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2023-05-30 20:04李莲莲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语感文言文新课标

李莲莲

文言文作为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所特有的传统文化瑰宝。新课标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让语文教育工作者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依据新课标,让自身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新时代所提出的要求,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更富有趣味性;并依据学生学习文言文中存在的困难,提出相对应的优化策略,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实现对学生人文意识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今后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基于学生兴趣,构建良好学习氛围

新课标背景下,要想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具有良好的质量保障,兴趣是关键与前提基础。学生由于受到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枯燥乏味的影响,在学习中会存在学习兴趣不高,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背诵、阅读及思考等环节中的情况,此为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自信心不足的重要表现。针对此现状,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增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期间不断提高自身的文言素养。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中融入一些趣味性的文言文小故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良好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在教学《北冥有鱼》时,可以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引入寓言故事“庄周梦蝶”,通过趣味性的故事引出课文的作者“庄周”,由此导入课文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此课文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综上也能看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首要前提,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诉求,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优化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用信息化教学,集中课堂学习注意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中。而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是伴随着信息时代快速发展而成长的,接受信息技术的程度较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借助丰富的网络素材,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使学生能全身心地参与到文言文的学习中,语文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教师在教学《咏雪》一文时,该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如“内集”“因”等,掌握其中的重点词句特殊用法及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想象、感受其中文言文中所描绘的优美雪景与意境,更好地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而由于此篇文言文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课文,与小学阶段学过的文言文相比更加抽象难懂,学生在接触时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为了能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可以事先准备好与此文言文相关的视频、音频及图片等,制作出图文并茂的PPT(幻灯片)在课堂上播放,为学生直观地展现优美的雪景,辅之以作者生平、文章创作背景等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了解。这种信息化教学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全身心学习课文。

三、采用自主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十分重要,教师需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语文教师未能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重视课前预习环节,只会让学生简单进行预习,如查找背景资料、自主进行阅读等,致使学生也并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无法达到良好预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才能实现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在教学《醉翁亭记》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形式,自主查询生字,理解注释的大意并解释,随后再了解作者的生平介绍、创作背景、写作风格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抽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可以让部分小组朗读、部分小组介绍人物生平等,以此形式来明确学习方法,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实施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探究兴趣的提高。而抽查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将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出来,实现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借生活化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文言文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难点所在,但由于文言文距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其中的偏僻字词较多,较为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下降。在学习文言文时,学生通常学习态度比较消极,只会死记硬背地去学习相关知识,无法从中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所在,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鉴于此,教师需要将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场景融入文言文教学中,以此来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能起到锻炼学生思维的效果,有效地优化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爱莲说》一文时,此节课教学目标需要学生能背诵全文,理解其中重点字词与学习莲花高贵的品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对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描述自身对莲花的印象、莲花的特质,以此学生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快地背诵全文,同时将自身对莲花的印象融入其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见,将此种生活化的情境融入教学中,能让文言文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融合,让文言文的教学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情况,优化课堂教学实际的效果。

五、增加课外阅读,提升自身语感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语感占据着一大部分,语感的提升对学生学习文言文具有巨大的帮助。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会将重心放在提升成绩上,很少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拓展中。例如以考点为课堂教学重点,以考纲为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并不会出现教材以外的作品,因此教师并不会主张学生拓展学习课外的文言文,更加不会关注学生的语感,只要求学生能学会背诵及翻译文言文,此种做法违背了新课标的初心。教师在教学时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引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例如,教师在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时,此篇文章的立意深远且文采斐然,是千古流传的名篇,并且其中的句式整齐十分适合阅读。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为学生后续学习蓄势,还可以借助网络上的名家朗读视频,带领学生一同进入朗读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中,感受到文章的韻味,促使学生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语感,直观地感受到文章的美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作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文言文教学,让学生能在学习文言文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发展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使其能在学习文言文中进一步体会到其中的情感与内涵,促进学生审美素养、人文素养等多方面素养的提高,提升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改进以往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和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培育,为今后学生学习语文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语感文言文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