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变化 艺术的融合

2023-05-30 00:39黄文业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月光曲京剧要素

黄文业

一、单元特点

1.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高度统一

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一首歌,一幅画,一件艺术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它指明了这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艺术之美。阅读要素为“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表达要素为“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从单元导语可以看出,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是高度统一的。

2.从不同的形式感受艺术之美

本单元选编的内容有《文言文二则》,包括了音乐和绘画艺术,散文《月光曲》体现了乐曲之美;说明文《京剧趣谈》,从戏曲的角度折射国粹之美;口语交际《聊聊书法》,展示的是书法魅力;习作《我的拿手好戏》,书写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从不同的文体形式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示艺术之美。《伯牙鼓琴》《月光曲》旨在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从文字中联想乐曲产生的画面,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和真挚的友情。《书戴嵩画牛》《聊聊书法》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和书法作品展开想象,进入情境,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源于生活”,感受绘画、书法作品带来的美好。《京剧趣谈》是两篇小短文,分别运用“马鞭”等道具、亮相等舞台动作,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发挥想象,通过京剧表演中的动作,感受戏曲的变化与无穷的魅力。

本单元从听觉、视觉等维度感受音乐、绘画、戏曲、书法等不同艺术形式所带来的独特魅力,既能提高审美能力,又能引领学生感悟美妙艺术背后所蕴含的人类文明之光、人类精神之美。这样的编排能够让我们看到高度统一的人文主题,能够将阅读、想象、感受、表达艺术之美连成一条完整的链条。因此,艺术之美成为单元主线。

3.想象的不断转化,艺术的高度融合

《伯牙鼓琴》中的“巍巍乎若太山”与“汤汤乎若流水”的艺术之美,需要学生对音乐、艺术展开想象,要完成从文字到声音的转换。通过“朗读文字—想象画面”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产生艺术的美感。

《月光曲》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朗读文字,想象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选做题“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从声音、文字想象开去,经过信息提取、加工、整合,产生情景、出现画面、联想音乐,这是文字、画面、情景、情感、乐曲的不断交替、联结和转化,实现高度融合,达到语言与情感的同频共振,体会文字背后蕴藏的音乐艺术,实现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情感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的高阶发展。

《书戴嵩画牛》《京剧趣谈》《聊聊书法》通过感观不同的斗牛图、丰富多变的京剧脸谱、不同样式的实物书法作品,实现由直观画面到动态表演的联想,再到文字背后蕴藏的艺术之美,感受艺术的魅力。

因此,本单元中朗读文字、想象画面是体验艺术之美的主要渠道。

二、要素层级

1.想象

借助想象,体验艺术之美,是本单元的阅读要素,也是学习策略。对于想象能力的培养,小学低年级就已经开始,中年级和高年级也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梳理“想象”在阅读训练方面的编排设计,发现编排的特点,从“感受”“运用”两个方面训练儿童的想象能力。(表1为教材有关“想象”要素训练的编排情况)

随着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教材也有了深度上的递进,体现了“纵向进阶”的特点。三年级从虚构文本童话作品的想象,过渡到四年级通过文字想象与之对应的现实生活画面(例如自然之美),再到六年级穿梭于现实与虚幻之间,无实体和实际画面可对应的体现艺术之美的想象。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2.写清楚、列提纲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要素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写作要求是把重点部分写清楚。从拿手好戏举例到习作内容梳理,再到示例提纲,最后给出修改和评价方法,重点突出了“写清楚”“列提纲”两个方面。列提纲和写清楚在小学阶段的编排情况呈现出生动具体、循序渐进的特点。(表2为教材有关“写清楚”要素训练的编排情况)

拿手好戏如何写?教材用思维导图式的提纲作为例子教学生如何选材与构思。列提纲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渗透,到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首次提出列提纲,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列提纲,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则要求学生借用范本学习列结构提纲。(表3为教材有关“列提纲”要素训练的编排情况)

三、学习目标

围绕着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围绕读写实践,根据学生已有的“能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之美”,来实现“文字—画面—声音”之间的相互转化,对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是个巨大挑战。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艺术知识,又要有一定的艺术感受能力,还要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实现对艺术的迁移、融合。基于单元要素和学情,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为:

1.能通过多种方法学习并规范书写“哉”“巍”“弦”等生字,积累背诵《伯牙鼓琴》、京剧知识等相关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二则》《月光曲》,带着任务默读《京剧趣谈》,理解文本内容,并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画面,感受不同艺术形式所散发的独特艺术魅力。

3.借助文字、音视频等资料,提高审美品位,深入理解文章的情趣和理趣,对音乐、绘画、书法、京剧等艺术形式具备一些鉴赏能力。

4.借助资料,有条理地介绍,并积极以多种形式与同伴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交流。

5.借助習作提纲选材、构思,确定重点要写的具体内容,写清楚自己的拿手好戏,并与同学相互交流习作,进行自评与互评。

四、任务群设计

以“体会艺术之美”为主线,设计四个板块的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运用“看、听、读、讲、展、写”等方式,通过想象情景、画面,来感受、体会、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看法及艺术背后的人文精神,获得审美品质的提升。第一板块“感受音乐的韵”,选取《月光曲》《伯牙鼓琴》;第二板块“静嗅书画的香”,选取《书戴嵩画牛》和口语交际《聊聊书法》;第三板块“品味国粹的美”,选取《京剧趣谈》和词句段运用;第四板块“书写拿手好戏的趣”,选取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围绕总任务群,设计不同的子任务,如下:

板块一:感受音乐的韵

活动1:看古筝演奏,想象“巍巍乎若太山”与“汤汤乎若流水”的情景,感受知音真谛。

活动2:听《月光曲》等乐曲,想象画面,体会“知音难觅”。

板块二:静嗅书画的香

活动1:读古文,讲故事,想象不同的场景,体会当问“内行人”。

活动2:看作品,聊趣事,体会书画的艺术、人文之美。

板块三:品味国粹的美

活动1:看视频,想画面,感受丰富多彩的京剧带来的艺术之美。

活动2:读词语,创情境,感受戏曲多样的艺术魅力。

板块四:书写拿手好戏的趣

活动1:展特长,选事例,列思维导图式提纲。

活动2:抓重点,写具体,用评价助推表达之美。

(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诗城路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月光曲京剧要素
京剧表演开始了
“读”好《月光曲》,教出语文味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月光曲
月光曲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我的京剧之路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