统计图”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来设置问题。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性的空间。在深度学习视域下,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比如,讲解完“扇形统计图”相关知识点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当中选取主题,比如“植物的发芽率”“学生喜爱的学科”等,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后续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对表格进行绘制,并可以根据表格内容来提出问题。在作业反馈和整理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对彼此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且对最终的成果进行展示……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自觉性和主体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带动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将问题解决教学的价值最大化地展现出来。

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以深度学习的角度来对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进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能够避免教学流于形式主义,能够通过问题的解决和思考,真正地带动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其中,主要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行数形结合、善用追問艺术、实施分层提问、鼓励动手实践、拓展课后活动来指导学生的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效得到持续的增强。

参考文献:

[1]蒋磊.获取信息有方 解决问题有策——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22(27):24.

[2]陈智芬.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8):8587.

[3]赵圆圆,黎丽,王贵平,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J].数据,2022(8):182184.

[4]马红.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22):184186.

[5]赵建芳.农村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相关因素与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26):7273.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