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的源泉

2023-05-30 10:48黄文业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之桥老支书题目

黄文业

教育需要生长。

三十年的教育实践,留下太多的感悟,让我懂得生长的教育使生命灵动而有意义。

若问语文能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什么?那便是看得见的能力、带得走的经验。

生长源于积极的评价。讲台上,班长正在大声宣布今日语文获奖之星:余玥蓉“书写工整之星”,李雨霖“最佳发言明星”,周椿林“最美写作之星”,杨发鑫“诵读表演之星”,翟宇涵“作业漂亮之星”,陈浩宇“进步之星”……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似向阳的花儿开,眼中闪动的那抹光是幸福而激动的。我望着教室后面墙上一枚枚鲜红的奖章,想起孩子们课堂上为了获得这些“妙趣横生”的奖章争先恐后地发言,积极展示预习提问单、阅读积累卡、百字作文的那一幕幕,我感慨万千,这些是内驱力点燃的生动诠释,是兴趣盎然的精彩集锦。这便是学生的生长,绽放的童年。

生长源于不断的质疑。带着老师的问题去学习,孩子们习惯了被动思考问题。如何变“答问题”为“找问题”?一个孩子的“奇思妙想”《童年的发现》思维导图,引发了我在课前让学生准备预习提问单。于是,发现问题成了孩子们课前不变的预习作业,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更成为孩子们势在必得的“提问奖”,每堂课上三分钟的问题思辨成为课堂“辩论大赛”。在学习《桥》这篇课文时,孩子们的质疑思辨可谓精彩纷呈。生1质疑:“大量的段落写洪水,是为什么?”生2马上妙答:“写洪水之大之汹之猛,是环境描写,突出情况危急,衬托老支书临危不惧的品质,用环境描写凸显人物的品质是小说的特点。”生3问:“课文明明是写老支书,怎么不用‘老支书作为题目,却用‘桥作为题目?”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小说、走进文本、走进时代,最后得出答案:“‘桥不仅仅是看得见的木桥,更是现实生活中,以老支书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用生命为老百姓架起的‘希望之桥‘生命之桥‘未来之桥。所以以‘桥作为题目有深刻的涵义,是小说常用的表现手法,也印证了小说是生活的影子。”就这样,孩子们沿着“发现问题—探寻问题—辩论问题”的模式,思维得到极大的发展与提升,语文学习也从碎片化知识信息的提取走向理解加工运用的整合,语文素养落地了,课堂生长了,学生成长了。

生长源于任务的驱动。有目标的学习,在任务群中学习,既是语文知识在具体的语言实践运用中的外在呈现,更是语文能力的内在转化。任务驱动学习,就是向下、向内扎根,向上、向外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孩子们在体验、探讨、感悟、对话等语文学习活动中,联系生活实际领悟知识的意义,产生情感的共鸣与升华,让语文学习走出文本、走进学科、走向生活,让语文的味道芳香四溢、余味无穷,让语文滋润孩子,供养其生长。

生长是情感的表达,是兴趣的爆破,是创造的花开,是成长的记忆。讓生长看得见,带得走,成为童年最绚烂的阳光。

(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诗城路小学)

猜你喜欢
之桥老支书题目
乡村老支书
茅以升:立强国之志,建强国之桥
咱村的老支书
老支书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老支书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欧洲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