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探微

2023-05-29 03:07李路轩
公关世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开放大学终身教育乡村振兴

李路轩

摘要: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重要推力,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有力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突破口。开放大学作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大学,因办学系统的广布性、支持服务的数字化,在以教育扶智赋能乡村基层人才方面具有独到特色和先天优势。江苏开放大学以聚拢资源服务乡村实用需要、项目试水打造人才振兴标杆、区域联盟拓宽教育赋能半径、人才振兴联动共同富裕作为有效策略,在提升乡村人力资本、加快城乡发展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和有益经验。

关键词:开放大学,人才振兴,乡村振兴,终身教育,学历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普惠提升乡村人力资本、稳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乡村社会治理等具有长效实践意义。江苏开放大学以创新构建“纵向厚植系统优势+横向借力政府资源”的工作机制为重点,以“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计划”为标杆,充分彰显区域联盟集成效应,擦亮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金字招牌。

1.开放系统的广布性优势

系统办学是广播电视大学传统特色与优势,依托遍布城市和乡村的基层教学点,近百万名学习者借助远程教学手段获取教育资源、实现“线上”学习。为保证办学质量,广播电视大学建立了严格的行政层级管理机制,例如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到省、市、县再到办学点的五级管理体系等。[1]2012年12月,教育部批复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及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5个省市的广播电视大学为“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单位。开放大学作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普及化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转型发展十多年来,试点高校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办学宗旨,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服务需求,积极构建“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开放式学习支持服务平台,让“大学”走向开放,真正成为人人可以享有的教育福祉。

为更好地彰显因地而设的发展定向、受地支持的资源导向、为地服务的价值取向,江苏开放大学坚持开放办学和系统办学,与市县开放大学共同构筑覆盖全省城乡的办学系统和服务体系,发起成立江苏开放大学职教集团。治理模式由原先垂直式一体化管理向“校本部—72个办学点”组成的二级管理转变,形成基于联盟、契约、平等合作的新型治理结构,为以共同体形式服务推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奠定了强力的组织体系基础;坚持植根新征程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宏伟蓝图,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引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秉承“创新、开放、融合、共享”的办学理念,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开放本专科教育、全日制高职教育和社会教育,建校至今为江苏大地培养了100多万名本专科人才。基层创新人才的培养经验为深入乡村扶智赋能、提升人力资本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方法基础。

2.教育服务的数字化优势

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首次把教育数字化要求上升为党和国家意志。当前,信息迭代化更新和产业智能化发展正以颠覆想象的速度,势不可挡地推动高等教育深刻变革。通过教育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目标指向为“互联网+ ”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和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2]对于开放大学而言,信息技术应用是其显著的特色与优势,在开展电化教学和远程教育方面,开放大学已经积累了四十多年的有益经验。伴随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和5G时代的到来,江苏开放大学不断完善基于互联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搭建智能化教学空间、数字化学习平台,在区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中积极作为,打造面向各级各类学习需求的“教育超市”,推进“三类教育”资源迭代更新,初步形成数字化赋能全民终身学习的发展样态与模式,保障了基层在职学习者学习行为的灵活性、获取资源的便捷性、教与学互动的主体间性;江苏开放大学不断完善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与治理新模式,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尖端技术,让数以万计在线学习者的侧写肖像生动精准,为课程设计、专业调整、学科布局等提供“市场化”的实证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加快完全学分制改革,充分发挥学分银行枢纽功能,以学分为单位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有效贯通衔接,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3]目前,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已有用户271万,存入成果项目55343项,存入成果记录2410万,真正搭建起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1.量身定制,聚拢资源服务乡村实用需要

开放大学坚持为民服务的价值导向,在教育实践中从农村百姓最关注的教育资源匮乏、就业技能缺乏、就业渠道贫乏等问题着手,将提升乡村居民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作为教育目标,不断强化供给侧服务输出效能。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和课程资源建设,结合国家农业政策、本土地区优势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满足妇女、老人、新农民等各类村民“点单式”教育服务需要,开展数千场省(部)级、市(局)级农民培训,直接惠及乡村居民十余万人;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因地制宜、因需施策,为多地乡村“量身定制”,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建造无障碍设施、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例如,江苏开放大学聚焦扬州沿湖村“退养还湖”转型发展需要,组织专家入户、团队上门、送教进村,教授养殖烹饪技术、餐饮旅游营销策略,开展民宿设计和休闲项目策划。沿湖村实现乡村人才培育与乡村文化、产业、生态融合发展,创造就业岗位1000多个,进账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

2.抓准头雁,项目试水打造人才振兴标杆

雁飞千里靠头雁,开放大学从长年脱贫攻坚帮扶、乡村振兴帮促实践中敏锐意识到乡村人才振兴在实现乡村振兴大局中的首位作用,村干部作为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带领全村实现共同富裕的主力军,其视野见识的宽度、知识结构的广度、能力素质的高度直接影响所管辖乡村的建设发展水平,因此必须把村干部队伍锻造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中坚力量。2020年9月,江苏开放大学基于村干部工学矛盾严重、知识更新滞后、综合能力偏弱等问题,与中共涟水县委组织部、省委驻涟水县帮扶工作队联合启动“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计划”,为涟水县培养镇、村现任和后备干部640名,其中本科123名。2022年底,首期425名学员完成“专升本”“高起专”的学历提升。涟水项目的有效经验受到江苏省乡村振兴局的发函点赞,成果入选《江苏高校党建工作典型案例100例》。武进、靖江、射阳、新沂等多地专题发文、组织开设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班,推动乡村振兴人才先行。截至2022年末,全省共有22所市县开放大学实施“村干部定制”工程,为 9315名基层干部提供在职教育服务,仅靖江市就有451名村干部报名参加学历教育和素质提升学习,占254个村(社区)1889名村干部的24%。

3.花开满园,区域联盟拓宽教育赋能半径

利用“办学类型多元、办学系统开放”,以“纵向厚植系统优势+横向借力政府资源”的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拓宽教育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方面,校领导领衔分管部门、联系学院与市县开放大学对接,围绕促进“三类教育”融合发展、推进横向课题多方共研、协同地方基层社区治理等重点工作签署共建协议,着力以区域联盟凝聚发展共识、加强校地联结,深化“定好位、入主流、一体化”的转型发展方针。以省校为龙头,依托开放大学遍布全省各地的系统优势,建立县(市、区)社区学院103所,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1260个,村(社区)居民学校(老年学校)近万所,形成社区教育五级办学体系,推动乡村社区教育机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省市县开放大学积极与各地各级政府部门、机关单位合作, 形成多方参与、协同共治、多点联动的开放新范式。宿迁开放大学与妇联、市委组织部合作,实现从妇联干部到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全覆盖;连云港开放大学利用各级工会培训资源和优惠政策,通过“求学圆梦·扬帆起航”活动助力农民工和一线职工学历技能双提升;南通开放大学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启动“助新成才”计划,组建“江海新才”学院,为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学历教育服务和免费技能培训,助力进城务工人员等城市“新市民”成长成才。

4.打造品牌,人才振兴联动共同富裕

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属地人力资本的显著提升能够为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奠定高质量人才智力资源基础。江苏开放大学抢占发展窗口期,围绕新校区所处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着力挖掘和打造红色教育线路、现代产业线路、乡村振兴线路,以“三线十六点”立体式布局激活校区驻地街区、园区“沉睡的”文化、产业、生态资源,以“三区联动”为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提供可靠渠道;指导、协调、组织各级开放大学依托京东电商学院、社区教育管理学院等特色学院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乡村振兴品牌项目。例如,扬州开放大学以“校政企”联合为载体,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近年来孵化“互联网+”新型经营主体4618个,培育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76个;无锡开放大学与地方企业联袂打造集农业科技和民俗文化风格为一体的“尚田六次产业园示范基地”,该“三农”教育实践营地2022年上榜全国首批农耕文化实践营地推荐名单。

1.区域联盟产生集成效应

由于经济社会转型催生了大量不同于传统单位的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社会关系也由以往垂直型自上而下的行政化关系演化为非行政化扁平式的横向流动关系。[4]为适应这种新型社会关系,跨领域、跨行业缔结事业发展共同体成为开放大学以教育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可靠支撑。无论是“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计划”,还是在农村妇女、残疾人、“两新”群体中掀起的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热潮,单依靠任何一方都难以保证项目的持续化推进。江苏开放大学注重教育项目实施的规范性和持续性,以共建协议绑定盟友,以区域内“校政企”的强强联合,结成同气连枝的事业共同体,凝聚发展共识、明确义务框架,带动乡村振兴战略、社会教育事业一体谋划、一体发展,形成“产用学研”多边共赢的乘积效果。

2.服务输出坚持以人为本

对“去教师中心化”概念的一种教学实践就是把课程安排、学习进度的主导权转换给学生,以学生接受教育的实际需求为服务核心,使教学者实现教学成果高效转化、学习者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教育管理者实现教育服务集约化、一体化。丰富的课程资源储备和灵活的教学模式选择成为开放大学以教育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人本所在。以“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计划”为例,江苏开放大学专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行政管理本、专科设定的专业课程为必修课,按需编排涉及“三农”政策、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作为选学内容,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目前,学校共有23门课程入选江苏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在线开放课程。教学采取“线上线下自主学、集中面授统一学、课程导师辅导学、学务导师提醒学、班级小组互助学”的灵活模式,最大程度满足农村基层干部在职学习需求,确保村(社区)干部“学得会、用得上”。

3.长效机制推进行稳致远

如同振兴人才之于乡村全面振兴的触发联动作用一样,从可持续、根本性角度出发建立长效机制能够真正让资源要素流向农村地区,推动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加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因此,确保教育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接纳各类学习技能成果转化成为开放大学以教育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长效之举。探索实践“人才培养+资金扶持+创业富民”一体化运作模式,用收取的学费设立“乡村振兴起航专项资金”,优先用于学员申报帮扶项目。目前,江苏开放大学已将102万元学费返还款按学期捐赠到位,5名优秀村(社区)干部学员申报获批乡村振兴帮扶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村产业和民生项目。同时,学校发挥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学习成果存储、认定和转换服务功能,通过对“乡村振兴千门优课”课程模块的学分认定、对社区教育课程及村干部工作技能实绩的成果认定,有效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渠道,不断推动继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融合式发展。

本文系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2022年度科研項目“中国式现代化价值指向下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2SZJC032;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21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嵌入性理论视角下高校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N2021012。

参考文献:

[1]王建明.大学转型:走向开放[J].终身教育研究,2022(1):3-8+62.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教技〔2018〕6号)[EB/OL].[2019-09-25].http:∥www.moe.gov.cn/ 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3]王玉洁,李从明,耿静.开放大学实施完全学分制在教学管理中的挑战与对策[J].新疆开放大学学报,2022(1):33-36.

[4]谢方意.区域化党建与提升党的社会整合力[J].领导科学,2015(11):34-36.

(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南京 210036)

(责任编辑:李雪威)

猜你喜欢
开放大学终身教育乡村振兴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