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特色文化建设研究

2023-05-26 11:40张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特色文化公共图书馆乡村振兴

张阳

摘 要:乡村文化繁荣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标志之一,乡村特色文化建设是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充分的关注与重视。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成员,应主动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文化传播与教育职能,积极投身乡村特色文化建设,满足乡村居民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自身文化服务效能。文章概述了乡村文化需求与乡村特色文化,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制约乡村特色文化建设与推广的因素,并从馆舍主体建设、居民意识培养、特色资源挖掘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乡村振兴;特色文化;资源挖掘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4-0059-03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1]。同时,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翻开了新时期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较大程度促进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在广大乡村地区的传播,提升乡村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水平,同时有利于传承和发扬特色优秀文化,全方位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公共图书馆作为提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应丰富和优化自身建设举措,高品质、精准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已有的研究成果多基于先进的公共服务理论,忽略了农村、居民的环境特征与生活特点,本研究以农村、居民为出发点,注重提升特色文化建设的精准性,强调服务下沉,注重策略的可行性,进而为乡村文化振兴与发展提供持久稳定的良好环境,防止文化返贫[2]。在此背景下,图书馆界应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研究,尤其应对乡村特色文化建设进行深入探讨。

1 乡村特色文化概述

1.1 乡村文化需求

广义的需求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用户基于某种行为对外界条件或物质的需要。文化需求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或商品的要求,文化需求品质通过文化产品或商品的种类与数量表现出来。根据文化产业的研究结论,民众的文化需求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如居民可支配收入、用户偏好、消费预期、文化替代品等,此外居民文化需求还受区域人口构成、民族、地理环境、传统习俗的影响[3]。基于上述影响因素,不同地区的文化需求均具有自身特性,图书馆应通过实际调研准确把握文化需求规律,在文化建设中凸显地方特色。乡村地区居民的文化需求现状存在以下特征:首先,乡村地区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影响其对文化产品的认知能力与接受能力;其次,乡村地区文化氛围不浓厚,人员流动少,环境相对封闭;再次,乡村地区居民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较低,但能使用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纸质阅读或到馆阅读成效不明显;最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习俗等均各具特色[4]。

1.2 乡村特色文化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经之路,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保障和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学者普遍认为,乡村文化主要起源于县级以下的广大居民生活区,是乡村居民长期从事农业劳动所自发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乡村特色文化是居民文化需求的集中体现。乡村特色文化是区域内居民生活的精神支柱,能够为时代文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素材,乡村特色文化的核心是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价值情感文化结构,具有很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与广泛的群众基础[5]。乡村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依托乡村地区的环境特征,结合乡村历史形成文化特色,如山西乔家大院等。二是依托乡村的特色节日与习俗,如内蒙古那达慕大会等。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将风景与民俗融入旅游业逐渐成为乡村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并逐步形成了“以农造景、以景带游、文景共赏”的乡村文化旅游服务模式,如保定市涞水县野三坡度假区等。基于此,笔者认为乡村特色文化是基于乡村实际生产活动的具有稳定发展趋势和传承发扬价值的地域性物质精神成果,乡村特色文化建设应包含非物质文化、建筑文化与生态文化等内容。

2 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特色文化建设困境分析

2.1 资金人才要素的缺乏,制约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提升

我国地域辽阔,乡情复杂,文化建设应充分基于地区实情。公共图书馆在管理体制上归属地方政府,其资金来源于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受經济、文化、人才等因素制约,不同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资金与人才水平差距较大,服务水平参差不齐[6]。此外,不同地区公共图书馆面对的地方实情也有较大差异,现阶段难以保证服务成效的均等化。在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效能的制约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资金因素制约自身服务能力的提升,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地区公共图书馆资金不足,导致其硬件设施配置不足、服务质量差,现有资金水平不足以满足偏远地区特色文化培育场所的需求。其次,专业人才是公共图书馆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但限于收入水平、培训费用等因素制约,导致专业人才留不住,馆员队伍也无法接受专业培训,使乡村特色文化建设关键性工作存在缺口。

2.2 服务对象文化素养不高,提高了公共图书馆服务难度

在乡村特色文化建设中,提升居民综合素养是主要目的,但目前多数乡村居民的文化素质与氛围堪忧。虽然我国已实现全面脱贫,但居民长期以来从事的农事活动、文化落后状态等对乡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居民的物质追求明显大于文化需求。现阶段,居民的主要休闲活动是上网、看电视、打牌下棋等,很大一部分居民不知道片区内有公共图书馆(农村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7]。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乡村地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们的兴趣点集中在“无营养”的短视频、娱乐节目与棋牌等活动上,主动学习文化的居民偏少;另一方面缺乏参与文化建设热情是导致乡村地区居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又一重要因素,家庭中家长主要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仅仅将自身定位于“挣钱养家”,忽略了文化学习,也不利于乡村地区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2.3 文化活动缺乏特色,降低了乡村居民的参与热情

传统公共图书馆在支持乡村文化建设时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扶持模式,主观安排活动的项目与类型,很少听取居民的需求与活动反馈,导致文化活动形式“高大上”,但无法契合乡村居民需求,最终导致活动流于形式,不能产生实际效果[8]。在文化资源的供求关系上,公共图书馆往往将精力放在社会各界的捐赠图书与馆舍方面,很少关注居民的实际精神文化需求,仅按照总馆要求开展各项活动,最终造成居民对不契合自身实际的书籍失去兴趣,开展活动数量虽多但难以达到实际成效。文化活动内容单一、模式僵化是造成居民参与率低的又一核心要素,当前公共图书馆开展的文化活动与民众紧密联系的特色乡村文化内容体现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亲和力。

3 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特色文化建设策略

3.1 注重馆舍主体建设,提升馆员综合素养

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硬件水平是制约服务效能的主要因素,因此,区域总馆(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加大对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业务指导与支持,统一服务标准,高品质服务乡村特色文化建设。基层公共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建设应寻求上级公共图书馆与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强馆舍基础设施建设,涵盖藏书、书架、智能服务终端、电子阅览设备等,总馆除给予资金支持外还应加强数字服务与维护指导,确保能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在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上,公共图书馆应采取人才引进与深造培养两条路径,强化人才保障体制,促使馆员投身于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加强文献整理与恢复中,为地方特色文化建设提供科学可行的方案。数字技术是公共图书馆乡村文化服务的重要支撑,基层公共图书馆应下大力气引进数字资源,建设线上服务平台,保障居民平等享受文化服务,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参与特色文化建设。

3.2 培养居民文化意识,激发其学习内生动力

对于乡村特色文化建设而言,提供资源与服务等是外部动力,内生因素是通过文化引导提升居民的文化自觉意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综合素养与文化意识。乡村地区人口结构较简单,但思维固化,他们对新知识的认知与接受能力较弱,公共图书馆应利用好网络阵地,将地方特色文化和焦点知识以居民乐于接受的短视频形式呈现出来,如线上开展农业技术科普、普法讲座、农家院指导、园艺管理等,找准特色文化服务的切入点,使居民逐渐了解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职能,进而鼓励居民参与特色文化建设工作,真正让公共图书馆成为乡村特色文化建设中心[9]。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鼓励居民利用抖音、快手等形式拍摄民风民俗、建筑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景观等特色资源,激发居民的文化内生动力,培养其文化建设意识,共同助力乡村特色文化建设。

3.3 深挖特色文化资源,满足居民动态需求

乡村特色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始终离不开居民的参与,乡村特色文化建设的资源也来自居民的支持与创造,因此,公共图书馆应根据居民文化需求,鼓励居民参与其中,深挖特色文化资源,让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居民有参与感、责任感与自豪感。了解居民需求是公共图书馆特色文化建设活动的出发点,因此,公共图书馆可采用问卷调查、网络反馈等方式获取居民最喜欢的特色文化建设内容与最乐于接受的特色文化表现形式,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为乡村文化注入活力。文化资源挖掘与建设是乡村特色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地区文化内涵的挖掘,注重对古建筑、生态区域的保护与记录,加强对非遗、民俗、民谣的传承与阐述,强化特色文化赋能,借助技术力量开发更多文创产品。

4 结语

加强乡村特色文化建设能够助力乡村居民建立文化自信,助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更加有利于实现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特色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乡村居民,公共图书馆充当引导者和服务者角色。在全面实施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充分调研区域内乡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寻求上级公共图书馆与政府的资金与人才支持,着力培养居民文化意识,激发其内生文化动力,深挖特色文化资源,重视记录、传承与推广,利用技术要素为乡村居民提供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服务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成東.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8):111-114.

[2] 黄体杨,孙笠雯.农村图书馆如何服务于乡村振兴:对乡村振兴相关法律与政策文本的扎根理论研究[J/OL].图书馆论坛:1-10.

[3] 李品升.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管见: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2(2):74-76,89.

[4] 李霞.乡村振兴背景下图书馆精准服务及实现机制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85-88.

[5] 段昌华,丁珂.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调查研究:以陕南地区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7):95-102.

[6] 谭兴国.公共图书馆建好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振兴对策研究:以湖北省农家书屋建设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21(2):8-13,23.

[7] 张柏林.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模式与优化路径[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0(6):18-21.

[8] 苏露芳.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研究:以河源市源城区图书馆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2020(2):125-128.

[9] 俞亚军,薛路.乡村振兴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打造“一镇一品”阅读推广服务品牌的嘉兴实践[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3):62-65.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特色文化公共图书馆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实现园所特色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财经类高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