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校本作业设计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2023-05-27 13:23范润生
关键词:校本物理作业

范润生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新《课标》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师会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点等,调整个人的教学理念,希望能找出更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明确,物理本身是一门比较有难度的学科,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该巧妙设计,把传统文化教育与物理作业相结合,创建出高效的、有特色的初中校本作业。该种作业设计模式值得教师研究,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给更多物理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 校本作业设计 传统文化教育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4.039

初中物理是一门理科性质非常明显的学科,尽管站在学科教学角度来讲,初中学生所接触的物理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对很多学生来说,他们也是第一次接触物理,对物理学科教学的内容、学习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逻辑等都不是特别了解。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更应该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丰富课后作业,比如在初中物理作业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有利于顺应新课改,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物理教学的效率。

一、初中物理校本作業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更加期待的心情完成每天的物理课程,成为很多物理教师特别关心的话题。在合适的物理知识点上引入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鲜的学习体验,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教学挑战,为什么要将校本作业和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突破传统陈旧教学观念

长期的物理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原本的教学理念可能都是比较陈旧的,特别是科班出身的物理教师在提出创意性教学方法这方面并不占据优势。为了给学生营造更优质的物理学习体验,教师有必要突破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比如在物理校本作业的设计过程中,适当渗透一些传统文化的精神、传统文化的内涵等,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种大胆的创新,在极大程度上推翻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也是对过去老一套教学方法的一种辩证否定,实现良好的物理教学,提升物理教学的最终质量。

2.丰富学生的作业体验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科教学的有效性,但是身为一名物理教师,笔者在日常组织物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了解是不够透彻的。而且学生们普遍不喜欢学习物理这门学科,很多学生是因为物理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特点而无法理解物理,也有很多学生会因为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够有趣而不愿意深入研究物理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更有必要研究创新的作业设计模式。比如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还可以在作业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综合提升教学效果。

3.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价值

物理学科本身的确是有一定难度的,初中生接触的物理知识虽然客观来看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学生们都是初次接触物理知识,即便是简单知识理解起来也是有难度的,而之所以要用物理这门学科贯穿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因为物理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多种素养方面能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物理教师应该积极探究更加有效的作业设计方法,在初中物理校本作业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4.同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从小学阶段开始,教师们就非常关心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等。但是,初中阶段物理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会很明显地感受到物理不同于数学、英语等学科,很多文化课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实际的案例,但是,物理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办法找到太多完美的生活模型。比如教学凸透镜等相关知识,日常生活中能够应用到凸透镜的地方,而且同时能够被学生所理解的生活案例只有少数几个,反复使用,学生都已经厌倦了。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更需要引入创新性的教学素材,比如教师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凸透镜有关的内容分享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其实我们古代先人也在这方面有所认识,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物理应用能力等。

二、初中物理校本作业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能够调用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意思,很多学生都特别感兴趣。给学生们设计日常作业,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在作业内容中渗透一些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既可以丰富作业本身,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物理研究方面所做的诸多努力,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接下来就围绕笔者探索出来的初中物理校本作业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展开分析。

1.利用传统文化,设计新型问题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有趣的知识都和物理有关,只不过很多教师在探索物理知识设计物理作业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将西方文化或西方科学家在物理研究中所做的努力引入到作业里面。需要明确的是,虽然物理学科的确是西方学者们最先设立的,但是不代表我国劳动人民在物理研究方面没有作出努力。教师应该利用一些鲜明的、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深入研究与探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比如教师在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时候,就可以试着在作业内容里添加一些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素材,或者直接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与作业问题结合。比如,北京天坛公园内有一个回音壁,我们站在这面墙的任何一个位置,对着墙壁说话,即便声音很轻,但是在墙壁的很多位置上都能够听得特别清楚,学习声音的传播过程相关知识以后,学生就知道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障碍物是会反射回来的,这种现象被称为声音的反射。利用这种原理去解释天坛的回音壁问题,学生会觉得很有意思,而且教师也可以借助这种机会给学生们进一步解释回音壁能够传递声音的原因,这是因为回音壁上本身是有一块特殊石头的,站在这里拍手,可以听见很多次回声。因此这块石头被称之为三音石。这样分析学生就能明白,回音壁的现象,包括三音石的妙处,都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可以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物理教学巧妙结合,将传统文化引入作业里面,让传统文化也变成作业的一部分,既加深了学生的思考,又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2.利用现代网络,拓展物理知识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师会利用网络设备组织教育教学工作,教师通过网络渠道也能够找到很多有趣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师给学生讲解小孔成像的有关问题时,让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就可以引入一段小孔成像的实验视频。之所以要引入视频,是因为很多学生的操作能力有限,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物理实验,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影响最终的实验效果。教师也没有时间为学生们逐一调整,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完成教学,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学方法。同样地,设计作业的时候,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利用现代网络,加强传统文化在校本物理作业中的融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分享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一书中记载的和中国物理学研究有关的资料,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手资料都是文言文,初中阶段的学生阅读起来会非常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会给学生们推荐一些新媒体短视频,有一些专门研究历史的博主会将《考工记》中比较重要的部分解释一遍,并且拍成短视频上传到短视频平台,教师只需要将这些视频下载下来,或者直接分享链接,就可以保证学生们看到,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識面,也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还可以利用现如今的媒体渠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教师给学生推荐《天工开物》等著作中的部分章节,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研究这些章节体现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媒体的重要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值得物理教师们借鉴。

3.借助传统文化,引发物理思考

如何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引发学生的物理思考,也是物理教师们比较关心的问题。长期的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物理教师就会发现,如果在西方学者研究物理的故事或理论中找出适合的素材,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这是因为西方世界对物理的研究是成体系的。在传统文化中寻求合适的素材,纵然能实现简单的物理教学,但是会给学生的物理思考造成一点阻碍。比如,西方部分物理学家总是喜欢用纯粹的实验法去研究物理问题,这样的研究方式没有办法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想象和物理思想。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就应该考虑借助我国传统文化中与真实情境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教学《杠杆的运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们强调杠杆在我国古代早就已经有了很多巧妙的运用。比如古人会舂米而捣米,用的舂就是利用了杠杆原理。再如,没有自来水管道,以前家家户户都是用打水井的方式喝水,压水井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杠杆。再如教学《滑轮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时,这部分内容很容易理解,在我国古代也有很多对滑轮的使用和应用。通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举出一些学生身边滑轮的存在和应用例子,而在传统文化视域下,教师可以从我国古代背景挖掘一些教学案例或是设计一些课堂提问或是作业等,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古代人民对滑轮的应用,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入。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比如让学生找出古代人民是如何借助滑轮进行生产和生活的,或是找出一些古代使用滑轮的情境或是事件。这样进行作业布置,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滑轮在古代时的应用,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接触我国传统文化,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大智慧。所以在进行初中物理校本作业设计与布置时,教师可以在作业中引入这些案例,让学生们思考这些杠杆的运用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这样的作业颇为有趣,而且建立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之上,带着这样的思考去研究物理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思想。后续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如果再遇到某些需要用力气解决的生活问题,就会思考这种问题是不是能用杠杆解决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考能力,也能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4.借助传统文化,进行作业评价

除了在作业内容、作业形式等多种方面进行创新,教师还可以将作业评价环节和传统文化巧妙结合起来。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大国。古代的文人学士们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时,也会使用一些颇有意思的评语。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整合起来,并结合当下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给学生们更加科学、中肯的评价。

平时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物理作业类型大多是比较单一的,学习新课之前,教师会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性的作业,针对这一类作业,教师通常不会设计太多有难度的问题,而是会用轻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物理思考能力,所以进行作业评价的时候,教师也会尽量用有趣的手段进行点评。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古代教书人所用的语言表扬学生,比如“甚好”“甲等”等。如果教师想要写更复杂的古文,也可以参考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古风作业评价方式。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在完成作业以后得到教师趣味性的评价,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物理学习热情。

除了预习性的作业,教师也会给学生们布置一些习题作业,只要是做题,学生肯定是有对有错,这种情况下,教师就不能一味表扬,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更客观的评价,这是尊重学生,也是尊重教师自己。比如有些学生的作业完成度虽然很高,但是作业的整体质量并不是很出色,做题的过程中也出了不少错误,教师会用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提醒学生,下一阶段必须要加强练习某一类题型。此时,运用古文进行点评就是比较合适的,因为我国的文言文本身具有含蓄内敛的特征,很多批评的语言用文言文的形式说出来反而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调整学生学习状态的同时,提升学生们的物理学习信心。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传统文化教育是青少年提升自我认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克服应试主义价值取向,加强基础性作业的设计,在物理作业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想和内容,探索适应核心素养发展需求的新型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值得更多教师投入精力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 段兴良、李红泉《现阶段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价值研究》,《天津教育》2021年第34期。

[2] 王梅《传统文化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融合研究》,《试题与研究》2021年第26期。

[3] 彭军凯《初中物理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学物理》2021年第6期。

[4] 黄华安《着眼质量:初中物理校本作业设计的“五要”》,《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5] 李挺《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的研究》,《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年第26期。

(本文为2021年新罗区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物理校本作业的研制与管理》的研究成果,编号:XL1452022032)

猜你喜欢
校本物理作业
只因是物理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处处留心皆物理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作业
我不是教物理的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