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县文物活化利用探讨

2023-05-26 23:47石雪梅张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7期
关键词:相辅相成可持续发展文物

石雪梅 张涛

摘 要:文物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的见证,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推动文物活化利用的必要性更加凸显。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彼此融合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文物保护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以鱼台地区为案例做深入分析,分别对传统宗祠、古遗址等的保护利用进行了探讨,试图开发出一套适合当前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策略,给予文物保护利用更清晰的定位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以期在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对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

关键词:文物;活化利用;相辅相成;可持续发展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7.041

1 文物的定义

按照存在形态分类,文物分为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流散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文物史迹)。其中不可移动文物主要包括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 鱼台地区文物保护利用的经验案例

鱼台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积极挖掘文物资源的现代价值,将传统文化基因融入新时代的建设中,紧紧围绕文化“两创”,深入挖掘孝贤文化、运河文化、湖西红色文化、湖渔文化、民俗文化等蕴含的时代内涵,大力弘扬“稻改”精神,丰富产品供给,拓展文旅空间,在文物活化利用的道路上不断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新的成效。

2.1 文旅融合,助力文物保护利用

旧城遗址位于鱼台县旧城海子景区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千年古城遗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唐元和四年(809)始迁县治于此,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九月十三日,发洪水致城墙坍塌,水灌入城内,城没于水,遂迁县南董家店(今鱼城西关)。据鱼台县志记载,黄台在西北城中最高处,因黄水不淹而得名,唐宝应元年(762)迁县治至黄台,黄台建有关圣庙、龙台、文庙、文昌阁等。其“龙台飞雨”为鱼台十大古景之一,在城东南高处,相传为胜游之地。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遗产,“十三五”期间,鱼台县以旧城遗址为依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充分利用文物和旅游融合发展平台,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精心打造集科普展示区、生态游乐区和生产展示区于一体的嘟嘟鱼花园。通过建设鱼乡文博馆、鱼梦听涛餐厅,开展摄影写真,组织研学旅游等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出一条文物保护利用的新途径。鱼乡文博馆内各具特色的雕塑、旧影,诉说着千年古城的悠悠历史,演示着鱼乡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在“山东手造·济宁好礼”专区,花篮、鱼篓、玩偶等各类手造和文创产品精美别致,加深了人们对鱼台特色文化的认知。通过活化利用文物资源,带动乡村振兴,让文物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年轻一代的城市人走进乡村、融入乡村,为原本相对落后的村落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进而实现了城乡共融,极大地激发了文保单位的活力,使沉睡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真正“活”起来。

2.2 活化利用,促进革命文物发展

活化利用是保護革命文物的方式之一,以文保单位为载体、以红色故事为核心的陈列布展,是目前较成功的一种活化利用方式。

周堂地道战遗址位于鱼台县王庙镇周堂村,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十三五”期间,在省、市、县委政府支持下,王庙镇以周堂地道战遗址为依托,深入发掘周堂村的红色革命历史,投入资金用于遗址修复,建设包括地道战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塔、政德教育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地道战壕互动体验基地80米、红色旅游游客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周堂地地道战纪念园,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其中,地道战纪念馆融合传统、现代建筑技术,依托现代化光影设备,通过虚拟现实、3D投影等技术生动再现当年周堂地道战战争场景。2021年,在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的资金支持下,开展周堂地道战遗址展示工程,在原址修复地道战指挥所、地道入口,增添党史学习屋、革命文物展陈,突出党性教育主题,连点成线、串景成廊,厚植红色文化,将红色资源真正变为党性教育“活教材”,形成以“重走抗战路、共筑民族魂”为主旨的体验式党性教育机构,将周堂地道战的革命烈士精神延续下去。2021年12月,王庙镇周堂村依托周堂地道战遗址赓续红色文化血脉,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红色文化特色村名单。

3 文物的活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文物的活化利用尚处于探索发展的初期,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除了缺乏完善的文物管理机制、保护利用经费不足等客观的问题之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3.1.1 文物资金分配不均

从文物级别来看,我国文物保护利用的资金投入呈现倒金字塔状,也就是说,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投入资金占比最大,其次是省级文保单位,市县级文保单位保护利用资金占比较少,甚至没有。这些文保单位点多面广、保护难度较大、研究基础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

3.1.2 文物的保护利用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近年来,有一些地区在文物活化利用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将文物古迹修缮好的同时,让其能很好地融入新时代当地的生活,使文物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但大多数地区由于文物保护利用意识的偏差,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物的保护利用是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地方,尤其是落后的县级市,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文物得不到及时保护和修缮,文物的利用率低,进而影响经济价值的输出。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一心发展经济,市县级的文物,尤其是古建筑由于不能带来旅游收入,得不到足够的经费投资,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得不到保障,从而使文物保护利用与当地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3.1.3 文物保护力量不足

我国文物资源丰富,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当前文物古迹大部分分布在乡间野外,保护较为困难。文物保护管理机构队伍专业力量薄弱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在一些县城内,文物部门人员较少,近几年虽引进一些本科以上人才,但都留在局机关从事行政工作,文物专业力量薄弱,难以形成发展优势。全民文物保护意识普及性不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不仅需要专业人才的投入、政府部门的支持,也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和参与①。目前来看,文物考古行业工作者为主要的保护力量,社会力量参与较少,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和利用的途径缺乏,积极性不高。

3.2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对策

3.2.1 多渠道筹集资金,健全文物保护利用资金保障机制

首先,针对文物资金分配不均这一问题,地方政府应将文物保护利用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尤其是县级文保单位和登记在册的一般文物点,这些文物级别比较低,缺少专项维修资金,地方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其次,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鼓励当地群众主动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以多种方式吸引当地的企业家积极投入资金去修缮这些文物,营造一种“全民参与文物保护,人人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②。

3.2.2 正确平衡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22年7月2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强调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也要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要统筹好文物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③。当然,让文物“活”起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地区并不能做到全面开发利用,这就需要分清主次,循序渐进,既不能只注重保护而轻利用,也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略了文物本身的合理承载量,而导致文物的过度利用,要平衡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3.2.3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文物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当前文博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其次,建议扩大文物部门编制,引进更多文物专业的人才。最后,应加大宣传,提高地方百姓的文物保护意识,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文物的保护,共同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4 鱼台地区文物活化利用问题分析及未来发展模式探讨

以上是我国文物保护利用普遍存在的问题,鱼台县作为经济不发达的县级城市,有其发展的特殊性,还存在其他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鱼台县文物活化利用工作尚处于探索发展的初期,文物传承利用质量不高,文物活化利用的形式和途径还相对单一,文物传承和传播途径有限,缺乏统一的品牌和宣传推广平台,因而一部分具有保护和利用价值的文物资源闲置而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了社会认知度和持续发展能力,对如何实现文物资源的产业化、市场化还缺乏积极的探索和创新④。鱼台是千年古县,为儒家孝贤文化的特色文化区域,运河文化、湖西红色文化、湖渔文化、民俗文化等也独具特色。鱼台人才辈出,是孔子著名弟子、七十二贤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的故乡,“五里三贤”“芦衣顺母”等佳话经典流传。将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与文物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将成为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的重要部分。

未来五年是我国推动实现从文物资源大国向文物保护利用强国跨越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应重新确立文物利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树立文物保护、发展、利用的新理念,不断拓展文物挖掘利用空间,充分发挥好文物工作独特优势。鱼台文物资源丰富,主要包括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文化内涵丰富,涵盖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产等各个方面。本部分将结合鱼台地区文物资源现状与当地发展需要,从传统宗祠、古遗址、古建筑等角度分析探索适合鱼台地区的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

4.1 传统宗祠活化利用,拓展乡村文化空间

祠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鱼台祠堂资源丰富,因此应充分挖掘其内涵,推动传统祠堂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

4.1.1 强化教育功能,打造各类教育新载体

自古以来,祠堂是宗族祭祀、教育后人、传承忠孝仁义优秀品德的重要场所,是重要的乡村文化资源。新时代的当下,应继续强化其教育功能,以省级文保单位闵子祠为代表,开设国学讲堂,充分結合文化和科技,建设声音博物馆,开发全息投影文创课程。整合孝贤文化资源,修复和完善闵子祠,充实闵子骞东西厢房,布展闵子骞铜像、碑刻等实物,采用互动触屏、播放视频等形式进行文化展示,创新激活文脉。深入挖掘闵子祠文物建筑与人物的故事及其精神内涵,结合建筑环境现状,以闵子骞孝贤故事为主要内容,精心打造“芦衣顺母”经典体验场景,展示闵子骞孝老爱亲、勤劳朴实的孝贤文化精神,彰显孝贤文化教育功能,凸显鱼台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设立亲子参与项目,打造儒家特色孝贤文化传承地、体验式教学基地。

4.1.2 整合文物资源,探索“祠堂+文化”新模式

祠堂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在延续文物建筑原有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创新思路,打破宗族和姓氏界限,积极争取资金对翟氏家祠、梁子祠、房氏家祠等进行抢险加固修缮,将闲置的公共空间进行转换利用,在古建筑文化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道德新风等,活化古建筑功能,拓展和巩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收藏鱼台地区民间手工艺品的博物馆,充分展示鱼台杞柳工艺品、拉花、刺绣、木版年画等特色传统文化产品。举办非遗现场活动、文化惠民活动等互动性、体验性强的活动,为古建筑注入舞蹈、音乐、美术、阅读等新功能,让老宅子变身“打卡地”,激发其发展活力,实现创新性发展。

4.2 古遗址活化利用,打造文化新地标

文化遗产活化是一种新兴理念,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旅游开发有重要作用。古遗址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元素,是构建社会文化、经济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做好古遗址保护的基础上,应该更好地加以活化利用,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并加以阐释和展示,使遗址在当代人手中被保护好、利用好,使其不断参与地方发展、融入百姓生活,为后代传承历史文化价值,实现永续利用。

4.2.1 创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助推鱼台发展繁荣

栖霞堌堆遗址位于鱼台县李阁镇满庄村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清华大学教授带领学生考古实习考察,确认栖霞堌堆遗址不仅是一处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及商周遗址,还是一处汉墓群,具有珍贵的考古价值,其出土的石锛、穿孔石斧、半月形一面刃石刀、长条形一面刃石柄杯、灰陶瓶、白陶镰、穿孔蚌刀、蚌镰、夹砂红陶鬲、高鬶等残片构成了遗址的主要特点。因此,应深化栖霞堌堆遗址价值挖掘与阐释,创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以公园的形式加强古遗址活化利用,让更多的人走近遗址、了解遗址,感受并传承古代文明,让其蕴含的历史价值活起来。同时,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设融遗址展示、考古研究、农耕生产、生态游憩、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研学旅行基地,惠及周边更多群众。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尝试用现代的方式展示古老的文化魅力,结合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主题体验游戏,利用三维高清数字化展示平台,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再现农耕文明生活场景,最大限度地展现栖霞堌堆遗址文化遗产价值。

4.2.2 整合文物资源,打造孝贤文化遗址保护区

实施“遗产+”模式,深度挖掘以武棠亭遗址为代表的古遗址的历史价值、文化價值、旅游价值,活化利用古遗址,打造文化新地标,把保护和利用古遗址作为文化惠民的重要抓手。整合孝贤文化资源,将武棠亭遗址与周围的省级文保单位樊迟墓、闵子祠,市级文保单位翟氏家祠、梁子祠等文化遗产串珠成链,打造乡村振兴“网红”旅游线路。修缮武棠亭遗址伽蓝殿、鲁隐公观鱼处碑亭,活化利用遗址内南院内排房,开辟碑刻陈列馆,对鱼台散落在外的碑刻进行保护和展示并向市民开放,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水平。依托樊子祠、樊迟墓等历史遗存遗迹,挖掘“五里三贤”孝贤人物典型,成立教学现场,开展以“孝养教育、孝敬教育、感恩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孝德教育活动,打响孝贤文化旅游品牌。完善设施,布置“舞雩从游”“鸣琴而治”等孝贤体验场景,用本土人物讲本土故事、创本土特色。

5 结语

保护文物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活化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只有文物保护与利用并举,才能实现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的良性循环和发展,才能让优秀的历史文化发扬、壮大。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文物的活化利用还处在探索阶段,是一种积极的创新,因此不应急于求成,也不应以牺牲文物为代价。在新时代的今天,各级文物部门应继续强化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践行“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科学理念,盘活各类文物资源,使之“为我所用”。应继续秉承“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深入研究、系统谋划,认真学习当前国内外文物保护利用的成功案例,因地制宜,多元利用,找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平衡点,不断提升文物活化利用的认知空间,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活化利用之路。

注释

①杨哲.文物保护相关工作上面临的问题总结及对策[EB/OL].(2017-08-26)[2022-10-12].https://mp.weixin.qq.com/s/N_0nr-PZkHpBELlZ0uT2ug.

②唐慧.文物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文学与历史,2022(12):148-149,151.

③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Z].2022-08-19.

④鄂尔多斯人大.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展工作[Z].2020-05-21.

猜你喜欢
相辅相成可持续发展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例谈散文中的借景抒情
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
实体法与程序法相辅相成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