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作教学之结尾写作技巧点拨

2023-05-30 11:41王兰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3年1期
关键词:抒情全文记叙文

王兰

考场上,因为时间紧迫,学生往往会因忽视了文章的结尾而导致得分不高。作文的结尾是有技巧可言的,教师在写作课堂上讲授文章结尾的技巧,能够帮助学生行文更加松弛有度、逻辑严谨,甚至大放异彩,从而收获满意的分数。好的文章结尾为“豹尾”,结尾时笔法要干净、简洁、明快,做到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从中考作文來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一、引入佳句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1.精粹点化法

在文章结尾处,可以引导学生巧用佳句进行巧妙发问,从而引人深思。在发问中做到精粹点化,即在对所写人、事、物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极精练的语言,把它们的精髓揭示点化出来,传达写作意图的内涵;在点题的基础上,又和文中的写人叙事相互映衬,熠熠生辉,更好地展现了全文的“灵魂”。例如,教师应当教会学生灵活应用佳句,做到精粹点化文章主旨,引用佳句能够让文章更加多姿多彩,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呈现出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同学A如此写《美好的明天》的结尾: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美好的明天。

2.卒章显志法

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束时,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或是在全文即将结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做到“篇末点题”。在记叙文、议论文中用此法结尾,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构思美,给读者以“画龙点睛”式的艺术享受。卒章显志法在作用上与“开门见山法”恰好相反,后者的意旨往往显现于文章的起始,而前者的意旨总是出现在文章的结束,对前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概述和明确的点示,把作文内容凝聚到鲜明的主题上来,给读者以豁然开朗之感。

3.寓意点破法

寓意点破结尾专门用于寓言,是一种形式独特、不可缺少的“卒章显志”。在一篇短短的寓言之后,有时可用寓言中“人物”的语言进行点题,有时则可用学生文章结尾的旁白进行点破,使得寓言的主旨、意趣赫然显现,寓言的“身体”便活现出“灵魂”。可以巧妙发问引人深思,将寓意孕育在提问中,结尾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启发读者思考,具有感染、强调的作用,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4.蓄势法

蓄势引申结尾所显之“志”,不是对全文内容的评述、总结、概括或点示,而是宕开一笔,深化一层,将全文的内容引申到一种深刻的意义或深化的意境中去。可以说,在这样的文章里,全文的铺叙、描写,都是为了结尾那含义深刻的“一刹那”,都是为结尾“蓄势”。议论文的写作,也是先“画龙”而后“点睛”:先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充分展开,而又不亮观点;直至文章收笔,才亮出论题,或者讲明论点,或者道出意旨。蓄势引申法余味无穷,就是把要说的话、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使文章结尾留有空白,常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和空白艺术,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余地,使人浮想联翩,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

二、景物烘托直抒胸臆,引起共鸣

1.议论抒情法

用抒情的方式收束结尾,能够表达学生文章结尾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之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主要包括三种方式,第一,直抒胸臆。在作文结尾时直接抒发情感。它可以是“我”的情感激流的宣泄,也可以是对抒情对象的热烈呼应、赞美。第二,议论抒情。这种结尾方式寓情于理,是一种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抒情,也是一种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第三,景物烘托情景合一。例如,《雨季》的结尾:雨停了,阳光放射出温柔的光芒,天空中出现了彩虹,犹如一座七彩的桥架在天宇,我心也变得纯洁、明净。采用描写景物结尾,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

2.寓情于景法

写人抒情,即在描绘人物的基础上,于记叙、描写之中抒发浓烈的感情。此法多用于叙事类作文,学生文章结尾因事动情,寓情于事,寓情于事件发生的场景,寓情于对事件的品评追忆,在叙述、描写或议论中蕴含着浓厚的情感。例如,联想引申多姿多彩的文章内容,结尾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主题得到升华。同学A写《花》的结尾:“多姿多彩的花朵在校园里尽情绽放,也在我的心里播下了种子……”咏物抒情,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散文,也可用于纤巧秀丽、细腻真切的写人叙事文章。它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寄托、传达学生文章结尾的某种感情,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露出来,使文章蕴含深厚,情深意长。

3.直抒胸臆法

绘景抒情。这种写法主要用于写景的文章,常用于写人叙事作文。它移情于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使文章的结尾含蓄隽永,意境深刻。抒发情感气势不凡,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真实感、充足感。

三、水到渠成抒情议论,直接结尾

1.抒发情感法

在把内容表达完了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意蕴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突出含义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方法为“自然收束法”。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实无华,应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也可以用上修辞结尾,点缀文章的意境美,这样,一篇佳作就画上了句号。事情讲述完了,自然有些想法、观点,把它表达出来,就是很完美的结尾,自然之美,毫无雕琢的痕迹。用议论,往往能够取得深化作文主题及人物形象、深刻反映社会生活及表达情感、增添作品的思考及理性的色彩,赋予读者以警策、鼓舞和力量等鲜明的表达效果。它们有的气势磅礴,表现学生文章结尾的胸襟气度;有的细腻柔和,抒发人物的情感;有的则刚直明快,对事物的剖析入木三分,可谓异彩纷呈,形态万千。结尾抒发情感,或深沉,或奔放;或欢愉,或哀婉;或怀想,或追思,充分地寄托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2.总结全文法

总结全文,这样的议论在总分总结构的文章中经常使用。它总结全文,又以极精粹的语言,再次强调论题,深化全文主要内容,即点化题旨式。所谓点题,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话提示文章的中心意思。这样的议论或开掘文意,或引申文意,或点示题意,或明确意义,给读者以启迪和思考。使用启发思考的结尾能够让文章意犹未尽,教会学生使用恰当的词语组织形成句子,结尾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让人有所启迪,获得感悟。例如,同学A写的寓言《狐狸和乌鸦续》结尾:“乌鸦遇事不冷静思考,盲目听信狐狸,结果又上当了。”这引起了读者的深深思考: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冷静思考,明辨是非。

3.立身表态法

立身表态议论经常出现在习作、考场作文的结尾。学生文章结尾联系实际,直陈肺腑,倾吐真言,立身表态,在主题的基础上自然延伸,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丰富和深化主旨内涵。例如,同学A在《母亲》中的结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无私、伟大的母亲。然而,她是我们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正是这些劳动人民才创造了这个美丽世界。我们要发奋学习,将来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和人民。这个结尾将自己的个人感情和普通劳动人民联系起来,表达赞美之情,立意深远。

4.警策哲理法

警策哲理议论方式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义深刻的耐人回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刻印在读者的心中。

四、首尾呼应呼唤号召,凸显主旨

1.结尾处照应开头

结尾处照应开头,是各类文章极为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方法使文章首尾结合,结构完整,能唤起读者阅读心理上的美感,在写作实际中呼应篇首的结尾方法多姿多彩,美不胜收。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复现式呼应。文章开头的抒情、议论、人物描写、场景设置、说明要点等,在结尾重复一次,首尾相比,语句略有不同。由于开头结尾对同一内容反复强调,使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第二,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结束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

2.递进式呼应文章结尾

递进式呼应文章的结尾,在文章开头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基础之上,在遥相呼应的同时,表达出更深一层的含义,以此带动读者认识和情感上的飞跃,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同时深化文章主题。例如,同学A在写《承诺》时这样结尾:无论在人生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永远不会放弃,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就是我的承诺。首尾呼应凸显主旨,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能唤起读者心灵上的美感。递进式呼应文章结尾在散文、记叙文、雜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义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3.虚实式呼应文章开头

虚实式呼应文章开头写实,结尾为了深化文章的中心或者为了突出文章的意境而进行虚化描述。这种虚实式的结尾经常用于记叙文,能给读者以意境之美。对举式呼应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首尾呼应方法,主要用于那些以“引用”手法开头的文章,即开头引用一种材料,结尾也用一种材料,两段议论首尾并举,共同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并显示出文章的结构之美。

作文结尾技巧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不管怎样落笔,都应与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古人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文章的结尾关键要有丰富深厚的内容,经得起咀嚼,能启发他人想象和思考,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止”的境界。

教师应当通过对写作的讲解,教会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写记叙文结尾的几种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欣赏简洁明快的结尾片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创作不同模式的结尾。在文章结尾时,应当让学生注意小巧玲珑,短小精美,做到结尾内容能够与文章主题交相辉映,做到干脆利索,收束有力。在写作结尾时,教师应教会学生掌握这四种常见结尾技法,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升文章的质量,高效地利用时间,达到提高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抒情全文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全文中文摘要
春 日
如何写好记叙文
会抒情的灰绿
全文中文摘要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简论抒情体
青年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