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有可为的技能时代竞相出彩

2023-05-30 10:48邓建军
职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高技能二十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

作为一名一线产业工人,我认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与党同心、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近几年,技术工人得到的尊重和认可明显增多,这使“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技术工人创新创造的热情愈发高涨。新时代,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呼唤更多“大国工匠”。广大技能人才迎来了春天。但产业工人要靠得住、有力量,必须要有知识、懂技能、会创新。作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每一位产业工人都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高技能人才作为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始终是推动现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迫切需要更多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公共服务需要的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技能人才,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技能人才优势。

中国要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发展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产业工人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要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丰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培养高技能人才,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素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转型升级提供创新支撑,为技术攻关提供科研支撑,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结合不同类型高技能人才的特长及优势,搭建发展平台、创造就业机会,创设良好环境,使其在合适的岗位上大显身手,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切实让技能人才更好地发挥所长,实现自身价值。

同时,要把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要突破口,通过与高校结对共建,实现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通过坚持科技创新,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努力解决“卡脖子”难题,在奋进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自立自强 坚持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人才、创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国正经历着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产业工人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使命,让我更加坚定了走技能报国之路。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把自己的产品生命力掌握在手中,我国的科技发展才能更加独立自主。因此,在创新的舞台上,一线产业工人大有可为。同时,我们要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聚焦企业生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通过名师带高徒、师徒结对子、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形式,培养高质量学徒,不断提高学徒关键核心工艺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这些年,随着多项新政策、新举措接连落地见效,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不断拓展。广大产业工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要强化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产业工人维权服务,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努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作为一名产业工人,我深刻感受到,产业的转型升级、科技的日新月异,都需要工人阶级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觉悟,肩负起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

邓建军

江苏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党的二十大代表,曾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高技能二十大
二十大颂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
产业工人新时代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